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音乐与养生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01日
来源:中山网·中山健康网http://www.zsnews.cn   作者:王金柱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音乐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音乐来调剂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从而起到预防、治疗某些心理情志疾病的作用,这在我国已有很早的文字记载了。



那么音乐养生的道理是什么呢?战国时代的公孙尼在《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明代张景岳在《类经附翼》解释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这就是说,音乐首先感受于人心,而心在中医生理学中又主宰着人的神与志,一曲活泼欢快的乐曲能使人振奋精神,激发情趣;而一首优美雅静的乐谱却让人畅志舒怀,安定情绪,相反,一曲悲哀低沉的哀乐,却能催人泪下,悲切不已。这就是所谓外因通过内因来调节心理上的不平衡状态。因此,音乐对于人的心理具有康复情志、娱乐养生的意义。
  
音乐发展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由于人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因此,上古时代的人类最先接受的娱乐内容必然是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以及风涛倾耳、瀑布欢腾、潺潺泉水、虎啸猿啼、空山鸟语、蝉鸣蛙噪等优美的天然乐章,这可以说是最原始的自然音乐了。人们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身心必然要与大自然的天然乐章相协调,如此天长日久地闻听自然音乐之美,就能使他们的心境自然而然地处在良好的状态之中。自然音乐发展到后来就形成了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就指上面所言。古代帝王为了遣怀畅志,常以宫廷音乐来消除政务烦恼或康复情志疾病。金代医家张从正认为音乐是一味很好的良药,对于情志、精神郁闷不舒所引起的疾病,只要不断给予“笙笛”一类的音乐“良药”,就能治愈。这说明音乐不仅能改善外部环境的美好气氛,也能调节人体的内心世界。
  
这些年来,中医学比较重视音乐医疗和康复养生,并强调人体形与神的统一。中医认为:“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于是在《内经·素问》中便记述了“宫、商、角、徵、羽”这五种不同的音阶,并进一步将它落实到五脏,就出现了“脾在音为宫,肺在音为商,肝在音为角,心在音为徵,肾在音为羽”。那么为什么五脏能与“五音”相应呢?这要从中医“形神统一”的整体加以理解。朝鲜金礼蒙的《医方类聚》说:“脾好音乐,丝竹(乐器)才闻,脾即磨矣”。经观察证实,音乐确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吸收功能,但是否直接作用脾胃所致?从脏腑学说来讲,五音合五脏,从五行学说理解,心属火、脾属土。音乐感受于心,然后根据五行生克规律,即“火能生土”,故心受之能对脾胃产生影响。其他各脏的原理也基本如此,都是通过音乐所产生的精神意识活动来使“五脏以应五音”的。所以《晋书·律历上》指出:“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施;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说明音乐不但影响感情变化,而且也包括情志变化。不过对于古人的经验之谈,我们只能参考而已。
  
总之,不同的音乐乐曲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确实具有一定的怡情养生及康复医疗作用,愿人们在轻松欢快的旋律中欢度自己美好的一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