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千年沧桑崇佛寺
平凉千年沧桑崇佛寺
崇佛寺在我市城南纸坊沟,它东依纸坊沟东梁稍端、西临浚谷、仰望崆峒山仙境。崇佛寺始建于元代,称作二佛寺。明代嘉靖年间,改称灵山寺。民国初年又称崇佛寺。距今约八百余年的历史。该寺始建于元、续建于明、兴于民国、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毁于“文革”。
崇佛寺系西门东殿式宗教建筑群,传统的斗拱式建筑,寺院大殿四檐飞翘,红瓦蓝墙,庄重肃穆。殿前龙槐、翠柏隐掩,沙柳婆娑,蜿蜒的蜈蚣墙围护四周。遗憾的是在“文革”后期,寺院建筑被毁,供奉佛身的洞窟倒塌。取而代之的是原平凉县良种猪繁育场,蜈蚣墙被拆除,被一排呆板、坚硬的砖混结构的平板房代替。
戊子年仲夏,我一个凡夫俗子,迎着和煦的晨风,踏着晨曦岚光,蹬车游览,膜拜了千年古刹崇佛寺。跨过干涸的纸坊沟小河,我首先伫立于寺前汩汩溢出地面的泉水边,由于寺院的颓废,泉亦被淤泥、沙土掩埋,以前丰沛的泉水现在只有两三个水泡冲开泥沙从地面渗出,形成溪流。且泉水四周环境污浊,与大自然赋予的美好环境极不相融。凝望大殿遗址前的翠柏,由于缺少呵护,表皮的疮痍包裹了树身,树干与树冠生长极不相称,树干干瘪苍老,树冠几乎萎缩。但走近观看,苍老泛黄的树冠上正生出几枝嫩绿的新枝。显然寺院内两棵硕大的土生土长的龙槐倒是经得起风雨的摧残,还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斜倚在寺院中的沙柳,谁也说不清它的生长年代,其可与左公柳媲美,两人合臂才可抱拢的粗壮的树干因生长而破裂成数叉,依偎着干枯的树叉又长出新的枝干,新的枝干又相互交错,可谓僵而不死、死而不朽,始终以顽强的生命力茁壮成长且婀娜多姿。这也许是拥有了佛的生死轮回的造化吧!
此时,我有幸遇见了该寺临时住持崆峒山佛教协会居士,拜谒了矗立于寺院中央的“重修崇佛寺”碑,记载:崇佛寺于民国初年由平凉商会会首与原泾源道道尹主持,众信士出资重修。据该居士讲,近年来,随着宗教政策的不断深入,已有相当的信众来此寺上香叩拜、祈祷。寺内的一些名贵树木、文化遗产亦得到了有效保护。
时至当午,我告别了居士,姗姗的离开了崇佛寺。静思之,崇佛寺存在距今已逾八百年之久,且距平凉城近在咫尺。我们游历祖国名山大川、饱览众多名胜古迹的愿望可能受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无论我们是哪种宗教的信仰者或是无神论者,我们不妨利用闲暇时光,走访了解一下身边的历史文化遗迹,探寻平凉崆峒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宣传平凉、扩大平凉的历史知名度,有益而无弊。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