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语言是个大骗子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熊华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世人觉得语言是交往的工具,是传播文化的桥梁,重要极了。那么,庄子是怎么看待语言的呢?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

庄子说,言语不是地籁,不是地球发出的气,说话的人所说出的话必定是有内容的,但所说的话是不是对呢?这是不确定的。因为每个人所说的话都不过是自己的主观而已。而且所说的话意也在变,比如有人说:起风了。其实你刚才感觉到的风已经过去了。你现在感觉到的风已经不是刚才的那个风了。

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

果然说过话吗?还是根本就没有说过呢?我们不是经常自问:这话我说过吗?不记得了。其实记得如何,不记得又如何?

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

人们都认为自己的话才是对的,是不同于小鸟的叫声的,比别人的高明。我们能分辨出谁的话更有道理吗?还是根本不能分辨呢?每个人说话都会认为自己说的是真理,其实真的是真理吗?还是在表现自己的分别心呢?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

大道怎么能隐藏呢,它无处不在啊,它哪里有真假呢?言语能隐藏吗?想隐藏就不说话了嘛。但有了言语就必定是有是非的。

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

大道你看不见,但却无所不往,它存在于天地之间,你能说它不存在吗?言语怎么存在呢?如果说言语能够存在,那也就是是非的开始了。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如果你有自己的成见,那么,你是看不见“大道”的。如果你想用言语表现“大道”,那么,“大道”也会被华丽的辞藻所掩盖。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

“大道”是自证的境界。但人人都想标榜自己说的才是“道”,所以才有了儒家、墨家等各派之间的纷争。它们都希望用自己的“正确”,去说明别人是错的。或者用对方的错误证明自己才是对的。言语的内容不过都是些表象而已,而表象的东西又都是变化不定的,这又怎么能分出谁是谁非呢?庄子说,算了吧,别再争了,还是“莫若以明”比较好,怎么做到“莫若以明”?用庄子自己的话说就是:大辩不言。闭嘴。

那么什么是“道”呢?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四章中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你能够看到的,能够听到的,能够抓到的都不是“道”。《缨珞经》上说:“言语道断,心行所灭。”看来祈望以言传道本身也只能是一种妄想了。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万物就是万物,本身没有是非。你站在“道”的角度去看,其实万物是一个东西。你说,我分明看到了万物的区别,那就属于你自己的一己之见了。

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那些言语都是扑朔迷离,变化莫测的,完全不可靠。万物一会儿生,一会儿死;一会儿被肯定,一会儿又被否定。是是非非,非非是是,到底谁对谁错?一句话说出口,就一定有人赞成,也会一定有人反对,永远不可能有结束的时候。连释迦摩尼都说:我所说法,皆非佛法。看来真正的“道”绝非靠言传的。“道”在每个人的心中,但又被世俗的尘垢所掩埋,修行的过程就是清理那些尘垢的过程,当尘垢清理干净后,“我心”自现,“大道”自现。

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所以圣人总是不讲理由的,他们无话可说,只是顺应自然而已,就是这个道理。因为,“道”在心中,无法言说。如果他们真想传道给你,那么,他们所说的“道”,也未必是他们心中的那个“道”。即便他们所说的是他们心中的那个“道”,而你所听到的也未必是他们所传播的那个“道”了。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你不是想发表言论吗?那么,你被肯定了,你就真的是对的吗?庄子说,让我看,两个人说话,不过是两个是非罢了。果然有说出的话是真知吗?还是根本就没有呢?

大家注意,庄子现在在干什么呢?他也在说话嘛。所以庄子传道很少给你答案的。他更多地是提出话头让你参,至于如何参透其中奥妙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

那些各执一词的人都是没有掌握真正的“道”,因为真正掌握了“道”的人往往会做到“莫若以明”,就是不再言语了。这才是得道的关键。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得道之人,就像处于一个圆环的最中央,就可以应变无穷了。

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在得道人看来,是是非非是不会有穷尽的,所以,他们都不管,只坚守“莫若以明”,在世界大同中去体味真道。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用我的指头说明你的指头不是指头,还不如说拿一块石头说是指头来说明你的指头不是指头呢;用我的马来说明你的马不是马,还不如牵头牛说成是马,来说明你的马不是马呢。其实天地和一个手指,万物和一匹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齐物论”一开始出场的那个南郭子綦大家还记得吧?如果你问他,何谓指?何谓马?何谓天?何谓地?恐怕他只能对你“仰天而嘘”,向你吹一股仙气,不发一语吧。那些得道之人说了也就说了,不说也就不说了,反正都是无心而为,哪里会把语言当回事,上了语言的当呢?

相关链接:

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