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石岭峪里天王殿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徐传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一:位于山顶上的天王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二:历甲泉门砧石上的雕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图三:多闻天王像

  在历城区西营镇石岭村附近的一条山峪里,有一座天王宝殿。殿里面供奉的是多闻天王,这是一尊在济南极少见到的木雕多闻天王像,不仅因为其本身的风格独特,其形象造型也相当别致。

  济南少有的木雕天王像

  石岭村位于历城区西营镇镇政府的北侧,乘坐312路公交车,沿着港西路在历甲泉站下车,然后顺着一条进山的小道,便可以来到石岭村南侧的山峪里,天王殿就位于山峪里的一个小山头上。

  来到上山的道口,可以看到一块巨石,巨石上刻着有关多闻天王的介绍。道口两侧各有一块高大的门砧石,门砧石为上下两层,下层是上层的两倍,整个门砧呈阶梯形,门砧上面雕满了花纹。上层的四个面各雕有竹、兰、梅、牡丹图案,下层雕有花瓶、香炉、宝函等器物。

  沿台阶上山,不多远就来到天王殿前。这是一座独立的阁楼式建筑,飞檐翘脊,红瓦白墙;大殿为三开间,一门俩窗,两个窗户皆为圆形木格窗;房檐下四根朱漆柱子,中间两根柱子上悬挂着一副对联:“三千界内慈悲主百亿洲中圣法王”;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门匾,上书“天王宝殿”;门外面是一个巨大的香炉,炉内插满了已经点燃的高香,缭绕的香烟让整座天王宝殿显得更为庄严肃穆。

  迈步走进天王殿内,一尊威严的天王像安放在殿内正中间的高台上,这是一尊彩色木雕天王像。只见天王头戴佛冠,身披甲胄,腰围战裙,下着战靴,腹部饰有兽头护腹,浓眉怒目,神情严肃。天王左手托一覆钵式宝塔,右手执幡。加上底座,整个造型高两米有余,铠甲鲜明,裙带飘逸,生动形象,气宇轩昂。

  据玉明贤庄园的负责人党明德介绍,这尊多闻天王像,是他的一位朋友送给他的。他的朋友是位收藏家,这尊木雕天王像是其藏品中的一件,至于这尊天王像成于什么年代,他很难说得上来。他曾经专门请有关的文物专家看过这尊天王像,得知这样的木雕天王像在济南极为少见。

  党明德介绍,多闻天王又称雨神。今年8月份,他开车拉着这尊天王像从洪楼来到西营。出门的时候,天还好好的,结果在路上就开始下雨,一直来到西营,雨也下了一路。或许这是个巧合,但党明德觉得天王还是很灵验的,于是便专门在山上盖了天王殿,将多闻天王供奉殿里。

  多闻天王位列“二十四诸天”之三

  多闻天王是汉语翻译过来的称呼,其梵语名为“毗沙门天王”。因为他经常去听释迦说法,所以称“多闻”。多闻天王是古代四大天王之一,并率领夜叉、罗刹等守护着北方郁单越州。

  多闻天王又名“施财天”,与幸福女神“吉祥天”是兄妹。在印度神话中是施福护财的善神,在日本是镇守国土、拒退怨敌的神将,在中国,是以德、福而闻名四方的天王。

  据史料记载,在唐代,多闻天王曾保佑唐明皇李隆基收复西藩。唐明皇为了感恩,特命全国诸道州府在城之西北方向及营寨内建庙设像以供奉多闻天王。在唐代,佛教盛行,佛教寺院内也纷纷特设别院供奉,并有经典记叙。

  后来,多闻天王成为佛教护法天王,祈拜多闻天王可得世间福德,得龙天善神护佑及可以振兴事业、广阔财运、提升巩固地位与权势。

  各地寺庙内所供奉的多闻天王,其身为绿色,外穿甲胄,右手持宝幡,左手托神鼠,也称银鼠,用以呼风唤雨制服魔众,是“二十四诸天”中的第三天王,又称伞司,被后人尊为雨神。

  多闻天王同时又身兼司财之神能,藏密将他这一功德进行单独信奉,又称黄财宝天王。古印度教传说,他苦修千年,大梵天为了奖励他,赐他永远不死,并任命其为财富神和大地财富宝库的守护者。

  藏身山峪里的“历城第一泉”

  石岭峪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出口。因此,峪中水流常年不断,这水来自山峪中的十多个泉子。其中,最为知名的莫过于历甲泉。

  历甲泉,顾名思义为“历城第一泉”。历甲泉在明代就有记载,《历城县志》中载,该泉曾名列“济南七十二名泉”。在2004年济南最新一次名泉登记中,历甲泉名列第218位。历甲泉位于山峪的中间一棵大柳树下,现为石砌的圆形深井,井边刻有“历甲泉”三字,泉眼上下各筑有大水塘,据说泉上面的水塘已有400多年历史,塘内泉水常年不涸。有人为历甲泉题诗:三川聚灵气,四水汇明贤。

  历甲泉周围四季景色各异,春天迎春花漫山遍野,让山峪处处充满生机;夏日绿树成荫,松涛阵阵,流水潺潺;秋季硕果累累,特别是深秋片片红叶点缀于苍松翠柏之间,相映生辉;严冬银装素裹,安静祥和,宛若仙境。

  石岭峪在10年之前,还是一条普通的山峪。1998年,出于对山峪防火的需要,村里将山峪进行了公开拍卖。也正是在那次拍卖会上,党明德成了山峪的主人。经过10年的经营,这里已经成为一条山川秀美、果品丰富的魅力山峪。

  (文/图 记者 徐传强)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古代书籍的装帧
下一篇:泉畔有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