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迦派堪布阿贝仁波切开示录
之一
堪布阿贝仁波切表示:佛陀在自度化他圆满时,并不表示一切众生也都圆满成佛,但佛陀证果的自圆满则代表着:他具足信心、智慧和能力,并且永远准备好要度尽众生。
问:众生的心和佛的心有何不同?
答:事实上我们的心和佛的心有很大的不同,而佛的心并不等佛性,但我们心的本性和佛性是无差别的,不可区分的;如果分别它就落入对待、意识中。举例来说,杯子虽然有种种不同的颜色与形状,但内在则一致。
从胜义谛及世俗谛说明众生心及佛心
问:"无差别",这是从究竟义上来说的吗?
答:是的,从究意义上来说无差别。而究竟义(胜义谛)这个层次和我们心的本性也是无二的。
问:但从世俗谛上来说,众生心和佛心是不同的?
答:对!当我们谈沦"心"的时候,如果论及众生心和佛心,都是就世俗谛(相对义)上而言;至于,谈"本性",例如心的本性、自性或佛性,则都是就胜义谛上而论。
事实上,佛教有多种不同派别的经论、修法及注解,我是以萨迦派的立场为基础来谈论的。
问:那在究竟义中,我们心的本性是否完全同佛一样圆满具足,或只是拥有成佛的种子及成佛的可能性?
答:本性是无差别的。一旦提及"众生"及"佛",便是立论于世俗谛而言,若依胜义谛来谈,二者并无差别。在西藏各派的最高教法中,各以其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俗谛与胜义谛,所以我就针对西藏以外的学佛人分析说明其中的差异点。
宁玛派及噶玛噶举派相信,阿赖耶识乃是佛的智慧,佛的智慧是我们自身本具的成佛种子,两者同属究竟。
萨迦派和格鲁派则认为,众生具有的阿赖耶识并不相等于佛的智慧,阿耶赖识属于世俗谛。
当我们谈到阿赖耶识时,常涉及对"空"和"明"的模糊。在宁玛及一些噶玛噶举派的最高教法:大圆满和大手印中认为,我们具足佛的智慧,问题仅在于能否认识它而已,而本具的佛的智慧是圆满果位的。但萨迦派的道果和格鲁派最高教法认为,我们并没有具足佛的智慧,而只有佛性,并且要透过修行改变佛性为佛智。虽然如此,但萨迦派和格鲁派的见解又有所不同,萨迦派认为要改(转)变我们的心为佛智(转识成智),但格鲁派认为现有的心必须放弃,另外开创出佛的智慧。
依据萨迦、格鲁派传统,人心是趋向佛道的,因为心识是相续不断直到成佛为止,但必须要扬弃由恶业导致的污染和障碍;虽然外相上各派的教法有些不同,但究竟意义或付诸实修却仍一致。
在静坐禅修上只有格鲁派有一点不同的见地,而萨迦、宁玛、噶举则见地相同,然四派所证的果位都一样。由佛智本具或转化自心询及各派见地高低
问:请问宁玛派所谓认识自心和萨迦派的转化自心有何不同之处?
答:其不同在于宁玛派认为我们本身有佛的智慧,在修法或成佛之前就已存在,众生唯一要做的事便是去认出这个智慧。
但萨迦派并不认为我们本具佛智,众生有的只是平凡的心,而这平凡的心识应该转化成佛陀的智慧。举例而言,萨迦派就好像没有房子一般,但已具有一切建筑的质材,唯一的工
作便是建造房子,但宁玛派,则是房子早已建好,只不过上面被灰尘遮障,除去灰尘重现房子便是主要的工作了。
问:所以不管佛智本具或需要转化,一样都得修行?
答:是的,都仍须修行,而且修法一致,所证果位也一致。
问:各派不同的见解是否有高低之别?
答:你是指各派最高教法?
问:是的。
答:每一派都很高。
问:但中国的密乘大瑜珈士陈健民上师认为,宁玛派的见地最高。
答:是可以这样说的,这是修行者的一种尊崇、赞叹,许多经典都赞叹不同法门如王者一般尊贵。
我的上师--德雄图库仁波切(已在西藏圆寂),一位著名的大修行者、大学者,他熟知各派的最高修法,他认为各派别的最高教法尽管在教导方式上所不同,但在实际修行上完全一致。当一个人持有某种修法见地时,由于他所受的法是建立在该见地的基础上,所以他会感激、赞叹该见地,而且赞叹的程度及次数远较其他见地为高且多。
问:但陈健民瑜珈士认为证果一致,修法见地则有高下之别。
答:四派见地都是立足在究竟义上,并无高下之别。萨迦四祖萨迦班智达说,见地必须是究竟义,但某些宁玛派祖师则认为不一定虽然宁玛派将整个佛法判别为九乘,但萨迦班智
达说不可能有任何一乘比大乘殊胜,也就是九乘可简化为只有三乘。
谈无明由何而生及圆满佛智如何能被遮障
问:无明由何处生?
答:各派对此之解释也不相同。宁玛派暗示(他们没有明说)有最初的无明,也就是第一个无明。萨迦派与其他派认为没有所谓的第一个、第二个无明这回事。无明是无始的,由无
明本身生起无明,并相续不断产生无明,它也是无终的,如同循环一般。
问:若按照宁玛派的说法,那起始无明产生并造成轮回,跟上帝最初造人有何不同?
答:这其中有极大的不同。基督徒认为一切现象,包括人在内都是由上帝自已创造;但宁玛派并不认为是由谁创造我们并造成轮回,佛的智慧和空性是无二无别的,但无明生起遮障佛智,就如同乌云掩日一样。
问:佛智如果究竟圆满,怎么有被遮障的可能?
答:依宁玛派的解释而言,比如天空本身没有任何障碍,但空中有时也会有云,云会遮住天空,乌云一消失,天空就晴朗了;如上述所言--佛(空性)的智慧也可能受到污染,透过修行将污染消除,即可认清空性。
像你这样的问题,许多古代的大师便曾辩论过,这是许多人都可能有的问题。宁玛派还有许多解释无明由何而来的理由,在许多经典中都明白的记载着相关的说明,其中有一位名叫"南琼却东"的大学者便写了很多这方面的书,有机会的话,你可以找出来看看。
问:佛陀已于六波罗密多、自度度他圆满,为何我们仍在轮回呢?这不是度他不圆满吗?要这种情形下,怎么可能有人已究竟圆满成佛?
答:当我们说佛陀已是自度化他圆满时,并不表示一切众生也都圆满成佛了,但佛陀证果时,他已经圆满,证果表示他具足一切能力去救度一切众生,他有信心,智慧和能力。
依三种菩提心论大乘菩萨道与金刚乘
问:在三种菩提心中,以愿一切众生先于自己成就的牧羊人菩提心为最高,从这一方面来说,并没有任何一位菩萨或众生究竟成就,圆满他们度众的愿力和事业?
答:你说的是正确无误的。但当你发起牧羊人菩提心时,事实上你自己会先成就,而并不表示你真的等到众生都有成佛了才最后成佛,这只是发心。发起国王菩提心,求自己先成佛再度众生的人,这是一种禅定的见地,它属于智慧。而发牧羊人菩提心者,大都是修行方便法以净化污染。
在印度经典中,国王发心和牧羊人发心是早在印度佛教中便存在的;但舟子发心--自己和众生同时成佛,这种说法并非源于印度。
问:如果佛已度他圆满,阿弥陀佛何必再从净土接引众生,诸佛成佛后何必再转法轮?
答:同样的,佛的自他圆满,并非指他已度尽众生,他是具足一切度众的能力,而度众生乃是佛的愿望,我们也希望佛的愿望能圆满,佛的能力无限,他成佛后乃无止尽地继续度众生,即使在刹那间,佛陀仍以无限的加持力帮助众生,而且永无止息。
问:金刚乘中求自己先即身成佛的愿力,这种以自己成佛为第一,度众生第二,如何算得上是最高的菩提心愿。
答:你问的非常好!但是金刚乘修行者先求自己成佛的发心乃是--我必须愈快愈好,以便救度众生,否则不能具有智慧、能力救度众生,这是他们的意图。所以即使在金刚乘中,没有菩提心的人,仍然无法修持任何法门,就连灌顶也无法接受,可见菩提心对金刚乘修行者的重要性。
问:我要强调的是金刚乘行者的国王式菩提心,是否不如大乘菩萨道行者的牧羊人发心高?
答:我同意你的看法。在这两种菩提心中,如果有舟子菩提心这种中介区存在的话,金刚乘的菩提心是较接近舟子菩提心的,因为他时时有度众的意愿。从皈依三宝起,众生但在其心中,一切修行皆为众生,你观想本尊时,也同时观想一切众生为本尊,你持咒时也观想一切众生一起在持咒,你是为一切众生持咒。
菩萨道与观想的比较
问:那么什么是观想呢?
答:举例而言,如果想要把字写得非常好看,那么从小就要开始练习写字母,而本尊观的目的便是在建立本尊的形象,以便自己日后能成为如喜金刚、空行母等本尊。
事实上,观想本尊是极具精髓奥义的。举例而言,龙树菩萨时代,有人请他教导静坐,龙树菩萨请他只要观想头顶上有洞即可,这听起来好像笑话,然而在透过无比信心的修持之后,这个人头上真的有了一个洞,于是龙树菩萨又教他观想头上的洞消失了,结果他头上的洞也真的消失了,龙树菩萨认为这个人一定可以练好静坐,于是便教授他静坐和观想本尊二法,后来这个人真的圆满觉悟。古代,在瓦拉那西也曾有一人,在静坐时观想自己是一只老虎,后来他真的变成老虎,并伤害许多当地人;因此,你如果观想什么,你就变成什么,可见观想的重要。在我们心中有着种种的执着,身、口上亦然,如果你愿意透过观想是可以改变这些状况的。
为什么我们要观想?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则必须从所有西藏佛教各派最高的教法来探讨。
问:观想和菩萨道不同吗?如果现在有一哭泣的小孩,菩萨一定马上去安慰他、哄他、照顾他;但是尽管把他观为本尊,他一样样哇哇大哭;是不是观想在理论和实际的圆满上并不一致呢?
答:在静坐上修观想法的人,对如此嚎哭的小孩会有特别的同情心及菩提心,因为想到这小孩虽身为本尊,自己却仍无法认识,因而自然地生起大菩提心,并且极力想帮助他。
在大乘中有两种对痛苦众生的怜悯心:一个人修慈悲心时,当然他对一切众生生起怜悯心,但修慈悲心的见地时,依大乘法而言,一切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的世界,皆无自性,其本体皆为空性;而众生之所以痛苦,乃在于不能了解这个道理,所以深感众生苦痛,而生起悲心,这说是两种大乘菩提心的方法。而金刚乘的修菩提心法,乃对一切不能明了自性为本尊者生起大菩提心。
问:可是这些并不实际啊!对苦痛而不了解自己的众生来说,你的观想也许开展了自己的菩提心,但众生并没有得到实质帮助,他们需要的是糖果之类的东西,而不是你的观想,就如同一个快淹死的人需要的是你的援手啊!
答:给小孩糖果叫他别哭,和观想是是两回事;观想所有人为本尊是为了众生均得成佛,是究竟的,即使这是极度费时又成效缓慢;而给糖果并不究竟,即使有效也只是暂时的帮助。从究竟义来说,佛和糖果是天大不同,虽然给糖果的行为也许人人可以见,而你在观想什么大家却一无所知,但在佛经中曾记载着,法施的结果虚空难量,比财施更大,因为法是究竟的、无可比拟的。
问:所以是否大乘菩萨带着糖果和法一起送给众生,但金刚乘修行者只有理论上的东西,不是吗?
答:你不该把大乘和金刚乘视为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实际上大乘乃是金刚乘的基础,而金刚乘则是大乘道之一。即使金刚乘行者,也发愿一天布施四次或六次,唯做到与否纯粹是个人的事;至于大乘菩萨,则连头、手、脚都可布施给众生,但金刚乘行者并不能这样做,因为大乘道的表现是痛苦的方式,而金刚乘则采取大乐方式。
它们另外的不同,在于大乘必须放弃一切地位、财产,并承担一切众生痛苦,发愿将一切众生业障转移到自己身上而金刚乘的大乐修法,是不给予自己身、心上的痛苦。
之二
问:火供是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吗?
答:是的,火供或火的供养(将供品烧掉)是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之一。
问:请问为什么要修护法?本尊难道不能做护法做的事?
答:在修行中为了遣除障碍、保护行者不受干扰,因此我们修护法;对那些有足够信心相信本尊有护法能力的人来说,修本尊也就够了,但在行者危难时,本尊也是化为护法救护行者。一般认为,西藏人民受观世音菩萨所保护,而内地则受文殊菩萨保护。
问:每一个本尊有没有特定的空行、护法?
答:喜金刚或上乐金刚灌顶时,往往一起灌特定的护法,但事实上并没有说那一个本尊有特别的护法;倒是四部密法,每一部是有其特定护法的。
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曾说:"在你有所特别请求时,可将本尊转现成另一特定寂静或忿怒本尊。"
问:那表示如果我们只会修观音法,在需要咕噜咕哩佛母以摄受众生,但却没受过此佛母的灌顶时,也可观想转化吗?
答:宗喀巴大师这句话并不表示一定要将本尊观成另一尊,事实上你可以向你的本尊祈求特定目的即可,形状不变,但想成是另一尊。像西藏人常说连三岁小孩也持诵六字大明咒,然而这并不表示修持六字大明咒不需灌顶、教授,只是表示此法的普遍。
问:四加行的修持必须在无上部大灌顶前或后?
答:四加行必须在无上部大灌顶之后修持。
问:如果曾受的无上部大灌顶和所修四加行分属不同宗派传承,不知可否?
答:前三个加行各派都一致,但第四加行的上师相应法,一定要由你的上师给灌顶才行。
之三
问:文殊、观音、金刚手三尊合灌为何有文殊居中、观音居中与金刚手居中三种不同组合之灌顶?
答:此三怙主(或称三族圣)大灌顶属四部密法之事部,事部中只分佛部、莲花部、金刚部,不同于后来诸部分五方佛部。三部中以昆虞遮那佛为部主之佛部为尊,而文殊菩萨属此部,故多以文殊菩萨居中为主。
问:此法既属事部,为何又称大灌顶?大灌顶不是应为无上瑜珈部灌顶?
答:不是这样的,四部密法中每一部都有特别的大灌顶;我们修密法必须先接受大灌顶后,才能领受其他小灌顶。
问:那么这个法中就没有气、脉、明点的修法了?
答:有的,气、脉、明点并非无上瑜珈部才修,事实上缘觉等小乘,甚至印度教也有修。
问:请问您认为今天学习西藏密法,只靠英文是否足够?
答:足够了。像你们还会中文就更好了,因为中文和藏文-样早有对佛教术语的特定名词,学习起来方便多了,如皈依佛、法、僧,而在英文中并没有固定的适当翻译,所以必须造新字,但中文则不需要。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