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老和尚的慈悲心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07日
来源:不详   作者:闲云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老和尚的慈悲心

  □ 闲云

  从四祖寺请回师父的书中有一本诗集——《经窗禅韵》。静夜读来,老和尚在艰苦岁月中的隐忍恬淡,对弘法利生的不知疲倦、对友人的真挚情深、对众生的悲悯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第一次在崇敬之外,对他老人家产生了一如对自己父亲一般的痛惜之感。这些诗,让我看到了一个凡圣同体的大德的内心世界的一角。

  倍觉感动的是老和尚的组诗《哭明可沙弥》。读完,心里的感慨,比悲哀重,比感动多,言语不足以表述。我虽皈依在老和尚门下,却由于距离的原因,还没有机会与师父多作交谈。但从这一组诗中,我窥见了老和尚那颗博爱慈悲的禅心和他作为老人的那颗善感细腻的仁心。

  明可是老和尚在2002年收的徒弟。老和尚在诗的前面有这样的文字记录他们之间的缘分:

  明可,号崇津,湖北武汉新洲人,俗姓程,一九九○年八月十五日出生。年十三从吾披剃,住玉泉寺近二载,聪慧勤劳,好学不倦,于日常功课、法器,熟而且精,嗓音亦可。勤于洒扫,乐于助人。因其襁褓即孤贫无依,由外祖母抚养,三四岁即入新洲报恩寺,乏人关照,养成自卑、沉思性格。二○○一年十一月中旬,吾于新洲旧街庆福寺萍逢,其外祖母托吾携归柏林,其时十二岁。吾将其寄住于石家庄一居士家,月给生活费,就近读书,历时一年。二○○二年寒假,即来玉泉,次年农历四月十五剃度。于二○○四年七月十五日在玉泉山中吃安眠药自尽,留有遗书数纸。时吾恰有泰国之行,七月十五日启程,二十一日归来,正值第十二届生活禅夏令营举行期间,寺中上下见吾频年劳累,心力交瘁,不忍将此时禀报,免增悲痛。至二十五日吾于侍者处得知明可已于十天前轻生,耳鸣心颤,恰如晴天霹雳,悲痛万分。随即驱车回玉泉,凭吊空房,挥泪如雨,自责平时关爱、沟通不够,造成此一大憾。在明可生前居室,彻夜面壁而坐,悲绪丛生,成诗十五首,以志悲怀。

  组诗表达了老和尚对明可沙弥夭折的痛惜、自责与绵绵密密的师徒情深。

  天公无眼折新枝,白发何期哭小师。

  读罢遗书肠寸断,纵横老泪湿禅亦。

  (组诗之三)

  古稀之年的禅师,为痛失小徒而老泪纵横,痛苦哀切,让我们深深震撼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世情之中,让人热泪潸然。而僧家无缘慈、同体悲的大慈悲心,更让人感动。

  灯前挥泪写哀诗,自责为师少护持。

  聪慧如君期厚望,那堪夭折少年时!

  (组诗之五)

  谈禅说净授《坛经》,期尔成材振法门;

  一失铸成千载恨,匡徒领众愧无能!

  (组诗之七)

  老和尚对年幼徒弟的护持与期望,以及对自己未尽护持致使明可轻生的自责,在字里行间汨汨流淌。

  其实,从诗中不难看出老和尚对明可的呵护与照拂:他为明可谈禅说净,亲授《坛经》,并带着他“楚天行”,“遍礼祖庭”,满足了小沙弥的夙愿。可以想见,那个时刻,一老一小两个和尚,一个云淡风轻,慈祥如祖父,一个腼腆乖巧,伶俐可爱,他们在祖庭里缓缓而行,绕塔礼佛,师徒情深,约定来世还为师徒,“相期同作再来人”……那该是怎样的一幅温暖动人的画面!那画面,既是僧家的师徒情深,又何尝不是俗世的天伦之乐。

  徒儿弃世而去,老和尚睹物思徒,彻夜难眠:

  宿尔空房坐尔床,一睹遗物一心伤。

  眼枯泪尽思难忘,日日佛前一瓣香!

  (组诗之十)

  他为早夭的生命而痛惜,因此隔着幽冥谆谆嘱咐:

  来去匆匆十五年,昙花一现太凄然;

  黄泉此去休迷路,早日归来送老禅。

  (组诗之十一)

  念念思君不见君,冥阳两界顿时分。

  生前未尽为师责,唯愿重来答此恩。

  (组诗之十二)

  老和尚对明可的悲,源自于他的悲悯,也源于物伤其类。和明可的身世相似,老和尚也是在2岁时就被送到家乡的尼姑庵,由两位比丘尼师父抚养,14岁在武昌卓刀泉寺出家,体会了身世凄凉的况味:

  身世孤贫君与我,悲君亦是自悲时。

  所不同的是,年少的明可是脆弱的,陷入内心的抑郁不能自拔,而老和尚以出世的心态与菩提智慧,看破生死,才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在那段漫长的岁月,老和尚与当时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一样,受尽了磨难与颠沛流离之苦,但他却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真谛的探求和对弘扬佛法使命的担承。在参禅悟道中吟咏人生,抒发情怀。1979年,历经劫难的老和尚曾在《寄齐贤徒》中表述自己的感怀:

  历尽沧桑人未死,饱尝忧患发先斑。

  燕云赣水情无尽,遥望南天百感煎。

  为了纪念这位过早夭折的徒弟,老和尚在玉泉寺筑了一个小亭,并命名为“忆可亭”,为的是“忆君往事忆吾哀”!

  老和尚对一个短暂的生命、一个不幸没有解开心结的徒弟,从心底里流露的同情与怜悯,他或许在这个小小的亭子中回忆明可机灵好学聪敏的过往,品味自己痛失爱徒的哀伤。老和尚,一个觉悟有情的菩萨的慈悲心,就在这间小小的亭子中,冉冉升起,照亮世人。

  人身难得,但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种种原因将这难得的人身轻易舍弃。因此,这位像慈父一样的老人,并未忘记他作为精神导师的职责,他用血泪写成文字来劝诫世人:

  寄语世间贫弱士,顶天立地惜人生。

  老和尚年过古稀,这些年来,他生命中的许多人,师长、同修、朋友、徒弟,不断有人弃他而去,正如深秋的森林,叶子一片一片地凋零。一场一场的生离死别,我们不能替他承受,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老和尚法体安康,超越生死!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