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百岁学者的大智慧:读周有光新书《朝闻道集》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丁东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今年正月,在《炎黄春秋》杂志的茶话会上,邵燕祥先生曾发言建议向周有光约稿。说如果请他进入作者队伍,在座的李锐同志就显得年轻了。此言不虚。周老生于1906年,比李锐年长11岁,李锐对他也十分敬重。我认识周老时,他已经99岁。当时,他读到我们几个朋友的对话《思想操练》,很感兴趣,通过张森根先生约我去他家一叙。以后,他每出新书,都送我一册,撰写新文,也赠我一阅。我和谢泳在《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对话结集成《教育放言录》、《文化十日谈》两本小书,送他指正,也得到他的鼓励。近年我到他家拜访数次,每次听他说古论今,都有如沐春风、耳目一新的感受。

今年周老已经104岁。过去说,人生七十古来稀。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人活八九十岁已经不稀奇,百岁老人也越来越多。一般情况下,随着生理年龄进入暮年,知识会趋于老化,观念会趋于僵化。但如果这样看周老,就大错特错了。他除了听力差一些,阅读和表达一点也不比年轻人逊色。他坚持阅读国外最新的杂志,如美国的《新闻周刊》、《时代》,国内的高端媒体更在他的视野之中。他喜欢结交新朋友。看了章诒和的书,就请章诒和来家相聚;最近还让我给南京邵建、重庆王康捎话,如果来京,请到家中一叙。

当今的媒体对他也很关注,一来因为他是国际知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参加了《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有“汉语拼音之父”的美誉;二来是因为他作为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的中方三编委之一,参与主持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编译,被人称为“周百科”;加上他和沈从文是连襟,夫人张允和姐妹四人的传奇为人们津津乐道,娱乐性的媒体也想从中他那里找些谈资。

其实,这远非周老的全部人生价值。周老青年时代就参与过“七君子”的救亡活动,直到晚年一直保持着现代公民的社会关怀和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他前半生从事经济学研究和国际金融实务,中年以后转攻语言文字学,从比较文字学入手观察了全人类诸文明的源流和兴衰。他曾去过许多国家讲学、交流,古今中外都在他的视野之中,这样宽广的知识背景,这样悠长的人生阅历,中国知识界确实很少有人能够和他相比。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知识结构,比晚他一辈到两辈的知识分子更新,更具时代感。他不但是时代风云变幻的同步观测者,而且是思想前沿的独立发光体,是当代中国的一位重量级的思想家。

《朝闻道集》 周有光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最近出版的新书《朝闻道集》,就是领略周老思想家风采的最新文本。本书收入他近年文章39篇,其中百岁以后的新作23篇。这些文章不是对陈年往事的钩沉追忆,也不是对时事新闻浮光掠影的感想,而是以独特视角对人类文明的重新检阅,对中外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是对国家、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深度观察。周老曾经告诉我,他考察的重点不是翻腾在时代大潮表面的浪花和泡沫,而是水流下面比较稳定的走势。本书涉及面十分广泛,很多都是当今国人正在讨论的大问题,诸如民主与专制、科学与信仰、历史与真相、理想与现实、大同与小康、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华夏文化的光环与阴影,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冲突与文化和谐、金融危机与全球化,围绕这些问题,时下有各种声音,引经据典者有之,不容置辩者有之,剑拔弩张者有之,故弄玄虚者有之。周老超越了来自苏联的“五阶段论”的历史观,提出了人类历史演进的轨道在经济上是农业化、工业化到信息化,在政治上是神权统治、君权统治到民权统治,在文化上是神学思维、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的历史框架,以此为出发点,他认真地梳理中外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冷静地比较对立各方的优劣得失,心平气和地谈出自己的理性思考。他无意强加于人,读后却让人心悦诚服:在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上,周老的意见往往更中肯,更深刻,更具说服力。

读周老这本书,联想到不久前去世的季羡林先生。季老比周老年轻几岁,生前比周老要火得多。他提出过一个有影响的观点,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种流行的思潮认为美国从此衰落了,西方文明从此不行了,中国已经是大国崛起了,世界进入东方主导的时代,季老的预言成为现实。周老的看法不同。他不赞成笼统的“东西两分法”,认为东方文化应当分为东亚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相互之间区别很大,发源于欧洲、兴盛于美国的西方文化,也没有衰落,目前仍然是国际现代文化的主流。先进国家行之有效、正在全世界传播开来的有利于人类生活的知识和事物,就是全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现代文化。舆论津津乐道于大国崛起,周老却指出二战以后世界总的格局是小国崛起,大国衰落,美国是例外。他比较了不同文化传统和制度环境下各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认为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在全球化过程中经济刚刚起飞的发展中国家,华夏文化也面临脱胎换骨的改造。应当说,他这些见解,给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送来了一味及时的清醒剂。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