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的力量——北京市龙泉寺仁爱慈善基金会小记
仁爱的力量——北京市龙泉寺仁爱慈善基金会小记
成蹊
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救援队伍里,有一支身穿黄马甲的佛教志愿者救灾队伍颇为引人注目,他们参与抢险救援、把物资送到灾民手中,他们查缺补漏、自觉分担政府的工作。他们唱着六字大明咒,走进了玉树藏民的心……他们就是来自北京市龙泉寺仁爱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仁爱)的志愿者。
一
地震发生当晚,仁爱迅速举行了玉树赈灾动员会。次日,首批志愿者携带部分救灾物资,分别由北京、福建等地出发。抵达玉树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仁爱的志愿者们扎下帐篷,开始救灾工作。
面对灾情,志愿者们顾不上初上高原的种种不适,立即兵分两路:一路发放救灾物资,一路考察灾情。在救灾过程中,仁爱志愿者发现滞留在玉树的流动人口得到的救助物资相对较少,就联合玉树本地有关民间组织开展灾情补充信息搜集行动,配合政府查遗补漏。短短3天时间里,仁爱信息搜索队在玉树新寨村、红卫路、赛马场、格萨尔王广场、扎西大通等区域分别对约150户灾民家庭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搜集到的大量一手灾情信息,均转报给玉树州政府。
走访中,有人告诉仁爱志愿者,新寨玛尼堆附近有一对母女与一位双目近乎失明的老人一起露宿街头,婴儿刚刚出生l3天。玉树变化无常的天气和饥寒交迫让幸存下来的婴儿与老人面临生死考验。志愿者急忙带着帐篷、食品等物资火速前往寻找,帮助他们转危为安。
在玉树县,很多灾民仍然散居在原来的居住地。这些灾民的生活物资相对几个集中安置点的灾民比较匮乏。仁爱的志愿者在扎西大通、代莫路、龙达路等地区为居住在废墟上的灾民发放了3000多件羊毛衫。藏民拿到毛衣的时候,都很高兴,双手合十,用藏语不停地说着谢谢。
代莫村坐落在一个山坡上,村口的土路仅容一辆车通过。仁爱志愿者走访慰问了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而所有调查到的困难家庭,在后期都得到了仁爱的持续帮助。
灾后一个月,仁爱建立了玉树第一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仁爱社区。嘉那玛尼堆旁,很多老人在绕行玛尼堆。他们平日的午餐极其简单,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碗稀饭。了解到这些情况,仁爱社区每天为那些绕行玛尼堆的老人们提供可口的午餐。仁爱招募了一些持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疗志愿者为灾民免费义诊,并免费发放相应药品。仁爱社区还设立了儿童乐园,志愿者带领孩子们画画、做游戏、看书,仁爱社区的两顶帐篷里每天都坐满了孩子。六一儿童节那天,孩子们把自己画的玛尼石堆在了社区服务中心的空地上,并在上面挂起了美丽的经幡。
二
仁爱慈善基金会,由致力于慈善事业的宗教界人士发起,是一个秉持佛教和谐理念和慈悲精神,发扬佛教服务社会、造福人群优良传统的慈善机构。仁爱的志愿者都是北京龙泉寺的信众,救助资金主要来自志愿者的捐赠。仁爱自2006年底创建之初,就订立规定:凡是捐款,全部用于被捐助人。这一规定在仁爱日后的运营中被严格执行。像玉树地震救灾,仁爱几乎投入了全部的人力、物力参与其中,却没有为自己预留任何办公经费;志愿者们舍己为人、忘我投入,却没有领取过一分钱的报酬。“做慈善事业,是自己实践善行,不是救济工作。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一切功德在众生份上获得。”这是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对仁爱志愿者们的教导和勉励。
在仁爱的理念中,施助者与受助者是平等的主体,都是慈善的需求者。做慈善,并不仅仅是为了奉献,更是为了收获更多的快乐。在仁爱创立3年多的日子里,志愿者们无一例外地发现,做慈善,收获最大的原来是自己,其中包括生活的体悟、善心的增长以及人格的完善等。实现自我的成长与提升,正是越来越多的人愉悦地参与慈善,甚至心甘情愿地成为仁爱不拿报酬的全职志愿者的真正动力所在。从成立之初的4名志愿者发展到今天l万多名志愿者,仁爱在慈善领域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志愿者践行佛教理念,播撒爱的阳光,同时更多的人又因为被感染、被爱护而走进志愿者队伍——这大概就是仁爱不断发展壮大的秘诀所在吧!
仁爱将自身的价值定位于搭建平台,启发善心。除了赈灾之外,基金会有6个项目常年开展:一、仁爱助学,秉承“资助为起点,关怀为重点”的理念,为初高中孤困学生提供持续的经济资助和心灵关怀;二、“仁爱衣+衣”,按照“精分细拣、一一对应;亲自送达,关怀到户”的分拣和发放原则,为社会大众搭建一个没有门槛的善行实践平台;三、仁爱心栈,着眼于推动慈善走人社区、贴近当代人的生活,为居民、学生、都市人奉送爱心粥;四、龙泉之声倾听热线,立足消除人们的心灵烦恼、减轻心理压力,通过电话倾听,引导倾诉者自我减压,找回自信和快乐;五、仁爱老年关怀,以帮助老年佛教信众心有所安、安有所觉为目的,带动老年人在慈善活动中“自助、互助、助他”;六、仁爱孝德奖评选,通过对获奖者的表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染更多需要实践孝德的人们。
这些项目贴近百姓生活的平凡小善,其运作也不依托于庞大的资金投入。“让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是仁爱开展这些项目的主要目的。这些项目的设立、运作乃至评估全部围绕两个字——“人”与“心”进行。为了使人人能参与,门槛要低、压力要小,而且不分老少贵贱,大家能在平等的人性平台上,输送并接收彼此的爱,同时心怀感恩,让每次行动都成为一个净化人心的过程。从项目规划到实施、反馈、评估的每一个阶段,仁爱的衡量标准都是:能否最大程度地深人民众、贴近生活;能否感染带动广泛的人群参与善行;能否让参与活动的各方人士内心的善良得到增长;能否让政府放心支持,让百姓受益拥护。
仁爱的善行赢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基金会曾荣获“汶川灾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仁爱心栈”和“仁爱孝德奖”被评选为首都优秀慈善项目,有两名志愿者先后被评为“首都优秀慈善个人”。在2008年北京市民政局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主管部门这样描述仁爱基金会:“这家机构不大,可是却很有特色,他们非常注重慈善理念的宣传。”也许,这就是“仁爱”的力量。
《中国宗教》2010年第7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