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安岳卧佛院81号窟宋碑释读---张雪芬 陈文静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09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四川安岳卧佛院81号窟位于卧佛沟南侧中段崖壁上,窟内没有造像,原属于唐代未完工的方形刻经窟,不知何因仅凿出窟形后即废。北宋末年在窟正壁磨平崖面后刻碑一方,碑额中间刻一“佛”字,左右刻“日”、“月”二字;长方形碑体上纵向阴刻铭文。碑文从左向右抄录如下:

诫誓贼盗火烛祛除邪祟神碑 广圣院叟童百法刃刻字撰文。/法有浅深,道无先后。慈尊帝王语义相扶。祖得金人师资于显真身而化物立权□以世名。魏魏乎只出三界,荡荡乎独/越四生。慜群品而受殃,伤六道而汩没。遂向王宫,诞迹雪岭修行。降伏天魔,证真解脱,开大教纲,竖大法幢,作师子吼,縯/大法义,大破天魔之后,降伏外道已来,说法三百余场,教满龙宫海藏。空教有教类门渐门,中道金言,不空不有,中小并/济。遮表双全,历千载之长新,积万劫而不古。我彿大破天魔之教,亦系南阎浮提萨诃世界。支那境大宋国釰南道梓州/路普州安岳县广德乡光通里龚端旁卧彿院主僧法宗 每功像荫季世蒙恶辞。亲姑脱于凡笼,割爱投诚于梵刹古/迹卧彿慕道。国家遍许权买天文感眷泽□披纣,颓皇恩而落彩慗心,午亥志彩兴修,恪勤惟在志诚,专勤务严于梵刹。/此者卧彿前院主僧惠文,偶因寝疾药饵不应,俄归大夜。但法宗得 官中委任接缙主持,即天地神明,法中了当。/窃次,斯院山罡西□转水枕东流,四神有似威严,土地每招鬼贼。礼云,凡神之德也,其感矣乎。易云,阴阳莫测之位神也。/但法宗住持后来改故修新,自舍囊钵,起立厅堂,僧房,厨□,悉皆周备。实□□薨瓦如□徘徊迨迎,栋梁椽柱皆悉涣然。于/辛巳岁与手下行者慈海,当年权买天文出家落彩,进道修行同共焚□。偶□绍圣四年十二月二十日夜,被贼人陈/彦卿陈彦宁文汉周李二庆等劫掠钱物,命运遭济,致其挠害。当年得□依法决断,刺配他州。今者乃见灾痾频挠,累/遭輱轲,多被起恶心无徒之□借取钱物归家,破使频度理索推延不□□者。遂发诚心,□竖立神碑一碣,将用回施解。/释院内亡殁行者王法显贾慈显,俱患劳疾死亡,不得传尸谴迎。所有诚誓具在下频开列。/一件辞亲入道、削发披纣、寅□夜怠慢焚献、动止堕慵、少勤持诵。惟愿龙□加备,星曜扶持,灾挠不侵,邪祟远并。/一诫约祖师已来,僧俗二门宗肢忽有□咒西,誓不得谴靠连累后代内外法眷,进□永此□缘乐生净域。/一件诫约起恶心愚徒之辈,借取钱物归家使用,频度理嗦,谩誺不还。恐法宗前世冤债、此世仇仇暗里,但行于唆廉心/而却起于无良。自立碑后,所有分明交还者,愿彿神加备,自是院中财物不在诫誓之内,所有不还者,愿彿神昭察。/一诫誓更夜火烛贼盗兼行,十劫掠院家财物。陈彦卿陈彦宁文汉周李二庆等,朝作暮败,啤犯条章,边配他州,令人眼见。/一诫誓多有无徒之辈,构合□途起动,将虚作实、以伪为真、乞取钱物,方便□□,于理无道因人有私,将僧门惧添之词,/恣俗谛为非之说,潜来显到擗地采人,斯人益其言、添其事、广其讼、执其行,何应乎。如信之,财何损哉。伏乞贤圣鉴照。/一诫誓院内亡殁行者王法显贾慈显,俱患劳疾死亡,不得传尸谴迎,殡□后毗。承此碑力,西方一路自在,受此弥陀彿/前亲闻受记。不受我诫约者,愿刀山载淬,釰树重磨,炉炭镬汤,终无脱免。/右具如前所有数件诫誓之事,节希各寝寐件件停惩,共发忻□,同此喜惧,所乞法寿清吉,沌□荡散,进趣修行,染发童行,/进趣□缘,灯灯相接。但法宗刳心告彿,剔胆投神,专发信诚,辄伸恳诫,是□□云,约信因誓莅□曰□孔圣之言传诸后世。/唯冀天曹地府洞鉴是非,略叙碑词,敢将尘黯。太(时以太岁)癸未崇宁二年九月十四日院主僧法宗小师慈海同建立/

此通诫誓神碑由卧佛院院主法宗立于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碑文内容大致分记事和诫誓两部分。前面记事部分记录了三件与法宗相关的事件:一、北宋末年乱世中法宗和尚在四川安岳卧佛院落彩出家,院主惠文因病去世后法宗得到官府任命,继任院住持;二、继任后的法宗“自舍囊钵”,卧佛院在他的主持下修缮一新,并于辛巳岁(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为手下行者慈海剃度;三、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十二月法宗夜遇四名贼人劫掠,“朝作暮败”后贼人被官府刺配他州。

北宋末年灾害频仍、匪盗之徒群起、瘟疫流行、民不聊生。鉴于此,法宗在卧佛院立碑诫誓,诚望得佛祖保佑,戒律众僧震慑歹人。碑文中一诫出家人怠慢不勤佛事;一诫僧俗不分、六根不净;一诫无赖之徒借钱物不还;一诫贼盗火烛;一诫无赖之徒弄虚作假、夸大其词骗取财物;一诫遣迎患劳疾亡者。遵此六诫者,佛神庇佑灾扰不侵、邪祟远并,更可获阿弥陀佛前亲闻授记。反之佛神昭察、朝作暮败,受诸般惩戒、世人皆知。

宋代寺院结构相对于前代有一些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寺院管理阶层。隋唐实行三纲,即寺主、上座、都维那三方联合管理寺院事物,到宋代演变成住持一人独尊的局面。宋代朝廷对于寺院事务的管理也非常严格,所有僧官的任命及罢黜都需要经过中书门下或尚书省审批【1】。碑文中卧佛院住持法宗,正是在官方的任命下接替惠文成为一寺之主。

宋代的佛教受到官方控制的另一变现是,寺院僧侣的剃度、僧牒的发放等权掌握在朝廷手中。为了维护社会经济,保证税收,北宋前期通过发放度牒来控制僧侣数量,到了北宋晚期,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滥发度牒用以充实国库成为朝廷聚敛财富的一种手段【2】;碑文中反复出现“权买”一词多少也可反映出这一情况。法宗手下的行者慈海很有可能是通过“权买”度牒得到正式剃度的资格。此外,碑文中儒释道各家词汇的交杂出现也得以让我们窥见北宋末期“三教合流”的现象。

此碑虽早已为人知晓,但从未引起研究者重视,引用者多摘取其中的年号为己所用,缺少对此碑内容的考证。然而细读此碑文,发觉内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实为一件珍贵的材料。卧佛院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现以来,数量众多的刻经窟以及丰富的造像内容,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但由于相关文献记载匮乏,目前仅能找到清代编修的《安岳县志》中的寥寥数语【3】,对卧佛院的兴起、发展脉络缺乏必要的佐证。唐代雕凿北崖3号龛大卧佛以及开凿众多刻经窟时期,卧佛沟内是否有寺院的存在、其寺名为何,我们无从考证,然而,通过对81号窟内宋碑的释读,我们至少可以了解到,北宋徽宗崇宁二年前后,此处确有寺院存在,寺名即为我们所熟知的“卧佛院”,且通过几代寺院住持的经营,寺院“僧房,厨□,悉皆周备。实□□薨(薨-死+儿)瓦如□徘徊迨迎,栋梁椽柱皆悉涣然。”

注释:

【1】谢重光、白文固《中国僧官制度史》,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P195

【2】杜继文主编《佛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P401

【3】乾隆版《安岳县志》“卧佛寺治北四十里,石像森然今未修。”道光版《安岳县志》“卧佛寺在治北四十里。”

作者:张雪芬 陈文静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