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千年篆刻遭遇多重冲击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詹皓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本月初,从阿联酋传来喜讯,篆刻和其他22个项目,入选了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起源于殷商时期、繁荣于唐宋之后的千年技艺入选“非遗”,让业内人士信心倍增,同时,也难掩篆刻人才大量流失、电脑机刻大肆冲击以及收藏领域误区重重等窘迫现象。

  80年代刻章开后门都要排队

  中国篆刻是从印章艺术发展而来。中国印章起源于殷商时期,一直是权力地位、人群交往的凭信标志,唐宋后,印章进入艺术领域,一直至今。篆刻艺术历史上出现过秦汉和明清两大高峰,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篆刻艺术品,大多是明清时期留下的。成立于1904年的西冷印社,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也是国际公认的中国篆刻艺术创作和研究中心,近代书法篆刻大家吴昌硕,就曾担任西冷印社的社长。

  而今天的篆刻,非但不能比肩历史高峰,就连上世纪80年代的盛况都难再现。80年代,上海最有名的刻字企业长江刻字厂里,要求刻章者爆棚,不但要“开后门”,甚至“开后门”的人都要排队,交货时间往往长达一两个月。

  如今,刻字厂盛况不再,要刻章甚至立等可取。而电脑机刻等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更使效率大大提高,“排队”盛况自然难现。令篆刻家们担忧的是,电脑代替了手工,作为“非遗”的这门千年技艺,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吃这碗饭的人大大减少,篆刻独有的金石韵味也被电脑机刻冲淡。


  篆刻人才纷纷中途离席

  篆刻需求少了,干这一行的难免寂寞。上世纪70年代,上海工艺美术公司采取学馆的方式,培养篆刻人才,但其后,社会转型,外界诱惑,个人生涯的重新定位等原因,致使大多数人才中途离开,如今剩下寥寥数个仍在坚持,无意中成了行业的中坚力量。同时期国家采取同样方式培养的玉雕人才,现在已出了国家级大师,身价不菲,而篆刻人才,仍处于默默无闻状态。

  袁慧敏,当年留下的一员,如今是海上著名篆刻家、西泠印社社员。袁慧敏说,他们这批人是把篆刻当作了生命的一部分,不然,很难抵挡得住这么多年外面的诱惑。

  印章文化博大精深,仅一个寿山石里面,就有100多种材质,这使得篆刻人沉浸其中,难以自拔。自然材料美、篆刻艺术美、图章印钮美,袁惠敏提出的三美合一,概括了印章文化的内涵,也解释了印章让他沉迷几十年的原因。

  篆刻热潮日本再现

  而今的刻工,最高的,几万块钱刻一个字,但这是塔尖的个别现象,大多数刻工没什么生意,最差的,地摊上刻一个字10元。

  但篆刻在现代生活中并未彻底边缘化,只可惜,会在篆刻摊子前排队的现象,发生在日本。日本人至今仍保持着印章的广泛使用,一般人都会拥有三个章,一是银行专用章,二是普通收件章,另一个是信函等私人事务章,日本人还有过年寄明信片的习俗,上面写上祝福的话,然后都要加盖一个专用印章,让明信片的文化味更浓。如今,日本有单独的篆刻组织,和书法组织地位并列,而中国国内,篆刻是归在书法家协会里面的。如今,书法正在走进中小学,而篆刻要从孩子抓起,恐怕还比较遥远。

  收藏印章的多为显示身价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奥运中国印的广泛传播,国家级和世界级“非遗”的入选,中国篆刻文化受到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如今,印章成了颇受外国游客欢迎的旅游纪念品,而篆刻印章也得到了国内部分收藏家的青睐,印章拍卖开始多起来了,价格也随之暴涨。

  20多年前,收藏一方印章,贵的不过上百块钱,而如今的拍场上,百万元以上成交的印章也并不罕见。照理说,收藏者多了是好事,但一些长期从事印章鉴定的行家却表示,如今的收藏家更多关注的是印章的材质,如田黄、鸡血石、象牙、玉石等,而非上面印刻的文化,目前的印章收藏者中各种身家的人都有,其中不乏房产界、金融界人士,他们往往是在圈子里大家攀比,觉得好印章能显身价。当然,有些人收藏年数长了,会转向将印章当生意来做。

  随便拿出来就是“吴昌硕”

  曾多次参加现场印章鉴定的袁慧敏认为,当前篆刻印章收藏存在不少误区,他亲眼见到不少藏家从包里拿出又高又大的“田黄石”要求鉴定,“好多人其实连这石头是不是田黄都不知道,尤其那么大的石头应该价值几百万,怎么可能被你几千块钱买到呢? ”

  还有些人拿出来的印章一看就是新做的,上面刻的作者却是百年前的高手,而且一拿出来都是印章史上的大名头,普普通通的人上来就拿出了“吴昌硕 ”。谈起这些被忽悠的藏家,袁慧敏就心痛。他说,篆刻成功申遗,业界都很振奋,他个人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篆刻史上又一次高峰,但目前很多基础工作要做,更需要全社会来关注它的传承问题,比如,以前传统的师生制度能否坚持;对于一些濒临失传的特种材质篆刻,该如何延续;篆刻并不能给孩子带来升学上的实惠,那么它走进中小学的道路还有多远?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