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学”倡导者霍韬晦教授痛陈当今教育太过功利
近几年,霍韬晦教授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讲孔子、讲《论语》,尤其是讲“性情学”,引起教育、文化、传媒界的极大关注,不少媒体用大篇幅专访介绍他的孔学新论。
趁着他赴广州“喜耀书屋”免费讲国学之机,记者在广州和香港跟踪采访了霍教授。他的新论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身材细小、文质彬彬的霍教授开门见山:“中国人始终需要孔子。……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就要先明白孔子的贡献。教育的背后就是文化,文化才是深层原因,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
人物档案
霍韬晦,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香港东方人文学院院长、新加坡东亚人文研究所所长,“性情学”倡导者。
霍韬晦提出让教育回到性情,并在没有政府帮助,没有财团支持的情况下,靠他的学生的支持、捐助,办起“性情学校”。
怎么跟孩子相处?不懂!
怎么跟父母相处?不懂!
怎么跟同学相处?不懂!
今天的教育把人变成商品
霍韬晦十分尖锐地说,今天的教育,都是一种装备式的教育,就是工具性的教育,也是市场导向的教育。
为什么整个社会都是竞争的文化?这是西方消费社会的恶果,什么都讲市场。为了获得学位,你必须成功,从小就要应付考试,形成应试教育。你要通过考试去证明自己像工厂里合格的产品一样。你拿了证书,就是盖了印,你可以申请工作,也就是可以把自己“卖”出去,得到生存的机会。所以读书要看市场不好,你就要转变。你现在所学的,10年后可能不管用,20年后更不管用,所以你要多学,要增值,多拿几张文凭,多拿几个学位,总有一个管用。
20世纪以前,专业人员还重视分工,越专越好,但现在一个专业不够,一旦失业便再无出路。于是大家要多学几个专业,要增值,增加你的工作机会。
现代人的恐惧感很大,危机感很大,常常担心。他的精神状态会变得非常不稳定,很紧张,压力很重,心理负担很重,所以患心理病的人很多,每年一直上升,整个世界都一样。据香港的调查,几乎有五分之一的人有精神病。这是精神危机,精神危机造成人的孤独,与人很难沟通,很难相信别人。消费社会就是教我们怀疑:这个产品是真的吗?值得买的吗?有没有骗我?
没有理想是现代人的特点。大家的关怀都很小,生活、生存、结婚、工作,每一样都是压力,我们无暇关心别人,稍微伟大一点的理想都没有人讲、没有人听。
霍韬晦对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一个很简单的讲法,就是“内外隔绝”、“上下不通”。每个人都很现实、很功利、很计较,因为没有人保护你,你只有自己保护自己。过去是父慈子孝,现在没有了;夫妻相处也不是内外正位了;朋友相处,也不是信与义了,大家只能签合约。功利主义的特点就是签约,因为签约可保证我们预期的利益。你做不到的,就会根据合同来控告你。
现代人都没有信义,都是等待别人的诚意,大家都怕吃亏,所以先要证明别人有诚意,才付出自己的诚意。这算什么话?所以这个社会很有病,而且病得很厉害,唯一能挽救它的是教育,但是今天的教育却全无办法,只是帮助我们装备,准备参加来日的竞争。为什么要竞争?要战胜别人?不是为了伟大的理想,只是为了自己要生存。怎么跟孩子相处?不懂;怎么跟父母相处?不懂;怎么跟同学老师相处?不懂,只懂得考试;最后参加工作也不懂得跟同事相处,不懂得跟老板相处。
30岁赚到第一桶金,可以一生不忧愁。这算什么志向?
孔子的教育重在“我该怎么活”
霍韬晦话锋一转,用一种无庸置疑的口吻说,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重讲孔子的性情教育。他认为,孔子没有用“性情”二字,他是用“仁”,用 “志”,用“学”、用“礼”。
整本《论语》都是对应问题,因材施教。“材”是材质,你是什么料子,就给你什么。另外,不要用定义法。西方学习都是用定义法,就是给出问题,用概念来把对象罩住。什么是仁?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孝顺?什么是忠?什么是信?孔子都没有下定义。
今天因为我们都没有好好去读《论语》,所以对孔子的教育不明。对孔子的每一句话,谁能真正好好去读它?现代人读书只想得一个标准答案,大家都不敢发挥,都要按标准作答,结果不懂得思想,也不敢去创造。
霍韬晦说自己几个月前出席吉隆坡一个教育讲座,就说现代教育只能训练庸才,不能培养人才,真正人才是培养他的创造力。怎样去开发人的创造力?首先就是开发他的性情,让他自己明白我为什么要读,我的生命往哪里去?我该怎样选择我的人生路?简单说,我该怎么活?我现在该怎么做人?我的理想在哪里?我的方向在哪里?这是孔子的教育,所以孔子一定是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人要有志。
香港很多人说:我30岁便要赚到第一桶金,第一桶金是多少?是100万元。我40岁便要退休。钱够用了,我可以一生不忧愁。这算什么志向呢?他以为他很有志气。这算什么志气?完全是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只看到自己,再多一个人都没看到了,所以生命的空间很小,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承担,有什么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
人的方向,不是成功、不是拥有、不是要获取权力
“孟母三迁”如今变“周日练摊”
孔子还有另外一句话:“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人生是有阶段性的,孩童时“兴于诗”,为什么要学“诗”?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性情教育的教科书的第一本就是编《诗经》。与其说《诗经》是文学,不如说《诗经》是开发性情的一个很好的手段,性情教育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感情教育,因为里面讲的都是跟父母、跟兄弟、跟夫妻、跟朋友的相处,感情都是从心内直出。所谓“思无邪”,“无邪”是什么?就是直出,没有文饰。太多文饰就会不真,矫扭造作,孔子觉得讨厌。孔子最欣赏的感情就是真挚的、真实的、怛恻的感情,所以我们把它叫作“性情”。孩童时代要好好开发我们的性情,读《诗》就有这样的效果,最纯朴的东西就是最美。
你读这些诗,你的性情便回到正道。性情得其正很重要,现在功利教育太早进来,如香港有一间小学,竟然在星期日教小学生在操场演习买卖,说从小便学懂经济之道云云。“孟母三迁”的故事已完全被人忘却,很早便扭曲他的性情,很早便被污染,非常错误。
第二句:“立于礼”,是什么意思?那是人生的第二阶段,也许已至青年,到社会做事,与人相处,要懂得客观规范,那就是礼。简言之,你要在社会立足,就要通过礼。
第三句:“成于乐”,显示生命的一种安顿,性情得到释放,与音乐之美合而为一。
很多人学了很多知识,甚至获得博士学位,但霍韬晦不客气地说,他们可能还是一个野蛮人。文明不能只以知识、技术来界定,还应该以人的行为来界定:懂不懂尊重别人?包容别人?以平等的态度对人?
今天我们讲孔子的教育,就是要把这种生命成长的教育讲出来。人的方向,不是成功、不是拥有、不是要获取权力,也不是追求客观位置。
■霍韬晦谈实验学校
性情教育教出好学生
我所办的性情教育的实验学校——在粤西罗定市的喜耀粤西学校已经办了七年,当初我把校舍盖好之后,当地家长都在观望,有家长还问我:性情教育虽然如你所说的能教好孩子,但会不会不管成绩?将来升学怎么办?你看应试在中
国真是根深蒂固。
当时我微笑,请他放心。性情教育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成绩一定会好。现在经过六年,第一届小学毕业生已有了,许多科,包括英文、数学,都是全市第一。但更重要的,是性情、是品德。我们的学生不讲粗话,懂得感激父母,会在家帮父母做家务,做完功课才看电视,更重要的是有志气,不会受庸俗观念影响。
我办学,没有政府帮助,也没有财团支持,我是靠香港和新加坡上过我课的成年学生的支持,大家捐助。例如对喜耀粤西学校,就已经捐了港币一千多万。去年我在凤凰卫视讲《世纪大讲堂》,提到性情教育,就有一位不知名的观众用“一位期待已久的中国人”的名义,给我捐了一百万,可见有心人、有眼光的人还是有的。
推动性情教育是一个世纪工程,要靠大家、靠很多人,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能做到。如果大家有心,可以结合起来,一起行动。
最后,我再一次强调,现在是重新认识孔子的时候。我的观念,是生命教育、文化教育、性情教育。人人都说,教育应回到本源,但没有说清楚本源是甚么?依我的诠释,本源就是性情。所以我常常说让文化回到生命,让教育回到性情,不要跟生命脱节,不要在外面找。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