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个体的价值——读《孤独六讲》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冯磊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美学大师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从情欲、语言、革命、思维、伦理、暴力六个面向阐释孤独美学,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可以说,蒋勋在本书中,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

一个不能否认的现状是:无论欢迎还是反对,无论开放还是保守,就文化领域而言,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融合之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不可阻断的了。今人论及东西方文化的差距与区别,往往要谈到人权、自由等大的话题。但是,对于一些有幸了解东西方文化差距的人士而言,比如美学家蒋勋,则似乎更具体一些。蒋勋曾经在欧洲游学多年,谈到传统的问题(同时也是西方文明的长处),他写道: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这种文化缺少对个人空间的重视与尊重。

《孤独六讲》 蒋勋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这个观点,或许并非蒋勋第一次提出。但是,将群体文化与个人空间对比起来思考,却绝对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

东方文化的基础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教育出来的孩子,从小就被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冠冕堂皇的词语,把一个个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都给剥夺了。这样,当一个人成长起来以后,他或者她必须时刻考虑服从所谓集体的利益,否则就要受到惩罚。个人存在的空间,就此被封杀殆尽。

因为没有独立的空间,所以大家习惯了人云亦云。然而,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我们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

是否尊重个体的价值,显然是东西方文化最重大的差距之一。

因为回避孤独,因为漠视孤独,更因为漠视个人存在的价值和独处的空间,传统的中国人习惯了逆来顺受,同时也习惯了强权崇拜和弱肉强食。从而变得麻木不仁。与此同时,国人还丢弃了本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立思考的

权利和能力。近百年来,中国的本土学校,几乎很少能够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的学者和科研人员。在自然科学领域,本土培育的华人很少能够在国际相关领域独当一面。至于社科领域内的情况,那就更不要说了。

其实,我们骨子里每个人都异常孤独且无法排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蒋勋对“孤独”的“发现”和梳理,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本书选读:

何谓语言孤独?


语言孤独系产生于一个没有丝毫颠覆可能性的正统文化下,而这个正统文化必然僵死,包括所有的学院、道统、政党都是如此,一个有入有出的文化结构,才能让语言有思辨的能力,惠能就是对语言文字产生了思辨性,使他对于语言、对于佛法的存在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始能回到自身去思考佛法是什么语言是什么。

惠能在逃亡的过程中,连五祖传承给他的衣钵都弄丢了,后来躲在猎户之中,猎户吃肉,他就吃肉边菜,打破了佛教茹素的清规,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自知心中有法,外在的形式都不重要了。

后来六祖惠能的金身供奉在韶关南华寺,我到寺里参观时,看到许多人一入寺便行五体投地跪拜大礼,我想,惠能应该不想要这些吧!

在禅宗公案中,有许多似懂非懂的对话。例如一个小徒弟可怜兮兮地跟着师父旁边问:“师父,什么是佛法?”老师父老是卖关子,不肯对小徒弟说。最后师父问他:“吃饭了没有?”
“吃饭了。”
“那就去洗碗。”

这就是公案了。你去翻一下《指月录》,里面都是这样的例子。说的就是如何让语言回到生活、回到更朴实的白话。我们到日本禅宗的寺院会看到“吃茶去”三个字,这也是白话。常常你问什么是佛法大义,他就说“吃茶去”,表面上说的与问的无关,实际上他给了一个颠覆性的答案。

如果没有禅宗的颠覆,佛法到了唐朝已经变成固化的知识体系,接下去就会变成一种假象。西方的宗教也同样经过颠覆,基督教在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颠覆是圣方济各(San Francesco),就是用当时意大利的土语写了一些歌谣,让大家去唱,把难懂的拉丁文《圣经》变成几首歌,颠覆了整个基督教系统。

这些都和语言的颠覆有关,可是语言的颠覆并不是那么容易拿捏,就像年轻人在电脑网络上所使用的火星语言文字,有些人感叹这代表了国文程度退步了,有时候我会想,禅宗的公案在唐宋时代,应该也是被当成国文程度退步的象征吧!因为他用的都是很粗俗的民间白话,并不是典雅的文字,直到唐朝玄奘大师翻译佛经都是用典雅的文字,但禅宗公案一出来,就是质朴得不得了的白话,从《指月录》和《景德传灯录》可见一斑。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