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社区化 帮扶身边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宝安慈善会成立3年来,募集慈善基金3亿元,不仅资助了一大批生活最困难、遭遇最不幸、群众最同情的群体,更重要的是让越来越多的民众了解慈善,关心慈善,奉献于慈善,在更多人的心田播种下爱的种子,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伟大祖国和谐大家庭的温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慈善助人的真谛。
社区慈善故事
爱在社区,爱在身边
新安社区帮扶协会成立一年,募集善款870万元,发放善款42.24万元,资助辖区困难居民和劳务工187人,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慈善感言:慈善社区化,更贴近民情,改善民生,大有可为。
“妈妈,我还能上学吗?”,黄永乐经常天真地望着妈妈。也许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事儿,但读书对于乐乐却是那么遥远。
乐乐,新安街道上合社区的一小男孩,今年4岁。2008年12月24日,乐乐的妈妈姜蓉发现儿子淋巴有异常;2009年2月1日,乐乐爸妈带他到广州中山二院检查,最终确诊为急性淋巴白血病。尽管乐乐的爸妈当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可是不幸还是发生在这个并不富裕的家中。乐乐的爸爸黄伟森是上合社区的居民,给亲戚打工,每月工资1200元;妈妈姜蓉原是上合幼儿园老师,每月工资1000元左右,但因照顾乐乐,也辞掉了工作;爷爷奶奶退休多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乐乐的一家懵了,巨额的医药费该怎么办?未来的生活如何面对?
“灾难无情人有情”,2009年6月,上合社区慈善帮扶协会在了解了乐乐的情况后,及时资助乐乐20000元,解决了乐乐初期治疗费用,缓解了病情的扩散。
据记者了解,新安街道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22个社区慈善机构全覆盖的街道办事处。新安街道社区慈善帮扶协会是在新安街道的党工委的指导下,由辖区热心于慈善事业的团体和人士自愿组成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公益性、非营利的社会组织,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各社区协会都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制度登记注册,接受社会监督,资金募集和使用向社会公开。社区慈善帮扶协会秉承帮困扶弱的理念,帮助本社区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记者在社区民政员提供的《救助一览表》中看到,受助人中有的不幸遭遇车祸,有的长期身患重病,有的因家长失业孩子交不上学费等情况不一,但都急需帮助。在申请政府救助仍然不能改变困顿状况的条件下,社区慈善帮扶协会的救助无疑雪中送炭,更便捷及时高效。因为协会对本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知根知底,了如指掌,申请手续更加简洁。据悉,社区慈善帮扶协会成立1年来,共募集善款870万元,资助辖区困难居民和劳务工187人,资助金额达42.24万元,为台湾“莫拉克”台风灾区捐款20万元,其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和肯定。
义工慈善故事
“有了陈锦花这样的义工,地贫并不可怕”
五星级义工陈锦花9年如一日照顾地贫儿童浩浩,为地贫患者撑起希望的天空。
慈善感言:地中海贫血症是一种地域性遗传疾病,多集中在广东广西两省(区),仅深圳就有地贫儿200多个,他们多数虽有家人照顾,但输血负担沉重,同时经受着因疾病带来的各种社会压力,急需社会关心。
陈锦花是宝安区新安街道义工联的一名五星级义工,同时也是深圳市红十字会地贫服务队宝安片区的负责人。在宝安,每一个地贫儿和家长都认识陈锦花,不仅因为她9年如一日助养了地贫孤儿浩浩,更因为她常常都会到他们家中,详细了解地贫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家庭状况;她不仅会联系企业为他们捐药捐钱,而且常常组织地贫儿和家长们外出参加活动,交流治疗经验,彼此互相鼓励,互相扶持。陈锦花坚韧、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影响了地贫儿和他们的家人,他们常常相互勉励:“有了陈锦花这样的义工,地贫并不可怕。”
2001年底,陈锦花在敬老院做义工的时候认识了被父母遗弃的外表看似健康的地中海贫血症患儿浩浩。她开始了解地贫,并着手与其他义工一起为救治浩浩做努力。9年来,义工有人退出,有人加入,大家一起为浩浩的健康努力着。义工刘盈经常用车接送浩浩往返于深圳市二院和宝安进行治疗,义工章蛮、谢新芳长期捐助和关心浩浩的成长。2005年8月,即将上小学的浩浩,被陈锦花接回家中,正式有了一个家。
浩浩接回家的第一年里,身体较差,一个月发烧一两次是很正常的。每次病了,陈锦花一家人,父母、兄弟、妹妹都围着他转,晚上都没得睡觉。为此,陈锦花请教了很多家长、医生,看了很多相关的书籍,几乎成了半个“地贫专家”。陈锦花把浩浩的每一次治疗情况、体检结果、血色素、白细胞、输血时间、血清铁蛋白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登记,还列图表进行对比,及时掌握浩浩的病情发展、身体变化。每次发现异常,她都会把这些资料传给相关的专家进行咨询。那份细心和认真令许多专业医生和家长都钦佩不已。
现在,浩浩已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这个被某些人断定活不了几年的孩子,现在不但生活得快乐、调皮,而且学会生活自理,懂得疼惜陈锦花这个妈妈和家人了。2010年初,陈锦花开始给浩浩寻找骨髓,在骨髓移植手术有望成功的今天,陈锦花的最大愿望就是希望浩浩能够找到理想的配型,最终彻底摆脱病痛的折磨。现在浩浩已经在台湾寻找到骨髓配型,有望实现梦想。陈锦花夫妇说,“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们都会去做百分百的努力。”
现在,陈锦花还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与全国各地地贫家长沟通交流地贫治疗的最新进展情况,他们的义工团队,也在积极帮助各地筹建地贫服务队,让其他地区的地贫儿也能像深圳的地贫儿一样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更多关注。
爱心之家慈善故事
“今生就做张叔那样的人”
湖北青年曾卫兵曾因生活困难来到爱心之家,现在成为一名义工,尽力帮助别人。
慈善感言:要把爱心的接力棒传下去,因为我曾被人救助。“朋友,当你遇到困难感到无奈、失望时;当你被偷被抢或其他原因陷入困境、走投无路时,请到爱心之家来。”——张海文写在名片上的话。
经常在“爱心之家”帮忙的湖北小伙子曾卫兵特别佩服的人就是“张叔”,在他眼中“张叔”不仅乐于助人,而且从不怕困难,帮人也从不求回报,不讲条件。
“张叔”名叫张海文,是深圳著名的民间义工团体“大浪爱心之家”的创办人,从1999年开始,张海文同志利用自己打工挣来的微薄收入无偿资助那些陷入困境的外来建设者,他把自己简陋的家作为救助场所,命名为“爱心之家”。2007年5月,为规范“爱心之家”各项管理,使其做大做强,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宝安区民政局、大浪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大浪爱心之家”在民政部门申请注册登记,转变为一个正规的民办非企业组织。如今,“大浪爱心之家”已经走过11个年头,帮助过类似曾卫兵这样的来深建设者共计1079人。
2003年,来自湖北洪湖的来深建设者曾卫兵,带着病重的女友敲开了大浪爱心之家的门。曾卫兵本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由于同在深圳打工的女友突患重病,他不得不辞掉工作悉心照顾女友,当两人多年来的积蓄花光后,女友的病也有所好转。曾卫兵希望能一边照顾女友一边工作谋生,可是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他迟迟未能找到工作。很快,两人陷入了困境,既没有住的地方也没有生活来源。此时,女友的前工友郝云(曾经受大浪爱心之家帮助)介绍他们到爱心之家找张叔。当张叔详细了解他们的情况后,一边安慰他们,让他们安心在爱心之家养病,等待工作机会,一边借助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外出搞运输的便利为曾卫兵寻找合适的工作。一个多月后,张叔在大浪同富裕工业园的一个塑胶厂为曾卫兵找到了一份普工工作,为报答张叔的恩情,曾卫兵在厂里任劳任怨,勤奋好学,很快,凭借自己过硬的业务水平被提升为物料组组长,前途一片光明。
现在,虽然有稳定的工作,但曾卫兵时常会回到“娘家”——“大浪爱心之家”,为爱心接力棒做“二传手”,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关爱和帮助。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