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美丽的结尾》:品味生命本有的纯粹与美丽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4日
来源:凤凰读书   作者:法顶禅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现在该是放下一切时间和空间的时候了。舍利不用找,舍利塔也不用建。所谓我的东西还是存在,那么请为社会使用这些东西,让这个世界清澈的香气芬芳。”

  法顶禅师留下上述遗言,3月11日下午1时51分许在首尔城北洞的吉祥寺圆寂。法顶禅师是当代韩国最具代表性精神修行的高僧,他所著的《无所有》、《山房闲谈》、《放下离开》、《美丽的结尾》等随笔集和其留下的法文滋润了无数人的心灵。

内容介绍

《美丽的结尾》是法顶禅师继畅销全球的《无所有》之后的又一力作,书中共收录56篇富含生命哲理的散文,内容涉及禅门典故、书林史话以及作者不为人知的许多生活轶事,语语深邃,字字淡然,无不蕴含大师对人的自我价值的认真思索,及其对生死病苦的切身感悟。禅师善于从寻常事物中发现质朴的幸福与生活的趣味,充满诗意的文字令人深切感受到这本书不同以往的智慧芬芳,其追求简朴清净的修行精神亦昭然显现,悲天悯人的出世情怀更令人动容。

法顶禅师在写作

作者简介

法顶禅师,一位禅僧、自然主义思想家与实践家,是当代韩国最具代表修行精神的僧侣。1954年在高僧晓峰禅师门下受戒出家,历任韩文大藏经版译经委员、佛教日报主笔、松广寺研修院院长等职。

禅师被尊称为“韩国的梭罗”,其因循自然,以身作则的生活如同苍松屹立不摇,一贯追求人生真理与哲学的态度让世人认清真正修道者的面貌。法顶禅师所著的《无所有》、《活着,就要幸福》、《山中花开》等随笔集,文笔清新隽永,滋润着无数人的心灵。

法顶禅师精华语录

感到幸福的时候,不要为幸福患得患失。不幸的时候别逃避,迎向它吧。

把宝贵的时间和力气消耗在无用的事物上,是对自己失礼。

生命的悲惨不在于终须一死,而是活着的时候已经心如死灰。生而在世,必须要有能够淡然接纳一切事物的人生智慧,以及温暖的心胸。

一刻不曾停止摧残和破坏大自然。然而年年岁岁,花儿依旧当季绽放,候鸟依然按时归来,始终对土地不离不弃,想起这份情义和景致,就令人不禁为之动容。

没有什么是本该属于我们的,都不过是暂时代为保管而已。所以,应该要时时做好心理准备,早一步学会放下。唯有如此,才能成为自由人。同时,亦是一种“精进”。

良言(教诲)不过是用来指引生命的一种方便罢了。如果无法将之落实到生活中,就不过是在空谈。就好像未经亲身实践的说教激不起共鸣,任何教诲若是与日常生活脱节,也就毫无用处了。

精彩文摘

生命的诀窍

有个弟子请师父开示:“师父,人死了以后会怎么样呢?”

师父回答:“你不要浪费时间问这种问题。等你停止呼吸躺在坟墓里后,再思考死亡的事也不迟。你何必把人生之事弃在一旁,反倒急着费神死后的事。终须发生的事,自然会发生。”

我们一直都没有学会处理真正重要的事,却总是忙着学习愚蠢之事。现在最要紧的,是当下能够醒悟。所谓人生的诀窍,就是个人关心自己的人生并有所警醒。

真正的精神导师不会把弟子变成自己的追随者,而会引导弟子成为能够独自安身立命、自主生活的人。

遵奉信仰生活的人,不论是出家人还是居士,首先都要学习慈悲并且身体力行。从既定的观念或是抽象的理论中跳脱出来,过好每一个具体的人生瞬间。这里所谓具体的人生,即是指和他人之间的分享。这里的分享不是高高在上地施予,而是平等相待地给予和接受。

人们通常认为必须先悟道才能慈悲。孰不知,内心充满慈悲之时方能开悟。所以,从前的高僧也都会教导初次发愿的修行者,要先施予菩提心(慈悲心)。慈悲心,即菩萨心。也就是说,要想达到菩萨心肠的境界,就要先行慈悲心。

学会慈悲却没有身体力行,就无法体悟分享的喜悦,不懂慈悲心的人便无法感受给予的喜悦。只有在当下能够毫不犹豫地与他人分享,才能够摒除对他人的分别心。

忽然想起不知道是谁告诉过我的一则故事。有一个人的车子驶入了会车道,却因为一时望着窗外出神而没能及时踩住刹车,结果撞上了前面的一辆车子,那辆车的车身上还写了“新婚夫妇”几个字。

前面的车子只不过是保险杠被轻微地刮花了一点,不过,他还是赶紧下车,很郑重地向新婚夫妇道歉。

后来,刚结束婚礼的新郎摇下车窗笑着说道:“没有关系,这种事情难免的嘛。”

“这种事情难免的”,这就是为对方着想的同理心。爱,即是深厚的同理心。

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既然已经相遇、结婚,那么就该从容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状况。而人生中最大的状况(结婚)都已经发生了,那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状况,应该都算是微小之事。

我想把这桩轶闻说给金君听。他曾对我说过,等炎热的夏天过去、初秋的风吹来时,就要开始筹备婚礼。婚姻生活需要以无止尽的忍耐和同理心为基础,但愿他可以将此铭记在心。

诸事万物都在不断地流动、改变,看待世事的眼光也要随之改变。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动的。所谓“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其中的道理也就在于此了。

所以,面对任何事物都毋须执着。人生就像一场游戏,感到幸福的时候,不要患得患失,不幸的时候也不要逃避,应坦然地迎向它。然后,应当记得时时回顾过往的人生历程。

生命的悲惨不在于终须一死,而是活着的时候已经心如死灰。我们应把自己置于生命的中心而非边缘,那么不论遭遇何种境况,人生都不至于陷入太大的混乱。生而在世,必须要有能够淡然接纳一切事物的人生智慧,以及温暖的心胸啊。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