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湘西古谜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5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4版   作者:李松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去过许多地方,也听到过不少当地的传说,大多见怪不怪,一笑了之。但是湘西却大不一样。一边在湘西的大山之间行进,一边听导游讲湘西古谜,亦真亦幻,带有三分鬼气,只听得神情恍惚,灵魂出窍。


  
湘西古谜有3个,流传千年,一是种蛊,二是赶尸,三是落洞女。这3个谜都是有关湘西苗人的。苗族本不是炎黄子孙,而是蚩尤的子孙,有5000年的历史,苗人崇尚自然崇拜,信奉鬼神,因此苗人的古谜自然都带有鬼气。
  
种蛊,就是将毒性最大的毒虫制成蛊药,神不知鬼不觉地放在饮食中,人无意服下后,蛊在人体内会定时发作,服用解药后会缓解,不服解药人会五脏破裂而亡。独门蛊药,独门解药,一旦被种了蛊,除了种蛊的人能救,神仙也救不了。种蛊的都是女人,自古没有男人下蛊。据说苗女也不是随意种蛊,而只是给自己的情郎种蛊,情郎被种蛊后,就会留在苗女身边,既不敢离弃而去,也不敢移情别恋,因为解药在苗女手中。
  
赶尸,就是湘西人死在外乡,由赶尸人将死尸赶回故土安葬。湘西大山连绵,山路狭窄曲折,没有办法将死尸抬回来,只有赶尸。据说赶尸人走在队首,一边走一边鸣锣,口中喊道:“苗人赶尸,人畜回避。”死尸排成一队,头戴毡帽,身披长袍,在赶尸人下达的口令下,步调一致地赶路,上坡下坡,拐弯过坎。数日后抵家,尸体完好。
  
落洞女,就是某个湘西苗家女子到了出嫁年龄,还没有婆家。忽然苗女两眼放光,面带桃花,声音清亮悦耳,身体散发香气。女子一反常态,不吃不睡,经常独自言语和唱歌跳舞。苗人崇拜自然,如山、河、雾、蝴蝶等,山洞也是苗人的崇拜对象。苗人认为女子如此,一定是被洞神看中了,就带上祭物去拜洞神,说小女子愚钝不配侍奉洞神,求洞神放过小女子。过了些日子,苗女抑郁而死,说明还是被洞神收去了。父母要备上一份嫁妆,找个山洞边拜边烧,女儿嫁了洞神。这种女子就是落洞女。
  
心中磊落,鬼神自破。我自然不相信湘西的3个古谜,但是我相信这3个古谜都和湘西的自然环境有关,湘西环境生出湘西古谜。
  
湘西处于大山之中,交通极为不便,男子出外经商或打工数年不归,或有去无回。女子为了让丈夫或情郎按时返回,就编出种蛊的故事,让男人们心有忌惮,信守诺言。独守空房的女人防备过路男人的骚扰,用种蛊作为防身武器,让男人畏而远之。我以为,种蛊本是一个“甜蜜的谎言”,继续流传下去也不是什么坏事。
  
赶尸本是一个障眼法,实际上是背尸。由于湘西山路狭窄崎岖,数人抬着死尸无法通行,只能由抬改为背。身体壮健的劳力将死尸捆绑在背和腿上,外面披上长袍,给死尸戴上毡帽,从远处看就像是一个人。由于背尸人躲在长袍里看不清路,所以需要有一个人喊口令指挥。也可以说赶尸是一种特殊的“快递”方式,随着湘西交通状况的改善,这种“另类快递”也就歇了。
  
湘西偏远少人,婚龄女子找不到意中人,不思茶饭,抑郁成疾,走火入魔。没有文化,没有科学常识,更没有医生,归结为洞神所为,相当于春秋战国时的“河伯娶亲”,苗人中没有西门豹,只能让女儿萎靡而终。
  
今日湘西,千层岭万重山,云雾环绕,郁郁葱葱,深山之中有着数不清的溶洞和幽谷。在现代人的眼中,湘西是个风景秀美的旅游去处,而千百年,就是在这深山、溶洞和幽谷中,生出了多少诡异离奇之谜。
  
湘西古谜是湘西苗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湘西山水的组成部分。探湘西古谜,观湘西风景,此行足矣。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越南的“树魂”
下一篇:和谐的意义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