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柔弱胜刚强与韬光养晦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利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老子《道德经》一书从“道”的思想中产生出“柔弱”,“不争”,“守雌”等思想。老子将这些思想运用到了人生、社会、政治等方面。本文主要是对,柔弱胜刚强的含义,柔弱的运用与价值等方面思想进行研究,来浅析柔弱胜刚强的辨正思想。


  老子《道德经》一书中有许多关于“柔弱”的论述,很多人说老子的“柔弱”是“懦弱”,“阴柔”,过去人们常常以之作为老子思想消极的论据之一。其实,这并不符合老子的思想实际。其中关于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即具有积极进取的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法思想,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同时也与邓小平的韬光养晦相结合,是中国外交事务中不可或缺的理论原则。先在此引其所言,加以分析说明。
  
  一、柔弱胜刚强的含义:“弱者道之用”
  
  其一,“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他以婴儿为例,说明婴儿的骨是弱的,婴儿的筋是柔的,可是他握起拳头来却是紧紧的,可见老子的“柔弱”是指新生的具有生命力的东西,老子这种“柔弱”不仅不是懦弱和阴柔,反而是生命力的象征。

  其二,“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以人的质体为例,说人活着的时候质体的柔弱,死了的时候就变成僵硬的了。又以草木的质体为例,说草木欣欣向荣的时候,质体是柔软的,花凋叶落的时候,就变成枯硬的了。这是就事物所处的状态而言,而就从事物和外界环境来说,“柔弱”的东西才可以承受外界的强大压力,坚强的东西反而容易折断。老子认为,刚强的东西面临的却是死亡,柔弱的事物是“活泼”、“发展”、“充满生命力”的东西,是不可战胜的。

  其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世间没有比水更加柔弱的了,但要冲击坚硬的东西,却没有别的东西可以代替水。老子叹息说,这种弱胜强,柔胜刚的现象,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没有人能从中得到启迪,没有真正认识到柔弱对人生的意义。大石可以被穿透,钢铁可以被腐蚀,而水则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老子用水来说明柔弱是“灵活”、“流通”、“运行”、“善变化”和“不凝滞”。

  总而言之,柔弱是指新生的,是指活泼,发展,充满着生命力,是指灵活,流通,运行,善变化,不凝滞的。故老子总名之曰:“柔弱道之用”。关于柔弱的含义,杨兴顺曾经有一段精辟的言论:“在老子看来,生是现实中不可遏制的力量,万物所从属的,所向无敌的道的法则,就是生的基础,谁破坏这一法则——生的法则,就会过早死亡,生的力量是自然界最强大的力量,生的力量强大到不可以战胜,是因为力量是凭借自身内在迸发出来的力量,而不是依赖外力产生的力量。”
  
  二、柔弱的运用
  
  老子的“柔弱”思想,无论是在当时小国寡民的社会,还是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都有它的价值。然而老子说;“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能够认识到水的力量的人很多,而真正会运用于实际的却寥寥无几,然而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是对老子贵柔尚弱的最好诠释。

  其一,“知雄守雌”与“处下”、“不争”。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明明知道什么是雄健,但自己却保持柔弱,宁肯做天下最小最小的小溪,做天下最小最小的小溪,自然的本性就会永久不离,就会像婴儿的状态一样,无知无欲。人们对“雄”的一方有透彻的了解,而宁愿处于“雌”的一方,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江海处于低洼的地方,所以恩能容纳百川之流,百川都汇归江海,“圣人”具有“处下”,“不争”的品格,所以能够处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累受害,乐于拥戴他而不厌弃他。

  老子在其书中反复申诉这种“知雄守雌”与“处下”、“不争”的人生态度,低洼反而能充盈,破旧反而能新生,少取反而能多贪,贪反而容易迷惑,屈枉反而能伸张。

  其二,韬光养晦。

  历来学人诠释老子的“柔弱,道之用”,认为柔弱会产生以柔克刚之效,把“弱”作为一种以退为进、韬光养晦的策略。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风云突变的形势下,邓小平镇定自若,深思熟虑,高瞻远瞩制定了“20字方针”,其中韬光养晦,是这一方针的核心思想。“韬”,本指弓箭的套子。“韬光”,字意是指将光彩封在套子里面,不要外露,把声名才华掩盖起来。内在的含义是说不显山不漏水,不显示能力,不与人争,不与人比。

  “晦”,是指灰暗之意。“养晦”,是说隐居于不显眼的地方,进行自我修养。韬光养晦,意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引申到这里,可以理解为,收起锋芒,保存实力,卧薪尝胆,苦练内功。按照这种战略,对外,要善于守拙;对内,要埋头实干。致力于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在实施和推进自己国际战略的过程中,适当地处理好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关系,既不要只讲韬光养晦而忘记有所作为,也不要只讲有所作为而忘记韬光养晦。

  三、柔弱的价值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遍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柔弱过于水,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赛过它来印证“柔之胜刚”,“弱之胜强”,最要紧的是:“以其无以易之”,这句话,它天下没有任何东西能代替水的。这种贵柔尚弱的思想在当今纷杂的社会中有着独特的魅力,在现代社会表现出来的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善利万物,更确切的说,凡有生命的都得依靠水而存活。水默默的滋生,畜养万物。一方面说明了水的贡献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万物对水的依赖性。“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这是善于处事者“柔弱”的仪表,像消融的冰块那样涣散,香未经雕琢的材料那样淳厚,像山谷那样空旷,像浊水那样混沌。这是善于处事谨严的心境:象冬天涉足江河那样谨慎,象提防邻国进攻那样警惕,象作宾客那样拘谨严肃,这是老子思想的独到之处,在现代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与中国外交结合,又有个更加深刻的意义。

  正所谓“转换推移,得之一道,以少正多,是故欲则者必须柔守之,欲强者必须柔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观其所积,以之祸福之乡。强胜不若己者,至于若己者而同。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我们国家一直坚持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实际上就是不逞强,以低调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的处理。
  
  四、小结

  人们皆知《老子》主张柔弱,即称:“老聃贵柔”。但他为什么贵柔呢?却很少有人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从上面所摘引《老子》关于柔弱的一些言论来看,老子的贵柔,并不是一种自甘屈辱的消极思想,他是一个辩证法家,深知“反者道之动”的道理,不愧人称“老子天下第一”。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