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对话
随着经济的发展,伤残人士得到政府及社会人士的关心及照顾也日渐改善。首先是福利,保证他们即使没有工作能力,也可以得到温饱及满足日常需要,进一步是为他们创造就业或半就业机会,让他们尽可能自食其力,享受工作的成就感及尊严。
不过,即使如此,他们仍然要面对很多不平等的待遇,从接受教育、获得职业晋升机会,以至到使用交通工具,享受休闲设施等,他们都会感受到很多的不便及压力。
更重要的是,一般人对他们的偏见、成见、嫌恶及回避,使他们觉得被边缘化、被孤立,亦阻碍了他们与健康人士的沟通及交流。
在德国这样经济发达而福利制度健全的国家,亦只有15%的伤残人士有职业,社会上认为“伤残人不如健康人有价值”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观念上的改变完全跟不上社会经济环境的转变。事实上,观念上的改变不容易出现,既不是金钱可以买到,亦不是政府政策可以轻易将之改变。
“黑暗中的对话”
德国一位社会创业者安德亚·海勒奇(Andreas Heinecke)针对这个问题,探索出一个创新的方法,他称之为“黑暗中的对话”。
海勒奇设计了一个场地,他叫它做“展览”,有四至五千方尺,里面包括四个部分:家居、办公室、公园及市中心。参观者要付入场费才可进场,在欧洲约为十五欧元。每次八人一组入场,用大概九十分钟走过这个展览场地。场里完全没有光线,由一位失明人士当导游,人们在漆黑中步行、经历、感受这个旅程,他们会听到各种声音,感到微风及温度,接触到不同的物体;在黑暗中,日常普通行为变了样,角色也被转换了,导游是他们唯一的依靠。
完成这个旅程之后,参加者对失明人士的世界有了新的体会。令他们明白到一个道理:其实失明人的世界里,不是他们少了什么,只是不一样而已。
参加者以五大类人士为主:个人、企业及团体、家庭、学生、游客,全部须要预约,在个别展馆,轮候时间超过一个月。
调查说明,100%的参观者在五年之后都不会忘记展览会和他们导游的名字,其中90%的人更加关注盲人的生活,52%的人向他们推荐这个活动,34%的人愿意再次参加,特别会带家人及同事来参加。
“黑暗中的对话”由于在德国异常成功,海勒奇接受邀请在其它国家进行巡回展览,所到之处,莫不大受欢迎,海勒奇灵机一触,何不把它发展为特许经营?到今天,已有二十二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特许经营的展览设施,超过五万名参观者经历过“黑暗中的对话”。
海勒奇出生于德国的巴登,大学时主修历史,并拥有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职记者,又担任过德国盲人基金会的副主任。 2000年他创建了“推广社会公益活动协会”,2003年创建了“交流形式公司”。海勒奇近年获得了不少奖项,包括“2006年度德国优秀企业家奖”、2006及2005年“德国优秀社会活动家”、2004年“全方位设计最佳奖(日本)”等等,他可以说是欧洲知名度最高的社会创业者。
五个启示
一、为失明人创造就业机会。
“黑暗中的对话”至今直接创造了至少五千多个高质素的就业机会,让失明人士可以得到稳定的工作及收入。此外,间接地更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其它就业机会,因为不少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体验了“黑暗中的对话”后,对雇用伤残人士有了新的态度及政策,更乐意雇用他们。
二、令人尊敬的职业。
“黑暗中的对话”所创造的职业,不是一般为失明人士而设的职位(例如接线生等),而是令人惊讶、尊敬的职位。一方面令这些失明人士能够发挥他们的专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让他们受到参加者的尊重及敬佩,直接及间接提高了失明人士(甚至其他伤残人士)的社会地位,也让身体健全的人更珍惜他们拥有的一切。
三、改变人们对伤残人士的看法。
“黑暗中的对话”更深刻地令参加者体会到伤健人士有他们自己的世界,有他们自己的特长,不需要别人的同情、怜悯,但需要人家的尊重及友善的对待。“黑暗中的对话”就是希望达至这种移风易俗的影响。
四、以创意来创办社会企业。
“黑暗中的对话”创办人海勒奇曾服务于德国失明人士协会,但他不是用传统的方式来协助失明人士,反而别具创意地设计了这个“展览”形式来让健全人士去体会黑暗中的世界。
五、以特许经营的形式来办社会企业。
“黑暗中的对话”已经证明是可以超越不同国界及文化,在全球不同地方来进行。海勒奇自己的公司是一个社会企业,但他并不要求每一个合作伙伴都是社会企业,例如在美国的合作伙伴就是一家商业机构,但完全认同“黑暗中的对话”的社会使命。不过他始终喜欢与社会企业合作,因为能够更深更广泛地发挥社会效果。
目前在亚洲,韩国是第一个开展“黑暗中的对话”的国家,第二个是今年开始的泰国,接着是明年的新加坡,香港及中国的特许经营权尚在洽商中。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