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年四祖寺冬季禅七开示(三)
己丑年四祖寺冬季禅七开示(三)
净慧法师
第三讲 我们最亲密的朋友
(2010年1月1日末后香)
各位善知识:
参禅入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果从初入门的人来说,还是直下观呼吸这个方法比较容易把握。虽然这个方法是次第禅的方法,作为功夫来说并没有浅深之别,只是在见地上有了义、有不了义,有究竟、有不究竟。只要见地上确信自己是佛,确信即心即佛,确信顿悟这一法,在功夫上用什么法门都可以达到顿悟的目的。
参禅最重要的方法是把握当下一念。当下一念,就是要回归到生命的当下。当下一念究竟是怎样的状态,初用功的人很难把握。如果把当下一念就放在呼吸上,这就比较具体了。生命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简单地说,行住坐卧四威仪都是生命的表现形式;六根接触六尘,能够领纳、能够了别,这也是生命的表现形式。我们不可能从六根的每一根来把握生命的形态,我们就从呼吸这一点上来把握生命的当下,这就是我们发现生命奇迹的一个下手处。
在我们生命当中最亲密的朋友,一个是呼吸,一个是死亡。说我们还活着,就是因为还有呼吸;说死亡了,就是呼吸没有了。呼吸是随时随地的,死亡同样也是随时随地的。我们不要害怕死亡,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死亡就与我们的生命相依而存,同时来到这个世间。我们人生一辈子走过来,与谁在相依而行呢?就是跟死亡相依而行。我们人的生活中的种种措施,创造种种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为的是什么呢?就是希望死亡的那一刻不要过早地到来,希望我们能够在这个世间多活两天,说到底,就是为这件事。人,忙一辈子,辛辛苦苦,还是为这件事,但是最终我们还是接受了死亡的邀请。
第二个与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就是呼吸。呼吸的存在就是生命的存在。我们观呼吸、调整呼吸,也是想推迟死亡到来的一种方法,同时更是发现生命奥秘的一种方法。不管我们注意到了还是没有注意到,一天二十四小时,没有一秒钟不在呼吸。我们把身心都放在呼吸上,知道呼吸在入、在住、在出。要清楚地知道,清楚地觉知呼吸的这三个阶段——入、住、出。住息的阶段虽然很短暂,但是住息是存在的。我们觉察入微的时候,就可以发现有住息的存在。从修禅定本身的要求来说,功夫深入了,观呼吸的功夫纯熟了,住息的时间相对会延长。不过千万注意,不要有意识地延长住息的时间,入、住、出顺其自然。这里所谓的顺其自然,是和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分不开。身体素质好一点的人,入、住、出相对地都会进行得缓慢一些。年轻力壮的人呼吸会进行得缓慢一些,久用功夫的人呼吸会进行得缓慢一些;年老体弱的人、粗心大意的人、才用功夫的人,相对而言呼吸速度会快一点。
在观呼吸的过程中,一定要让觉知到呼吸入、住、出的这个念头,这个意念,或者说这个心,要紧紧地与呼吸的入、住、出紧密相依,不要离开。所谓“念依于息”,就是我们的心念与呼吸的入、住、出始终保持一致,做到心息相依,绵绵密密,若存若亡。真正做到这几个要求了,功夫就会慢慢纯熟。
观呼吸这一法不仅是禅定的初门,而且对于我们身体健康来说,也是非常有效的保健方法。呼吸调整好了,身体内部血液循环就会通畅,新陈代谢就会有序地进行。我们人体是由几大系统组成,呼吸算是最重要的一个系统,其它还有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等。把呼吸调整好了,对于保持促进血液系统的正常、神经系统的正常,都是一个根本的措施。
不要问观呼吸最后会达到一个什么结果。只问耕耘,莫问收获;车到山前必有路。观呼吸是禅定的初门。有一点我们要注意,在入、住、出的三个阶段,不要在住息上故意憋气,这是一点。第二点,如果说观呼吸到一定的程度,它也会有种种非常奇妙的生命现象和精神现象出现;不管是好的现象,还是不好的现象,都一空空到底,不要执着,不要抓住不放。修行要进步的话,就是要不断地突破局限性。只要是有一点好的精神现象和生理现象出现,那都是做功夫的结果。不要停留在某种好的感觉上;一旦停留了,就是我昨天说的,保守思想就出现了,局限性就出现了。要不停地往前走,不要在归家的路上游山玩水。如果那样的话,我们何日才能到家呢?所以修行是一件很难的事。既要功夫日有所进,又要不停地舍掉第一步,迈出第二步;舍掉第二步,迈向第三步……“与时俱进”这四个字是一种发展的观念。这四个字从汉朝开始就形成了一个成语,使用了两千多年。今天来用它,还是那么地新鲜,还是那么地具有活力,那就是因为这个概念代表了不断地有新境界出现的思想。修行亦复如是,所谓精进不息。不要把途中当成是家乡,得少为足。
观呼吸要切记:知息入、住、出。知,觉知,清楚地觉知,这是一点。第二,念依于息。我们觉知的这一念要紧紧地与呼吸相依相伴,不相舍离,这样就没有第二念,只有这一念,紧紧地做到心息相依。掌握这两个要点,或者说诀窍,那就不至于走弯路。第三,呼吸的入、住、出,要绵绵密密,若存若亡。要让呼吸的入、住、出的声音微细到连自己都听不见,不能让呼吸像扯风箱一样,那这个心就安定不下来。呼吸越微细越好,所谓绵绵密密,若存若亡。这三点是初步用功夫的要领。通过一个七、两个七、三个七,锲而不舍地做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