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 亦奇亦怪一情僧
1918年5月,苏曼殊在上海广慈医院去世,一代天才,集诗僧、文僧、画僧、情僧、革命僧于一身,从此了无牵挂,寂然归真。那年,他才34岁。
曼殊身世奇特,命运多舛,踪迹东西南北,类若转蓬,身份认同则亦中亦日,半僧半俗,依违两可,这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
他慧根天植,记性超群,悟性绝伦,二十多岁,便通晓日文、英文、梵文,能文,能诗,能画,能译诗,能编辞典,博识多才,清奇俊逸,蜚声文坛。
他天性敏感,又胸无尘垢,待人真诚,迹近于傻,所以在他的诗歌、散文、小说中,氤氲蓊郁、充溢弥漫的就是一个 “情”字,男女恋情、母子亲情、故国乡情,或郁结难纾,幽怨凄恻,或自不能禁,长歌嚎啕。偏偏这样一个多情、任情之人,作了一个断情、了情之举,遁入空门。无奈情根难铲,俗缘难断,从而演绎出那么多哀怨迷离的故事。
他从事多项革命活动,从上海,到湖广,从东京,到南洋,与章士钊、陈独秀为朋,与章太炎、刘师培为伍,受到孙中山重视,还曾与蒋介石同寓一屋。他参与的革命活动之多,许多专业革命家也瞠乎其后。
身世、才情、事功三项集其一身,兼之袈裟一袭,醉卧花丛,飘然而来,倏忽而去,且有时情绪失控,神经失常,怪异之举,令人侧目,苏曼殊就成为无人可以相匹的奇人,成为可以从多学科、多方面进行解读的对象。他去世以后,考究他的身世、研究他的学术的论著就不断涌现,持续几十年而不衰,他的小说还被改编成剧本。
上海是曼殊学业与事业起步的地方。他1896年来上海,学习中文与西文,两年后留学日本,1903年重回上海,参与《国民日日报》工作。以后去而复还,还而复去,上海成为他出入次数最多、居留时间最长的城市,居住地点也时有变化,计有爱国女学、八仙侨、南京路第一行台、环龙路44号、霞飞路宝康里与新民里11号等处。作为僧,上海对他是不适合的,他曾在笔记里不止一次地表示厌恶这个追名逐利的物欲之都。作为俗,他又离不开这个城市,这里有他的事业,他的朋友,他的美食,有他流连的妓女。他的饮誉遐迩的名著《断鸿零雁记》,就是在这里杀青并全文发表的。
曼殊死在上海,葬在西湖孤山之阴,一在闹市,一近佛寺,与他的身份若合符契,有似天意。
(作者系著名历史学家、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所所长、本报“珠沪情缘”大型系列报道顾问)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