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禅的实践方法和证量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04日
来源:不详   作者:大愿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禅的实践方法和证量

  大愿法师

  讲生活的禅法和禅意的生活。生活的禅法是实践的方法。那也就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是从我们能认识的主观的念头这个角度来修的;“无相为体”,是从被认识的客观的万事万物来修的,“无相为体”,透过无量的虚妄的相见真如自性,透过这个生灭的身体来现量证得不生不灭的真性;“无住为本”,是从主客观的融合来修的。那么禅意的生活就是我们在生活之中开悟的证量。

  我们怎样能够生活得快乐无忧、欢喜自在?能够有智慧、有慈悲?宗门下有所谓的参禅的四个阶段,也就是得个入处,有个出处,知个用处,明个了处。本来禅是无可说,是勉强来说,勉强来表述。

  一、得个入处

  我们参禅首先要能够起疑情,比方说,我们现在禅堂里面,或者无论你去任何一个禅堂,南华寺也好,云门寺也好,都会写的“念佛是谁?”但是很多人不会参,心里面一直念:念佛是谁?这不是参话头,而是话尾了。“念佛是谁?”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能念佛的是谁?是我的心吗?我睡着了我的心也在,为什么不是在念佛?那是我的身吗?我刚刚死掉的时候,我的身也没有马上腐烂,为什么不知道念佛?那你一直一直这么追溯下去,要能够起疑情。当然,也可以把禅宗历代祖师开悟的一千七百则公案一直去参,起疑情。

  但是这是不可以彻底说破,彻底说破了,这个公案就废掉了。好像我们说,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这个公案就废掉了,你用思惟去理解了,并不能够断你的妄心。那么要一直起疑情,好像母鸡孵蛋一样,须臾不离,一日不悟一日不休。宗门下功夫用得深以后怎么样?终日吃饭未曾吃着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曾穿着一缕纱。因为一直念兹在兹,在疑情上面,一日不悟一日不休,所以这个疑情,最后的功夫用得深了,疑情跟身体打成一片了,疑情跟时间打成一片了,时空都消融了。然后会有一个入处,豁然大悟。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

  真正起疑情得个入处以后,这是讲我们生活中开悟的证量,有四种标准:

  第一种标准是明相,在智慧光明之中。宗门下说什么?沩山露地白牛。露地白牛其实就是形容明相的。

  第二种标准就是无念,没有妄念生起来。

  第三种标准就是无能所。以前一开始的时候,我心是能入,明相是所入,进一步能所的二元对立消亡了。

  第四种标准就是气离出入,而且这四种标准是同时出现,不是先后出现,这样是得个入处。

  二、有个出处

  有一些人会很浅地解释宗门的公案。比方说,有一位青原惟信禅师,是宋朝时候的禅师。他上堂的时候说:“老僧三十年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得个入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很多的人把这个就讲得很浅。其实不是,你得个入处,其实是指我们起疑情以后,要能够契入,你要有这四种标准。

  但是怎么样?还有一种法执在,所以,要进一步用功,那么也就是有个出处。我们得个入处以后,这个时候最好是要能够闭关,绵绵密密去用功。“不破初参不闭关,不破重关不下山。” 你不破初参闭关没有用,不是在昏沉里面,就是在掉举里面,浪费时间。真正破初参,闭关修行用功精进,才能开悟。不破重关不下山,不破重关你没有度众的方便,所以,这个重关就是有个出处,这个出处其实就是怎么样?就是大死大活了。

  我们已经有了前面的四种标准同时出现,能够得个入处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在,你还隐隐约约有一种求开悟的心。要把这个也要扫除掉,把法执也要扫除掉,这时候你要知道,这个明相不是自己的心显出来的明相,我们这个心可以显很多相。

  我们办内观禅的时候,很多人看到光,看到佛菩萨,看到什么……其实全部是自己的妄念一动,它显出来的。有些人看到很多莲花,都不是啦,门都没有进,不是那些。而真正的明相是怎么样?自显自明,这样是真正的明相,然后你能够绵密用功以后,这个更加光明,更加广大,这是有个出处,自空自明自显。

  三、知个用处

  接下来是知个用处,还要能够历事练心。看我们三祖传法以后,他自己反而去出入那些酒肆歌楼,为什么?历境练心,终日度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得度者,不著度众生之相,这样有无量的妙用。

  四、明个了处

  然后明个了处,这个法身向上一着,无可言说了,无法言说了,再用语言有限的东西表述出来都是已经走样的。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的付法偈,刚好与宗门参禅的四个阶段相对应。

  法本法无法,是得个入处;

  无法法亦法,是有个出处;

  今付无法时,是知个用处;

  法法何曾法,是明个了处。

  好了,今天就简要地与诸位共同探讨了禅与现代生活。

  祝愿诸位能够真正地得到禅的智慧的受用,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道德生活和灵性生活之中都能够展现解脱的风采,展现禅的快乐无忧、潇洒自在。

  祝愿大家世间、出世间都具足圆满,快乐无忧是名为佛。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