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恐惧?
如何面对恐惧?
丽夫心灵顾问马磊
读<<平常禅>>,内心有特别大的触动,学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心,不再选择逃避,漠视,拒绝生活中的痛苦,而是学着与其共处,安住在其中,视困境为道途,在日常生活,工作,亲密关系中修行,真正达到至乐,获得内心的喜悦与平和.特此与大家分享.
我们大部分都象在无人驾驶的飞机里度过了一生.或许我们目前的人生并没有什么灾祸,一切都还算顺利.我们有一份正当的工作,一份相互扶持的关系,健康状况良好,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每天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如履薄冰之感.我们可以感觉到一股焦虑不安的颤动,伴随着隐约的不满足感;一些尚未治愈的痛苦以及未经揭露的恐惧.然而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选择不去看这些底层的东西.
假设我们的人生境遇开始恶化,脚下的薄冰破裂了,这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可能会试着清除表面的障碍,克服困难,或者跟往常一样把问题推开.我们也可能绕道而行,以忽略或压抑的方式来对治令人不悦的事件.
为了避免失败,我们选择的策略通常是更努力地掌控我们的生活,或是以娱乐.消遣.忙碌来逃避困境.我们很少质疑自己这些根植于恐惧的对策,而将它们视为无可争辩的真理.然而,这样的做法往往令我们画地自限,其结果是,我们的人生就这样被窄化成一种隐约的不满足感.
然而我们到底会利用哪些对策来建立看似稳固的地基,以便逃避内心的恐惧?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有人会运用掌控的策略--将那迫在眉睫的混乱感阻隔于外,以维持内心的秩序.有的人则企图超越或凌驾内心里不可抗拒的冲动,来证实我们的能耐.也有人选择臣服及配合环境,寻求一些想象出来的慰藉.还有的人则企图以滋养别人的方式寻找安全感,让自己感觉被需要和被赞赏.别外还有一种对策则是展现出虚弱无助,急需被某人某团体或某个机构拯救的模样.或者以不断追求娱乐消遣,来填补因盼望和孤独而形成的空洞.诸如此类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
通常我们只有掉落到冰冷的深水中,无法动弹或呼吸,几乎快要灭顶了,才被迫去面对根植于内心的局限--由愤怒,恐惧和困惑所构造的地雷.也许只有遭遇到疾病,经济上的剧变,失败的人际关系或是亲人的死亡,才能唤醒我们,逼着我们学习安住在冰水中.
当我们陷入这些恶劣的情境时,就不得不面对内心的痛苦了.因为它近在眼前,逃也逃不了.失去钱财,健康或是某份关系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往往会让恐惧浮出表面,而令我们感到愤怒,自怜,沮丧及困惑.从我们对治这些问题的方式,可以看出我们对人生究竟理解到了什么程度.当我们遭遇到人生无法避免的打击时,一旦有幸学会真实不虚的修持方法,便能做出与只是趋乐避苦截然不同的行为了.
....
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自己如何继续在薄冰上滑行--利用各种的认同,对策和意象让自己继续滑下去我们必须认清自己是那么费力地想让这些对策生效.如果感觉情况不对劲,统合感及舒适感都遭到挑战时,不妨敞开心胸来学习下述两种基本的功课.
第一,我们应该认清与其逃避困境,不妨将困境视为道途.这是一种积极而又必要的观念上的改变.每当不悦的事情发生时,很少有人会想跟这些事产生牵连.我们往往会认为"事情不该是这样的"或"人生不该如此混乱".谁说的?人生不该如此混乱?只要人生一不符合我们的期望,我们通常都想改变它以符合自己的期待.然而修行的关键就在不企图改变我们的人生,而是要改变我们和心中那些期待的关系--学着将所有发生的情境都视为我们的道途.
困境并不是道途上的障碍,它们就是道途本身.它们往往会带来觉醒的机会.我们能不能将己所不欲的情况,包括那份无所依恃的感觉,看成我们的闹钟?我们可不可以将其视为获得学习机会的一种征兆?我们能否让它穿透我们的心?一旦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踏出了向生命开放的第一步.我们将开始领会顺受任何一种生命情境的真谛.即使厌恶它,仍然知道眼前的困境就是我们修炼的对象,我们的道途,我们的人生.
第二,当我们遭受打击时,是否能学着不去指责任何人--包括别人,我们自己,外在的情况或是生活本身,而将注意力转向内在.感到苦闷时要做到这点是最困难的事之一,因为我们想保卫自己的心实在太强烈了.我们太想让自己恢复正常了.但如果能检视一下我们所带来的问题,包括旧习惯一贯的信念,期待,要求和渴望,便可能产生一些帮助.我们也许会逐渐明白:只要心中生起一种情绪上的反应,就会发现自己还有某些信念尚未得到深入的检视,只要能继续修持,这份理解会逐渐变成我们的自知之明.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渐进而根本地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朝着观察,学习和纯然面对一切的方向发展.也许没有任何事比愿意安住更重要了.单纯地安住在我们的经验之上--即使是沉重而阴暗的痛苦感--往往能引发一种放松和鼓舞的感觉.因此,愿意在失望和幻灭中学习成长,才是关键所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一向被我们视为无法忍受的痛苦就变得容易亲近了.一旦培养出愿意安住在经验之中的习惯,你会发现每一件事都是可行的.如果无法领悟个中真谛,我们往往会切断那开放,连结及感恩的天赋本能.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