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己丑年四祖寺冬季禅七开示(四)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04日
来源:不详   作者:净慧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己丑年四祖寺冬季禅七开示(四)

  净慧法师

  第四讲 学会放松

  (2010年1月2日午板香)

  各位善知识:

  居士们来到禅堂,一定会感到禅堂的气氛很紧张、很严肃,因为禅堂的气氛,在当今的社会,也只有禅堂能够感受得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会有禅堂这种严肃的气氛。

  实际上,禅,它并不是在严肃中能够获得的一种感觉。禅,是我们身心高度放松的一种精神状态。尽管我们在禅堂感觉到气氛有一些严肃,但实际上从我们修禅的人来说,还是要把身心高度放松,不要紧张。坐的姿势虽然有要求,吃饭的姿势有要求,走路的姿势也有要求,如果我们被动地接受它,就会感觉到不自由、不自在,感觉有些紧张,有些严肃。

  我们怎样对待寺院生活的这些规矩?怎样对待我们不是很熟悉的生活方式?我想,我们要有一种主动的、欣赏的心态,去接受它。如果我们抱着一种欣赏的心态,去接受这种比较陌生的生活方式,就不会感觉到太紧张,就会有一种放松的感觉。

  我们在禅堂里管理的人员,监香师、维那师,尽管每个人都扛着一块香板,这实际上是表法而已,并不是要拿着这块板子打任何人。所以我们也不要对维那师的香板,感觉到很威严。其实维那师的内心透着一种慈悲,透着一种对大众的成就欢喜的心态。

  如果我们在禅堂不能放松,就进入不了禅的境界。坐下来浑身不自由、不自在,行香也会感觉到拘束,感觉到处都有规矩。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智慧的花朵不会在重重管制下开放出来;智慧的花朵是在放松、自由自在的心态下才能够开放。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品味一下,如果我们内心有压力的话,我们的精神在受压抑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有一种良好的心情去接受这种压抑?我们会不会有好的办法来化解这种精神的压力?我碰到过很多的朋友,说他的压力很大,精神简直要崩溃。精神要崩溃了,还有快乐吗?还有宁静吗?还有喜悦吗?肯定没有。所以快乐、喜悦、宁静,都与放松有关,都与紧张的气氛没有缘。

  我们一方面要放松,身体要放松,坐下来不要故作姿势,一切顺其自然,内心更要放松,放松了才能放下。因为你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要放下,不太可能;只有轻松愉快、自由自在地,才能够放下某些与修禅不利的思想包袱。说老实话,一个七、两个七,甚至于五个七,要完全做到放下也不容易。因为放下,是长期修行的结果。放下从放松开始;放不松,抓得紧紧地,精神紧张,那本身就是一种放不下的表现。

  坐下来,身体要放松。身体放松与我们的穿着有关。比如说我们在打坐的时候,乃至平常自己在家里打坐的时候,博带宽衣。衣服太紧,带子系得太紧了,对于血液循环不利,坐下来不安定。

  肌肉也要学会放松。肌肉放松与姿势有关。要挺起腰板,但不要故意地做作,不要故意地使劲。要顺着身体自然的姿势,腰板自然挺直,一点也不能使劲,一使劲就会有障碍,就会使气、血流通不顺畅。

  心情更要放松。心情的紧张是和我们的想法有关。我们千万不要想,这一支香我就能开悟,或者说在这个七我就要开悟。不要想这个,想这个没有用。因为开悟,是一种不可预约的事情。它只是在无心的状态下,功夫做到水到渠成所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突破、思想上的飞跃。你想预约在什么时候开悟,这是永远办不到的。你把这种希望开悟的心放下来,只管在功夫上努力。

  所谓的努力,也是在放松的前提下自自然然地照顾好当下的心态。我们很多人都是在城市长大,对于许多古老的生活,一点感性的经验都没有。比如,禅堂用功夫,每每用牧牛的比喻来点化,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大多数人没有这种经验。什么叫做牧牛?即使现在住在农村的人,住在山里的人,也不知道牧牛是什么滋味。因为我在黄梅这里看到,牛放在山里,让牛自己自由自在地吃草,并没有人照管它。所谓牧牛,是指有一个人牵着牛的鼻子,让牛只吃路边的草,不吃田里的庄稼。久而久之,这头牛被放牧得驯服了,你不用拽它的鼻子,它也不会吃田里的庄稼,放牛的儿童就可以坐在草地上很轻松、很自在地,看着那头牛很驯服、很听话地,在吃本分的草料。

  这个比喻,就是把我们当下的这一颗心一分为二。有一个看管这个心的人,好像又有一个心被看管。实际上是一个东西。在初用功的时候,往往是把它剥离开来。比如说,有正念、有妄念,用正念来代替妄念。是谁知道什么是正念,什么是妄念呢?这明明就有一个能知和所知,能觉与所觉。就在这能所之间,找到契入点。比如说昨天晚上讲的观呼吸。觉知呼吸的入、住、出,有一个念,有一个息。实际上息不离念,念不离息,初步功夫把它一分为二,最终是心息不分,能所双亡,如此才能达到放松的目的。开始用功有能有所,功夫到家了,纯熟了,能所双亡。呼吸就是呼吸,不需要去觉照它,自自然然地妄想不起。

  我们回到刚才牧牛的比喻。等到这头心牛达到了人牛双忘的境界,那也是无能无所,消除了对立面。在用功的过程中,只要有对立面存在,那就是功夫还在途中。功夫真正做到家了,是能所双忘,能照之智与所照之境合而为一了。到了这种境界,开悟有消息了。你会在一个无心状态下,在一个漫不经心的状态下,忽然之间天崩地裂,虚空粉碎。开悟的那种境界,就是所谓虚空粉碎,大地平沉,那是一个人彻底地脱胎换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放松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所以我们初学坐禅,首先要学会放松。身体放松,精神放松,整个面部的表情放松,满怀喜悦、满脸笑容地进入禅定的状态。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