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寻找佛教在东塍的轨迹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何美虹 李尔昌 钟允香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寻找佛教在东塍的轨迹

  作者:□何美虹 李尔昌 钟允香

  东塍镇位于临海市东郊,山川毓秀,风光旖旎;历史上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东塍的层峦叠嶂中埋藏的古刹,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战乱兵燹中渐次湮殁,人们的记忆也逐渐模糊。于是,我们穿过时光的隧道,沿着东掖山、云岩山、白岩山、龙华山等川脉,去追寻古代佛教在东塍的轨迹;叩开一扇扇尘封的山门,在浩繁的史册和民间传说中造访了一座座古寺和遗址,去探寻那些古刹曾经的兴盛和衰败的历程。

  佛教的传入与沿革

  南北朝、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佛教最早传入东塍的时间,据《嘉定赤城志》和《民国临海县志》记载:梁天监二年(503),东塍建云岩寺,旧名“松山”。寺在古镇北郊云岩山南麓。唐乾宁四年(897),律宗名僧可周(?-926)自江西来到临海,居松山寺讲疏,在寺中著成《评经钞》五卷,《音训》五本,《解华法经序钞》一卷,充实丰富了寺中的经钞。并开坛宣讲经义,松山由此僧众云集,众望所归。可周住寺十五年,于后梁乾化二年(912),至杭州龙兴寺布经。云岩寺可谓可周到浙江成名最为重要的传经寺院。

  唐元和六年(811),天台宗名僧重济于康谷寺岙建资瑞院。至北宋端拱间(988-989),迁院至康谷龙岫山南麓(即广福寺现址)。唐大和二年(828),广文馆博士郑虔曾孙协律郎郑瓘隐居寺中读书,后入赘康谷,成为当地郑氏始祖。广福寺名声渐显,成为台临东隅重要寺院。

  五代晋天福六年(941),名僧灵照得法于龙华山建龙华寺,名僧六通志球和白云礼逎均入室为其高徒,分别被嗣为青原行思第七世和下第七世。志球后住临海六通院布道。礼逎居临海白云院传经。

  两宋时期:两宋时期是东塍佛教的鼎盛时期,随着白莲寺和能仁寺的相继建立,各个寺院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北宋庆历五年(1045),天台宗三大家之一,名僧神照本如在东掖山创建白莲庵,大弘天台之法,结社讲说《法华》、《涅槃》、《光明》、《观无量寿》、《观音别行玄义》、《观心论等》,一时名僧学者云集,座下听客常聚五六百之多,白莲成为天台宗山家派白莲系的祖庭,是当时临海地位最高、名声最大的佛教寺院。

  白莲寺于北宋元符二年(1099),分立能仁寺,旧名“承天”,两寺实为合一,号东掖两山。合而成为天台宗的三大中心之一。是佛教在东塍达到巅峰的象徵。政和七年(1117),改额为“能仁”。嘉定十四年(1221),赐御书寺匾。白莲寺有寺田二千四百零三亩,山地二百十二亩,山林三十三亩。能仁寺有寺田二千六百七十三亩,山林八百四十亩。每年的田租源源不断地从租农家里流入寺院,支持两寺长盛不衰。

  北宋景德元年(1004),广福寺迁址康谷龙岫山南麓后扩建殿舍。大中祥符九年(1016)塑象。景佑元年(1034)造浴室。二年(1035)立忏堂。庆历八年(1048),建僧堂、山门、罗汉堂、僧舍七十多间。熙宁三年(1070),改名“寿圣禅院”。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改“广福院”。隆兴元年(1163),改院为寺。其间,僧人德度居寺立坛行持,治救病人以万计,时人称为咒师。绍熙五年(1194),寺僧惠智于分水岭石壁上刻“佛号”摩崖。

  南宋绍兴六年(1136),罢相后的范宗尹(1100-1137)游历龙华寺,乞为香灯院,置其母入院修禅,改额“报恩衍庆院”。又在东塍上街建“莲堂”,供其使女阿莲出家修禅。

  南宋咸淳间(1265-1274),东掖山下东溪单村建水阁堂。

  元、明、清时期:元至元间(1336-1340),名僧无旨可授禅师住龙华寺弘法,各方归听者络绎于山道。至正十二年(1352),有司致书币从精进寺延请因禅师来寺迁补丈席,龙华寺香客摩肩擦背。明初(1368-1398),僧法元领衔整修寺院。百年后渐次中落。清康熙四年(1665),僧德现重兴。十七年(1678),僧妙玉重建天王殿。

  元、明间,云岩寺曾一度衰落。明崇祯中(1628-1644),僧真华、真玉住寺重建复兴。百年后,又趋冷寂。清道光十二年(1832),僧德道住寺重兴。其间,诗僧化机明言居寺,著有诗集“留云草”。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广福寺遭界废。康熙九年(1670)展界,僧涵霖重建。道光元年(1821),僧世安住寺,三年(1823),重建金刚殿。十四年(1834),焚于火。十五年(1835),僧奇章,朗月住寺重建。

  白莲、能仁两寺的寺产自古以来系东掖山下的洋渡、岩潭、东溪单、屈家四个大村共管。清末民初,因水利、山林、族衅等纠纷叠起,村族间讼事不断,械斗时发,甚至发展到村族间互不通婚,由此,寺田山林遭瓜分散卖,院舍修缮乏力,僧众离散他奔,两寺从此一蹶不振。

  清康熙四十年(1701),洋渡村人卢桂尤在本村建下沙墩堂弘佛。

  道光十八年(1838),康谷上岭村建福清堂。

  咸丰间(1851-1861),绚珠村建香茗院。

  其它如香火岩庵、天光院均开院礼佛修禅。

  民国时期与现状:民国时期云岩寺无有名僧住寺。1950年后,寺院失管,殿舍木料逐渐被拆他用。1992年,里人罗晓梅,张贤达领衔募资重建大雄宝殿。1995年,里人赵万禄扩建寺院,新建大雄宝殿、金刚殿、观音殿、三圣殿、地藏王殿、文殊殿,以及客堂、客舍、僧寮、香积厨等32间殿舍。山门、围墙、亭榭、放生池设置一新。

  民国初期,广福寺出了天台宗大师英参(1869-1926),俗姓郑,名道松,东塍镇上岭村人。年十四,语母思出家,因独子,母以传嗣不舍,旋以孝不敢再辞。至此无意孔孟,常抱疾,托寄广福寺德茂老宿处,一连三年不思归。一日,台宗谛闲法师传道经香林趋谒老宿,师闻唤执卷叩问《法华经》义,谛闲师谓老宿曰:“此子可教,何不令其披剃乎?”宿以独子事告之。是年,适老宿出传法,师自潜往剃发,缁服封门,老宿事讫归,见门锁心疑,梯垣叩窥,师开门具礼仪足,一表堂堂僧相。

  1950年后,寺舍被辟为康谷中、小学校舍。2000年后,学校搬迁。2006年,里人郭世德领衔募资在原址扩建,2008年建成。共有现主持释园坤。寺内存文物计有:清乾隆九年(1744),钦命浙江提督刑部右侍郎状元彭启丰所题:“智月常圆”匾额。道光五年(1825),钦命吏部尚书潘世恩所题的“广福讲寺”门匾。宋故第一代恩禅师之塔基座。清重建广福寺石碑。民国十八年(1929),英参大师墓碑等。

  民国十八年(1929),龙华寺毁于火。二十二年(1933)重建。清末民初,唯道、唯廉师住寺,以武功医术称著乡里,尤擅骨科,乡人享其仁术者至众。1966年后,僧去寺空。2000年,大雄宝殿焚于火。2002年,僧善德住寺重建。

  至今,东塍镇现经市政府批准的佛教活动场所有云岩寺、广福寺、龙华寺、香火岩庵、福清堂、天光院、香茗院、水阁堂、下沙墩堂等9处。其中,广福寺与水阁堂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东塍的佛教在社会经济繁荣的盛世中逢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沿续着古代曾经繁荣昌盛的轨迹,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健康地向前发展。

  历代名僧趣事

  《嘉定赤城志》还载有白莲与能仁僧人的许多趣事。

  本如,卒之夕,所居梁木尽坏,体闻异香,人见云端有一衲子焉。比葬,发函如化,爪发俱长矣。塔近地一日生莲花。

  慧舟,宋天圣时(1023-1025)修“大悲行法”、“普贤行法”,后赴白莲寺与同学本如求证,法成,慧舟诚心谢众,即端坐于柴木堆之上,点火,光冲天,其灵魂西去时,可见舍利晶莹闪耀。

  处咸,主白莲时钦赐“法真”之号,居山十五年,元祐间正月法鼓击之不鸣者七日,告众曰:“吾将行矣”,趺坐而化。

  处谦,岁大旱,王荆公安石请师祷雨于潭,谦语龙曰:“昔智者诲汝,旱则施雨,今偶忘之耶”?言讫雨大注。

  了然居白莲寺,后有龙湫,路峣狭,师呪之使迁,一夕大风雨,遂徙宽地。又梦一龙化为神,告曰:“师七月当归矣”。既寤,并日演法且戒且别,坐而化。

  历代文士吟唱寺院的诗篇

  宋人徐似道有《宿云岩寺》诗云:“古书万卷积成蠹,老屋数椽深却幽。午枕忽惊毛骨冷,觉来风雨一山秋”。“残僧入定夜堂寂,独客不眠山月高。静坐了无尘俗态,一灯窗下读离骚”。

  宋台州知州章德象有诗云:“闻说新庵号白莲,五峰环绕布金田。虎溪社共何人继,佛陇灯从几代传。岚色拂空长似画,松枝偃盖不知年,劳生已作归休计,愿解尘缨结净缘。”石象之题云:“结社当年号白莲,师心应欲继前贤。有时中夜初回定,清磬一声秋月圆”。

  宋人姚舜谐题:“面势崔嵬插斗牛,东分一掖镇丹丘。玉毫金相祖师会,宝帙琅函海藏流。苍松茂林常荫映,白莲香社共熏修。红尘断处人难到,俗驾经年始此游”。

  《天台续集》载宋太常少卿,处州知州谢伋《同季父游东掖》诗云:“两寺从分有白莲,人瞻东掖旧承天。重寻贵主布金地,共饮神僧卓锡泉。阮叔林间携伴侣,支郎衲内许留连。欲迎瑞相还龛去,香火灵山古佛缘”。

  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监察御史,处州知州李庚《丁致远司户游东掖》诗云:“不见诗人老郑虔,请知衣钵此中传。尚余杰阁惊人句,更结今秋未了缘。与君共饱桑门饭,愧我曾非莲社人。若问生公讲堂事,青山门外自横陈”。

  明丙辰进士(1556)陈锡《宿能仁寺》诗曰:“山迥寒侵夜,松疏月近禅。短桥迴过马,细石漱流泉。霜叶浓催酒,秋衣薄逗烟。祥云峰外望,飞雁与天连”。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5),举人何汝哲《宿能仁寺》诗曰:“闲乘一径到芙蓉,上见云端列异峰。千仞灵湫通碧汉,半钩新月照青松。钟声隐隐迴飞鸟,禅语频频起卧龙。拾级登临无限兴,春风来日且从容”。

  清人候骏声有《龙华寺》诗曰:“渐无俗客到山房,天放高人卧石床。门外一渠春水暖,松花满地堕轻黄”。

  来源:临海新闻网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