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无念成佛”的境界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7日
来源:不详   作者:晓然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无念成佛”的境界

  晓然

  中国佛教中的某些思想,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例如,佛教理念认为,佛性人人都有,人人都可佛;佛性即自性,成佛需要自悟,翻然醒悟即可立地成佛,所谓“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后来,中国百姓劝人向善,都会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的这一理念,后来演变成“无念成佛”之说。

  “无念”并不是什么念头什么想法都没有,而是指与外物接触时,心不受外物影响,做到了这一点,就能虽处尘世而无贪念,来去自由,毫无滞碍,便可当即成“佛”。心中有“佛”,无论身处何境,皆能“佛心”不染,这真是至高的境界!“无念”才能“成佛”!

  按俗世的理解,“成佛”,并非就是真的要当“佛”,这里的“佛”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或理解成个人的理想与抱负,而“无念”则是没有私心杂念。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在市场经济、商品社会中,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官场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一句“无念成佛”,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这种博大、崇高的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实在是异曲同工啊!“无念成佛”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社会太复杂,我辈皆凡夫俗子,都有七情六欲,都食人间烟火,红尘的多姿、世界的精彩都会令人怦然心动,功名利禄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了。

  一个开放的社会里,人们的精神追求是多元化的,个人的理想是丰富多彩的。但人的精神追求应该是建立在一种正确信念的基础上,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应该以不违背公众利益为出发点。我们追求的境界会有高有低,个人的理想可能实现也可能实现不了。但不论怎样,这种追求若是以“无念”为出发点,若不违背公众利益,便不会对他人或社会造成伤害。古今中外,我们总是把宽厚仁爱当做衡量一个人道德境界的重要指标。爱自己的同时也爱他人,爱自然、爱社会。

  对于我们来说,“无念”就是要守住信念,守住理想!面对物质的、精神的种种诱惑,不为所动。摔几个跟头无所谓,走几步曲折的路也无所谓!不要觉得自己傻,不要觉得自己亏。在被欲望、利益、享乐层层包围的尘世里,守住你善良的理想和信念,去除那些蝇营狗苟,穿过贪念和欲望的堵截,守候着理想的种子让它长成一棵大树;呵护着信念的星火让它蓄势燎原!在这红尘滚滚中,我们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正如苏东坡所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