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寺院对西藏城镇发展的双重影响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霞 陈丽霞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寺院对西藏城镇发展的双重影响

  作者:李霞 陈丽霞

  摘要:纵观西藏历史发展的进程,西藏寺院因其在西藏社会中的绝对的主导地位对西藏的城镇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且这种作用和影响是双重的。既有促进西藏城镇发展的积极一面,又有阻碍西藏城镇发展的消极一面。西藏寺院的这种双重作用和影响与其宗教的双重作用和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原文载于《西藏发展论坛》2010年第3期 原题为《试论当前寺院对西藏城镇发展的影响》 有删节

  综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社会在不断地向前迈进,而宗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其地位却是呈下降趋势的,其控制力与控制范围也是在呈递减变化的”。同时,宗教在国家与民族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则日益上升。

  西藏宗教的发展状况正是符合宗教整体发展的这种趋势的。西藏寺院的地位的演变历程也是如此,其在城镇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随着西藏社会制度的改变,随着西藏社会的不断进步呈现出不同的姿态。

  一、当前寺院对西藏城镇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当前,寺院对西藏城镇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尽管在整体上呈下降、减弱趋势,但其表现仍十分复杂。具体来看,当前寺院对西藏城镇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可以从寺院对城镇人口、经济、文化教育、格局和规模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来分析。

  (一)寺院与城镇人口

  作为城镇主体、人口,一直都是衡量城镇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城镇要发展,首先就得视城镇人口的情况而定,包括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纵观西藏寺院和西藏城镇的发展历程,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当紧密的,且西藏寺院对于西藏城镇发展的人口要素的影响是双重的。现在,寺院对城镇人口的作用和影响已经很有限了。

  一方面,由于寺院汇集人潮的功能仍然存在,但已大大转化,对城镇人口数量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大大减弱。寺院现已全面实行定编定员的管理体制,僧人不会无限地扩增,人潮只是因转经、节日庆典、寺院法会等短暂地聚集到寺院,没有定居在寺院周围。强巴林寺现在就是这样,寺院定编850人,外来学经深造的宗教教职人员218人,共计1068人。因转经、节日庆典、寺院法会聚集的人口数千至数万不等,只是短暂的聚集。这些人员对组成昌都镇人口不会有大的作用和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现代教育方式的出现,寺院教育对城镇人口素质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本来就不大,现在就更不大了,寺院教育只是作为城镇传统、专业教育的一种存在和保留着。强巴林寺现在有14个学经班,仍然没有对社会公众开放,实行的仍是格鲁派传统的经院教育,兼顾现在提倡的爱国与爱教相统一的教学方式,培养综合、高素质的新型僧人。

  (二)寺院与城镇经济

  1、寺院对城镇经济的作用和影响。寺院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这是必然的。当前,寺院仍然是一强有力的经济实体。寺院对西藏城镇经济的作用和影响因寺院的规模、影响及开放程度有大有小。最明显的,寺院开放的门票收入就是对城镇经济的一个支持。拉萨市属的寺院都进行了一定的商业化经营,对拉萨的城市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支持度。如大昭寺的门票是75 元,布达拉宫旺季200元、淡季100元等。而昌都强巴林寺虽然规模较大、影响力也大,但因实行商业开发的力度较小,对昌都镇的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也较小。到目前为止,强巴林寺还没有正式实行宗教旅游开发,寺院没有实行门票制度,因而寺院的经济收入绝大部分都是布施收入,对昌都镇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小。2006年强巴林寺全年总收入约300余万元,但布施收入就高达272.4万元。

  随着宗教世俗化的进程,寺院的经济功能将会越来越突出,以寺养寺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出。从其内容性质上看,与城镇经济发展趋势相违背的负功能将越来越走向衰弱,而主动参与经济生活、适应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功能将越来越强盛。最显著之处,西藏寺院成为了西藏城市的特色之一,成为了西藏城镇旅游的特色品牌。

  2、以寺院为重点的城镇旅游对城镇经济的影响。在提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西藏的旅游业发展被提到了西藏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地位。而在西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城镇里的旅游业发展也相应成为城镇经济发展的支柱。因为,西藏城镇里的宗教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奇妙的寺院古建筑,珍贵的各类佛像和壁画,稀有的珍奇文物等等,都是得天独厚的宗教旅游资源优势。

  寺院是发展城镇宗教旅游的核心,是开展宗教旅游活动的载体之一。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寺院已成为国内外旅游观光的热点。旅游与布施成为了当代西藏寺院的两大经济来源。西藏城镇中现存的宗教寺院是城镇宗教旅游的丰富资源,这些寺院,从其本质上说仍然属于宗教场所,为僧人和信徒提供修行以及宗教活动的空间是其最主要的功能。而对普通的游客来说,寺院内的高僧大德、法事活动、佛教义理的哲学性以及寺院内部宗教氛围的神秘性等等都具有极强的宗教吸引力。

  游客可以通过参与宗教仪式来体验西藏宗教的神圣性,使他们了解“佛”,从而在宗教与游客之间营造一种互动互利的和谐社会或文化交流氛围。

  从经济意义上讲,西藏发展旅游业,是保护西藏传统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需要。这主要是因为西藏城镇经济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等因素影响,在一段时期,其城镇经济的重要产业必然是旅游业。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而传统文化往往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特别是民族地区。也就是说,如果西藏的城镇失去地方和民族特色,将降低游人的兴致,使城镇旅游业减色,从而影响到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民众收入的增长。

  从文化传承意义讲,西藏传统文化记载了雪域高原的历史,也记载了西藏地区与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之文化的交流,特别是传统建筑,反映了西藏不同时期民族建筑的建造技艺和技术水平,也反映了西藏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变迁。可以讲,西藏传统建筑、宗教信仰是西藏历史文化的脉络,是西藏城市生命中的重要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和不可替换的人类宝贵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正是开展旅游不可或缺的载体,而旅游的合理发展也正是一种传承、发展文化的手段。根据调查,笔者认为西藏城镇宗教旅游有广泛的发展空间,是促进西藏城镇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政府应该利用好西藏城镇的宗教文化资源,支持寺院开展宗教旅游业;鼓励西藏寺院开餐厅、茶馆、招待所,搞好旅游服务。

  (三)寺院与城镇文化教育

  总体来说,寺院对西藏城镇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是双重的。当前,寺院对城镇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主要集中到了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精华方面。

  在西藏,寺院曾经具有教育中心的地位,对藏族文化的传承、藏族人才的培养,起着实质性的作用,“一个寺院就是一所大学或者专门学校。当前仍是如此。”藏族地区的数千座寺院既是信仰和传播藏传佛教的摇篮,又是继承和发展藏传佛教文化的学府。

  寺院为继承和保存灿烂的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寺院作为西藏的博物馆和文化娱乐中心上。作为西藏城镇的博物馆,藏族传统文化中相当一部分优秀成果集中、保存于寺院之中。西藏的每一座寺院都收藏着大量珍贵的壁画、佛像、法器及佛教经卷和历史文化典籍。一座寺院就是一座藏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博物馆,体现了藏族文化的精髓。作为西藏城镇的文化娱乐中心,每逢节日期间,人们在寺院广场举行跳神法会和传统戏剧表演。从这些法会和戏剧中,人们可以获得文化熏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藏族传统文化形式的戏剧、舞蹈、美术、建筑、工艺,只有在寺院保留得最完整。

  简单地说,西藏寺院为了完成宗教使命而利用、发展了藏族民间文化。正是西藏寺院这种特殊的保存藏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方式,使得这些文化精品免遭天灾人祸,并在集中、保存、学习、研究和发展人类结晶方面,起到了一种积极的作用。

  (四)寺院与城镇格局、规模

  西藏城镇格局和规模的发展在西藏农奴制和封建农奴制时期一直都是与城镇里寺院的发展相连的。城镇形成初期,因为有了寺院的创建和发展,才使得城镇有了初步的格局和规模。西藏的城镇建设是一种结合了寺院建筑艺术、体现藏族传统文化的建设。尤其是在西藏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宗教的一切形象创造物,在非宗教的眼睛里,就不再是宗教而是艺术了。这也形成了西藏城镇的鲜明特色,也成为了西藏城镇的宣传招牌。佛教建筑是以“坛城”的空间思想进行修建的。它的基本形制为以佛殿为中心,周边殿布置走道及房间和外围的转经道,再外的城镇街道及居民区,民居开门方向朝向寺院中心。而西藏城镇最初的建筑正是围绕着寺院建筑进行的,端看寺院是如何修建的,是平川式的,还是依山式的。如果是平川式的,则城镇的其它建筑围绕着寺院一圈又一圈,形成同心圆式的。如果是依山式的,则城镇的其它建筑依然围绕着寺院进行的,犹如扇形。这样的城镇格局和建筑方式在今天仍有迹可寻。因此,笔者希望,在西藏今后的城镇建设中尽量保持城镇中这种历史存证式的建设方式,使之城镇特色永在。在拉萨的建筑及城市设计中,应充分继承“坛城”的空间理念。但这样的继承传统并不一味地单纯克隆,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发展,我们今天的建筑设计同样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材料来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独特、丰富的藏式传统建筑文化,我们应该善加合理利用。

  随着城镇里寺院群的不断修建,寺院影响和规模不断扩大,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潮(僧众、朝拜者、商人等)涌入城镇,伴随着而来的即是为这些人提供各项服务的设施也随之逐步建立起来,这就使得城镇的规模必然会随之而不断扩大,以满足各方面扩大的需要。正如拉萨,作为城镇规模随寺院发展而不断扩大的典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从其规模化发展方面得出这样的结论。

  大昭寺、小昭寺的修建使拉萨初具规模,后随着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的修建,分别建在城市周边的东面、西面和北面,呈鼎足之势,使拉萨城的规模大大扩大了。即使到了今天,拉萨的古城区仍是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并且,“藏传佛教对于拉萨城市格局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三条转经路线形成了拉萨最重要的两个‘环路’:第一条转经路位于大昭寺中,环绕主殿觉康一周,长约500米,是内环线;第二条是八角街,环绕大昭寺一周,全长约1000米,是中环线,藏语‘八廓’即为中环的意思;第三条是林廓路,围绕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药王山等拉萨城内所有圣迹的转经路,绕拉萨古城一周,全长5000米,是外环线,藏语‘林廓’即外环的意思。这三个同心圆式的转经道,以及大昭寺的平面布局,冥冥当中印证着藏传佛教密宗思想中‘曼陀罗’的思想,体现出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拉萨古城与藏传佛教宇宙观的联系。”

  历史证明,西藏寺院在西藏城镇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过积极的和消极的双重作用和影响,既促进了城镇的兴起和发展,也在随后自身的发展中给城市的发展带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使西藏城镇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内地城镇的发展,但同时,它又使西藏城镇的发展具有了自身独特的宗教魅力,成为了西藏城镇的特色之一!

  二、正确看待寺院在西藏城镇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问题,历史的问题就应该历史地去看,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由于国家、民族、地区所处的发展背景不同,无论是历史上的城市还是未来的城市,仍然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西藏城镇发展有别于中外城市发展合情合理,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独特的寺院作用和影响正是因为西藏特殊的区情所致,所以,我们应该以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寺院在西藏城镇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西藏城镇之说明

  西藏的宗教与西藏城镇的形成密不可分,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这种不可分更直接的原因是由于宗教与政治的密不可分。也就是说,西藏城镇大多是作为集政治和宗教于一体的中心而建立起来的,“政教合一”制度正是推动西藏古镇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动力。“世界上许多城区的古老城市都是神权政治的中心,统治者享有神圣的权力,成了神的化身”。”

  因此,与其说宗教中心是西藏城镇的起点,不如说政治中心才是真正的起点,这正符合中外城市起源的一般规律。这一类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拉萨的兴起和发展。拉萨最初是因为吐蕃王朝松赞干布的统治需要而迁都到此的,吐蕃时期拉萨最重要的建设是围绕着布达拉宫、大小昭寺等展开的,随着统治中心——布达拉宫和宗教中心——大昭寺的建成,这两大建筑群构成了拉萨城市的基本格局。但是,拉萨作为西藏的中心其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中间还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衰落。直到巧世纪时,拉萨才再次成为“政教合一”统治的中心,开始了拉萨的复兴。期间,格鲁派在拉萨外围的山间建立了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三座寺城,拉萨城市的发展也受到了这三大寺城的引导和限定。

  此外,在西藏,还有一些城镇的形成和发展与宗教有着直接的关系,城镇的起源直接源于寺院,寺院在前,城镇在后,但不是因为寺院是政治中心,而主要是源于寺院最初的宗教吸引和经济需要。这一类城镇的代表就是昌都,昌都镇的真正起源就是强巴林寺。强巴林寺从建寺之初的一、二百人发展成鼎盛时期达几千人的大寺院,这么多的僧众和每年从各地涌来的信徒,使强巴林寺汇聚的人口达到空前的规模,围绕着寺院经济需要的一些经济活动应运而生。有些信徒在完成宗教义务后干脆就此安营扎塞,逐渐造就了一个人口相对密集、经济活动相对集中的较大聚落。逐步地,聚落发展成为城镇,昌都镇出现了。历史地看,昌都镇的形成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强巴林寺——以强巴林寺为中心的人口聚落——宗教、政治中心的昌都镇。很显然,强巴林寺是昌都镇的起源,强巴林寺逐渐演生出昌都镇靠的是围绕强巴林寺的宗教吸引和经济活动对人口的自然吸引,而不是神权政治中心的人为控制。这正是中外城市发展一般规律中特殊一面的再现。

  人类学家于式玉教授上世纪30年代在藏区考察时就发现,“各处寺院建立起来之后,一部分老百姓为了供应活佛差役,也就离开了游牧的大队,来到寺旁定居下来,内地商人,为供给寺院用品……也同他们一起住下来。以后,收买皮毛的商人,也从四方聚居到此。百姓、商人乃形成了今日寺旁的村庄。”这些村庄中的一部分后来演变为城镇,特别是当后来政权组织定居于此时,城镇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当代学者对此也有相同认识,提出藏区寺院型城市的概念,“普遍考察藏区城镇,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大多数藏区城镇是以寺庙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这是藏区城镇发展的一个特点。”巧西藏寺院星罗棋布,但大多数并未演变成城镇,原由有三。首先,寺院多建于环境幽远之处,所处地理位置多有交通不便,就是说,寺院型城镇的形成还有赖于交通条件;其次,围绕寺院的聚落(村庄)要演变为城镇还有赖于寺院的规模、影响及其对经济活动的需求;第三,政治中心功能的具备起最后的决定作用。

  总之,历史上,军事力量决定下的政治条件是西藏历史前期(吐蕃及吐蕃前期)城镇发展及变迁的主导力量,宗教力量决定下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是西藏历史后期(吐蕃后期)城镇发展及变迁的主导力量。

  (二)正确看待寺院在西藏城镇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综观寺院在西藏城镇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寺院在西藏城镇的兴起和发展进程中有着双重的作用和影响,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影响,又有消极的阻碍作用和影响。在现代化的城镇发展过程中,这种双重作用和影响一直在延续着,其积极的一面正发挥着促进城镇经济增长、形成城镇风格以及促使城镇和谐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我们在探讨现今西藏城镇发展之路时,务必要清楚地认识城市中寺院的作用和影响,大力引导其积极的一面,竭力遏制其消极的一面,为西藏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谋求一条共赢之路,既保护了历史文化古迹,又促成了城镇的大力发展。

  从西藏城镇形成的过程来看,寺院在其中所到起的作用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从西藏城镇的发展历程来看,寺院在其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大小是不尽相同的。历史上,宗教直接影响了西藏城镇的兴衰,而寺院则直接参与了西藏城镇的兴起和发展,并一度左右了西藏城镇的发展方向。这样的城镇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拉萨、日喀则等。公元7世纪时,大小昭寺的兴建促使了八廓街的形成,拉萨城开始兴盛。吐蕃时期后,随着西藏的政治斗争及各教派的争斗,拉萨一度失去了政治和宗教中心的地位。直到公元巧世纪,三大寺相继修建,使拉萨城再度扩展、繁荣。现今,拉萨古城区“是以大昭寺为圆心,以八廓街为内核,以林廓为外边界”,是平面空间上极富韵律和扩张力的地区;“围绕大昭寺圈层式形成了大量藏式碉楼建筑,并围合出了条条向心式的弧形道路。这种紧凑的聚落形态集中反映了拉萨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并揭示影响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扎什伦布寺的建筑使桑珠孜城堡(今日喀则)成为后藏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是西藏地区仅次于拉萨的第二大城市。

  截至2004年底,西藏共有1个地级市、1个县级市和140个建制镇。西藏的寺院数2002 年时是1700多座。据此推论,西藏几乎每个城镇都有一座寺院,如昌都有强巴林寺、江孜有白居寺等等;并且,有的城镇还不只一座寺院,如拉萨市属寺院就有11 座之多。而且,城镇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寺院的规模大小及寺院的知名度。所以,寺院对城镇形成和发展的这种作用和影响成为西藏城镇发展不同于内地城市发展的一大特色。

  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宗教在西藏的主导、中心地位已经不存在了,宗教信仰成为民众个人的私事,宗教的作用在逐渐减弱,但其影响仍然存在。作为宗教载体之一的寺院,其对城镇的作用和影响随着宗教地位的改变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成为西藏城镇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西藏城镇的城市特色、城市形象之一。正如哲学所宣扬的那样,尽管现阶段已经没有了对立阶级的存在,但宗教仍会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仍会对社会发挥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并且在特定时期,这种作用和影响还会得到强化。而寺院在现阶段对西藏城镇的作用和影响的强化主要就表现在城市特色、旅游业发展方向,且寺院对城市经济的旅游发展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和影响会越来越明显,成为西藏城镇的特色之一。毕竟,交通要冲、商贸中心、边境口岸等,在现在西藏城镇形成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总之,寺院与西藏城镇的起源和发展关系密切,其作用和影响是双重的。最初,一方面,寺院促进了西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寺院又制约了西藏城镇的发展。这种制约作用和影响极大地体现在了解放前西藏城镇的发展之中。现在,寺院对西藏城镇的作用和影响仍然存在,仍然是双重的。一方面,寺院因特殊原因可能成为城镇不安定因素之一,需要加强对寺院的有效管理和引导。另一方面,寺院因西藏旅游业的大力发展越来越成为城镇经济的有力支撑,成为西藏的城市特色之一,需要我们积极地给予保护,合理地进行适度开发。在借鉴其他地方旅游开发经济基础上,寺院的传统与西藏城镇的现代可以做到相辅相成,合作共赢。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