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老禅师:错
错
文:白云老禅师
这个字大家看了有什么想法?首先我可以肯定说:凡是认识中国字的人,没有一个人认它是“对”的。请问在座有谁把它念「对」的?谁都会把它念「错」!对不对?可是这有什么意义?我们是禅修营,禅是讲究运用思想、发挥智能的,但我们如果用一点点心,这个错字就没问题了。我再说一遍:「如果用一点点心,这个错字就没有问题了。」不要忘了,我们是禅修营,不是佛学班!千万不要把这当成拆字,因为我不是看相算命的,也不是拆字先生;所谓运用思想发挥智能,我已经提示了:「如果用一点点心,这个错字就没有问题了!」有谁开悟了举手,我马上叫我们的悦众师敲钟擂鼓!中国字本来就是这么妙!如果你多用点心,即使一个字,也可以说其味无穷。这个「错」字为什么说错?过去有钱,现在没钱是不是错?过去有钱,现在为什么会没有钱?我们如果多用一点点心,譬如──老和尚读书:说是惜金,是不是就错不了?!
这不是拿文字来做游戏,首先我们要知道,佛法中提到:「人是随著业来这世上的,来到这世界就错了。」可能你会说:「又不是我自己要来的!」我可肯定说:「是你自己要来的!」为什么是你自己要来的?因为业是自己造作的,自己造作业的因,当然就要承受业的果,如果无始以来你从来没有造业,那你根本就不会来到这世界,因为没有业就不会成为六道众生。所以说,我们人来到这个世界就错了!可是有谁承认错了?如果过得苦就怨天尤人,一旦过得好就认为那是自己的命好;如果是佛教徒甚而会认为「因为我过去做了很多布施供养功德,我有福报」,我告诉你,你还是错了!如果真有那么多的福德因缘,为什么在人道而不在天道?各位上课的时候有没有听到:「佛法是去探讨一连串的为什么,同时还要运用佛法去化解一连串的为什么?」如果不去探讨,或探讨又不去化解,都是错,探讨还要能化解。
我们学佛常常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依赖,学佛刚开始必然会依赖,为什么呢?依赖佛陀的智能!佛陀的智能是什么?是他的道理方法,刚开始必然要依赖这些,就好像小孩子刚开始要依赖父母,可是小的时候依赖父母,到达某一种年龄为什么自己就可以自立?甚至于还可以去开创前程?那学佛为什么要耽于依赖?开始时依赖,长此依赖,甚至于依赖到临终那一刻,还要人家帮你助念?为什么学佛不能从依赖中慢慢成长呢?我跟门下出家弟子讲过:「如果我死了,临死的那个时候,假使有谁在那里念阿弥陀佛,我一定起来甩他两个耳光」!这话值得大家思考!学佛刚开始的确难免要依赖,可是不能永远依赖,否则学佛干什么?学佛就是学习佛陀的道理方法,将佛陀的智能转化为自己的智能,如果不能做到这一步,最多只是个佛教徒,不是一个学佛的人。不晓得在座的各位有没有看过《千佛山杂志》,杂志封面上就写著「信佛 学佛 可以成佛」。如果你信佛、依赖佛,那永远成不了佛。所以我常说,既为一个佛弟子,不要只是做一个佛教徒,必须要做一个学佛的人!
现在,我要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学佛不是学那些泥塑木雕的样子。很多人强调一些表相,比如说打坐,模仿那个雕像,有的打坐这个样(举起一只手),有的打坐这个样(放掌),就是照那个雕像在表现,这那是学佛?是在学泥塑木雕的相!佛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佛”,是已经圆满觉悟的人,凭什么能够圆满觉悟?因为他的智能圆满了!我们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智能不够,很多事情智能不够做不到,甚至于有很多明知道而无可奈何,为什么?还是智能不够!如果你的智能圆满了,那就如经典上所说的:「所作皆办,具诸佛法」,因为学佛是学觉悟!我们谈到人,头一个就会想到,无明、迷惑的问题,尤其动不动就是无明无明;禅宗里有一个公案说:「父母未生你之前,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我可以告诉各位:答案就是无明!为什么?“十二缘起法”一开始就是谈“无明”!什么是无明?就是不明了!所以佛法里谈到“无”字,我也顺便提醒各位,“无”在经典里很多地方,它不是说没有。无是从“有”去认识、了解、发现,而后突破那个有,显现另外一种或者是没有伤害的、没有缺失的结果,就称之无;可是还有一个意思“不一定”。为什么不一定?那就看你下的功夫,有的时候做得到,有的时候不一定做得到。所以“无”字在佛法中是非常巧妙的文字,尤其在禅法里面,譬如有公案说:「狗有没有佛性?」有的说无、有的说有,那究竟狗有没有佛性呢?如果说没有佛性,则违背经义、违背佛陀的思想,为什么?佛陀说众生皆有佛性,怎么会没有佛性?如果说狗有佛性,牠为什么去投畜生道?而不成为人或者成为天呢?所以公案里就有一位老和尚回答说:「明知故犯!」其实这个话就是从“无”里显现的境界。我们人不也经常明知故犯吗?明知道来到这个人世间要受苦受难,为什么还是要来?当然也知道为什么,尤其我们看看,做父亲母亲的,有的时候为了儿女心甘情愿,再苦也不会埋怨,尤其是做母亲的,面对苦她可以做到不以为苦,所以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是菩萨?」我说:「菩萨就是妈妈。」很多人就骂我:「你太侮辱菩萨了!」问题出在哪里?因为菩萨有因位上的菩萨,还有果位上的菩萨,若已经成就了果位上的菩萨,就不会是六道众生中的人了,如果是因位上的菩萨?当然还是六道众生里的天或者人。
所以说,佛法不是给答案,假设提出一个问题,能够以一个答案来回答,我敢说这个人不懂佛法!试举一个简单的算数问题,大家能不能告诉我一个肯定的答案?「一加一等于几?」你们不要以为:「你在侮辱我们的智能」不要这么想喔!我刚开始再三的强调「我们是禅修营」,以世间法而言,一加一,有各种不同的内容,自然有各种不同的答案,这是可以肯定的;佛法却是有问题没有答案。佛法是,当一个问题生起,要去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及分析问题,并从中去发现问题,把问题搞清楚了,自然也就不需要答案了。如果用问与答的方式去学佛的话,我肯定告诉各位,最后的结论当然是:「唉!我的业障太重了!」此话怎讲?我们看看,常常一个佛教徒,一个并不是真正学佛的人,包括法师在内,当有了问题、烦恼,「唉!师父啊,我烦恼太多了,是不是业障太重了?」其实这话你要说它是还是不是?如果法师并不跟你说是或者不是,你说烦恼太多了怎么办?那个法师告诉你:「我教你一个办法,念南无阿弥陀佛,好好的念」,的确你学会了,回到家里拼命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好像很有效,烦恼都不起来?可是念久了,烦恼又冒出来了!你如果再去问师父:「师父,我照你的做,开头有效,念久了还是一样烦恼」;「那我告诉你,持一个咒语效果可能会比较大」。他就会教你一个咒语,好像如获至宝,就回去结手印、念咒、观想,配合身口意三业……「这个三密三业能够相应,我的烦恼就没有了」;结果刚开始做的确有效,可是日子一久,烦恼还是烦恼!如果你再去问这个师父,师父会再告诉你一个方法:「你去拜忏或者念经……」;如此这般你问他,他教你,到最后:「师父啊!实在没有办法,我还是烦恼」,这位师父就会回答我讲的那句话:「唉!你的业障太重,我什么都教你了!」这说明什么?一开始我曾说:「面对问题,要去认识问题、研究分析,要去发现问题」;你说有烦恼,居然他不问你为什么烦恼?然后就告诉你一个方式去消灭你的烦恼,这好像佛法就是武器,你的烦恼就是敌人,拿武器去把烦恼打掉,可能吗?你所烦恼的问题还是存在!所以我说,佛法是当问题发生时,要面对问题,去认识问题,要去分析它、研究它,从中去发现、去体会,若能把这烦恼搞清楚了的话,那什么方法都不需要了,你的烦恼也就都化解了。可是目前佛教界这种现象太普遍!
我说过学佛不是依赖,刚开始虽然依赖佛陀的道理方法,我们去学习,而后运用在现实生活里。这几天教各位如何在想行之间建立起间隔,运用止观的方法,这都是把佛法融合在现实生活里,帮助我们怎么去化解问题。尤其要提醒各位,想行之间建立起间隔,运用止观的方法,产生的“非想”不止一个,因为想行建立间隔、用止观的方法,它合乎逻辑学,为什么?从你的第一个想,到产生第二个想,就不同于原有的第一个想,可能有很多很多不同于原有的想,都叫做“非想”,因为非的意思就是“不同于原有”,这个非不是一种否定。当我们有了许许多多的非想,接著你就必须要做比较,如果只有一个想,你连比较的机会都没有,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你有许多的非想没有关系,去比较、而后选择。选择到某一些好的,再比较、再选择,再比较、再选择……直到最后,你选择得到的就是你所要的。逻辑学不就是如此吗?所以不要把佛法当成神话!佛法,肯定地告诉各位,是在你现实生活中,能用得上的才叫做佛法。在现实生活中用不上的,那是宗教,是一个宗教徒的信仰,一种依赖,如此而已。
我们现在回到这“错”字,刚刚说:“只要多用一点点心,这个错字就没有问题了。”因为就是少了一点心。我们人平常面对人与事,就是常常少了一点心,多了一份强烈的自我,可能大家听了这话会觉得“很矛盾”;其实,不矛盾!“心”如果以佛法的基础来说,我们知道,所谓的五根、六根……一直到第七,这个第七识就是心,所以谈心,你就必须探讨所谓的“五根、六识、七识”,才能够称之为心,否则的话,就只是一个,我们一般所谓的“业的自我”,就是因为业所形成的自我。所以什么是“心”与“我”?可以说五蕴的变化、产生作用得到的结果,就是心识,或者我们讲第七识;如果五蕴只在这心法的第一线,跟眼前的色法只是一个交道而已,那就只是一个自我意识,为什么?凭我看到的、凭我听到的,就确认如此!所以人最大的障碍,也可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那个“我”,不是别人。可是我们通常都喜欢把一切推给别人,真正自己有问题或者错了,会找一百个理由来袒护,为什么?肯定的说:“你的“我”中,只有业的成分,没有道的成分!”所谓业的成分,好的是善业,不好的都是恶业。我们知道,即使全是善业也不能成道,因为善业完成的福德因缘,最多只能到天道去享受,不能成道。业要清净了才能成道,也就是说,恶业固然要清净,连善业也要清净了,才能成道。拥有很多善业,最多只能到天道,你不可能成为罗汉、菩萨、佛!
目前以佛教来讲,或任何宗教都有相同的一个语言:“一切的宗教都是希望人向善”。好像我们都是恶人?都是武侠电影中恶人谷出来的?尤其谈到业,动不动就是:“我业障太重了!以致生病啊、运气不好啊、什么都不好啊……”,我就会反问他:“难道你都只有恶业、没有善业吗?”所以很多事情,不要老是动不动就归之于业!要知道,造作行为完成的结果,一种是业,但还有一种是道呢!如果说造作行为的结果都是业,你干脆像块木头、像一块石头,那就算了。只要会动,我们哪里会没有造作行为啊?睁开眼睛会看、竖起耳朵会听、脑袋瓜会想,怎么不会动呢?动就是造作!所以如果解释佛法说“造作成业”,是值得拟议的,难道造作就不能成道吗?业与道都是一种行为完成的结果!所以我们常常听讲佛法,佛教的电视频道有五六个、很热闹,可是,真正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佛法的,在哪里可以看得到?佛法不是在《大藏经》里才找得到,有句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经一事”,不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吗?可是我要声明一点,不是告诉各位不要读书、不要读经;而是说,你把佛陀的道理方法学会了,有没有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前几年,有一位跟我出家的比丘尼,年纪不小,差不多七十岁,快要往生前的一段时间,身体不太好,一天到晚在烦恼她俗家的孩子、孙子、家里面的事业……,我告诉她不要去管那些,你好好念佛就好了;她说“师父这不对喔!我拜你做师父就是要靠你喔!”我说:“除非我先死,然后我拉着你一起走,如果我不死,你靠我也没有用!”这就是说学佛不能依赖,必须学习佛陀的智能。
尤其佛法,以禅来讲,不管从印度开始的佛法,或一直到中国发扬光大,佛法的特色就是在禅。可是关于“禅”,我要提醒各位,禅不是打坐,不是闭目养神,也不是坐在那里胡思乱想。禅的本身,我们晓得,“禅那”是梵文,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静净的思考”。第一个静是“安静的静”,第二个净是“清净的净”。我们常发生的问题是什么?有的反应太快,为什么反应太快呢?自我意识很强的人,反应都很快!我们晓得,如果多思考一下,对自己所认识、了解的,总是客观一点,速度快并不表示有智能;速度快,我们以世俗来讲,说这个人很聪明,可是结果很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为什么我们的禅修营里特别强调“调理五蕴,想行之间建立间隔,用止观的方法?”这是我们千佛山唯一的特色,是其它地方没有的,可是要把握它的要领啊!从理论上并不困难,可是在实际上要用心的话,的确要把握“运用思想、发挥智能”这八个字。尤其大家只有两三天的时间,要一下能抓住一些什么,我不是说不可能,即使抓住了还要用得上,如果抓住了在现实生活中用不上,那也没有用!那就等于什么?像银行里的柜台人员,数钞票,经手的钞票很多,但没有一毛钱是你的。
现在花一点时间让大家来动动脑,我来谈一个公案,用思考的方法来探讨公案。所谓参禅,过去在大陆的丛林里打禅七,起码都是七十天,台湾是一个创造者的地方,为什么?有禅一、禅三、禅七、禅几的……过去大陆进禅堂,起码七十天!我谈一个你们在《指月录》、《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里面可能找不到的,所提出来的公案是最平常的、到处都有,可是后文要下点功夫去想一想。这个公案是什么呢?“祖师西来意?”也就是说:“菩提达摩到我们东方来,究竟他的本意是什么?”这个叫做祖师西来意;接着后面才是最要紧的,你们要思考的;我说:“我穿着黄色的海青,坐在赛钱箱上或者说功德箱”,“我穿着黄色的海青坐在功德箱上”,我说:“这是祖师西来意”。我再说一遍:“问祖师西来意,就是菩提达摩来到我们东方,他的本意是什么?”我回答说:“我穿着黄海青,就是黄色的海青,坐在功德箱上。”大家思考一下,菩提达摩来到我们东方,他的本意是什么?我们说他弘法利生也可以,或做什么也可以,或说在少林寺传武功也没有关系,那不是问题;而是我说:“我穿着黄色的海青,坐在功德箱上面。”…………(令学员思考)
暂时不要用脑筋了,你不妨把这带回家去!我们再回到原来的主题“错”。大家用最短的时间,六十分之一秒,一秒中间、以六十分来讲一秒,在经典里叫做一刹那;究竟从你生下来到现在,自己真正承认错的机会有多少?时间到了,早就到了。“一刹那”!这是什么意思?在一刹那中间,要你想一生中间你究竟错了多少?不是错了多少的问题,而是真正所谓“错了!”错了什么?其实我讲一刹那,就是给你十年,你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十二缘起谈人的生命现象,一开始就是无明,刚刚我提到无明是不明了,如果以我们现在所知:“我为什么来?”“不知道!”可是有一个问题,不能说完全不知道呢!“又不是我自己要来的?”或说:“因为业力的关系啊,所以不来不行啊!”这又太消极了。有没有想过?“可能我就是菩萨再来呢?”“乘愿再来呢?”如果问你“你从哪里来?”你说:“我从兜率天来”。在座有没有人敢讲这个话?兜率天啊,我讲的兜率天,还要再往里面走,弥勒内院,就是弥勒菩萨住的那个地方,你从那边来,因为在娑婆世界,所谓的再来菩萨都是从弥勒内院来的。
讲到这里顺便提另外一件事,有很多特别推荐弥陀净土,说念佛又简单又快速,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成为补处菩萨,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我说这叫做“胡说八道!”大家知道极乐世界有三本经典描写得很清楚,如果你是在极乐世界成了补处菩萨,你来到我们人的世界,说:“打板了、要吃饭了”,你这位补处菩萨一定要问:“还要吃什么饭?想一想就有饭吃了,就饱了!”说要穿衣服:“要衣服还不容易,想一想就有了!”那早晨一起来:“我把衣服拿起来,天上就有花掉下来,我就可以拿花供佛啊,你们怎么这么麻烦?”你说这位补处菩萨来我们娑婆世界有什么用?所以我说那叫做胡说八道!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跟我们的环境完全不同,千万不要常被一些用自我意识说佛法的人迷惑。的确,很多修弥陀净土的人:“我赶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然后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在那种极乐世界修行又快,然后成补处菩萨,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不可能!不可能的理由其实你们自己都可以想,因为那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只有弥勒内院的补处菩萨才可以来娑婆世界,因为弥勒内院还是属于娑婆世界的范围,所以成为补处菩萨,一定是要相同于娑婆世界的环境,他可以来传道、可以弘法,可以告诉你,他对你的一切都很熟悉,然后帮助你。极乐世界是另外一个世界,虽然他过去是从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可是他学的是极乐世界那一套,不是娑婆世界这一套。所以说,娑婆世界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弥陀佛,不是释迦牟尼佛,不要混为一谈。
所以我们要想学佛成道,千万要分清楚,我常说在家学佛比出家学佛成就要容易多了。可能大家要说:“你是不是反对人家出家?”不是!因为在家居士自己赚钱过日子,你们不欠谁的;我们出家完全靠居士布施供养。我们所做的一切,先要还你们的四事供养,所以在家学佛比出家要方便多了。何况出家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喜舍。真正能喜舍你才能去修学慈悲,你才能够去帮助别人──因为在家,他可以帮助别人,他帮助别人可以随缘,不是规定一定要这么做,不一定要有这种愿力;出家就不一样,肯定你一定要做!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在座的有这份心想出家也不要泄气,不要听我这么一讲,就“嗯,还是在家学佛比较好”。在家还是有在家的障碍,毕竟在家的障道因缘就比出家多得多了;可是出家,就必须要有一份愿力!这一份愿力,头一个要能够喜舍,要欢欢喜喜的舍弃一切,包括那个自我在内;先要能做到这一点才能出家,出家以后才能去学习佛陀的道理方法,然后去行你的愿。什么愿?慈悲大愿!
可是目前在台湾有一种不太好的现象,好像出家要等年纪大了、老了,退休没事干了,可以出家了;可是有没有想过?你年纪老了才出家,你有多少的时间去修行办道?等到自己真正有了一些基础,可以去帮助别人时,说不定已经进棺材了,相反的,你还欠了一大堆的债务!只不过我还是说:在家修行,的确要比出家人方便多了;不要说别的,我假使要坐大众运输工具,我一上车全车的人都看我,你们上车的话,绝不会人家都看你,除非你小伙子特别帅、你长得特别美。不要说别的,像我们出家人,假使要经过一些稍微有一点点别人认为不该去的地方,你就是经过都不可以,为什么?“你看这个出家人,怎么跑到这种地方来?”那是非常别扭的事!可是话又说回来,出家人日子是不是不好过了?别忘了,为什么出家要有僧团?要有寺院?寺院,就是我们出家人的家,出家的团体,就是一起修行办道的地方,当然也得看个人的修养。
有许多人,买一盒饼干就要看看里面有没有蛋?认为有蛋就不能吃!本来买一包饼干拿来吃是很平常的事,因为他是学佛的人,或者是出家人,或者是在家受过戒的人,就先看看有没有蛋?“喔,有蛋会破戒!”我不晓得这些话是从哪里来的?难道吃了蛋就破戒了?什么叫做杀生?所谓杀生,肯定告诉你,假如是自己杀、叫别人杀、亲眼看到杀,或者意念生起:“杀肯定没有关系”,那的确是违戒!那个饼干里面有没有蛋,跟你有什么关系啊?这不是鼓励大家可以吃荤腥的东西,而是若太过于执着于相,不明法理,那种日子就变成什么?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结果有很多的人都不敢学佛。所以有些想学佛法、又害怕学佛的说:“见到出家人要拜,又不可以吃这个、又不可以吃那个,又不可以怎么样等等……好多好多不可以!”我就问他:“你有没有问过法师,有什么是可以的?”尽告诉你不可以,那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吗?我说你就问他:“有什么可以的吗?因为我要学佛,是要学可以,不是学不可以!”大家理解我的意思吗?因为我们学佛常常忘了一件事,我们在社会上已经有太多的框框把我们框住了,如果我来学佛,原来的框框不把它拆掉,反而增加更多的框框,那学佛干什么?经典里强调:“学佛是解脱”对不对?解脱就是教你把一个一个的框框打碎、拆掉。可是现在很多人把解脱认为就是死?好像死了就解脱了?这都是胡说八道!就像经典上说,好像一个绳子打了一个结,我们去把它解开恢复原状、恢复正常,叫做解脱。那些一个框框、一个框框的,不就是问题吗!所以现在很多人,好像都是在学“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而不是在学“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我不晓得你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几乎都是在学不可以,既然不可以,那学它干什么?你要学的是学什么可以!所以说,学佛就是要去学佛陀的智能,佛陀的智能是什么?就是他讲的道理方法,学了这一些,运用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帮助我们,把会造成伤害的转变成不会造成伤害,有缺失的可以慢慢越来越少,那就是一个智能人,就是一个修行办道而能成就的人。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