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青花瓷与文人画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青海日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的纹饰丰富多样,设色鲜明古雅,器型凝重古朴,给人清淡愈显浓烈,雄健更见清新之感,深受世人青睐。

 

元青花 

青花瓷的颜料成分是钴,它的色彩性状是沉厚的蓝色。画工用传统的毛笔在瓷胎上精心绘出花纹,再敷上一层透明的釉水,经1280℃~1350℃高温的烧制,成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釉下彩青花瓷器。青花这种特殊的工艺手法,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元代后期,经明清两代发展盛行至今,并长盛不衰。

文人画是指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题材不仅以梅、兰、竹、菊,更涉及闲花野卉、园蔬果什、高山、渔隐等托物寄情,抒发内心意绪,素尺间或洁身自好、或孤芳自赏、或不问世事、或孤高寄傲,表达了淡漠名利清静无为的思想;宣泄着抑郁悲愤、愤世嫉俗的情绪,表现出文人内心世界的文雅与清高。  

典籍记载汉代张衡、蔡邕即有文人画名。到魏晋南北朝已成习尚,有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至今。姚最“不学为人,自娱而已”是当时文人画的中心论调,历代文人奉其为绘画的宗旨。  

宋代大文人,苏轼、黄庭坚、王先、米芾父子等,在王维的文人画派基础上,以书法入画,进一步发展了水墨技巧。至元代,赵孟頫、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他们多画深林大壑或丘山溪隐,笔墨平淡天真,逸笔草草,写胸中逸气。容诗、书、画、印为一体,形成完整的文人画体系。  

明代宣宗、宪宗、浙派、吴门,名家辈出,戴进、兰英、沈周、唐寅、青藤、白阳等,或恬淡,或奇伟,或野逸,或狂纵。至清代四僧、江西派、扬州派、新安派、金陵派及海派,将文人画传承至今。

明代青花瓷器的装饰手法分为工笔、写意及兼工带写三种,它的内容又以人物、山水、花鸟、藻纹图案、吉祥文字等为主要符号语言,无论官窑、民窑其点线面的表现,及陈式上都显现出民族特色。其中尤以民间青花的一点一画,最似中国传统文人画,它们各具飘逸、清淡、天真、清丽、雅洁。乍看好像不经意为之,细心把玩,则意趣隽永、韵味无穷,其舟楫、青山、垂钓、婴戏、山花野卉等描绘得极富情致,趣味良多。 

明代青花瓷器的图案纹饰及其风格突破了历来规范化的束缚,出现了大量的写意花鸟、人物、山水以及各种动物题材的画面,构图奇巧,线条洒脱,时而逸笔草草,自然逼真;时而率意勾勒,形神皆备,具有文人画风格。 

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瓷器制作是在元青花那种繁密雄强基础上的革新,首先是器物装饰上的古朴典雅、又有浓艳凝重的艺术新姿,工艺上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在宣德青花瓷线条表现上出现的浓淡晕散,很像在宣纸上作画的效果,其妙造自然,别有笔外风趣,画面布局上也像写意画,运笔用墨,气韵生动,浑厚华滋,表现出了像中国文人画一样的趣诣,宣德皇帝的喜好和艺术修养,促进了明青花瓷的蓬勃发展。  

宣德青花仕女图梅瓶,是宣德民窑中精品,桂林博物馆珍藏,这两件梅瓶器型敦厚、凝重,圆唇口,短束颈,肩较丰满,瓶腹以下渐收至底稍外扬。一器高31厘米,另一器高30厘米。胎体厚重,胎质洁白致密。釉面泛青,虽滋润但多桔皮纹。通体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为四部分:颈部为卷草纹,肩饰折枝牡丹和折枝茶花,腔部绘变形莲瓣纹,腹部主题纹饰均为仕女图,仕女描绘虽逸笔草草,却十分传神,带着文人画风。青花用国产料,颜色蓝中偏灰,略有晕散。

宣德青花仕女扑萤图梅瓶

该瓶造型庄重典雅,胎体厚实凝重,胎质细腻匀实,釉色艳丽。圆唇口,短束颈,丰肩圆腹,腹以下渐收,至足部稍外撤,糊米底,底略上敛。整器图案用弦纹分隔为四部分,颈部绘青花卷草纹;肩部绘青花折技牡丹及茶花各二组;胫部绘青花变形莲瓣图案。腹部主题图案绘青花人物故事扑流萤图。花园中一仕女端坐凳上,将女执扇追扑流萤,另一侍女手捧琴盒,姗姗而来。图中景色宜人,奇石古松,栏栅逶迤,蕉叶婆娑。远处群山隐约,祥云渺袅。此图意取自唐代诗人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着牵牛织女星。”反映贵妇百无聊赖的孤寂之情。构图精巧,场面恢宏深远,用笔熟练,精略得当。此类瓶较少见,当为瓷中精品。

  

宣德瓷器的署款也别具特色,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其一般的为六字楷书款,也有四字款,书写部位不定,瓷器全身均可书写。  

明代青花瓷发展到后期,不仅是源自上层的士大夫的文人画风影响民间青花瓷,使它走上了雅俗结合的道路,同时青花瓷也影响着文人画家。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的绘画里,我们就看到了青花瓷的影子。八大山人的画中所有的“笔墨”形式简括、凝练、造型夸张、朴茂酣畅,构图险怪、以虚为实,就仿佛一件件青花瓷器。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明天启六年(1626年)生于江西南昌,明王朝覆灭时,朱耷19岁,为避杀戮隐姓埋名,于清顺治五年23岁时削发为僧。又为逃避凡尘,他潜心研习书画,他在江西距瓷都景德镇不远的青成山颇有影响。八大山人简洁古拙的手法,笔墨精练,流露出明朗秀健的风神。布局清新,凝重清润,含蓄秀美,清高拔俗,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种奇特的而超于真实的美。有趣的是我们在许多民间青花的江西瓷器中,都看到过有八大山人署款,更在瓷艺坊里时闻八大画青花之趣谈。  

文人画中讲求的诗书画统一,不求工整,逸笔草草,注重笔墨情趣,恬淡清新,真趣流衍,在明代民间青花瓷画中也能找得到,而文人画中,我们同样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息,融进了民间青花瓷画的简洁、率意、淳朴与稚拙,一种拙雅的美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