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把慈善传承给孩子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静心斋主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与儿子逛街,每每看到有残疾人沿街乞讨时,跑在前面的他总是转回来,伸手向我要几元钱,然后跑过去,把钱送给残疾人。残疾人向他微笑时,他却征征地注视着对方,我知道,儿子那时的眼神,是一种慈善的眼神,因为他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小小的心灵得到另一种精神的慰藉。

残疾人的微笑,是对儿子的感激,是残疾人优雅的另一面。是他接受了儿子的慈善、理解与无私的行为。表现出对儿子这种友善的赞赏。

常常培养孩子的这种慈善,我们做父母的应当扮演一个十足的教练角色。

1983年,费城一个名叫费雷尔的小男孩看见一个无家可归的男人流浪在费城的大街上。费雷尔问父母:为什么这个男人会睡在冰冷的马路上?当得知是因为他没有家人和亲人的关心时,费雷尔请父母把他带到城里,他要把自己的枕头和毛毯送给那个人,他的父母同意了。

这个13岁小男孩的善举,感动了许多的志愿者,他们纷纷行动起来,捐赠衣物、毛毯。分发食品。表达着他们的爱心----所有这些都是因为一个小男孩的鼓舞。直到现在,人们仍在世界上还存在饥饿和无家可归者的城镇中仿效费雷尔,表达着他们对这些人的关心。

我们回头想一想,假如当年小费雷尔的要求没能得到父母的应允,那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呢?

父母的慈善和关爱之心,会成为孩子镜像,无声息地鼓动着孩子去表露自己内心的慈善。

无论最终我们做家长的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都应让慈善作为一种家族习惯传承下去,而不只是一时行为就是慈善教育的初衷。孩子们从小就拥有慈善的意识,会制定计划和组织相关的活动,从而形成习惯并长期执行,最后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一直最想看到的慈善良性循环。

“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在西方广泛流传的人生哲学名言,无疑是对传承慈善习惯的优美诠释。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