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李能:空山新雨听禅钟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5日
来源:昆明日报   作者:肖宇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国画理所涉及之“美”,在本质上与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血脉相连。儒家、道家、佛家思想,贯穿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创作的始终。

自从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道家思想最早占据主导地位。而其后随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和明代董其昌之南北分宗,文人关于中国画理的言说便逐渐倾倒向禅家,自清代以来之山水画大家更鲜有不言禅境的。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禅意入画理始于宋,倪云林的山水画更达禅境之极。李能效倪云林“写胸中逸气”之能事,汲取古来传统大家在山水画创作上的禅真意趣,更结合自己对佛文化的研修感悟出新,于是水墨丹青多见清新逸格,山水云林多有超然物外之意境。

初次见到李能时,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他蓄着和菩提达摩一样的长发,谈吐间总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位淡泊从艺的画家,其创作不为现实声名和利益所牵绊。值得一提的是,李能很少像其他画家那样去卖画,而是更多把自己的画稿赠送给喜欢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相与有缘人”,因为山水画中多有禅意,每赠送给一位真心喜欢的朋友,就是一件结缘的乐事。记者曾经接触过很多艺术家,而心态如若李能这样“乐赠好施”的,感觉还真是不多见。

《景颇山上春茶香》

人如其画,画如其人。以禅意入画理,李能的山水画更多呈现出笔墨淡雅、意境空灵、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的艺术特色。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李能完全与名利无涉,而只关乎“畅神而已”的创作境界,使得其山水画格超脱世俗,能叫人聆听到空山新雨后的幽远钟声……

平淡天真 师心自然

古人谓范宽画山水是“师心自然”,李能自谓画山水是“境随心生”,其实这两种说法之根本一致,那就是创作要以人之心性为山水传神,山水画要在自然造化的基础上表现画家心灵深处的认知。只有在外形上塑造山水之骨气与质感,在内涵上抒发画家内省之精神感悟,才能达“默然与神通”的画境。

李能平淡天真、师心自然,创作题材多率意表现自然界中看到、听到的真实景物。只不过因为其常年潜心修禅悟道,所以超脱澄明的心性让落墨而出的山水格外平淡、清净、空灵。在记者看来,虽然李能的很多山水画笔墨平淡、构图简单,但是却总能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受。在看似平常甚至是了了的景物背后,充满“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禅真意趣,自然平淡但妙不可言。

书画艺术常讲笔墨见心性。李能拜大理无为寺高僧净空和尚为师,无为寺至今不通电,平时生活点油灯、燃蜡烛,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清修禅院,在这样恬淡的环境中陶冶性情,使得李能之心性与世无争、纤尘不染。以这样的心境去画画,禅意山水画“境随心生”,呈现出清空、明洁、疏淡的艺术特征。

曾经有一段时间,李能画画总感觉脑袋里空空如许,不知下笔该画什么才好。净空老和尚对李能说:“这样就好了,空即完全放下,放得下才能拿得起。以此来画画,画境方能全面提高,进入‘万空不空’之禅真佳境”。我们今天可以看到,李能的山水画没有太多世俗意义上的渲染,而总是充满自然简洁而内敛的生命气质。平淡天真的他,用心灵俯仰的眼睛去摄取自然,以“万空不空”的笔墨造化更加脱尘而超拔的境界。山林在其空寂的禅心中向人澄明地敞开,清、空、虚、静的山水世界,给人自由、悠游、无牵无挂的无限空间。

植根传统 华滋浑厚

在国画技法上,李能是一位极重传统的山水画家。这一点从其艺术学习生涯就能看到,李能从小酷爱传统国画,最早以临习《芥子园画谱》入道丹青,这是一部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课本,更是历来众多名家首选的传统进修范本。

《黄叶无声诗有声》

20多年埋头画画,李能历来重视钻研传统,在宋、元、明、清和近现代各家传统笔法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华滋浑厚的笔墨风格。1985年,李能拜师云南名家徐建德学画,国画的研修和西画的学习相辅相成,进一步拓宽了李能的艺术表现手法,提升了其山水画创作的艺术张力。

我们可以看到,从宋元的范宽、郭熙、马远、吴镇、黄公望、倪瓒,到近现代的黄宾虹、陈子庄等等,李能的山水画汲取了中国历代名家的技法和精神,绘画艺术植根传统,华滋浑厚。而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自然写生,结合修禅感悟,使得李能的禅意山水面貌清新,在处处唯名利世俗说话的当今社会尤显可贵。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和谐的意义
下一篇:百僧万善行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