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般若浅释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1日
来源:明伦创刊   作者:徐勤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丶般若要义
般若:是梵语,念作「ㄅㄨㄛ ㄖㄜ?」,译为「智慧」;之所以不直译仍存梵语的原
因在於中国没有相当的名词可以代替,虽意译为智慧,时则未尽正确。因为通常所谓的智慧
,不足以表显般若的含义,尤其世人每以「聪明」就是智慧,所以若直翻成「智慧」将会相
互混乱,而失去般若的特殊意义。为了表示这种智慧的特别,所以沿用原音-般若,又作班
若丶波若丶钵若丶般罗丶钵刺若丶钵罗枳娘等。
般若是自性本具有的无漏智,由真心流露出来,是纯净无染,没有穷尽的。具般若智慧
,非但自己断惑证真,离苦得乐,且能普度众生同超生死苦海,同登安乐彼岸。世人虽也各
有其智-世智,是有漏的智,如一般学问家丶哲学家丶科学家…。在佛法看来只是一种世智
辩聪,它是由第六识妄心分别出来的一种妄知妄见,所以是不实的,污染的丶非纯善的丶有
限的,只能称之为「知识」,不能令人明心见性,了脱生死,获得究竟安乐;甚至有时还可
能使人发生烦恼及痛苦,例如科学发达,物质文明,发明无线电丶电视机…,用之得当则益
於人,用之不得当则害人,所以是邪正兼杂,利害参半的。由此可见世智辩聪不可与般若妙
智慧同日而语。
智度论云:「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又云:「般若者,一切智慧中最为第一丶无上丶
无比丶无等丶更无上有。」所以世间的有漏智与般若真智实有天壤之别。
般若的真义如下所列:

┌智-鉴别外诸境 法源起虚幻不实
般若 ┤
└慧-照明自心 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般若表於第三版)

总括言之,般若是诸佛菩萨亲证诸法实相的一种圆明本觉智,离一切迷情丶妄想的清净
无分别智,也可说是通达一切法,自性本空而无所得的真空无相智。

二丶般若类别
依般若之性质而言,可分三类:
(一)实相般若-从体而立名。实相即是诸法如实之相,诸法实相是离一切相,绝诸戏论,不
可取,唯证相应的。法华经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
约有三义:
1.实相无相--离一切虚妄之相,无一可得。
2.实相无不相--具足恒沙功德之相,无法不是。
3.实相无相无不相--虽离相而本体不空,虽是足而自性本寂,所谓真空不碍妙有,妙
有不碍真空。
(二)观照般若--从相而立名。是实相理体上所起的一种智用,是行者修观时,心光内凝,
照了诸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体即空,由空妄相而见实相之谓。大般若经云:譬如灯光
,虽不暂住,而能照了,令有目者睹见众色。如是般若波罗蜜多虽於诸法都无所住,而能照
了,令
诸圣者见法实相。
(三)文字般若--从用而立名。为诸佛菩萨从他亲证实相理体,假借文字语言以开导一切有
情,使其解悟者。
(四)方便般若--通达一切诸法後,方便化导众生,为分别诸法的权智。
从听闻言教或自己阅读经典所开发的智慧,叫文字般若,又名「闻慧」。依所解悟的道
理,实际去体验修习,叫观照般若,又名「思慧」。由观照工夫的深入,亲见本来面目,叫
实相般若,亦名「修慧」。
在行者立场而言,当以观照般若为主体。因实相般若是要求证的究竟真理,文字般若是
所要运用的工具,观照般若则是利用工具以趣向真理所要施用的功力。
除以上三种般若外,经中还有二种般若说:共般若与不共般若。共般若是三乘所共有的
般若,即对声闻丶缘觉及七地以下之菩萨共同所浅说的,若仅对上位菩萨而说深义的是不共
般若。

三丶般若之用
心经上说:「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语道破般若
之妙用。三世诸佛都是依般若彻悟真理而得佛果,因此「慧」是成佛基因。佛说法四十九年
,而其中二十二年谈般若,因恐众生不知般若的重要性,所以花了如此多的时间,苦口婆心
的为娑婆众生说般若,务使众生领会般若之妙义,所谓「从得道夜,至泥洹夜,常说般若。

在佛法中,无论何乘,都得修学般若,因为般若的空无我慧是解脱生死的不二法门。三
无漏学--戒定慧,其中戒定是共世间的,因为外道也有戒,也有定,虽有邪正深浅的分别
,但皆名戒定,唯有般若是不共世间而为佛法所特有的。六度万行中,般若度为最终之要,
譬如日出,众冥皆照,不得智慧则修行不成。

四丶结论
佛法大旨,自觉觉他丶觉行圆满,八万四千法门,一一法门无非是要令众生破迷起悟,
拨妄显真,体悟诸法虚妄,当体皆空,了无可得,因此般若的妙用实在太大了,使人断烦恼
,永脱生死,直超苦海,立登彼岸。所以说:滔滔苦海内,般若为舟航。冥冥大海中,般若
为灯烛。

                    第13期 公元1972年9月20日发行

标签:般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佛法见闻录---十种难法
下一篇: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