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属于自己的只有自己的本性【龙泉解《庄子》大宗师二】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熊华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道家有句话叫“生乃寄也,死乃归也。”就是说,一个生命的诞生就像一个人入住了宾馆,是借住,也是暂住,不可能长久的;死了就像是回家。我们应该报着平常心去对待生死问题,因为生死就像白天黑夜那样,都是大道运行的一种现象。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人不可过高地看待自己,其实人同其他万物一样,有许多事是很无奈的。顺应天变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我们服从天道,我们的身体——那个臭皮囊都需要,何况是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心呢,卓,就是指人的本性。不少人认为这个世界有个主宰,法大无边,庄子说,我们都会死,难道那个主宰不会死吗?如果说有个不死的东西,那可能只有“虚空”是不死的,任何具体的存在都是有生有灭的。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河里的水干了,鱼裸露在陆地上,它们相互用哈气去滋润对方,用唾液去沾湿彼此的身体。这种关爱的精神,人类是非常提倡的。庄子说,你如果是一条鱼,你是愿意在陆地上相互关注、爱慕,还是愿意畅游江湖,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牵挂谁呢?我们提倡爱人,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大爱。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庄子说,算了吧,与其有时间去赞誉尧帝的好,评说桀帝的不好,还不如忘记纷争,回归大道。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大地承载着我们的身体,我们要想生活下去,也要奔忙、劳顿,到老了才可以悠闲一些,到死了才算彻底休息。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所以,只有知道如何面对死亡的人才知道如何面对生活。或者说,懂得生活的人,是那些参透了死亡的人。有不少学佛的高僧,活着很从容,死亡也很淡定,有些高僧离开人世前还和学徒们打声招呼,明白告诉你“我要走了”,到时候果然准点坐化,圆寂,悄无声息,没有哭没有闹,也没有痛苦,一切如常,这就是“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

生死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死是瞬间的事,其实,生也是瞬间的事。只是有不少人不知道这个道理,总觉得生命很长,甚至把它看成是永远地存在,于是乎拼命地把这个世界上的好东西据为己有,捞名、捞钱、捞权,然后想方设法去找个秘密的地方隐藏起来,生怕丢了。庄子说,你们别再藏了,藏不住的,因为连你们找的那个藏处都是不可靠的。把一条船藏到深山里,把大山藏到太平洋里,这总应该说是可靠了吧,然而当你还在睡大觉的时候,有个大力士把地球都背走了,你恐怕还在做梦吧。

我们想要隐藏的任何东西都不外乎在这个地球之上,但庄子告诉你,地球也是有生命的,它也会消亡。地球还是个好动的家伙,你把东西藏于一个变动不定的地方,那与刻舟求剑的那个傻子还有什么两样呢?

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

把小的东西藏到大的地方总是合适的吧,但还是会丢失的。因为天体都在动,都不可靠。怎么办呢?庄子说,只有把天下藏到天下才不会丢失,这才是符合自然的永恒的至理。什么叫“藏天下于天下”呢?其实就是不藏,一个东西该放哪就放哪,不藏也就不会丢。对于人来说,“藏天下于天下”是指人也不可到处游动,要回到人的本性上来。佛教讲“明心见性”,就是让我们别乱跑,坚守虚空的本性,这样你才能获得大自在。

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

人成为了人,有了人的形体,总是很高兴,其实人的产生与猫啊,狗啊,树啊等万物是一样的,都是自然变化的结果,又有什么可高兴的呢?

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所以,得道的人处处为家,从不把什么地方当成是自己的,也就不存在有任何的丢失。我们应该善待无论是短命、长寿,还是出生、死亡,我们应该接受这一切。何况人与万物一样都是大道的造化,这是你左右不了的,你也没必要做那些出力不见好的事,也没必要动那些无济于事的脑筋。

世人是用加法在寻求快乐,而修行者是在用减法寻求快乐。世人用加法使自己拥有的越来越多,得到的是烦恼和危险;而真正的修行者用减法使自己放下的越多越好,得到的是轻松和自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