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四臂观音修持法略释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四臂观音修持法略释

  序

  于雪域高原游学,四处参访高僧大德与诸位善知识时,在一次偶然的机缘下,认识一位谈吐幽默、慈悲和蔼的活佛,他是由第四世多智钦法王所认证的转世活佛和亲传弟子,尊名为「吐单阿旺罗珠嘉措」,与其几次接触中,随处可见其悲心之深切,智慧之圆融;他的珠机法语使我受益非浅,他无缘的大悲菩提心更令我折服。也许是宿世因缘,初次见面,自心底不由自主的对他生起一股莫名之情,那是一种感动、宁静和安详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牵引着我去亲近他。每次在他身旁,我总会自然地卸下伪装的面具,自卫的铠甲,毫无保留地展露真实自我,沉浸在他散发菩提心的喜悦之中。

  经过几次面谈,我逐渐感受到活佛是如此平凡而又不平凡,平凡的是他没有活佛的威严,没有遥不可及的距离,更没有神秘而不可知的面纱;但他处处流露的菩提心,时时散发的慈悲心却又显得非常不平凡。甚至一向目中无人,高傲狂妄的我,竟也热泪盈眶,流下几滴清泪,真不知泪中含的是后悔、惭愧,抑或高兴、喜悦,只是我暗下决心,要记下心中所认识的—阿旺活佛。经过再三恳求,活佛总算答应,而我也如愿以偿,完成他的略传。

  活佛常去汉地弘法,广传观世音菩萨法门,但有感于汉族弟子对藏传佛教不甚了解,不知如何修持,又碍于语言上的障碍,虽然透过翻译,弟子们口头上回答:「明白、知道」,但心里似乎仍存着许多疑惑。为此,他不断鼓励、劝勉,希望我能将他所讲的藏语整理成汉文,一方面匡正现代学佛者,对佛法误解而引发的流弊;另一方面帮助有心修学观世音菩萨法门,却又无路可循的有缘人。

  鄙人于藏语、藏文一知半解,又缺乏闻思修学的经验,汉文能力更是不足,要着手写此文,实在是力不从心,不知从何下笔,但活佛再三鼓励,逐步开导,以及传承上师和诸佛菩萨慈悲的摄受与加持,竟也让愚笨无知的我,顺利圆满此论。

  在此写作的过程中,由于自己心里上的障碍,每遇不懂或不够完美之处,总是十分懊恼,不知如何下笔,甚至几度想就此搁笔,然而,一旦想到诸位大德、善知识为利众生,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不断行利生事业,活佛为了众生而忙碌奔波,疲惫不堪之法体,每思及此,我的心志又心灰复然;更忆及诸位上师的字字叮咛、殷殷期盼,我的思绪更是汹涌澎湃,情绪振奋,随之,泪水也如珠子般滚滚落下……

  怀着利他之心,以我所知的少许知识,真诚的写下此文,若有丝毫违背上师、诸佛菩萨教言或误导众生之处,我愿真诚忏悔,恳请上师、诸佛菩萨,乃至十方一切有情宽恕;若对有情乃至一人,有丝毫利益,愿此功德,以三轮体空摄持,回向法界众生。仅以此文供养上师三宝,以回报其广大无边之恩德;复以此文,献给同参道友,以此为镜,恳请指正错误、过失;更以此文,送给一切有缘人,以此为缘,悉皆得益,共证菩提!

  吉祥圆满!

  无方浪子

  于雪域高原 亲笔

  四臂观音修持仪轨

  皈依发心

  桑寄 屈当 措吉 秋南拉

  诸佛正法圣僧众

  相秋 哇督 大呢 佳素企

  直至菩提我皈依

  大个 金搜 机比 素南吉

  我行布施等功德

  卓拉 潘西 桑寄 珠巴修

  为利众生愿成佛

  (三遍)

  四无量心

  僧坚 汤借 爹威当爹威具当 滇巴 究吉

  愿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僧坚 汤借 督阿当 督阿吉 具当 扎哇 究吉

  愿众生远离苦及苦因

  僧坚 汤借 督阿 美比 爹哇当 ?扎哇 究吉

  愿众生永不离无苦乐

  僧坚汤借涅让恰当尼当扎威当纽才妹巴拉尼巴究吉

  愿众生离爱憎住等舍

  (三遍)

  舍 让尼 给吉 沾比 当增即

  自身剎那念之三摩地

  东比 昂里 贝玛 达威单

  空性界出莲花月轮垫

  贝嘎 舍参 勇素 究哇里

  白莲舍字完全转变成

  突寄 阿大 帕秋 坚利色

  大悲之主圣者观世音

  瞎吉 下西 故豆 嘎拉才

  一面四臂洁白身灿烂

  当钵 下尼 突嘎 他牟佳

  第一双手于胸前合掌

  下依 欧玛 仁千 谢昌增

  右下手持珍宝水晶珠

  下运 贝嘎 大杰 玉哇增

  左下手持八瓣白莲梗

  瞎尊 坚当 箱吉 玉透香

  微笑眼目鼻梁高而隆

  屋炸 将漏 吞汤 坚督企

  发髻深蓝盘旋向上竖

  雪租 热大 囊哇 他依修

  顶上部主无量光佛住

  让尼 爹达 萨威 突嘎入

  自身如是明观之心间

  贝玛 嘎伯 大珠 机比为

  盛开六瓣白莲之中央

  依给 舍参 珠住 大当督

  具有舍字瓣上六字明

  嗡 嘛呢 贝美 吽

  舍 爹达 萨威 故里 欧出比

  如是明现之身放光芒

  囊哇 汤借 囊东 拉依故

  一切现象现空本尊身

  帕比 佳伯 突借 千伯秋

  圣者之王大悲观音尊

  阿里 欧出 炯威 扎拉叟

  咒里放光大种之声等

  扎巴 汤界 扎东 阿即扎

  一切声音声空咒之音

  沾豆 界嘎 尼孙 他扎央

  念头远离生灭住三者

  那桑 觉地 公比 昂拉下

  超越言思行之意安住

  爹达 萨威 热阿 珠住伯

  如是明现六字大明咒

  扎色 玛酿 依给 住玛地

  声威不弱而念诵六字

  嗡 嘛呢 贝美 吽

  (如是诵六字)

  供养偈

  嗡阿日亚 洛给 修日 萨巴日 哇日 班杂 阿冈巴当 布别 杜别 阿洛给 甘迭 内微爹下打帕帝叉耶梭哈

  下东 扣漏 究威 佳钵东

  千手千尊转轮王

  坚东 嘎巴 桑布 桑吉洞

  千眼贤劫千佛尊

  刚拉 刚督 爹拉 爹敦巴

  相应调化而显现

  尊巴 坚利 色拉 下擦度

  赞礼圣尊观世音

  发愿回向

  给哇 得以 纽度达

  愿此速赐吾

  坚利 色旺 珠究尼

  成就观世音

  卓哇 即江 玛吕巴

  众生皆不遗

  得以 萨拉 故巴修

  悉置其果位

  德当 迪孙 这哇宜

  此与三世所相关

  给杂 即涅 萨巴滚

  任何积得诸善根

  玛究 僧坚 汤界吉

  回向一切众有情

  桑吉 透比 具入欧

  不变证得佛果因

  将华 华屋 吉达 千巴当

  文殊师利勇猛智

  滚杜 桑钵 爹央 爹杏爹

  普贤慧行亦复然

  爹达 滚吉 寄素 答洛江

  我今回向诸善根

  给哇 得答 汤界 日杜欧

  随彼一切常修学

  四臂观音修持法

  略释

  修持一切善法,小到供一束花、点一盏灯,大至举行为期数个月的法会,都应具备「前行」、「正行」、「结行」这三部分。好比世人在建设一项工程,开始时有计划、预算等筹备工作,并举行动工典礼;中间经过几个月或几年,克服各种困难障碍不断修筑,最后竣工时要检验、测试,行落成启用仪式。同样,修持此法时,首先要生起为利众生而修持的清净意乐,并对法生起虔诚的信心,如是善根以方便摄持为前行发心殊胜;中间尽力断除一切违缘障碍和零碎琐事,专心一致的精进修持,善根不被外缘所毁为正行无缘殊胜;最后将所修善业功德,回向遍虚空一切有情,众生无尽故,功德亦无尽,如是善根将日日增长,为结行回向殊胜。此三殊胜非常重要,无论闻法、修法乃至念诵一句六字大明咒都须具足,缺一不可。若不具足前行正确、清净的发心,则所行的善业都只是修法的影像,即使是法座上的法王,深山中的苦行者,或四处云游的舍世者,不论外表看来如何贤善,都无法趋入正道,无法成为解脱之因;若正行时不专注,观想不清楚,念咒含糊,脑子里胡思乱想,一会儿想刚才所发生的事,一会儿想等一下要做什么,则善行的幼苗,已被贪嗔痴三毒的烈火烧尽,不可能开花结果;若结行不将善业功德回向圆满菩提,犹如善法功德的财富,不存入银行,随时都可能被自己分别妄念的强盗、小偷窃夺,最后将一无所有。为此当尽己所能,务必具足「三殊胜」。

  前行

  一、出离厌世心

  趋入解脱道的正因,是对轮回生起出离心,了知轮回中的一切无有实义,犹如熊熊大火焚烧的火宅,或危机伺伏的险境,充满各种痛苦危险,而没有丝毫快乐可言。为了从中获得解脱,远离各种痛苦、危害,而修持正法甘露,如此才能真实步上解脱道。

  如今已获得修持善法的最佳工具暇满人身,而此人身如摩尼宝,极难得到,只有时常思维「人生难得」,才懂得善加利用,不随意糟蹋;已知此人生极为难得仍不够,还应知生命犹如风中残烛,随时可能死亡,唯有观修「寿命无常」,才能把握时光,精进修持于死时有益的正法;若死后就如灯灭或水干一般,那有无修持正法也就没有差别,但并非如此,死后必定要转生,而不论投胎何处,都离不开六道轮回,轮回中唯有痛苦,就算有丝毫快乐,也都是无边痛苦因,所以只有彻底了知「轮回过患」,才能坚定自己修学佛法的意念;要想从轮回中解脱,就必须明白轮回的因-业力因果,只有对「因果不虚」生起诚信,才能精进行持十善,舍弃十恶。以下就对这四种厌世心,分别说明。

  人生难得

  人生是渡脱生死苦海的宝舟,依此行善的能力胜于其余五道,能即生到达安乐洲,犹如善于航海的船长,能用此宝舟,快速而安全的驶向解脱彼岸;依此造恶也胜过其它众生,可成为无量劫于恶趣中,无法解脱之基石,好比不会掌舵的水手,将于此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被波涛汹涌的大浪所吞噬。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

  虽然如此,但只有人道众生,才具有修持善法的圆满机缘,才能迅速积累广大的福慧资粮。地狱众生恒时感受极寒、极热之苦,根本无暇生起修法的意乐;饿鬼于多劫中感受饥渴的无边苦痛;傍生互相啖食,愚昧无知,就算对它讲经说法,甚至教它诵六字大明咒,也丝毫不能明白;阿修罗唯以战争度日;天人虽然有各种美妙受用,但唯以放逸散乱度日,而且不能成为具相别解脱戒的法器,所以相续中无有修行善法的圆满机缘。

  此外,虽获得人生,但若生于无有佛法的边鄙地,或转生为外道及持邪见者,以及生在没有佛法光明的暗劫,和生为无法知言解义的喑哑者,这些人连三宝之名亦不闻,不能取舍善恶,所以也没有空闲修法。远离上述这些无暇修法之处,具有空闲修法,称为「闲暇」。而具足修法的自他顺缘,称为「圆满」。于自方面,获得人身为所依圆满;生于佛教兴盛的中土为环境圆满;眼耳鼻舌等诸根具足为根德圆满;对善法生起定解为意乐圆满;对佛法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为信心圆满。于他方面,值佛出世的贤劫,为导师殊胜圆满;佛已三转法轮,宣说八万四千法门,为佛教正法圆满;佛法住世,尚未隐没,为时间圆满;为求解脱趋入圣教,为自之缘分圆满;得到善知识慈悲摄受,为殊胜悲心圆满。

  观察这些修法须具足的条件,自己如今是否已远离无暇修法之处,具备自他十种圆满。若无则应尽己所能,设法具足,若有则堪称为「暇满人身」,应数数生起欢喜心,并且应知道,要获得暇满人身是多?不容易呀!佛经中说,要在针尖上或光滑墙壁上留住豆子,非常困难,但得此人生比此更难。再从数量上观察,虽然全球有六十多亿人口,但和水中的鱼、虾、寄生虫等小生物的数量相比,真是微乎其微,而且这只是傍生中的一小部分,若再和其余五道众生的数量相比,那更是显得稀少。经云:「地狱众生如大地微尘;饿鬼如恒河沙;傍生如酒槽;阿修罗如漫天大雪;人和天人仅如指甲上的微尘。」何况这些人当中,又有多少人真正进入佛门,具足「暇满」的条件呢?对上述各方面详细思索,就会知道获得暇满人身确实极为不易。如大智者称幢说:「得暇满人身,非由力强得,乃是积福果。」

  现在,我们犹如乞丐在废墟中捡到摩尼宝一般,以自己往昔无量劫所积累的福德,获得此人身,若不精进修持佛法,而为追求世间的财富、地位中空耗,岂不是入宝山而空手回,至宝洲而无义返。那是多?愚痴,多?可惜。而且谁也不知道,来世是否能得此暇满,佛经中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今后无疑转生到无暇之中,陷入无暇后,再也难以得到听闻、修持正法的机会,不明白取舍之处,将愈来愈下堕,到时如何解脱呢?为此常思人生难得,把握今生,精进修行。

  寿命无常

  世间的万事万物,如泡影、似谷响,时时刻刻都在变化,随时都可能消失。恐龙时代,因自然界的剧大变动,使这些庞大的爬虫类遭到灭绝。然而,谁也不能预料,现在我们赖以唯生的地球,何时会毁灭,世界末日何时会到来。就算在亿万年后仍可生存,但是百余年前的人们已全部死亡,现在的我们,在百余年后,也无一人能存活。同样,无论多?雄伟的城堡,富丽的宫殿,悦意的园林,终有一天会倒塌、毁坏,甚至被大火烧成一片灰烬,对于如此无常的现象,又何必耽着、留恋……。

  纵观古今中外,细看历史变迁,多少个朝代的兴衰,多少位帝王的交替,处处显示无常的道理。名威显赫的君王,统治一方的霸主,乃至有德有证的高僧大德及贤士,或能显神变,具大神通的成就者,甚至是世间的导师——释迦牟尼佛,都示现无常而圆寂。「有生必有死」是一定的规律,任何人都无法超越这个准则,然而,多数人都被自己愚痴的习性所蒙蔽,「虽已见到他人死,然却不知自将亡」好似愚痴的牛羊,虽然看到同伴一个个被抓去宰杀,却毫无知觉,一点反应也没有,似乎这一切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直到屠夫来宰杀时,才会不住落泪,全身颤抖,可是一切都太迟了!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年岁已高,得了重病的老人,躺在医院病床上,认为自己离死期不远了,但在等待的过程中,却耳闻或目睹比自己更年轻而健康的亲朋好友,比他先走一步。死神往往在毫无预警,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降临,可能一件事情完成一半,或快要完工之际,甚至在吃饭、走路、睡觉时骤然死去。如台湾大地震,飞机失事等,现在这类事情屡见不鲜,没有人能预料自己明年、明天,或是今晚,甚至当下呼吸之间会不会死去。《因缘品》中说:「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因此,做为修行人,应当把握当下的时间,努力积累福德,忏悔罪业,莫要沉溺于无义的空想计划之中。

  许多人认为:「我上半生要享受世间欲乐,下半生再修学佛法」或「我今年工作很忙,明年再修行吧!」阎魔狱卒既不是你的亲戚,也不是你的朋友,他绝不会等到你所有的事情都办完,才来带你。世人为了世间八法而谋求钱财、权力、名声、地位,却将最重要的生死大事——修行佛法往后挪,好象死亡与自己毫无关系。但真正临死之际,纵使拥有万贯家财,千万奴仆,也不能带走一丝一毫,唯有生前的善恶业会形影不离的跟随自己。古德云:「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到时懊悔没有修持对中阴、后世有益的佛法,也于事无补,只能悲叹:「呜呼,吾命休矣!」

  修行人当随时随地提醒自己「寿命无常」,把握当下精进修行。若不抓住机会,就算还有时间,业障现前时,有些人连修法的念头也没有了,色身寿命还未尽,自己修行的生命却尽了!

  轮回过患

  《妙贤经》中说:「南赡部洲人,若见地狱之苦,则必定修持于死亡有利之法。」然而,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无法现量感知其惨况,因而「不见后世,无恶不造」。所以唯有借着经论中所述和圣者们的教导,引领我们对六道各别的痛苦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进而生起舍弃今生琐事,厌弃轮回的真实出离心。

  地狱众生恒时感受极热、极寒的痛苦。热地狱犹如沸水滚烫时,细皮嫩肉的婴儿在里面煎熬。现在若有一个小火花稍微碰触到我们身体也会痛苦不堪,但地狱烈火却比人间火山喷发的岩浆还要炽热无数倍,而此中的众生,却比婴儿的皮肤还要敏感嫩弱,如此感受火炼、油炸等各种钻心蚀骨的痛苦。严寒的冬天,裸体在外面停留一剎那也无法忍受,而寒地狱的众生却在暴雪弥漫之处,因受冻使皮肤发青变紫,甚至成红黑色,身体也冻裂成无数瓣,在伤口中还爬入许多昆虫咬噬,那时的痛苦确实难以想象,无法忍受。

  一日不饮不食,那种饥渴就很难受,而大沙漠中,炙热的太阳,口干舌燥的痛苦,更胜前者,但饿鬼却在无数年中,连水的名称也没听过!因此,受强烈饥渴的逼迫,经常四处游荡,寻找饮食。以细如茅草般的四肢,支撑巨大的腹部,痛苦而疲惫的行走,却一无所获。若找到水源,水也无法进入口如针尖,细如毫毛的咽喉里,纵使有少量的水进入,也法满足大如盆地的腹部,而且一到夜晚,便要感受腹内燃火焚烧心肺的无量痛苦。

  愚痴的傍生,不明白是非善恶,只知道填饱肚子,维持生命,但在自然界中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规律,使它们恒时处于恐怖、畏惧之中,即使吃一口食物也不得安稳。更有胜者,被主人役使,孩童戏弄,感受驮运、阉割、穿鼻、抽打等各种痛苦,最后还要被宰杀,不仅失去自由,连生死大权也被剥夺。还有些傍生因自己身上的角、毛、皮等而引来杀生之祸,成为自己遭杀的原因,非常痛苦。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而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痛苦,刚出生的婴儿,无法表达自己的苦痛,只能号啕大哭;病人感受疾病的折磨和可能死亡的恐惧;老人的器官衰退,失去自主能力,又饱受他人欺辱,无依无靠的孤苦;濒临死亡之际,对亲友财产难割难舍,却只能独自感受四大分离,呼吸窘迫等无量痛苦。仔细想想,我们一生拥有的快乐,真是微乎其微!而这些快乐也都会变成无量痛苦的原因。如云:「虽欲求乐不可得,不欲临苦纷纷至。」

  世人都不喜欢战争,而希望太平之日。可是阿修罗因往昔嫉妒、好斗的习气,使他们互相争斗,以战争度日。而他们又与常人一般,一旦被对方击中要害便会死亡,所以恒时感受伤痛、战争等痛苦。

  天人活着时快乐幸福、受用圆满,但放逸度日,长达数劫的寿命,感觉只有一剎那的时间便临近死亡,此时回忆往日的快乐,而如今无法继续住留,感受即将死亡之苦;又以神通知道自己后世的悲惨,更增加即将堕落之苦,遭受此二苦的折磨,内心忧伤,其苦更胜地狱。

  佛陀初轮法轮时,首先对众比丘宣说:「此乃痛苦,当知痛苦。」唯有观修轮回过患,了知世间一切无有实义,彻底断除对轮回的贪执心,方可舍弃今生琐事,诚信因果,趋入真实正法之道。

  因果不虚

  六道众生各自感受不可思议的苦乐,皆是往昔积累的善恶业所导致。《百业经》云:「众生诸苦乐,佛说由业生,诸业亦种种,造各种众生,漂泊于轮回,业网乃极大」许多人终其一生,积累财富,巩固名声、地位,但死时却没有一样能带走,唯有自己所造的善恶业会如影随行,等到因缘聚合,将各自感受其果报,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犹如金翅鸟在高空中飞翔时,虽然不会出现影子,但并不表示没有,最后不论它降落在何处,身影都会出现在身旁。

  当今时代,有些对因果不够了解的人总认为,自己努力行善积德,但障碍、痛苦却愈来愈大,而那些作恶多端的人,则事事顺心,安享荣华富贵,实在不公平。其实,虽然今生不断行善,但从无始轮回以来所造的恶业,无边无尽,必定要感受其苦果,而以行善之力,能将后世于恶道中感受的痛苦,成熟于今世。《金刚经》中说:「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同样,那些造恶的人,虽然以过去的福德感受暂时的快乐,但恶业必将成熟于后世,甚至后后世。

  所以应当对因果生起诚信和定解,随时随地如理取舍善恶业,纵使细微的恶业也应当尽力断除,善业则尽力成辩。不要因其微小而轻视,好比树木的种子虽小,但经过几十年、几百年,它的枝叶将非常茂盛,如是微小的善恶业,当其果报成熟时,将非常不可思议,无法限量。

  分辨善业、恶业,轻业、重业,唯观自心。如果以贪心、嗔心等不清净意乐,表面上虽行善业,实际上已变成恶业;若怀着利他慈悲心、菩提心,表面上好象造恶业,其实不仅是善业,且可能于一剎间积累无数的福德资粮。如云:「树根为药芽亦药,根为毒芽何用说,唯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因此,虽然身语上没有表露出来,但每一刻的念头都可能造下极大的善恶业。如最近中东国家发生流血冲突,美国欲对伊拉克采取军事打击,有些人可能讨厌犹太人或阿拉伯人,便在心里暗自叫好,而这一刻你虽然没有亲自去打仗,没有投炸弹,但以随喜的念头,已造下相同的恶业,无数劫于地狱中不可解脱之因。

  西藏苦行僧——密勒日巴尊者,因为对因果不虚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所以能精进修持正法,以密乘的殊胜方便,即生证得佛果。我们也应发自内心,对因果生起诚信,随时随地乃至微细的善业亦当尽力行持,纵遇命难亦不造些许恶业,并时常以正知正念观察自心,若生起善的念头,则应欢喜,随喜自己;若生恶念便应竭力改正,严厉呵责自己,如此慢慢调正自心,久而久之,善念增多恶念减少,乃至最后,不刻意维持,亦恒时保持一颗善良的心,至此,解脱的彼岸亦相距不远矣!

  二、利他菩提心

  明了上述四种厌世心,从内心深处生起欲脱离轮回,必须修学正法的出离心后,大乘行人在此基础上还须具备利他菩提心。从无始轮回以来,我们都沉溺于茫茫苦海中,虽然被业力牵引,投胎过无数次,流过的泪和血也不知有多少,但始终未脱离束缚,一直在苦海中挣扎。于此期间,一切的众生都曾当过自己的父母,且和今生的父母一般疼爱我、养育我,好的饮食先给我吃,好的衣服先让我穿,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不顾自己的一切艰辛,只为让我活得幸福、舒适。这一切如母般的大恩众生,虽欲求安乐,却不知行持安乐之因—十善法,虽欲远离痛苦,却不知舍弃痛苦因—十恶业,所欲所求和所做所为完全背道而驰,使自身的痛苦更加强烈,犹如陷于沼泽中的遇难者,虽欲脱离险境,但因不知方法,只是拚命挣扎,结果导致愈陷愈深。同样,这些可怜的众生,因为没有正法光明的照耀,如盲人独留在荒野般,分不清方向,又无依无靠,只能任由业力摆布,随波逐流,并遭受剧烈痛苦的逼迫,这些父母亲们是多?可怜啊!若我能将他们从剧烈痛苦中解救出来该多好啊!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云:「儿子将父母扛在左右肩上,转绕大地承待,也难报答父母之恩,若使父母趋入正法,则能回报恩德。」如今,我已获得极为宝贵的人身,又遇到殊胜具相上师善知识的摄受,传我如此善妙正法甘露,为报答一切父母亲的恩德,为让这些不明白取舍之处的众生,远离各自六道的无量痛苦,将他们置于安乐的净土,我愿速证遍知佛的果位,而为证得佛果,我当精进,勤修此法。如此,自心底由衷的生起为利众生而修行的强烈意愿,并坚定的立下誓愿「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为利一切众有情,我愿勤修观世音。」

  这样的发心不仅在修此法时必须具足,乃至行一切善业都不可缺乏,否则,若修法、念经、供灯、点香,只是成为一种例行工事,或一项工作,甚至是为了让他人以为自己是虔诚的佛教徒,而装模作样,那不但无丝毫功德利益可言,反而播下恶业的种子。

  往昔于西藏,有一位奔贡嘉格西在山洞中闭关修行,有次一些施主决定上山来拜见他,并派人通知。那天上午格西将坛城、供桌和佛像、佛经等三宝所依物,摆放整齐干净,装饰的十分善妙、悦意,等到一切都布置妥当后,他观察自己的发心,发现是为了在施主们面前表现出庄严的形象而做,认识到自己不清净的发心,他随手从地上抓起一把灰向供桌和三宝所依物撒去,并自言自语的说:「你这个比丘不要这?虚伪。」后来,从印度来的圣者——帕当巴尊者听闻此事,赞叹的说道:「在西藏所有的供品中,奔贡嘉的一把灰最为殊胜。」

  当今时代,有不少自诩为「佛教徒」者,把修行当作一项职业,把五加行或其它修法视为「上司」(上师)交待的一项工作、任务。每天拿着念珠,手指快速拨动,嘴里念念有词,满脑子却胡思乱想,连自己在念什么都不清不楚,最后连嘴巴都懒得动,只是从咽喉中发出「嗯、嗯……」的声音。好似会计员,从一数到十万,然后就可以完成工作,可以将它放在一边或向「上司」(上师)交待。更有甚者,将行善修法作为炫耀或和他人竞争的工具:「今天我供养布施多少……」、「我每天念咒几千、几万遍……」等,这些行为无非是想让众人知道自己如何虔诚、多?精进。但不论在这方面下多大的功夫,以贪图地位、追求名声等今生世间利益而发心,纵使广行布施、供养,终身闭关修行,也只是一种影像,不可能趋入正法。因此,无论是听经闻法、念经诵咒、顶礼转绕,乃至口念一句六字大明咒,都应以菩提心摄持,十分重要。

  修行唯乎一心,凡是做任何善事前,都应善加观察自心,若存善心则应去做,如果为了和别人比较,满足自己的虚荣,或为名誉、地位等心态,则必须认真改正这些恶心,倘若竭尽全力也无法转成善念,那宁可舍弃那件善事为好。

  三、不退转信心

  信心是一切加持的根本,也是开启入法之门。如果不具信心,虽然上师、三宝和观世音菩萨有不可思议的大悲菩提心,但他们的加持也无法进入自心,好比一个人将门窗紧闭,则日月的光芒不可能照进屋内;又犹如太阳不升起,雪山上的雪无法融化,雪水不能滋润大地,如云:「上师四身雪山上,敬信之日若未生,不降加持之水流,故当勤修敬信心」。

  因此,应先了解观世音菩萨和此法的殊胜,以及不共功德利益。有些人可能认为:「观世音菩萨在汉、藏二地都很普遍,连小孩子都知道,不过就是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或『嗡嘛呢贝美吽』六个字而已,这是让根基差的人修持之法,像我这样有根器的人,应该修即生成佛的大圆满、大手印……」。有如此想法的人应该特别注意,此乃大邪见啊!世尊依众生根基三转法轮,宣说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都是用来对治烦恼的良药,它们没有优劣之分,没有上下之别,唯一的不同是众生的根基意乐和求法之心有所差别。如云:「法本无主人,谁勤谁得大」,求法有上中下三品,所以得法也有上中下三品,如果能找到和自心相契合的法,且自己也非常有信心,具有强烈的修持意愿,哪怕是最普遍、最简单,甚至只有六个字,也同样能引领至解脱彼岸。

  观音菩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悲之化身,以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菩提心,和「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弘愿,以各种不同形像利益一切众生,如藏地有「四臂观音」、「十一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汉地有「南海观音」、「白衣观音」等,在每一类众生面前,为了调伏度化他们,都会示现相应的形像,所以在我们周遭也可能有很多菩萨的化身正在帮助、利益人群。

  往昔,观世音菩萨化身的藏王—松赞干布,曾做预言:「于未来末法时代,浊世众生烦恼粗重,此期的众生和观音菩萨有深厚的缘分,修持观世音菩萨法门和诵六字大明咒,能迅速获得加持,快速获得安乐和解脱。」现今人类物质文明普遍提升,科技日新月异,然而心灵却更加空洞空虚,我们正逐渐被烦恼的洪流吞噬,如预言所说,末法时代已经来临。如今有幸听闻此法,正表示我们都是有缘人。在藏地,小至会说话的孩子都会念:「嗡嘛呢贝美吽」,随处可见嘛呢经轮或嘛呢堆,无论男女老少,皆持诵嘛呢心咒,观世音菩萨法门正在藏、汉二地,以及世界各地,迅速弘扬。

  不要轻视此六字,此乃观音菩萨意之心髓,是一切法的心要总集,它代表六道众生从各自痛苦烦恼、无明习气中解脱,以及将众生的烦恼毒转成清净的无上智等,意义深远、包罗万象,非我等平凡俗人,以有限而粗浅的智慧所能测尽,亦非一朝一夕,或三言两语即能解释清楚。藏王松赞干布曾著作一部大论,详细解说观音菩萨的历史传记和修持观世音菩萨法门的功德利益等方方面面,如今此论仍在藏地广泛流传。此外,还有许多高僧大德也作过其它解释,但我想唯有真正观音菩萨的化身,才能圆满通达,圆融的解说这一切吧!

  从古至今,无量众生依靠此六字,即生获得解脱,前往清净剎土,往后,也将有千千万万的众生依靠观世音菩萨法门,脱离轮回束缚,到达涅槃彼岸。甚至许多大德善知识仍身体力行,持诵观音心咒达亿万遍,更何况烦恼粗重的我们呢?在物欲横流,无常随时降临的今日,最简易方便又具大加持的观世音菩萨法门,的确是最适合我们的殊胜妙法,每一位欲脱离痛苦,想快速得到安乐的众生,应生起坚定而不退转的信心,从此刻起,于今生后世,乃至未证佛果之间,以此法作为甘露妙药,将观音菩萨视为自己唯一的救护者,融合上述的出离心和菩提心,专心一致,精进修持。

  现今,有部分学佛者,总喜欢将诸佛菩萨拿来作比较,好似进行比赛:「阿弥陀佛比观世音菩萨厉害」「释迦牟尼最强」等,好象佛菩萨们还有上下等级、力量大小、强弱的差别,这种以普通平凡人的智力,去度量圣者无边智慧的行为,无疑是非常幼稚而可笑的,犹如一位小学生要研究博士的论文一般,连汉字都没认识几个,如何分析研究呢?还有些人将诸佛菩萨分门别类,生病时念药师经,考试前求文殊菩萨,超度亡者修阿弥陀佛,欲长寿则修长寿佛,好象每尊佛菩萨都有自己专属的工作职责,对每位病人,生什么病给什么药。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大多来自地方流传的民间信仰。对于仍在轮回中的世间神祇,由于他们的福德神通有限,能赐给众生的一切,也就有一定的范畴。如世尊未成道前,大自在天神曾多次考验他的修道之心,后来被世尊的菩提心感动而折伏时,便对他说:「你想要什么,我都能赐予。」但当他提出要无上成就的佛果时,大自在天神祇能摇头说:「这超出我的能力,无法办到。」

  然而,已断尽一切烦恼垢障,证得无上智慧,脱离轮回束缚的一切诸佛菩萨圣众,已经没有这些限制,能无碍的满足所有众生的欲求。虽然,他们未成道前,因各别不同的发愿,而有特殊不共的加持,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药师十二大愿等,但并非此外的成就,无法赐予。所以当选择一尊和自心相应有缘的佛菩萨及修法,终其一生,精进观修,以此作为自己唯一的皈依处和救护者,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障碍、违缘痛苦,皆向他祈请,如此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得到解脱。

  有些人没有稳固的信心和见解,如无头苍蝇般,盲目的跟随别人,今天听人说此法殊胜,明天又认为另外一法更好,三天两头,换来换去,结果全部的法都修完了,仍然一无所获,只是白白浪费自己的生命;或者心情特别急燥,刚入佛门闻思修,恨不得三藏十二部全部通达、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所有的法一口吞下去,因而多处分心;还有人喜欢将所有的法合在一起修,早、中、晚各一种,每逢「例假日」(初一、十五)还要修其它的法,好象喝十全大补汤,里面什么补药都有就能防治所有的疾病一般,这样的修法方式,根本不可能在极短暂的一生中有所成就,而后世又须从头开始。这些都是学佛修行中的大忌。不论世间法或出世间法,我们做任何事业,首先要观察取舍,周密计划,然后专心致志去圆满它,在这件事未圆满做好之前,不得分心去做另一件事。因为一般凡夫力量很有限,如果多处分心,则无法成就任何事业。如云:「一事尚未成,莫思做它事;左足未稳前,即抬自右足,定当栽倒地」。以前的高僧大德特别强调这点,他们也是这样一步一脚印,稳重而踏实地登上证悟成就的高峰,吾等后辈学人,是否也该循前人智慧的脚步而行呢?

  此外,除了对诸佛菩萨要有不退转的信心,对于开示解脱妙道,传授正法甘露的大恩上师,更要有清净的信心。从无始以来,已出世无数诸佛,但以他们的大悲心仍未能救护我们。尔今我们仍漂泊于生死苦海中;往昔,也涌现无数不可思议的圣者,但我们甚至连面见他们的缘分也没有。如今,五浊增盛,众生福德减弱,我们犹如无依无靠的盲人,流浪于空旷的荒野,随业力而转。此时,诸佛菩萨、圣者、善知识,以无量大悲心垂念我们,显现出适合我们的身相,虽然心意安住于佛的意境,行为却随顺众生,通过善巧方便,打开我们取舍的双眼,使我们趋入正道。所以上师的功德与诸佛无有差别,而且对我们来说,上师的恩德更胜三世一切诸佛。

  上师乃过去诸佛的化身,未来诸佛之源泉,现在诸佛的补处。一切的佛经、论典中都宣说唯有对上师生起恭敬心和信心,才能得到摄受与加持,否则若无丝毫信心,纵使真佛降临也无济于事。过去,释迦牟尼佛的兄弟善星比丘,于二十四年中做世尊的侍者,但他看世尊的一切行为都是欺诳的,自认为除了自己没有一寻光外,二人完全相同。于是说道:「二十四年为汝仆,除身具有一寻光,芝麻许德吾未见,知法我胜莫为仆」说完就离开了。以此邪见之恶业,七天后死去,并转生为饿鬼。

  因此,若看见圣者上师的行为有过失,应纠正自己的恶念,当知以迷乱、掺杂烦恼垢染的心识做观察,任何清净的行为也会变成有过失,如患了乱视病的人,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模糊重迭的影像,所以应恒时保持清净心,只要自己具有真诚而强烈的信心,任何人都会得到佛的悲悯和加持。

  从前西藏有一位老妇人,她的儿子时常去印度经商。母亲对他说:「印度金刚座是诸佛出世的圣地,你一定要帮我带回一样顶礼用的加持品」。如此嘱咐多次,但儿子总是忘记。一次,他又准备去印度办事,母亲说:「若你这次没带加持物回来,我就在你面前自杀。」儿子在印度又忘记此事,直到临近家门时才想起母亲的话,他想:「现在该怎么办,若空手回去,老母一定会自杀而死。」在他焦急的东张西望时,发现一个狗头,于是把狗牙拔下,用绸缎包好,交给母亲说:「这是佛的牙齿。」老母认为这是真正的佛牙,生起强烈的信心,经常虔诚的顶礼、供养,后来狗牙降下许多舍利,并且在老妇死时,出现彩虹、光环等许多瑞相。这并非狗牙有加持,而是老妇以强烈的信心,使佛的加持融入狗牙,如此狗牙和佛牙也就没有差别。

  诸佛圣众恒时以大悲心,悲悯一切众生。虽然他们有菩提心的加持钩,但若众生不具信心环,二者无法接上,众生则不能得利;反之,若有真诚的信心和恭敬心,诸佛对众生的慈悲心没有亲疏之分,一定会降临他的面前,如黑夜里皎洁的明月高挂星空,任何人只要在地上放一盆水,就会出现一个月亮的倒影。为此,对上师、诸佛菩萨生起坚定的信心,结合上面厌弃轮回的出离心,和利益众生的菩提心,三者摄持来修行此法,定可事半功倍,迅速积聚无量福德,向解脱正道迈进。

  正行

  一、皈依

  「诸佛正法圣僧众,直至菩提我皈依;我行布施等功德,为利众生愿成佛」这四句是皈依发心的诵词,须念诵三遍。一般在受戒或修法的仪轨中大多有此偈,有些修五加行的人,也念此偈达十万遍(不同传承修五加行,有各别的仪轨,如黄教格鲁派中部分即念此偈)。

  前两句是皈依。内容是皈依三宝的誓言,时间是从立誓至证悟佛果间,不是二天、三天,也不是几个月或几年,而是在未证悟无上菩提佛果前永恒不变;皈依的对向是一切智智大慈大悲的无上量士夫,众生导师——如来正等觉;无漏之涅槃正道,也即灭谛所摄的教证二法;还有远离轮回垢染的僧宝。

  阿底峡尊者说:「内外道以皈依别」,虽然外道也有禁止恶业,观修本尊等而获得世间成就的,但因他们没有皈依三宝,所以不能列入佛教之内,且远离解脱道,所作所为不能成为从轮回中解脱的基石。而开启皈依之门又依靠信心。亲见佛像、经书、佛塔和上师、高僧大德的尊颜,想到他们广大的悲心所引发的清净信;听闻恶趣的痛苦,善趣和解脱的安乐,而生起的欲乐信;了知三宝的不共功德与加持,知道三宝是一切时分无欺的皈依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依赖和指望处。如是,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发自内心真实皈依三宝,唯有这样才能坚定自己的皈依誓言,纵遇命难亦不舍弃,并且随时随地,小心谨慎的守护皈依戒和皈依学处,丝毫亦不违犯。

  皈依戒和皈依学处是每一位受戒而进入佛门者,必须学习的。皈依佛后,不能将世间天神,如地方神、土地神等尚未脱离轮回的鬼神,作为后世的皈依处,也不应顶礼、祈祷天魔外道,邪教本师,而应经常恭敬顶礼、供养佛陀的身语意代表,如佛像、佛塔等,乃至零碎片段也应恭敬,并生起真佛之想;皈依法后,不能依止外道的邪法,应守护自己的身语意,不作损害众生之事,对佛经的只言词组,乃至一字,皆应生起恭敬心,视为真实法宝;皈依僧后,不能与外道邪魔徒众接触,若与他们联系密切会摧毁自己的正知正见,尤其是侮辱、詈骂上师,诋毁、亵渎正法,以及诽谤甚深密法者,更不能与之相处,对僧众和所有趣入佛门的道友应当恭敬,乃至一小块僧衣,也应恭敬的放置净处,并生起真实僧宝之想。

  另外,上师的身为僧众,语为妙法,意为佛陀,是三宝总集的本体,所以对开示取舍道理的大恩上师,应生起真实佛陀之想,经常恭敬承侍、供养,想方设法令上师欢喜;对上师所赐的殊胜教言,哪怕仅仅一言一句,也应牢记于心,生起真实法宝之想;上师的眷属、弟子和自己的道友们,生起真实僧宝之想,恭敬依止、和睦相处。

  现在有些人形式上受了皈依戒,但没有稳固的信心作基础,只是盲目跟从别人,领一张进住佛寺方便的「通行证」(皈依证),而对应守的戒律和学习的学处却一概不知,甚至随随便便从僧衣、经书上跨过,这些行为的后果相当可怕。而且在这样一个纷扰不安的时代,由于众生共同业力,邪魔外道十分猖獗,处处诱惑无知的众生堕入邪道,有一些见解不深,信心不稳,誓愿不坚的佛弟子,经常难脱此厄,几年、几十年以后,连三宝之名都忘记,甚至有些人在死亡之前还会去受外道的戒,舍珠玉而逐沙砾,多?可悲、可叹呀!

  皈依戒是一切律仪的根本,其戒体必须于有此戒的上师,善知识前领受,不能如菩萨戒一般,在佛像、佛塔等三宝所依前,按照仪轨自己授持,所以每一位有心进入佛门者,都应在具德上师前,先求受皈依。然而,纵使未单独受皈依戒,在受佛教所有的律仪前,都包含皈依,如比丘戒、沙弥戒、居士戒,或大乘发殊胜菩提心的菩萨戒,以及密宗金刚乘的灌顶之前,必须具足真实皈依,乃至仅仅一天的八关斋戒之前也必须皈依。所以要求受其它律仪,都必须在具足皈依戒的基础上,才可领受,如《皈依七十颂》云:「虽众皆可受戒律,然未皈依不可得。」

  关于皈依三宝的功德,《日藏经》云:「何人若敬皈依佛,百万魔众不能害,纵破律仪心迷乱,彼后亦定得解脱。」又如《无垢经》云:「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满虚空界,彼将胜虚空。」皈依三宝是一切正法的基础,任何人只要皈依就播下解脱的种子,能够远离不善业,增长善业,成为一切律仪的根本,一切功德的来源,各类魔众不敢亲近,正法的障碍会变成顺缘,暂时能受到护法善神的保护,今生后世安乐,一切所愿称心如意,经常不离三宝的光明,究竟获得佛果等具有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不仅如此,仅仅耳闻佛号,或对佛的身语意所依中任何一种结上善缘,暂时能得善趣安乐,究竟能播下解脱种子。

  此外,如果从内心深处以强烈的信心、恭敬心皈依三宝,那?往昔所造的恶业也会减轻或消尽。例如,提婆达多于佛陀在世时造了三种无间罪,当他活活地感受地狱烈火烧身时,才对佛语生起诚信,并说:「我从骨子里真实皈依佛。」以此因缘,他将成就缘觉果位,名为具骨。

  知道皈依三宝具有这样的功德,每一位皈依三宝的佛弟子,应一心一意依赖上师三宝,从皈依的那一刻起至获得菩提果间,无论是苦是乐,是好是坏,是病是痛,诚心诚意的将自己托付三宝,除此之外,没有其它依靠处、救护者。不要因为自己所处环境中不信佛教的人多,或亲朋好友的阻挠、病痛魔障的违缘,而退失自己的皈依学处,若不幸如此,那就失去从轮回痛苦中解脱的希望,离无上安乐的佛果也遥遥无期!

  二、发心

  后二句「我行布施等功德,为利众生愿成佛」为发心。我于昼夜六时所行的布施、持戒、安忍、精进、静虑、智慧等六度所摄的一切善业功德,哪怕仅仅念诵一句六字大明咒,或生起一剎那的善念,都是为利益众生而做。为此,我愿速速成就无上正等觉,以无碍的智慧和无量的大悲,饶益一切有情。

  如此,希求自己首先获得佛果,之后再将一切众生安置于佛地,这种发心依心力差别分类,属于「国王之发心」,其心力下等,如导师释迦牟尼佛的发心;另外,希求自己与一切众生一同获得佛果,如同船夫欲求自己和所有的船客同时到达彼岸,称为「舟子之发心」,其心力中等,如至尊弥勒菩萨的发心;还有希求先将三界一切众生安置于圆满正等觉的果位以后,自己再成佛,如牧童为使牛羊免遭豺狼等猛兽侵害,而将其赶在前面,自己随后而行,这种发心具有非凡巨大的心力,称为「牧童之发心」,如圣者观世音菩萨和文殊菩萨等。

  虽然此偈是引导我们生起如国王般之发心,心力下等,但这比较适合浊世众生。末法时代的众生,烦恼、业障深重;信心、出离心和定力相对不稳固,在自己尚未解脱烦恼束缚,仍随着烦恼无有自在时,说要去解除别人的烦恼,岂不是狂妄之语。《宝积经》云:「己未度脱,岂能度他,自如盲人,岂能带路。」目盲之人,怎么能给他人领路呢?这好比自己沈弱在大海中又不会游泳,淹得奄奄一息,还说要去救援其它溺水者,这无疑是不自量力,对自他都没有益处。所以有些于深山或寂静处修行几年,稍有成就的征兆,菩提心和定力有些许进展的行者,切莫轻言下山度众,一旦进入芸芸众生当中,恐怕为将众生度离苦海,却反被众生度进滚滚红尘,自己多年的修行,千辛万苦的努力,都会毁于一旦。

  不仅如此,纵使了脱生死的大菩萨们,虽然已具备救度众生的能力,但和圆满的佛陀相比,他们的智慧、慈悲心和烦恼垢障的清净程度,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唯有圆满、清净的佛陀,才能以其大慈、大悲、大智、大力、无碍的广行利生事业,所以作为世尊的追随者,我们皆应生起「为利众生愿成佛」的无上菩提心,只要我们早一生早一世,甚至早一剎那成佛,就会有无数无量的众生获得利益。

  接着发四无量心,也念诵三遍。四无量心是于自心生起真实菩提心之因,所以先略述此四心。「愿众生具足乐与乐因」此乃慈无量心,是指我们应当以身语意慈爱地对待三界的一切众生,犹如雌鸟养育小鸟时,首先建造一个柔软舒适的窝,然后用羽翼覆盖,给予温暖,在小鸟能飞翔前,都以轻柔的举止抚育小鸟。同样,我们应当用各种方法,精勤地使那些曾当过自己父母亲的众生,今生来世快乐幸福。不论口中之言、手中之事都不应有损于其它众生,唯应真诚慈爱;身体的一切威仪应温文尔雅、寂静调柔、不害他人、唯行饶益。总之,自己应发愿、观想:愿我生生世世不损害其它众生,乃至一根毛孔也不损害。

  「愿众生远离苦及苦因」为悲无量心。了知轮回中的众生,正遭受猛烈痛苦的逼迫,而生起强烈悲悯,希望他们能瞬间摆脱痛苦之心。修此大悲心应如断臂母亲之子被水冲走一样。如果一位没有手臂的母亲,她的儿子被水冲走,那?会对儿子生起难忍的强烈悲悯心。心想:自己没有手,不能从水中救儿子,现在该怎么办呢?唯一考虑救脱儿子的办法,内心无法忍受痛苦,一边失声痛哭,一边到处奔跑。同样,观想所有的众生都曾是自己的父母,而他们正被痛苦的河流冲走,沉溺于轮回的大海中,感受各自不可思议的痛苦,多?可怜啊!但我又没能力将他们从痛苦中解救出来,现在该怎么办呢?如此,对一切众生生起难忍的大悲心,唯愿他们都远离所有痛苦,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愿众生永不离无苦乐」是喜无量心,乃指无有嫉妒之心。我们都发心利益一切众生,要将他们安置于暂时之人天果位与永久安乐圆满正等觉的果位,怎么会对众生因各自业力,而获得的些微功德受用心生不喜呢?若他人恒时幸福快乐,长寿无病,眷属众多,受用具足圆满时,当诚心诚意修欢喜心,并观想:某人具有这样的功德、财富,我十分高兴,尚若此人具有胜过这些财富、名誉等功德,甚至其它众生也获得这样的福德,一切吉祥圆满那该多好啊!此心应如骆驼找回丢失的幼崽一样。母骆驼比其它动物更加慈爱自己的孩子,若幼崽丢失了,它会非常忧伤,假如失而复得,它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喜悦之情。应如此修学。

  「愿众生离爱憎住等舍」为舍无量心。所谓舍心是指舍弃嗔恨怨敌、贪爱亲友,对一切众生无有亲疏、爱憎之分,平等对待之心。应知所有众生,生生世世以来皆曾做过自己的母亲,与现世父母一般疼爱自己,而现在的亲友、怨敌只是业力和因缘的暂时显现,亲友转成怨敌或怨敌变成亲友都是不定的。因此,应看成与现世父母无有差别,对他们生起慈悯心。若对任何亲怨既不生起悲心,也不生起嗔心,只是平平淡淡,这是无利无害之愚舍,不属于舍无量心。此心当如仙人布施时,对于宴请的宾客,无论高贵卑贱,强大弱小、贤善恶劣、高级中等的一切人都无有差别而进行布施。同样,我们应当对遍布虚空的一切众生平等相待。

  观修四无量心时,应先修舍无量心,而后依次慈心、悲心和喜心,因若不先修平等舍,则后三者将会偏堕一方,不能够清净,对一切众生也就无法生起无偏私的殊胜菩提心。此外,初修时应先对一个众生专注观修,然后逐渐扩大范围,最后对一切众生普遍观修,如此才能坚固的生起真实四无量心。

  具备四无量心后,在此基础上才能生起菩提心。而所谓「发心不为主,生心乃为主」,发心时,主要是生起菩提心。发菩提心乃佛陀所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全部之精华,是有则皆具、无则皆缺之教言,犹如百病一药万应丹一样,能对治一切烦恼,且于一剎那间能消灭重罪,圆满千百亿劫中需要积累的资粮,顺利获得无上安乐。从本师释迦牟尼佛至今二千五百多年中,千千万万的成就者,不具此心而成就的一个也没有!

  也许有些人会想:「依菩提心能顺利成就,恐怕不是这?回事吧!菩提道上障碍多得无法计算,一个修行人发了菩提心后,反而不知要经过多少挫折、磨难,且于三大阿僧企耶劫中,需要修持布施身体、头颅等诸多苦行,积累资粮,这还算顺利吗?」会这?想的人是对修行的次序不了解的缘故。修持菩提心有一定层次。大乘行人首先修学愿菩提心,纯熟坚固「为利众生愿成佛」的愿心后,便趋入行菩提心的六度波罗蜜,修行布施、持戒等由低至高,福慧资粮积聚到一定程度后,证悟胜义菩提心。这时候的佛子菩萨,悲心非常深切,菩提心很坚固,自己的肉身与外界的草木,平等无异,将肉体布施给众生不但没有痛苦,反而因为能利益众生而生起数数欢喜、安乐。因此,我们凡夫眼中的「挫折、磨难、苦行」,在菩萨的境界里,这一切都是无缘安乐,是顺利修行的助缘。

  此外,世尊为了引导小乘弟子回小向大,也为了一些怖畏菩萨行而退失信心的弟子,曾宣说:「大乘菩萨为利无量众生,而披上发心之铠甲,发起无上菩提心,饶益无边有情,于短时间中即能积聚无可计量的资粮,以发心之方便法,即使于睡眠、放逸之时,功德也能相续增上,依此菩提心功德,得佛果也并非很难」。好比从北京到拉萨,路程遥远,要步行去,一般人都会退怯,但若坐飞机,几小时便能到达。因此,不甘堕落,追求快速解脱者,为何不生起此心呢?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无量无边,非言语所能尽。如同少许点金剂能将众多铁块变成黄金,以剎那菩提心为因缘,能将凡夫身体,修成无价之宝的清净佛身;如摩尼宝能解除众人贫穷饥饿痛苦一样,菩提心能遣除众生的生、老、病、死等一切轮回诸苦;如同如意树一般,果实成熟后,不但不雕谢,反而越来越茂盛,依靠菩提心的善业,果报成熟后,不但不尽,反而更加增上,乃至得佛果间,这个善业不会毁坏;又像某人犯了重大罪行,若依靠一个有能力的勇士,能很快消除畏惧、违缘,同样若依靠菩提心,能消除堕三恶道的怖畏和苦果;也如劫末火般,剎那间能将一切罪业障碍摧毁无余……。菩提心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实际修持的方式,在《入菩萨行论》和《华严经》中,有广博精细的详解,此处不一一细说。

  总之,归纳菩提心的利益有两方面:摧毁一切罪业烦恼;增长一切善业功德。相信这二点正是每一位修行佛法者所希求的。为此,当念诵皈依发心和四无量心时,不能流于形式,仅在口头上念过,而应随文字的意义,真实皈依,并生起殊胜菩提心,哪怕只有一剎那,其福德亦广大无边。《勇施请问经》云:「发菩提心之福德,假使令其有色相,尽虚空界皆充满,犹复盈溢不能容。」虚空无际,谁也无法衡量,然而发心功德比虚空更广大,那怎么去测量呢?龙树菩萨也说:「一剎那发心,其福德如果有色相,虚空亦无法容纳,佛陀也无法衡量。」我们应该记住这些教言,剎那的发心并没有多大的困难,在每次修法前,一剎那中想:为度化一切有情,我现在认真修持四臂观音。这一剎那的发愿,其福不能量!

  三、观想

  真实观修四臂观音时,首先身体的坐姿要端正,不要东倒西歪的倚靠物体,舒舒服服的半躺半靠,这样容易昏沉,精神不能专注,气血不畅通。最好依照毗卢七支坐法的姿势,即两足跏跌;手结定印或两手放在膝盖上;脊椎正直;颈部微俯;肩臂后张;眼觑鼻尖;舌尖抵上颚。这是往昔大德们所传下来的一套静坐姿势,有助于心不外散,不昏沉打瞌睡等功用。

  观想自己的身体于一剎那间,融入正念三摩地的空性界,然后,从此空性界里(或虚空中)出现一朵千瓣白莲花,其上有一个白色圆满的月轮。此月轮并非球体,而是一个白色圆形的垫子,四周十分圆满,如十五的月亮一般没有丝毫缺陷。月轮上有一白色舍字( ),此字彻底变成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大悲的主尊——圣者观世音菩萨,其身色洁白,散发出不可思议灿烂的光芒,宛如十万个太阳照耀在雪山上一般。一面四臂,表四无量心,双腿结金刚跏跌座,表不住轮回和涅槃二边,第一双手于胸前合十,中间捧着一个甘露宝瓶,里面充满无死智慧甘露,右下手持洁白透明的水晶念珠,左下手捻着一朵八瓣白色莲花的柄端,白莲花于自己左耳边盛开绽放,身上以十三种圆满报身服饰庄严,即绫罗五衣与珍宝八饰。绫罗五衣为:冕旒、肩披、飘带、腰带、裙子;珍宝八饰为:头饰、耳环(左右二者算为一个)、项链、臂钏、璎珞、手镯、指环(所有的指环算为一个)、足镯(如图)。面带微笑,眼睛半开半闭,慈悲微视一切有情,鼻梁高起而不见孔(如鹰钩鼻),发髻盘绕于自己头上,颜色深蓝。

  于头顶约一肘高度的上方虚空中,有一个由八大孔雀所庄饰的宝座,其上有千瓣莲花、金黄色的日轮和白色的月轮等三层座垫,本体为三世诸佛总体之自性,无比大恩具德根本上师,安坐于此;形象显现为世尊怙主无量光佛,身红色,宛如十万个太阳照耀鲜艳的红宝石山一般,一面二臂,双手以等持印托着装满无死智慧甘露的钵盂,双足金刚跏跌座,具足殊胜化身梵净行的装束,即:身着三法衣,头上有顶髻,两足底具法轮印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为庄严,放射出无量光芒,和颜悦色、慈眉善目地注视三界所有众生。圣尊和自己面对相同的方向。此处所观想的上师无量光佛,若初学者或观想能力尚未娴熟者,也可简易地观想无量光佛的面部,即顶髻至两肩之间。总之,尽己所能,观想的越清晰明朗越好。

  无论是自身观想为四臂观音,或顶上的上师无量光佛尊,并非观为唐卡或壁画一样扁平,也不是观成如土像、金像一般的实质物体或无情物的形体,而是如水月或镜中显现的影像一般,鲜明了然。就显现而言,乃至眼睛的眼珠和眼白都十分清楚,互不混杂;从实际来说,无有丝毫实体物质血肉内脏等,自己由血、肉、骨、毛发,指甲,各种涎汁等不净物组成的凡夫肉身,要观想在一瞬间转变成清净具有各种美妙庄饰的幻化光身,犹如空中显现彩虹一样。就好比在现今高科技时代,用各种声光原理和效果,投射出的虚拟实境,人物是如此逼真,但却只是用光制造出的立体影像,碰不到也摸不着。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些观想太困难,自己根本做不到。其实这对初学者而言,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但就好象世俗人,对自己崇拜的明星偶像,不需刻意练习,闭上眼睛就能毫不费力的浮现他的相貌,甚至晚上就寝后,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清楚的梦见。同样,用正确的方法,有次序的不断练习,要将四臂观音观想地十分清晰明朗,也并非难事。刚开始观想时,应有一幅四臂观音的唐卡、画像或佛像等作为观想的对境,然后可由下往上,先花几分钟仔细端详基座的千瓣莲花,看清每一片花瓣和纹路,再闭上眼睛,观想自己正坐在这样的千瓣莲花上,若还不能观想清楚,再睁开眼睛仔细端详,如此反复练习,直到脑海中能完全现出清楚而没有实体的景象。然后再观想白色的月轮,也同样要做到十分清晰,没有一丝一毫模糊或混摇不清为止,再依序由双足金刚跏跌座,洁白灿烂的身躯,四肢手臂,宝瓶、水晶念珠,八瓣白莲花等逐步仔细的观想。也可从上而下,先将自己的肉眼,观想成四臂观音明洁慈爱的双目,再观想眉、鼻、口、耳等面部五官,然后顶髻、顶上无量光佛、颈部乃至最后全身的十三种圆满报身服饰等。每一个部位、每一处细节,都要观想清楚,没有任何滞碍后再换下一个,如此反复练习一段时间,可以几天先观想一个部位,再循序渐近,但切莫囫囵吞枣,妄想快速学成,在尚未观想清楚时便急着换下一个部位,这样四臂观音的影像无法清楚地印在脑海中,也就无法明观。而缺乏这些基础,修法便会大打折扣。

  在自身内外透明的四臂观音心间,观想一朵盛开的六瓣白莲花,莲花中央有一白色的「舍」( )字,而在其它六片花瓣上,从舍字的前面依顺时针的方向右绕,依次有白色的「嗡」(  )、绿色的「嘛」(  )、黄色的「呢」(  )、蓝色的「贝」(  )、红色的「美」(  )、黑色的「吽」(  )等六字,这此字可以观想成竖立或平贴在每片花瓣上。嗡字表天界,嘛表阿修罗,呢表人道,贝表傍生,美表饿鬼,吽表地狱。观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度化一切众生之心,化现成六道众生各自的形像,转生于六道中,救渡苦难有情。如此念诵四臂观音修持仪轨,从「舍 让尼 给吉 沾比 当增即」至「依给 舍参 珠住 大当督」口诵藏音,心里随文义作观想。

  复次,从自己明观的四臂观音身上,放射出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灿烂的光芒,照耀三千大千世界,上至天界的最顶处,下至地狱中最深层的无间地狱,无有不遍及之处,所有被照耀的外器世界:山、水、草、木、大地、园林等和内情众生:人、天、阿修罗、傍生、饿鬼、地狱等六道有情,全都变成和自身相同的大悲观世音菩萨,每一尊皆是现而无自性,形像清晰而无实体的幻化光身,充满大千世界。又从自己心间的六字大明咒上,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照耀世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位众生,使地、水、火、风等四大种所发出的声音,皆变成观音心咒:「嗡嘛呢贝美吽」的声音。

  所谓四大种之声是指:地,如地震、山崩等所发出的声音;水,如河水声、雨声、海潮音;火,如生火烧柴时发出「?啪」的声音;风,如人类说话、哭笑,动物吼叫、哀号等凡由气息推动而发出的皆属此类。佛教的观点认为,地、水、火、风四大是构成世界的要素,无论是无情的物质或有情的生物,都是由这四者所组成,其中地大有坚实可依靠的能力,由它的作用,万法有了形体存在的基础;水大具结合能力,由其作用物质集合不散,形成世间万物各种形体;火大有成熟能力,若火大消失,世间一切事物的成熟过程就会停止;风大有运动能力,没有风大,世界将是一片死寂,人们也无法运动,所以四大种所发出的声音,其实就包含所有声音。

  然而,声音和轮回中所摄的一切诸法一样,都是因缘聚合而生的,当各种条件具备,时机成熟便能产生,例如:风铃遇风则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妙音,但若无风或风铃,就不可能有声音,因为声音必须由物质互相碰撞或磨擦才能产生。因此,我们要认清声音只是暂时显现的幻相,是由各种因缘聚合,加上自己迷乱心识的执着,而误以为实有的幻物,犹如魔术师以各种药物、器具和其它一定的条件下,变出的幻景、幻物一般,虽然我们的肉眼和感官会认为十分逼真,几乎分不出真假,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只是一场魔术,用不了几分钟,这些就会消失而不复存在。

  同样的道理,不论是声音或景物,乃至日常生活中所能感知的一切,虽然一般平凡人无法否定它的幻相,的确曾显现,但应了知这一切的本质、体性,都是不生不灭、非言语或思维所能了知的无缘空性。好比沙漠中,海市蜃楼的景象,清清楚楚的出现在眼前,我们不可能说没看见;晚上做各种善恶梦,清晨醒来也不会说没有做梦,但自己都知道它是虚幻而不真实的,不会因梦中自己中彩票而高兴,也不会因为自己梦中的孩子死了而悲伤,这些都已消失,无示追回或挽留,纵使再次出现一模一样的情景,那也只是「相似」,而绝不可能「相同」。

  故此,在观修四臂观音和六字大明咒时,要以「现而无自性」的方式观想,观音菩萨的每一根毛发都显现的十分清楚,咒语的每一个字都非常清晰,但这些的本性都是无缘大空。

  「念头远离生灭住三者,超越言思行之意安住」这二句是说明空观。除了上述清晰观想诸佛菩萨和六字大明咒所做的明观外,还在止息自己纷乱的念头,入空性三摩地,此二者相辅相成,利用这种方式修行,也就是所谓的「止观双运」。但空观对初学者或一般人来说,非常困难,因为它要求修行人对空性要有很高的见解和定力的基础,否则盲修瞎练,纵使耗尽一生的功夫,也不会有任何益处,且可能走火入魔。

  空性并不是「无」或「没有」,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白」。有些不了解空性道理的人,认为既然「空」了就什么都没有,所以因果轮回也都不存在,甚至有些人会对他人说:「现在我没有可修的了,善法也不存在,恶法也不存在,一切都是大空性,大空之中一切都不存在……」,这些是很大的邪见。所谓有、无,生、死,来、去等皆是互相依赖面成立,若没有生,何来的死;没有存在,何来的消失,好比东山和西山,若只剩下一座山,如何判断它是东山还是西山呢?所以当有人认为空性是指万事万物皆无实执,是虚幻不实的看法时,其实也间接承认,连「无实质」或「虚幻不实」的观点也不成立。因此,佛教中的中观应成派在阐述空性的见解时,提出离八种边见的主张,即远离生、灭、常、断、去、来、一、异等八边,也只有如此遣荡一切戏论,息灭任何边执,才能成为无有任何过患的立宗,如龙树菩萨曾说:「我无承认故,吾即唯无过」。

  当然空性在佛教各派中,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但其最终目的,皆是为摄收、调化不同层次的众生,使他们逐步证悟无缘大悲空性,因为甚深空性的道理,非任何人用语言诠释、逻辑思维、肢体表态所能领会的,即使是无上正等觉的佛陀,也无法用语言,直接明白的向众生宣说「何谓空性」。如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下,现前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后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得犹如甘露之妙法,纵为谁说亦不能了知,故当无言安住于林间」。因此,后来世尊所宣说的法,也只能用种种比喻、特征等来解释,而无法真实的叙述。好比一位没有看过西藏牦牛的人,只能对他说:「牦牛的头上有一对角,身体很庞大,毛是黑色的……」不论怎么形容、怎么描述,他的想象和实际看到的牦牛,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同样,证悟空性和相似了解空性,仍有很大的不同,而这距离,只能靠学人自己不断闻思修,并祈请上师诸佛赐加持,才能真正通达证悟。

  在此要提醒一些烦恼粗重的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佛经教理,不要随意度测、批评,因为凡夫的智力有限,自己看不到、想不通的,不一定就不是真理,好比自己的肉眼看不到宇宙中的黑洞,自己的智商理解不了相对论,但不能就此否定这一切,而这?做只会造下严重、可怕的谤法罪,有这些坏毛病的人当慎之!

  真实的空观要能保持一颗清明的意识,不加任何造作,没有贪、嗔、痴等妄念的生起或息灭,甚至连刻意保持的心也不存在,宛如拨云见日,亦像千年黑暗的房间,点亮一盏明灯,一切的黑暗、障碍顿时消失无踪,清清楚楚、自明自知,在这种难以言喻的境界中,将自心安住于此,并念诵六字大明咒,一句一句,一字一字,都清晰的传入自己耳中,如此尽力持诵。

  六字大明咒不能只念在心里,或默念在口中,最少要让自己耳朵听得清楚,而且不要为赶时间而念得很快,连自己都分不清六字的音,这样的修法仅剩下影像罢了!本来咒语是一切佛、菩萨的心髓,声音必须依照古印度所流传下来的梵音,所以不论藏地或汉地,翻译咒语时只照音译,而不作意译,这是因为唯有持诵诸佛、菩萨亲口所宣语的梵音,才能获得加持,而且必须念得十分准确。但现在别说汉地,就连雪域高原上的藏民,能将六字念诵标准的也寥寥无几,所以,既然无法发音标准,只好以更大的信心和虔诚来弥补这一缺陷,只要具有足够的信心,并怀着慈悲利他的菩提心,字字清晰的念诵六字大明咒,相信观世音菩萨的加持,是不会有丝毫差别的。

  有些人不知如何空观,认为「空」吗就是什么都不想,这种近似「发呆」的修法,只会增加自己的愚痴和无明。对初学者而言,虽然无法做到「无缘」空观,但最少要训练自己的定力,做到一心不乱的「一缘」专注。所谓「一缘」是指依靠一个对境,如观想四臂观音的身像,或专注于六字大明咒的声音,以此断除其它的妄念,不让心识散乱于外境。若心外散则这种修行无有意义,在《摄三摩地经》中云:「诸比丘,若心外散,苦行念诵皆无果。」很多高僧大德的教言中,也明确提及这点。如六祖惠能大师云:「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而憨山大师更是直接说,修念诵者,若心不能专注于所缘境,「喉咙喊破也枉然」。因此,修法时应当断除回忆往事、妄想未来及现在的念头散于外境。

  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有些紧张:我们心的专注力不够,念诵修观时,观不住本尊身像,更观不了法性……,这里说没有功德,那怎么办呢?不用担心,此处并不是说没有一点功德,而是微小之意。对初入佛门者来说,不能做到心意高度专注,能念一句佛号或心咒,都会有功德。而且心意专注也可经过不断练习而达到。刚开始修法时最好一次的时间不要过长,而次数要多,尽力保持在每一次的短时间中,不要生起任何妄想或念头,一旦发现自己的心偏离所缘境,在胡思乱想时,不要去追溯妄想的源头,立刻将它放下,回到原来观修的心咒上,如此练习,起初肯定会妄念纷飞,多得管不住,但千万不要退怯,只要不断对治这些念头,一定会慢慢减少,心意也能保持在短时间内专注,尔后,渐渐延长修法时间,但同样要注意自己的心念,如此逐渐加以纯熟,依靠长久坚持不懈,修行哪有不成功呢?

  无始轮回以来,我们的烦恼习气根深蒂固地盘踞在自心之中,而且十分顽固,势力很大。要除掉它,必须要智慧、勇气和恒毅,此过程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烦恼习气之流冲击下,我们如果稍有松懈放逸,就会被烦恼所转,前功尽弃。修学佛法不是社会上那些异想天开者学特异功能,稀奇古怪地捣弄几天,就说有特异功能,能如何如何了,自欺欺人,给自他带来的将是无穷恶果。修持佛法需要真实地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恒常不断精进努力,才有可能降伏烦恼,才能有真实学问和成就。所以我们既然已决定修持四臂观音,就要每天坚持不懈,给自己安排一段时间,放下日常生活的一切琐事,在这段时间中唯一专心修法,不论再忙再累也不要间断,哪怕只有短短十分钟,也一定要坚持。否则,我们懒惰懈怠的习气涌现,一天放假,两天休息,这样一曝十寒的修行,最终不可能成功。

  此外,心念若太过专注,导致紧张或内收,也会出现睡眠、昏沉等过失,同样成为修法上的障碍,无法获得很大的收益,所以应当松紧适度,如玛吉拉淮也说:「不紧亦不松,彼具正见要。」心不能过紧而内收,也不能过松而外散,应诸根自然放松来修持。

  在念诵六字大明咒时,禁语持诵十分重要,如云:「净与不净差千倍,有无等持差十万。」念诵密咒时,如果掺杂一些庸俗不堪的闲言碎语而念诵,那?他所念的咒语称为不清净念诵。譬如,虽然只在纯金、白银中掺加少许铜或铁,但也只能称为非金或伪银了,它们再也起不到纯金银的作用,邬金莲师也说:「杂有绮语诵一年,不如禁语诵一月」。虽然有些人会认为,绮语只是随随便便中自然而说的,应该没什么关系,但如果仔细观察,多数都是由贪心或嗔心而引起的,而自心生起多少贪心、嗔心,罪业就会有多大,会将自己修持的善法功德,像一场大火,烧得干干净净,那无论念诵多少咒语都不会有结果。因此,于修法前应先告诉自己的家人或周遭的人,在这段时间中请不要打扰,然后安定自己浮燥的心,不要思前顾后,胡思乱想,一心一意专注于所缘境上,口里唯一念诵六字大明咒,精进修持。

  当持诵满一定的数量,或自己想结束时,念诵「嗡阿日亚 洛给……」等供养偈,此段词句是梵语译音,大概的意义是对观音菩萨做八种供养。「阿罔」是指功德水,也就是供神的净水;「巴当」是沐浴水;「布别」是花;「杜别」香,「阿洛给」灯;「甘迭」涂香或香水;「内微爹」神馐;「下打」音乐等八种供品,以真物、意幻或愿力,供养如观音菩萨等已得大自在的菩萨和三世一切诸佛。

  做供养时,因我们凡夫的能力有限,供养也随着各自的发心、等持力、智慧而有限制,所以为突破这个限制,应当发随喜心,发愿如往昔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般,以遍满虚空之妙供呈献诸佛。虽然这只是一种心愿想法,实际上以随喜的善心,也能获得同样的功德,这种易行且收益大的修法,能于剎那间积累不可思议的广大福德。

  最后念诵四句礼赞文。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的每一只手代表一位转轮圣王,以大悲智慧调伏一切有情;每一只手掌上的眼睛,代表此贤劫中将成就佛道的一千尊佛,恒时以慈爱之眼,瞻念所有众生。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为了度尽轮回中受苦受难的众生,化现各种和众生相同的形象,以帮助和利益一切有情。至尊观音菩萨啊!我愿恒时赞颂您,并诚心诚意的以身口意向您顶礼!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