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僧诗选(4)
端 午
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名为屈原①。
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②。
[作者简介]
文秀,唐末京都长安诗僧。生卒年及姓氏字号均不详,大约公元885年前后在世,江南(今长江中下游地区)人。他富有才华,擅长诗文,但长期居于京城,周旋宫廷,以诗文应制。其友诗人郑谷以“内殿评诗切,身回心来回”,讥讽他身虽方外,却留恋红尘。
[说明]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怎么能简单地洗刷干净呢?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注释]
①屈原,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详见护国《归山作》注之⑤。②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直臣:正直之臣。
插秧歌
契此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①。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②。
[作者简介]
契此(?一916),唐末五代浙江奉化岳林寺僧。幼孤,八岁时由奉化长汀农人张重天收养,故名长汀子。成长后,入大桥岳林寺出家。他容貌猥琐,头大腹鼓,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常杖荷布袋,四境化缘。人称布袋和尚,以为弥勒菩萨应化。浙江各地,尤其杭州寺庙多塑其相,置于首殿,虔诚供奉。关于契此和尚的神奇故事,流布甚广。
[说明]布袋和尚出身农家,插秧自是本行。关于他插秧之事,亦有故事。据说有赵、钱、孙、李四家同时请他帮忙插秧,他全都答应。至晚,各家来请吃饭,他亦分身赴席。各家的田均已插好。众人始识他身具神通,法力无边。有人问插秧感想,他随口吟出一诗,即此题插秧歌。此歌看似浅白平易,却富含哲理,饱蕴禅机,生动活泼,饶有情趣。
[注释]
①青苗:指稻秧。福田:谓积德行善可得福报,如播种田地可得收获。②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此句以六根清净方可学佛修道,比喻插秧时洗净秧根有利秧苗成长。后退句:此句大实话,富含哲理,乃暗喻方便修行之法。
精舍遇雨
可止
空门寂寂淡吾身,溪雨微微洗客尘①。
卧向白云情未尽,任他黄鸟醉芳春②。
[作者简介]
可止(860—934),唐末五代之际洛京长寿寺僧。俗姓马,范阳高丘(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昭宗干宁年间(公元894—897年)进诗称旨,御赐紫袈裟。后唐明宗时任长寿寺住持,赐号“文智大师”。当时即有诗名,诗歌结为《三山集》,今佚,《全唐诗》中存其诗九首。
[说明]精舍原为旧时书斋、学舍,是聚集生徒进行讲学的地方。后来凡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亦称精舍。《晋书·孝武帝纪》:“帝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内,引上诸沙门以居之。”此处系指后者,即可止上人居止修静之所。可止擅长律诗,绝句不多见。这首七绝表面是写春雨中清新明丽的自然景象,实际上却主要是抒发作者淡泊世事,与世无争,潜心隐修的情怀和志趣。自然,绵绵春雨之中,坐在自己的书斋里,领略无限春光,花香鸟语,这实在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注释]
①空门,见地藏《送童子下山》注④。淡:恬淡寡欲,淡泊,此处用作动词。②黄鸟:指黄莺,又名黄鹏,一种鸣声婉转的小乌。芳春:花草芬芳的春季。
送 僧
可 止
四海无拘系,行心兴自浓①。
百年三事衲,万里一枝筇②。
夜减当晴影,春消过雪踪③。
白云深处去,知宿在何峰!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止公的五言诗是很著名的,所选这首可以视为其代表之作。行文潇洒自然,词语精炼准确。有韵味,有意境,有魄力,有深度。寥寥四十个字,止公所送之僧的豁达超脱形象跃然纸上。其实,又何尝不能将之视为止公本人的自我写照呢?
[注释]
①拘系:拘束,系牵。兴:兴致。百年:犹言终生,毕生。②三事衲:三件僧人所穿的法衣。事:件。僧侣法衣有三种,一为僧伽梨即大衣;一为郁多罗僧即上衣;一为安陀会即下衣,合称三衣。筇(qiong):竹或木制拐杖。③当晴影:日光下的身影。过雪踪:雪地上的足迹。
怀齐己
昙域
鬓髯秋景两苍苍,静对茅斋一炷香①。
病后身心俱淡泊,老来朋友半雕伤②。
峨眉山色侵云直,巫峡滩声入夜长③。
犹喜深交有支遁,时时音信到松房④。
[作者简介]
昙域,唐末蜀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唐昭宗大顺年间(公元890—891年)前后在世。他是著名诗僧贯休的弟子,除和贯休有大量唱和诗作外,并曾将贯休的诗《西岳集》改编为《禅月集》。原有诗集多卷,已散佚,《全唐诗》中仅存其诗三首。
[说明]齐已是唐末著名诗僧,详见本书齐己《早梅》作者简介。写此诗时,作者身在西蜀,而齐己却在江陵,中隔险恶的长江三峡。作者通过细腻深沉的笔触,记述自己荒斋独处的孤寂生涯,感叹知己朋友的先后逝去,表现出对齐己的深切思念。全诗感情浓郁,亲切感人。
[注释]
①鬓髯(ran):本指两腮的胡须,这里笼统地指头发胡子。苍苍:灰白色,形容须发斑白。茅斋:简陋的书房。一炷香:一枝香。②澹泊:恬淡寡欲。澹同淡。雕伤:意指朋友逝世,犹如树木雕枯。③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因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佛教称为光明山,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峰峦挺秀,山势雄伟,有峨眉宝光、舍身崖、洗象池、龙门洞等胜迹和万年寺、九老洞、华严顶、金顶等寺庙。巫峡:因巫山得名,一称太峡,长江三峡之一。包括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绵延长达四十公里。峡谷曲折幽深,峡中浪急水深。峡边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其中以神女峰风光最为奇秀。④支遁:东晋名僧,详见本书支遁《咏利城山居》作者简介。此处喻指齐己。松房:僧人所居房前多植松柏以喻坚贞,故僧房常称为松房。
牧童
隐峦
牧童见人俱不识,尽着芒鞋戴箬笠①。
朝阳未出众山晴,露滴蓑衣犹半湿②。
二月三月时,
平原草初绿③。
三个五个骑羸牛,前村后村来放牧④。
笛声才一举,
众稚齐歌舞⑤。
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
[作者简介]
隐峦,唐末江西匡庐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与经历事迹均不详,大约唐昭宗大顺年间(公元890—891年)前后在世。曾久居庐山,熟稔庐山及其四周风物人情。喜作诗,诗风质朴明朗,平易通俗,有明显的民歌倾向。作品甚丰,惜大多失传,《全唐诗》收录其诗五首。
[说明]古往今来,写牧童生活的诗并不少见,但像隐峦此诗通俗明畅,生动活泼的还是不多。诗中记叙描摹牧童的穿戴、骑牛、吹笛、歌舞等状,惟妙惟肖,很有情致。另外,峦公诗喜用数字:一里二里、三回四回、二月三月、三个五个等等,更增添了歌谣的风味。
[注释]
①俱不识:此处意谓牧童们穿戴一样,旁人难以区分识别。芒鞋:草鞋。苏轼《次韵答宝觉》诗有句“芒鞋竹杖行市廛,遮莫千山与万山。”箬(ruo)笠:用箬竹叶或篾编结成的宽边帽。唐张志和《渔父歌》有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②蓑(suo)衣:以草或棕叶、棕丝编成的御雨之衣。③二月三月:指农历时令,当春分之际,草木欣荣。④羸(lei):瘦弱、疲病。⑤举:指吹。稚:儿童。
琴
隐峦
七条丝上寄深意,涧水松风生十指①。
自乃知音犹尚稀,欲教更入何人耳②。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这首诗与峦公其它诗很有不同。一反其质白浅显的风格,
牧童追求意境,用意深沉,却又反映出作者生活的另一层面。诗写琴声甚为优美,却没有知音来赏识,这不是诗人孤寂心灵的写照么?峦公不仅写山翁、写牧童,描绘恬淡自然的农家乐趣。其实也写内心、写灵魂,写鹤立鸡群、孤独无俦的内心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结合峦公其它诗,这首诗的意义就不一般了。
[注释]
①丝:琴弦。涧水句:意指琴技甚高,能弹奏出涧水声、松风声。②知音:用喻伯牙、钟子期之典。即伯牙善琴,子期善听,子期为伯牙知音。详见寒山《三言诗一首》注④。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①。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②。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③。
[作者简介]
齐己(约863—约933),唐末五代湖南宁乡同庆寺僧。字得生,俗姓胡,潭州宁乡(今湖南省宁乡县)人。幼为孤儿,七岁入家乡鸿山同庆寺为司牧。天性颖悟,众僧齐喜,旋于该寺出家。又居庐山东林寺颇久,自称庐岳沙门。入蜀途中,荆南国君高从诲极力挽留,委以僧正之职,遂居江陵龙兴寺。他是唐末最负盛名的诗僧,诗文并长。诗多宣扬禅理和纪游酬赠之作,风格清逸简淡,极受时人推重。文多阐述佛家理论,亦有诗歌评论,为人喜爱。作品主要有《白莲集》,收入《四库全书》,又有《玄机分别要览》、《风骚旨格》等。
[说明]千余年来,这首诗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尤其是三、四两句,相沿传为佳句。后人多有仿作,往往等而之下。陆莹《问花楼诗话》云:“梅花诗,谈者盛称林处士(指宋代林逋),不知唐人先有佳作。齐己诗,表圣(即唐末司空图)所谓‘空山鼓琴,沉思独往’者也。”陶岳《五代史补》载:本诗第四句原为“昨夜数枝开”,大诗人郑谷对齐己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遂拜郑谷为“一字师”。己公此诗,描摹早梅开花之状,生动细腻,更透露出诗人对清新明丽春光与恬淡自然生活的由衷热爱。
[注释]
①孤根:指梅树。回:回复生机,指萌芽含蕾。②递:传送。幽香:清幽淡雅的香味。窥:偷看。素艳:从素朴淡雅中显出的鲜艳美丽。③应律:与岁时节令相符。律本指乐律,古乐十二调称十二律。《吕氏春秋》始将音律对应十二个月。映春台:此处泛指南面向阳的小山坡。
夏日草堂作
齐己
沙泉带草堂,纸帐卷空床①。
静是真消息,吟非俗肺肠②。
园林坐清影,梅杏嚼红香③。
谁住原西寺,钟声送夕阳④。
[作者简介]见前。
[说明]
此诗系齐己自赋草堂之作,所记亦齐己本人草堂生涯。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且清新流利,潇洒雍容,历来为僧俗各界所推重,宋代诗僧德洪觉范印取此诗八句,衍为八诗,加以发挥。五代孙光宪于齐己《白莲集》序中赞誉己公之诗云“趣尚孤洁,词韵清润,平淡意远,骨气浑成”,确非无端溢美也。
[注释]
①带:环绕。纸帐:纸作的帐子。用藤皮茧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拆缝。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帐上常画梅花、蝴蝶等为饰。②消息:此处犹言意义、情境。肺肠:此处犹言胸怀、情趣。③嚼(jue):用牙齿磨碎食物。此处指咬食梅杏。④原西寺:泛指自己草堂西边的寺庙。
题东林十八贤真堂
齐己
白藕花前旧影堂,刘雷风骨画龙章①。
共轻天子诸侯贵,同爱吾师一法长②。
陶令醉多招不得,谢公心乱入无方③。
何人到此思高躅,岚点苔痕满粉墙④。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东林寺在今江西省庐山西北麓,详见慧远《庐山东林杂诗》之说明。寺内有十八高贤堂,即此诗题所称之十八贤真堂,祀慧远、慧特、刘遗民、宗炳等十八位白莲社僧俗高贤。原毁,今已修复。己公到东林寺礼十八高贤堂时,堂亦颇颓败,遂引发其无限感慨。睹物思人,更缅怀前辈贤哲的德操事迹。诗写得很深沉,很有余味。
[注释] ①白藕花:十八高贤堂在东林寺内白莲池畔,池内植白莲数十,其花纯白。旧影堂即指十八高贤堂。刘雷:刘遗民、雷次宗,均当时隐居庐山并与慧远结社共修净土法门的高贤。龙章:比喻文采炳焕,如龙章(龙形图纹)之服。②共轻句:慧远尝着《沙门不敬王者论》一文。吾师:指慧远。一法:即净土宗念佛法门。③陶令:陶潜尝任彭泽令,故称。传说远公有意邀请陶渊明加入白莲社,与各位高隐共同修行。而陶至东林寺则每每醉酒,无法畅言。实则陶渊明对念佛修行无兴趣,事遂作罢。谢公:谢灵运,东晋大诗人,有心加入莲社,远公以其恋栈世俗名利,谓之“心乱”,不允。④高躅:高尚的行迹。岚(lán):山风或雾气,此处指后者。粉墙:经过涂饰、妆饰的墙壁。
北邙行
文偃
前山后山高峨峨,丧车辚辚日日过①。
哀歌幽怨满岩谷,闻者潜悲薤露歌②。
哀歌一声千载别,孝子顺孙徒泣血③。
世间何物得坚牢?大海须弥竟磨灭④。
人生还如露易晞,从来有会终别离⑤。
苦海哀伤不暂辍,况复百年惊梦驰⑥。
去人悠悠不复至,今人不会古人意。
栽松起石驻墓门,欲为死者长年计。
魂魄悠扬形化土,五趣茫茫井轮度⑦。
今人还葬古人坟,今坟古坟无定主。
洛阳城里千万人,终为北邙山下尘。
沉迷不计归时路,为君孤坐长悲辛。
昔人送人哭长道,今为孤坟卧芳草。
妖狐穿穴藏子孙,耕夫拨骨寻珠宝⑧。
老木萧萧生野风,东西坏冢连晴空⑨。
寒食已过谁享祀?冢畔余花寂寞红⑩。
日日相催苦流矢,贫富贤愚尽如此⑾。
安得同游常乐乡,纵经劫火无生死⑿。
[作者简介] 文偃(864-949),五代十国时南汉韶州云门山僧。字匡真,俗姓张,姑苏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人。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资质敏颖,好学善思,以精究律部为己任。后参雪峰义存,极为投机,义存以禅宗密法传授。其后历谒洞岩、天童、归宗、曹山、疏山、干峰、灌溪、南华诸方。机锋健捷,名声益盛。抵灵树,知圣禅师奉为首座,嗣后接任灵树住持,终成禅宗青原下六世,云门宗创始人,著作极丰,多为前代经典疏注,宗门奉为圭臬。偶尔作诗,亦有可观。
[说明] 北邙行犹言北邙之歌。北邙,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汉魏以来,王侯公卿贵族的葬地多在于此,后因此泛称墓地。云门大师有洛阳之行,见城内车水马龙,人头攒簇,而城外(邙山)坟冢垒垒,墓草芊芊,不由得感慨万千,遂作这首七言古风。以规谏人们不要贪图富贵,迷恋功名。诗多用比喻,写得形象生动,发人深省。
[注释] ①峨峨:高峻,高耸。辚辚:象声词,形容很多马车行驰。②薤(xiè)露:古挽歌名。晋崔豹《古今注?音乐》“薤露、蒿里,并丧歌也。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减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乎蒿里,故有二章。至孝武时,李延年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薤为草本植物,又名荞头,其鳞茎名薤白,可食,并入药。③泣血:极其悲痛而无声的哭泣。谓哭泣者已哭干了眼泪,继续哭而从眼中流出了鲜血。④须弥:佛教传说中之高山名。⑤晞(xī):干。《诗经?蒹葭》云“蒹葭萋萋,白露未晞。”⑥辍(chuò):停,中止。况复:何况。⑦五趣:佛教语,即五道或五恶趣。《俱舍论》八云“谓前所说地狱、傍生、鬼及人、天,是名五趣。”傍生,指畜生。井轮度:谓往复轮回如水井上的辘轳旋转。⑧妖狐:狐狸。因其多*善诈,故俗传中常指为妖。子孙:此处指小狐狸。寻珠宝:指盗墓。⑨萧萧:树木摇动貌。屈原《九歌?山鬼》有句“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⑩享祀:祭祀。⑾流矢:流者飞也,矢者箭也。本意为无端飞来的乱箭。这里仅指飞箭。⑿常乐乡:指出家隐修处。劫火:佛家语,指世界毁灭时的大火。一般也把乱世的灾火称劫火。
上归州刺史代通状二首
怀浚
家在闽山西复西,其中岁岁有莺啼①。
如今不在莺啼处,莺在旧时啼处啼。
家在闽山东复东,其中岁岁有花红。
如今不在花红处,花在旧时红处红。
[作者简介] 怀浚,唐末鄂西秭归僧。闽山 (今福建省福州市)人。生卒年及俗姓字号均不详,大约公元895年前后在世。他谙于星相术数之学,爱作草书,对儒、道、佛三家经典均有相当研究。平生喜好为诗,诗多粗浅俚俗,有自己的风格,然作品多已失传。
[说明] 归州系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所置州,治所秭归县 (即今湖北省秭归县)。怀浚作此二诗时州守姓于,于刺史生平事迹不详。通状为古代一种陈述报告的文件,通指通报,状即陈述,相当于现代的情况报告书或自述、自白书之类。传说怀浚颇能预言未来之事,乡人皆奉之为神明。刺史于公则认为他是妖言惑众,把他逮捕审讯。作者便写下这两首通俗明了的七言绝句作为自白,陈述自己的身世和感慨。刺史阅诗后,便将他释放。这两首诗质朴自然,明白如话,有浓郁的民间歌谣色彩。而文字句式的排比、反复、重叠、回环,更增加本诗的韵味,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故乡深沉的怀念。
[注释] ①闽山:本名乌石山,唐天宝二年(公元749年)改称闽山。在今福建省福州市旧城内之西南隅。与九僵山、越王台合称为“福州三山”。北宋熙宁间(公元1068-1077年)又改名道山。此处以山代指福州市。
哭僧
清尚
道力自超然,身亡如坐禅①。
水流元在海,月落不离天②。
溪白葬时雪,风香焚处烟③。
世人频下泪,不见我师玄④。
[作者简介] 清尚,晚唐诗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895年前后在世。长于诗文,与齐己同时且诗名大致相当。作品散佚殆尽,今仅存诗一首。
[说明] 这是作者留存至今的惟一诗篇,是一首写得相当好的祭诗。被祭的那位僧人不知是谁,但于作者清尚来说一定非师即友,关系断非一般。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那位僧人怀有极为深厚的理解和崇高的敬意。诗写得从容大度,哀而不伤,透露出一种极其超脱的韵味和灵秀之气。
[注释] ①道力:道行,修道而获得的功夫,或称造诣。超然:高超,胜过别人。身亡句:意谓死的时候仍然保持着平日打坐时的姿态,容颜栩栩如生。②元:同原。③溪白句:意谓葬在溪流边,正值下雪,大雪把溪水两岸铺成一片雪白,仿佛在为逝者戴孝举哀。风香句:意谓当尸体焚化之时,风中飘散着一种异香,形容死者道行极高,虽死而示奇迹。④玄:玄妙,微妙。
长安早秋
子兰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①。
门门走马征兵急,公子笙歌醉玉楼②。
[作者简介] 子兰,唐末京都长安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896年前后在世。他曾于唐昭宗时担任宫廷文章供奉,颇受信任。能诗善文,诗尤有名。其诗多为抒发感怀,直指时政之作。诗风高阔雄健,沉郁悲壮。今存诗一卷,收入《全唐诗》。
[说明] 子兰有经世之才,但始终无法施展。遁入空门以后,虽久任内廷供奉,颇得昭宗宠信,也不过是清客玩物而已,他的心情是十分苦闷的。这首七绝一方面揭露了唐代末年黎民百姓遭受兵役赋税的严苛压榨,王孙公子和达官贵人们却追逐着花天酒地、奢华享乐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隐晦地抒发出作者自己厌倦京城生活的郁闷情绪。
[注释] ①御沟:亦称禁沟,即首都皇城外的护城河。终南山:亦称南山,即狭义的秦岭,是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省西安市南远郊。山中有南山湫、金华洞、玉泉洞、日月岩等名胜古迹,为西安市郊重要游览胜地。古时历来为著名隐士的隐居之地,又是道教圣地,相传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中的吕洞宾、刘海蟾均曾在此隐修。②门门:家家户户。笙歌:用笙伴奏着歌舞。笙是一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簧管乐器。玉楼:华丽的高楼,多指酒楼或*院。
秋日思旧山
子兰
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①。
十点五点残萤,千声万声秋雨。
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
欲去不去迟迟,未展平生所伫②。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旧山指旧日隐居修行之处,因隐修处多在山林,故称旧山。这是兰公所存惟一六言律诗。描写细腻,节奏明朗,情感真挚,寓意深沉,是这首诗的特点。
[注释] 咸:都。上国:大国,强国,此处指大唐帝国,其实时至九世纪末兰公之时,李唐王朝已衰败至极,即将覆亡,上国实属恭维之词也。帝城:首都,都城,此处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羁旅:寄居作客。伫(zhù):通贮,积储。指平生所蓄之雄图大志。
城上吟
子兰
古冢密于草,新坟侵官道。
城外无闲地,城中人又老。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这是兰公站在京都城头上远望城外,有所感触而作的一首五绝。语言明白如话,全无雕凿粉饰,道理却是很深很透很触动人们心灵的:新坟继旧冢,人生实无常! 牧童
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作者简介] 栖蟾,唐代末年著名诗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唐昭宗乾宁年间(公元894-898年)前后在世。曾经较长时间隐居于庐山。他与著名诗僧贯休、齐己、虚中、尚颜等均为诗友,但诗风与他们截然不同。大多是通俗明了,质朴自然,诗风甚是恬淡。《全唐诗》中存其诗十二首。
[说明] 这首诗清新明快,生动活泼,热情地歌颂了牧童优游自在的田园生活。诗写得通俗、平易、明白如话,韵律谐和,充满了民歌色彩。
送迁客
栖蟾
谏频甘得罪,一骑入南深①。
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②。
织花蛮市布,捣月象州砧③。
蒙雪知何日,凭楼望北吟④。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迁客指被贬谪的官员,此处所指,不得而知。从诗文判断,当系蟾公相知好友,友情不比一般。送别之际,蟾公对这位被流放到蛮荒远域的朋友,感情是非常复杂的。既对朋友忠诚正直的人品道德赞赏钦佩,也对朋友的蒙屈遭贬惋惜哀伤。诗写得很动情,意蕴深厚。
[注释] ①谏:直言规劝。多用以以下对上,此处专用以以臣对君。频:多。甘:甘心情愿。南深:南方极偏远之处。②若顺二句:意谓如果一味顺着皇帝的意思说话行事,决不是正直忠臣的真情本意。③蛮:古称两广为南蛮,系离中原京都极遥远未蒙开化之地。蛮市指桂粤地域的市集。捣月:意谓月下捣洗衣物。象州: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始置,后代屡有废置,治所均在今广西象州县附近。砧:洗衣石。④蒙雪:得到昭雪平反。望北:望京都长安。因谪地在南方,故须北望。
赋洞庭
可朋
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①。
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②。
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③。
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④。
[作者简介] 可朋,唐末诗僧。生卒年及姓氏均不详,丹棱(今属四川省)人。大约唐昭宗乾宁年间(公元894-898年)前后在世。他性嗜酒,不拘佛家法度,自号醉髡。少与卢延让为风雅之交。 欧阳炯以之比孟郊、贾岛,以其贫而好酒,时周济之。长于诗,原有《玉垒集》十卷,收平生诗作千余首,集已散亡。仅四首诗存于《全唐诗》中。
[说明]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传说湖中岛上有“神僊洞府”,故名。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汇纳湘、资、沅、澧四水,北入长江。面积随季节而变化,夏、秋水涨时,烟波浩渺,巨浪滔天,气势颇为壮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称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称其“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这首诗便是写洞庭烟波无垠,水天一色,涛掀浪涌的雄伟壮阔气象。诗写得极为精炼,极有气势。
[注释] ①周极句:古时洞庭湖面积极是广大,有“八百里洞庭”之称。近世纪以来因泥沙沉积围湖造田堵塞,面积日益缩小而分割成无数湖泊,较大者有东、南、西、北四洞庭湖和大通湖。劳(liáo):广阔无边貌。劳通辽。《诗?小雅》云“山川悠远,维其劳矣”。又音(láo),劳累,意谓湖面宽广以致极目望去,连眼睛也觉得很吃力,亦通。②涵:沉浸。③贾客:行商,生意人。④飒(sà):象风声。
登滕阁咏西山
可朋
洪都太白方,积翠倚穹苍①。
万古遮新月,半江空夕阳②。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滕王阁为今江西省南昌市著名古迹,名列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之首一。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诗人王勃《滕王阁诗并序》而名播中外。历经二十八次兴废,1926年毁于北洋军阀邓如琢战火,1989年重建。高阁面山临水,规模宏伟,雕栏画栋,华美壮观,为南昌市第一名胜游览之处。西山位于南昌市西南郊,古称献原山,又作散原山,多林泉岩壑之胜景,为道教净明派发源地。自古为名道高士隐修之所,如东晋许逊、唐代陈陶、施肩吾等均隐于西山。据说可朋至洪都(今江西省南昌市)登滕王阁,见多有前辈题咏,遍阅后大言“尽都不佳”。守者异之,索其诗。朋公不假思索,挥笔题此绝句,众皆叹服。此诗一仍明公风格,言简而意赅,笔力雄健,气势逼人,确为大手笔。
[注释] ①洪都:江西旧南昌府的别称。王勃《滕王阁序》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太白:星名,、即金星,一名启明星。因太白星居东方,象征日之出,故太白方即代指东方。洪都位居国土东部,是以有此称。穹苍:指天。穹言其形,苍言其色。②遮新月:意谓月落西山。空夕阳:夕阳即将西下。
七日禁中陪宴
仁贞
入朝贵国惭下客,七日承恩作上宾①。
更见风声无*态,风流变动一园春②。
[作者简介] 仁贞,唐末渤海(今山东省滨县)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00年前后在世。曾东渡日本弘扬佛教禅宗的教义,极受日本天皇及朝野僧俗的欢迎和敬重,对中日文化思想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
[说明] 禁中即皇宫中。陪宴指天皇恩赐臣属陪同他一同用餐,是一种很高的很荣幸的待遇。其时日本的天皇为醍醐天皇,年号为昌泰。这是仁贞旅居日本时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诗的时候是初春,地点是日本天皇的皇宫。诗写得精炼典雅,雍容大度,很能表现出作者仁贞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大唐王朝的宗教使者的庄重风度。
[注释] ①贵国:指日本,作者对日本的尊称。下客:下等的卑微的客人,作者自谦的称呼。承恩:蒙受、承受恩典,指陪宴。上宾:高贵的客人。②*态:妖冶艳丽、忸怩做作的姿态。风流:风光,风韵。
伤巢燕
伏牛
伤嗟垒巢燕,虽巧无深见①。
修营一个窠,往复几千转②。
双飞碧水头,对语虹梁畔③。
身缘觅食疲,口为衔泥烂④。
驱驰九夏初,方产巢中卵⑤。
停腾怕饥渴,抚养知寒暖
怜惜过于人,衔虫喂皆遍。
父为理毛衣,母来将食饘⑦。
一旦羽翼成,分飞不相管。
世有少智人,恳力忧家眷⑧。
男女未成长,颜色已衰变⑨。
燕子燕子听吾语,随时且过休辛苦。
纵使窠中千个儿,秋风才动终须去。
世人世人不要贪,此言是药思量取。
饶你平生男女多,谁能伴尔归泉路?
[作者简介] 伏牛,五代十国时前蜀高僧,法讳字号已佚,时称伏牛上人。生卒年、俗姓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05前后在世。终生在蜀地弘法传教,道誉甚高,颇得前蜀诸王礼遇。能诗,多散亡,此诗选自《全唐诗外编》。
[说明] 伏牛上人只留下一组古风,名曰三伤颂,分别为伤叹燕、鸟、蜂,此选其一。此诗采用歌谣的形式,用通俗平易的语言,阐述作者所信仰的人生真理。描写细腻,词语质朴,层次分明,比喻准确,艺术上有一定的优点。
[注释] ①深见:犹远见。②转:回、次。③虹梁:一作曲梁,一作曲桥,皆通。④衔泥:燕为作巢须口衔泥浆。⑤九夏:夏季共九十天。九夏初犹言夏初。⑥停腾:停止飞翔觅食。⑦饘(zhān):厚粥,指雌燕将食物嚼烂成粥糊状以喂雏燕。⑧恳力:尽力,一心一意地。⑨男女:犹言儿女,下同。衰变:因衰弱变得苍老或无力,即衰老。
辞郡守李公恩命
恒超
虚着褐衣老,浮杯道不成①。
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②。
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③。
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轻④。
[作者简介] 恒超(877-949),唐末五代之际棣州开元寺僧。俗姓冯,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家于五台山。后梁龙德年间(公元92l-923年)居棣州开元寺,开坛讲说经论达二十余年,传法嗣百余人。相国冯道重其名,奏请御赐紫袈裟。后汉乾佑二年 (公元949)年) 卒于开元寺,赐号“德正大师”。他治学参以子史,证以教宗,学问博大精深,操持严谨节制,为五代时著名高僧。偶尔为诗,却不乏佳篇美句,当时被人传诵。
[说明] 郡守李公不详所指。恩命指给人予恩惠的命令。郡守下令征聘重用,本为莫大荣幸,而作者却慨然拒绝,仅以诗句作答。诗中反复说自己轻淡名利,甘心隐遁。表现出一代高僧的清风亮节和高尚情怀。诗也写得刚劲有力,清新自然。
[注释] ①褐衣:粗服。详见本书支遁《咏利城山居》注⑥。浮杯:即浮槎,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道:道行,修养。②经论:指佛教的经典著作和学术理论。染:沾染。③怜:爱,喜欢。④范蠡(lí):春秋末越国大夫。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他出身微*,以功历仕越为大夫并擢上将军。越败于吴,他亲为人质,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蓄志复仇。归国后即与勾践、大夫文种等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埋头备战,终于攻灭吴国。传说他功成之后便隐名埋姓,携着西施,遨游于江湖之中,或说他变更名姓,行商牟利,亨尽人生荣华富贵,以补偿早年困于吴国时所忍受的艰辛。他是后世公认的著名谋臣和高士。一棹:一只小船。五湖:中国五个大湖的总称。有多种说法,一般习惯称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
路
玄宝
南北东西去,茫茫万古尘①。
关河无尽处,风雪有行人②。
险极山通蜀,平多地入秦③。
营营名利者,来往不辞频④!
[作者简介] 玄宝,五代十国时南方僧人。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18年前后在世。存诗亦仅此一首,收入《全唐诗》。
[说明] “路”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题目。古往今来,无数的哲人和诗人,围绕着这个题目,写出了许许多多作品,各抒己见,颇有趣味。玄宝这首议论诗,简练地描述了人们在漫长艰险、风雪渺茫的道路上奔波来往。为了什么?营营名利!作为与世无争,寄希望于来世的出家人来说,作者当然认为这种奔波和追逐是可笑而可悲的。为此,作者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诗写得通俗明朗,警策有力。
[注释] ①南北句:意谓道路四通八达,向南北东西各个方向延伸。茫茫句:意谓道路上尘土飞扬,留下千万年来旅人奔波行走的痕迹。②关河:关隘与河流。泛指路途上种种阻碍。③险极句:意谓四川四面环山,难于攀越,而人们还是修建了栈道,冒险深入。秦:指今陕西省及其周围地区。古代这一带属秦国境域,故称。④营营:本意为来往不绝。此处转义为一心一意地谋求,追逐。频:频繁,多。
初冬旅舍早怀
怀浦
枕上角声微,离情未息机①。
梦回三楚寺,寒入五更衣②。
月满栖禽动,霜晴冻叶飞③。
自惭行役早,深与道相违④。
[作者简介] 怀浦,五代十国时南方僧人。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五言诗写得很好,但多已失传。现存仅二首,收入《全唐诗》中。
[说明] 从诗文的内容来看,作者是一位长期在外云游漂泊的僧人。时值初冬,北方严寒,而他却依然滞留于旅途之中,这使他不由得深情地怀念长江流域他自己的本寺,从而更厌倦目前艰辛的旅程。至于他为什么会久久地羁于旅途,我们便不得而知了。诗写得精炼生动,颇具神韵,颇有功力。
[注释] ①角声:画角之声。画角为古代军旅中一种常用的乐器,相当于现在的军号,故今“号”亦称“号角”。息机:停息机巧的心思。机是机心,这里指心理活动、愿望等。②三楚:古地名。战国时楚国之地一般分为东楚、西楚、南楚,合称三楚,相当于今淮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③月满:农历每月十五日月圆时。④行役:因服军役、劳役或公务而在外奔波跋涉。此处泛指旅行。道:此处是本意、本愿、初衷的意思。
柳
慕幽
今古恁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①。
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②。
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③。
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④。
[作者简介] 慕幽,五代十国时南方诗僧。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能诗善文,尤长七律,诗风温雅清俊,擅长用典,当时有名。作品今多不传。《全唐诗》录其诗六首,五律、七律各半。
[说明] 古人每届远行,送行者往往都折柳相赠,因为杨柳是一种坚韧绵长、适应性极强的植物。故以此来表示彼此间绵长的情谊,并借以祝颂旅人在远方能事事如意,时时平安。作者这首七言律诗亦便由此而发挥,既追怀了折柳赠行的古老传统,也穿插着有关杨柳的著名典故,抒发了作者对时过境迁、人事代谢的深沉感慨。诗写得清新流畅,绵密柔和,很有情感,很有文采。当然,善于用典也是本诗一个重要的特点。
[注释] ①今古:古往今来,过去和现在。君:指柳树。②五株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于其宅旁植柳五株,自称为“五柳先生”,并作《五柳先生传》以记之。千树句:西汉名将周亚夫屯军于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之“细柳”以防匈奴,其地柳树成林,故得此名。因周亚夫治军有方,所部军纪严明,后世遂称军营为“细柳营”或“柳营”。此处称“太尉营”是因为“细柳营”系周亚夫所立,而周亚夫及其父周勃均曾担任“太尉”之职。太尉是全国最高军事长官。③翡翠:翡翠鸟喜栖息于溪边的柳林丛中,以昆虫鱼虾为食。流莺:在柳树林中飞来飞去无定所的黄莺。④隋皇堤:简称隋堤。隋炀帝开通济渠时,命人沿河筑堤并遍植柳树,此堤便称为隋堤。其后又开运河,几千里间亦沿堤植柳,这些堤也都称为隋堤。曾惹句:隋炀帝好大喜功,荒淫无道,开凿大运河之后更是变本加厉,经常携带大批文武官员、妃嫔歌姬出巡,所到之处,船队相接,歌声震天动地。歌吹:歌声和乐声。
冬日淮上别文上人
慕幽
家国各万里,同吟六七年①。
可堪随北雁,迢递向南天②。
水共行人远,山将落日连③。
春淮有双鲤,莫忘尺书传④。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淮上指今皖西北、豫东南淮河中上游地区。文上人亦出家僧人,可能是长江以南乃至岭南地区人氏,具体指谁,已无可考。从诗文中可知其与幽公同居淮上多年,且亦擅诗,曾长期与幽公诗文唱和。时值文上人行将返乡之际,幽公作此五律以赠。既追述二人共住同吟的深厚情谊,且留下互通音讯、书信往来的嘱咐。诗写得深沉、从容,很有感情。
[注释] ①家国:家乡。②迢递:远貌。嵇康《琴赋》:“指苍梧之迢递,临回江之威夷。”③将:和、共。④双鲤:指书信。《古乐府》之一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唐刘禹锡《途中送崔司业使君扶持赴唐州》有“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尺书:书信。《汉书?韩信传》有“奉咫尺之书,以使燕。”
寒食诗
云表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①。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②!
[作者简介] 云表,五代十国时南方诗僧。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诗风清淡,寓意深沉,当时享名。所作诗多散夫,少量作品散见于各种诗话集中。本诗为《全唐诗》中所收其惟一一首。
[说明] 寒食为一旧历节令名称,指“清明”前一天或两天。相传起源于二千六百多年前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因介之推为避官而抱树焚死,便定于此日禁火寒食。此时正当清明前夕,春光如画,郊外自有很多人踏青扫墓。云表的这首七绝便描绘了这幅城郊墓地的情景。作者从佛家的生死轮回和消极避世思想出发,指出今年躺在新坟中的便有很多是去年扫墓的人,言外之意是今年来祭扫墓的人也必定有不少明年将被埋入坟墓。这种消极颓废的思想并不可取,然而也客观地道出了人生代谢的自然规律,而诗本身也写得流畅,准确生动,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①郭外春:城外的春光美景。郭指外城。野人:本意指四郊以外地区的乡下人,种田人。这里则作为作者自己的谦称。伤神:心神忧伤。②累累:众多、重叠、联贯成串貌。冢(zhǒng):坟墓。
题伍相庙
常雅
苍苍古庙映林峦,漠漠烟霞覆古坛①。
精魄不知何处在,威风犹入浙江寒②。
[作者简介] 常雅,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僧。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全唐诗》中存其诗一首。
[说明] 伍相庙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东南的吴山上,为祭祀春秋末年吴国大夫伍子胥而建。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本为楚国贵族。其父伍奢因极言直谏而被楚平王所杀,他便逃至吴国。他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整军经武,使吴国国势日盛,后率军攻破楚国,为父报仇。吴王夫差时任大夫,参赞国事,权位相当于宰相。因反对与越王勾践议和及北上争霸而得罪夫差,渐被疏远。后夫差听信谗言赐剑令其自杀。伍子胥死前曾说:“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吴王夫差听后大怒,特将伍子胥盛入鸱夷草(皮袋),投入钱塘江中。传说伍死后成为江神,钱塘江潮即其怒气化成。他是中国先秦史上著名的悲剧人物,有关他的种种故事在后代久久流传。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正直远见和不幸遭遇,遂立庙而祀之。作者这首凭吊怀古诗简略地描绘了伍庙内外景象,然后着重点明伍子胥死不瞑目,怨气化为钱塘怒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伍子胥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不平。诗写得含蓄深沉,凝炼有力,很能发人深省。
[注释] ①林峦:树林和山峦,指伍庙外吴山景物。烟霞:烟雾霞光,亦兼指庙中祭祀的香烟。坛:安置神像的场所。②精魄:即魂魄,旧时谓人的精神灵气。浙江:钱塘江的旧称。
题楚庙
归仁
羞容难更返江东,谁问从来百战功①?
天地有心归道德,山河无力为英雄②。
芦花尚认霜戈白,海日犹思火阵红③。
也是男儿成败事,不须惆怅对西风④。
[作者简介] 归仁,五代十国时期京洛灵泉寺僧。生卒年及姓氏字号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江南(今长江中下游地区)人。能诗,诗风刚健挺拔,格调高亢,颇有气势。《全唐诗》中存其诗六首,五律、七律各半。
[说明] 楚庙即项王庙。因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后人为其立祠即名“西楚霸王庙”,简称“楚庙”。庙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乌江畔之乌江镇上,唐代中期所建。本诗系作者瞻仰楚庙后有感而作。自古成败论英雄。但在作者的眼中,项羽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历史人物,尽管最终败在刘邦手下,仍不失英雄本色。本诗对项羽的经历,特别是他自杀乌江边的悲壮结局,表示了由衷的同情。诗写得沉郁悲壮,很有力度。
[注释] ①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习惯上便把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称作江东。这里更具体地指项羽随他叔父项梁一同起兵的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地区。从来:指项羽自吴中起兵以来。百战功:史载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所向无敌,天下称雄。②道德:有道德的人,指刘邦。汉高祖刘邦在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及建立西汉王朝的初期,采取了不少拢络人心的措施,受到人们称道。英雄:此处指仅仅以武力称雄天下的项羽。③霜戈:雪白锋利的戈。戈为古代主要兵器。火阵:此处指战火。④也是句:意谓胜败乃兵家常事,男子汉大丈夫无须过于计较。杜牧《题乌江亭》有句“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亦是此意。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西风:秋风。
自遣
归仁
日日为诗苦,谁论春与秋①。
一联如得意,万事总忘忧②。
雨堕花临砌,风吹竹近楼③。
不吟头也白,任白此生头。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自遣意谓排遣自己的思绪和忧虑。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绝”。归仁这首诗排遣什么愁闷呢?诗中已有明言:为诗苦。自来诗人皆辛苦,自来悲愤出诗人。仁公亦复如此。春夏秋冬,日日为作诗而辛苦,终于须发斑白了。头发白了,也任随它去,无悔无怨呵!这就是诗人。孜孜咽咽,不倦追求艺术境界的诗人便是如此。
[注释] ①论:在乎,在意。②联:每两句诗称一联。③砌:台阶。
谢友人见访留诗
怀楚
轩车谁肯到?泉石自相亲①。
暮雨雕残寺,秋风怅望人②。
庭新一片叶,衣故十年尘③。
赖有瑶华赠,清吟愈病身④。
[作者简介] 怀楚,五代十国时期四川安州白北竺干院僧。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能诗,诗风温雅,颇讲究意境与情调的渲染和营造。作品多已失传,《全唐诗》中存其诗二首,五律七律各一。
[说明] 终年孤独寂寞地埋名隐居于深山古寺的老僧人,一旦有知己朋友远道来访并题诗留念,该是何等欣慰的事呵!一首五律仅仅八句,作者便用了六句来记述自己清冷落寞的佛隐生活,于是,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朋友光临的欣喜和感动,表达了作者对冷漠世界中友谊的热爱和珍惜。
[注释] ①轩车:简称轩,古时一种前顶较高且有帷幕的车子,古制仅供大夫以上的高官乘坐。此处泛指作者友人乘坐来访的马车,也暗示出这位友人是个有相当身份的人。泉石:指山水、园林佳胜之处。②雕残:此处意为荒凉、破败。③故:旧。④瑶华:本意为洁白如玉的花,也比喻洁白的东西。此处系美称友人留题的纯洁美好的诗篇。愈:病好,使病好。
舟夜一章
海印
水色连天色,风声益浪声①。
旅人归思苦,鱼叟梦魂惊②。
举棹云先到,移舟月逐行③。
旋吟诗句罢,犹见远山横④。
[作者简介] 海印,五代十国时期四川慈光寺女僧。生卒年及姓氏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史称其才思清峻,能诗善文,当时有名。其诗颇讲究辞语、意境的措置和渲染,韵味浓郁。今仅存诗一首。
[说明] 这是作者留存至今惟一的诗,一首记述作者云游生活的五言诗。作者尽量地隐藏自己的情绪,不作渲染更不加议论,但凭借诗中所记的旅人之苦,渔叟之惊等等,读者已经完全可以窥测出作者本人那种凄清无奈的心境。诗中全是对舟行月夜的景物的描写,既细腻准确,又形象生动,既是抒情诗,也是山水画。月夜乘舟,所见所闻所感,月夜中的水、天、风、浪、云、棹、月、山,尽皆入诗,有声有色,文字上很能见出锻炼功夫。
[注释] ①益:增长,加多。②渔叟:老渔夫。③棹:摇船的工具如桨、橹等。④逐:追赶,追随。旋:随后,不久。横:东西方向排列。
乞荆浩画
大愚
六幅故牢健,知君恣笔纵①。
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
树下留盘石,天边纵远峰②。
近岩幽湿处,惟藉墨烟浓③。
[作者简介] 大愚,唐末五代时河南邺郡青莲寺僧。生卒年、俗姓籍贯与生平履历均不详,大约公元920年前后在世。愚公曾长期居住豫南邺郡(治所即今河南省安阳市),与同代文学家、艺术家均有交往,诗写得很好,当时颇享大名,惜未流传下来,《全唐诗》中仅存此一首五言律诗。
[说明] 荆浩,五代十国时后梁画家。字浩然,沁水(今属山西省)人。曾隐居太行山洪谷,号洪谷子。擅画山水,兼唐代吴道子与项容之长为一体。亦工佛像,曾在开封双林禅院画壁画。有《山水画诀》一卷。大愚与荆浩为方外知友,请荆浩为他作一幅画,是再普通不过的事。而不普通的是,这项请求以一首五言律诗的形式提出来。更不普通的是,这首诗写得层次分明,生动活泼,充满了山水画的意境和情趣,说这首诗诗里有画,决不为过。诗题是请荆浩作画,诗文简直是在教荆浩作画。真正的好朋友,可以这样做罢。
[注释] ①六幅:犹言六法或六要,古代评论绘画的六个要领,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六个方面。这里泛指各种画技。牢健:指画风雄健苍劲。恣笔纵:笔力恣意纵横,开阖自如意。②纵:耸,腾跃。③幽湿:幽暗而湿润。墨烟浓:指浓墨重彩的绘法。
伤悼前蜀废国
远公
乐极悲来数有涯,歌声才歇便兴嗟①。
牵羊废主寻倾国,指鹿*臣尽丧家②。
丹禁夜凉空锁月,后庭春老谩开花③。
两朝帝业都成梦,陵树苍苍噪暮鸦④。
[作者简介] 远公,五代十国时期前蜀诗僧。生卒年、姓氏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25年前后在世。《全唐诗外编》存其诗一首。
[说明] 废国指已亡之国前蜀。前蜀为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03年唐封王建为蜀王,公元907年王建称帝,建都成都,国号为蜀,史称前蜀。前蜀领有今四川省全部、重庆市、甘肃省东南部、陕西省南部、湖北省西部广大地区。公元925年被后唐所灭,共历二主二十三年。前蜀是诗人的故国,国亡之后诗人写下这首律诗,一则是对故国的深沉怀念,同时也无情地鞭挞了前蜀统治者荒淫无道、废弛朝政的行径。诗写得沉郁苍凉,雄健悲壮,语言凝炼生动,形象鲜明准确,很有文采,很有感染力。
[注释] ①数:旧指气数,即命运。涯:边际,极限,尽头。嗟:感叹。②牵羊:前蜀后主王衍颇有才华,但他荒淫无道,终至误国。后唐来攻,他被迫牵羊携酒出降,前蜀遂亡。废主:亡国之君。倾国:国家灭亡。指鹿:指鹿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献鹿于秦王二世,称言是马,左右也大多附和。后世即以此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此处借指前蜀后主王衍周围的*佞误国行为。③丹禁:王宫。宫廷多涂饰成丹色即朱红色,故称。后庭:王宫后面的庭院。谩:空泛,空空地。④两朝:前蜀共历王建、王衍父子两代。陵树:墓地的松柏树。此墓地指两位前蜀主的陵墓。噪:喧哗。
中秋玩月
明光
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①。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作者简介] 明光,五代十国时南唐金陵金轮寺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均失考,大约公元926年前后在世。诗负盛名,惜皆散佚,所见唯此一首,见载于《全唐诗》(署名失名僧)、《全五代诗》(署名失名僧),《漫叟诗话》、《岁时广记》、《江南野史》等均有著录。
[说明] 据传明光先一年已写成此诗上联二句,久思不得下联。次年中秋,再得下联二句。遂不胜其喜,径登寺楼鸣钟示庆。此时,正值南唐先主李昪欲登基,忽夜半寺僧撞钟,满城皆惊。天亮查问,欲斩撞钟者。明光到案后,禀知玩月得诗,并诵此诗,先主闻而甚喜,释之而去。这首诗明明是描绘中秋之夜,月上中天的美景,李昪附会成为庆贺自己受禅登位而作,引为祥兆,纯属巧合。不过,诗写得也的确很有声势,大气磅礴,不失为大手笔。
[注释] ①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云衢则为云中之路。
鹭鸶
无则
白苹红蓼碧江涯,日暖双双立睡时①。
愿揭金笼放归去,却随沙鸥斗轻丝②。
[作者简介] 无则,五代十国时南唐金陵清凉院僧。系法眼宗祖师文益禅师嫡嗣。生卒年、俗姓籍贯均不详,大约公元929年前后在世。擅长诗文,诗风雅致清丽。因久居江南,所作诗多描述南国风光事物,有名于时。《全唐诗》载其七言绝句四首,其余诗文皆已散佚。
[说明] 鹭鸶即鹭,因其顶、胸、肩、背皆生长毛,如丝,故名,水鸟名,亦名白鹭、白鸟等。羽毛洁白,脚高颈长而喙强,栖息水边,食鱼为生。无则这首七言绝句,描述了水鸟鹭鸶生活的一个断面,随即产生遐远之联想:将这笼养的鹭鸶放归自然,让它们飞往江畔,与沙鸥嬉斗,该多好啊!这不啻是一曲自由的颂歌,从而也真实地反映出则公思想的一个方面。
[注释] ①白苹:一种水中浮草,俗称马尿草。红蓼(liǎo):即蓼,草本植物名,品类甚多,有水蓼、马蓼、辣蓼等。叶味辛香,花淡红色居多。古人用为调味品。②揭:打开。沙鸥:一种水鸟,栖息沙洲,经常飞翔于江海之上。唐杜甫《旅夜书怀》诗:“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暮春送人
无闷
折柳亭边手重携,江烟淡淡草萋萋①。
杜鹃不解离人意,更向落花枝上啼②。
[作者简介] 无闷,五代十国时南方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不详,大约公元930年前后在世。能诗,有名于时。《全唐诗》载其诗二首,皆为七言绝句。
[说明] 暮春送人,已属愁境,折柳亭边,倍益伤神,何况淡淡的烟雾,萋萋的野草,愁境又添一分,而子规太不解人意,直向离别之人啼唤。这首诗便是一幅画,既有声,又有色。把离别的人、送别的人心境都写出来了。
[注释] ①萋萋:草茂盛貌。刘宋谢灵运《悲哉行》有\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②杜鹃:杜鹃鸟,亦名子规,其啼叫之声犹人之呼唤“不如归去!”
江上秋志
尚志
到来江上久,谁念旅游心①?
故国无秋信,邻家有暮砧②。
坐遥翻不睡,愁极却成吟③。
即恐髭连鬓,还为白所侵④。
[作者简介] 尚志,五代十国时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不详,大约公元930年前后在世。能诗,诗风恬淡深邃,很有造诣。惜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中仅收到上述此诗。
[说明] 江上泛指今安徽省沿长江地区。长江于黄浦江入海之前,流经皖苏,皖省在上,苏省在下,故有此称。志犹记。这首五言律诗把一个远离故乡(故寺)的游子(游僧)怀念故乡、辗转不寐的情状描绘得淋漓尽致。诗的情感很是抑郁深沉,诗的格调却又柔和委婉,很有感人的力量。
[注释] ①旅游:指云游在外。②暮砧:夜暮时捣衣的砧声。③遥:久。翻:反而。④髭:胡须。白所侵:意为变得斑白。
赋残雪
干康
六出奇花已住开,郡城相次见楼台①。
时人莫把和泥看,一片飞从天上来②。
[作者简介] 干康,生卒年与姓氏均不详,大约公元930年前后在世,北宋初年广西僧。零陵(今属湖南省)人。长于诗文,诗以绝句见长,颇受唐末诗僧齐己的推崇。入宋时年已五十岁以上,不知所终。
[说明] 北宋乾德年间(公元963-967年),王伸任永州知府,干康捧诗求见。王伸见他既老又丑,心存鄙视,暗想这般容貌的人还会写诗吗?当时正值积雪消融,景物清新,便命干康即兴作一首咏雪的诗。干康略加思索,立刻口吟出这首七绝,使王伸大为惊叹,连忙待为上宾,热诚接待。这首七绝貌似平凡通俗,其实含义很深。表面上,诗里谈的是残雪之景,说雪已停下,开始消融,周围的楼台亭阁也越来越显得清晰明丽了。实际上,却是嘲讽那些高高在上者有目无珠,把天上飞降下来的瑞雪看成是卑微的泥土。当然,这种嘲讽很隐晦含蓄,很婉转曲折,因为这正好是隐射着知州王伸对待作者自己的情况。
[注释] ①六出:雪花的别称,因为雪花有六角。相次:依次。陆续地。②和泥看:看成是泥土。和泥土一般地看待。
投谒齐己
干康
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①。 烹茶童子休相问,报导门前是衲僧②。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著名诗僧齐己居湘西道林寺时,干康前往拜访。齐己派童子挡驾,说是:“家师非诗人不与来往,不知您是不是诗人,请写一首诗,作为介绍名片,如何?”干康便立刻口吟这首绝句,叫童子入内回复。齐己一听此诗,大喜,立即出门迎接,颇有识荆恨晚之慨。及分别时,齐己亦有诗相赠(齐己诗从略)。干康此诗首联就很有分量,一下击中目标:字面上是说寺庙外、江对岸的红尘浊世,人们都忙忙碌碌,追名逐利,火得很;而寺庙边,山林中,却是远离尘嚣,无比清冷幽静。这种冷热对比,实喻世态炎凉,对齐己待人行事也是不以为然的。试想齐己何等样人,怎会看不出这层意思?而己公确是大德高僧、才人学者,胸襟确实非凡,他不仅不为见怪,反而赞赏干康的敏捷诗才,引为同调。干康由于得到前辈诗僧齐己的欣赏和延誉,名声愈著。纵观本诗和前面《赋残雪》,可以看出干康诗歌的重要特征,其诗风之凌厉雄健,直有锋芒毕露之势,虽乏温柔敦厚韵味,却也淋漓痛快。
[注释] ①青嶂:青绿色的山峦。②衲僧:佛家弟子自称,一般简称为衲或僧,年轻者自称贫衲、贫僧,年长者自称老衲、老僧。
对御书后一绝
亚栖
通神笔法得玄门,亲入长安谒至尊①。 莫怪出来多意气,草书曾悦圣明君②。
[作者简介] 亚栖,五代十国时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不详,大约公元931年前后在世。能诗,当时颇享名。作品大多失传,《全唐诗》录其七绝二首。
[说明] 御书系皇帝亲笔书写的文字,如书信、命令等。此题之御书系何朝何帝所写,无从考查。作者藏有一幅皇帝所赐御书,捧读御书,读后作诗。简洁地记叙了获此殊荣的经历,也极力歌颂御书之精美、珍贵。从诗的末句来看,作者本人就是一位草书大家。推测而已,无考也。
[注释] ①通神:谓书法神采精妙达到顶点。玄门:指高深的境界。长安:此处泛指京城,未必是陕西长安。至尊:指皇帝。②意气:意志舆气概。圣明君:英明的皇帝。
闲居
延寿
闲居谁似我?退迹理难过①。
要势危身早,浮荣败德多②。
雨催虫出穴,寒逼鸟移窠③。
野径无人剪,疏窗入薜萝④。
[作者简介] 延寿(904-975),宋初浙江钱塘永明寺僧。字冲立,一作仲玄,号抱一子,俗姓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早年曾为吏,颇有治绩,因事出家。吴越忠懿王钱俶延主永明寺,赐号“智觉禅师”,入宋依然。他勤奋好学,儒佛兼通,诗文写得很好,主要著作有《宗镜绿》等。
[说明] 一般作诗者先铺陈景致,借景生情,从而抒发作者自己对人生的感慨或阐述作者某一观点。本诗却反其道而行,开宗明义,先把自己对人生的看法直截了当地摆出来,用精辟的语言提出论点,然后,作者的目光才回到眼前的具体事物上。五律的后四句系作者佛隐生活的写实,可以理解为是给本诗的前四句作下补注,或者说用作者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实作者自己的观点。这种写法并不多见。至于文词精炼、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意境悠远等等,倒还是次要的特点。
[注释] ①退迹:隐藏行迹,即退隐。②要势:很大的权势。浮荣:空虚的名誉。③雨催句:这句及后面一句意思都是说一旦卷入了某种“要势”和“浮荣”的漩涡之中,便再也不能身由自主,将处于被动窘迫的情势中。④翦(jiǎn):同剪,修剪,整理。薜萝:泛指各种藤蔓,详见本书灵一《题僧院》注①。
永明寺偈
延寿
渴饮半掬水,饥餐一口松①。
胸中无一事,长日对华峰②。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永明寺为寿公主持之本寺,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城郊,早废。吴越国显德初年(公元955年左右),国宗钱俶请寿公主持其寺,成为寿公训徒传法道场。本诗极为简洁地记叙了作者住寺时的隐修生活和思想状态。笔墨无多,情境皆现,言简意赅,恰到好处,是一首成功的绝句小品。
[注释] ①掬(jū):双手捧取。白居易《和梦游》诗:“秀色似堪餐,浓华如可掬。”也用作量词。所谓半掬,自是单手舀起。松:这里指松子。②华峰:此处泛指远处青翠秀丽的山峰。
汤戏
福全
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①。 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②。
[作者简介] 福全,五代十国时南方僧。生卒年及俗姓均不详,大约公元935年前后在世。浙江金乡(今浙江省平阳县金乡镇) 人。能诗,尤以茶艺著名于时。
[说明] 诗题旁另有副题“注汤幻茶”,即汤戏也。所谓汤戏,即在注茶时于茶杯中冲幻出种种物象,多为幻出山水、花草、人物等图像,而福全则能幻出一句诗,连注四杯,即得七言绝句一首,诗可随口而出,幻戏也唾手而得,亦一天才绝技也。当时僧俗各界人士,几乎天天有人登门求观,福全便注汤戏幻出这首七绝,以应观赏者。
[注释] ①丹青:原指绘画用的颜料,丹砂和青蟷,泛指各种绘画颜色,进而代指绘画艺术。②陆鸿渐:即陆羽,唐代学者、茶叶专家。详见皎然《寻陆鸿渐不遇》说明。好名声:陆羽著《茶经》,因精熟茶叶、茶具及茶艺,被后人奉为茶神。
别友人
惟审
一身无定处,万里独销魂①。
芳草迷归路,春衣滴泪痕②。
几时休旅食,向夜宿江村③。
欲识异乡苦,空山啼暮猿。
[作者简介] 惟审,五代十国时江南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与生平事迹均不详,大约公元935年前后在世。工诗善文,当时颇享盛名,诗风深沉清隽,善拓意境。《全唐诗》存其诗三首。
[说明] 这也是一首赠别诗。审公本人是一个到处云游的僧人,而所送的人似也是长期漂泊的游子。离家万里,归日无期,那种旅途与异乡之苦,是一言难尽的。诗是写实的,毫无做作与夸张,它感人的力量正在这里。
[注释] ①销魂:魂渐离散,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此处自指前者。宋李清照《醉花阴》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②芳草:香草,亦用以比喻有美德的人。③旅食:寄食,客居。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向:*近,接近。
宝琴
释彪
吾有一宝琴,价重双南金①。
刻作龙凤象,弹为山水音②。
星从徽里发,风来弦上吟③。
钟期不可遇,谁辨曲中心④?
[作者简介] 释彪,五代十国时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35年前后在世。工诗善文,亦通音律,著作颇丰,惜皆散佚,存诗仅此一首,已收入《全唐诗》。
[说明] 好琴易得,知音难觅。宝琴不易得,知音更难求。彪公作此诗,看似意在琴上,着意地描写宝琴:琴形、琴音、琴徽、琴弦,无非是告诉我们,这是一支真正的宝琴。而彪公的真意、诗的真意落在最后一联:没有知音!没有知音,再宝贵的琴亦是形同虚设,有珍贵的宝琴,能弹甚至善弹,却没有赏识的人,是何等的悲哀呵!当然,彪公所悲叹的决不是宝琴,而是自己。这样委婉曲折地写出本意,才有情趣,方显功力。
[注释] ①南金:南方出产的金。古时所谓金多指铜,南则指长江中下游的荆州、扬州地区。②象:形状。③徽:固定琴弦的装置。山水音:指喻伯牙弹琴意在高山、意在流水。详见寒山《三言诗一首》注④。④钟期:钟子期,古代善于听琴的人,为喻伯牙的知音。
题慧山泉
若水
石脉绽寒光,松根喷晓凉①。
注瓶云母滑,漱齿茯苓香②。
野客偷煎茗,山僧借净床③。
安禅何所问,孤月在中央④。
[作者简介] 若水,五代十国时南方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事迹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38年前后在世。能诗,诗风明朗,诗境幽远。作品多已散亡,仅存五言律诗一首,已收入《全唐诗》。
[说明] 慧山泉,亦名惠山泉,在今江苏省无锡市郊慧山石坞下。有上中下三池。水清味醇,用以酿酒,称慧泉酒。唐代陆羽、元代赵子昂皆评之为天下第二泉。近代华彦钧(瞎子阿炳)所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即描绘此泉风景。又,慧山,相传西域名僧慧照尝居此,故名。这首五言律诗,精炼简要地描绘了慧山泉的水质、功用,作者并表示愿意在泉边安禅隐修。诗写得节奏明快,旋律悠扬,诗味十足。
[注释] ①石脉:指泉水旁石壁的纹理脉络。松根:指泉池边松树,因年久粗大,不少凸露出地面。②云母:矿石名。古人以为此石为云之根,故名。可析为片,薄者透光,可为镜屏。可入药,为上品。此句极写慧山泉水之润滑透亮。茯苓:菌类植物。寄生于山林松根,状如块球,入药,旧以与黄精并称,为神僊或隐士常用药物性食品,此句极言泉水的清香,且有补益药效。③茗:茶。净:清洗。④安禅:佛教语。安静地打坐,犹言入定。隋江总《明庆寺》诗:“金河知证果,石室乃安禅。”孤月句:意谓面对着慧山泉池中的明月而打坐安禅,修心养性。
题马迹山
文鉴
瀛洲西望沃洲山,山在平湖缥缈间①。
常说使君千里马,至今龙迹尚堪攀②。
[作者简介] 文鉴,五代十国时南方诗僧。生卒年、俗姓籍贯及生平履历均已失考,大约公元939年前后在世。有诗名,然作品皆已散佚,《全唐诗》仅存其诗一首。
[说明] 马迹山在今江苏省武进县东太湖中。岩壁间隐约似有马迹,传为秦始皇东巡时,其马所践踏而留。明初,俞通海以舟师破张士诚于此。系苏南著名名胜古迹。这首诗既描绘了马迹山之现状,亦缅怀了马迹山之历史。行文锤炼,铿锵有力。
[注释] ①瀛(yíng)洲:传说中神僊所居之山。《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僊人居之。”此处借以指马迹山。沃洲山: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东晋高僧支遁曾居于此。有放鹤峰、养马坡,为支遁遗迹。②千里马:义有两指,一指高僧支遁善相马养马;一指秦始皇骑马东巡。龙迹:龙活动中留下的痕迹,此喻指秦始皇,秦始皇有“祖龙”之称。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