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天地不仁【龙泉解《道德经》5章】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7日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熊华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里的“仁”是指儒家提倡的仁爱,源自家族血缘的孝悌之亲,即等差之爱。老子认为,天地作为自然的存在,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是不会有人类的爱憎感情倾向的,所以后面老子说:天道无亲。

  而所谓“仁”,老子认为是大道废止了,才会出现仁义。老子将“慈”列为自己的三宝之一,主张无私的慈爱,反对亲疏有别的私爱。

  刍狗,就是用草扎成的狗,是当时的一种祭祀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就是说天地是没有偏爱的,它把万物当成刍狗,不带有自己的情感,不带有自己的偏见。得道的人也是没有偏爱的,它把百姓当成刍狗,不参杂自己的情感,不参杂自己的偏见。

  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讲发菩萨愿,就是要有慈悲心,不仅自己解脱,还要让所有众生都得解脱,这种无私之爱与老子的“慈爱”有异曲同工之妙。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橐籥,就是风箱。天地就像是一个大风箱,天地之间是虚空的,但其间能量无穷,用之不竭。风箱内部也是虚空的,但你只要鼓动它,就永远会有风往外涌出,不会穷尽的。

  多言数穷,不若守中。

  老子主张无为,因为无为是与大道的本性相应的。

  多言数穷,不若守中。就是告诉世人,多言、强为,都会落入惨败,不如坚守虚空大道。引申到国家管理,多言,就是政令繁多,数穷,就是不起作用。

  以上是外说。内说是指,抛弃偏爱和偏见,学习天地的包容和无为,方能成道。

  对于修行人来说,偏爱是个最大的障碍。所以,佛陀在世时就要求弟子,不仅要放下亲情之爱,甚至连同一颗菩提树下都不可连续住三日,怕就怕对那树产生了感情,而感情是困扰我们心志的坏东西。所谓“人心死,道心生”便是此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