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称门馀特别法门,以未断惑而能了生死;且专持洪名,可克七日一心不乱,
圆顿简易,而且稳当,诚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也。
虽然,不必断惑,亦得伏之;苟不能伏惑,求往生渺乎茫矣。伏者,如石之压草,其根
未断,而暂不生,即惑之不断,而亦不起也。以不起方能带业往生,起则随业轮转矣。是故
,修净土以念佛求生者,首须求能伏惑也。
然则,伏惑之法云何?至上者曰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云:「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净念,即六字洪名也。相继,则惑不起,久久亦可断矣
。都摄六根者,所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念佛时先摄耳根(阎浮提众生耳根最利),则目不
乱视,鼻不乱臭,而舌不乱尝,身意诸根,亦随之摄矣。是故,念佛人必须意想得清清楚楚
,口念得清清楚楚,而耳听得清清楚楚,所谓口念耳听是也。诸根摄,复净念不断,则惑自
不起而可伏之矣。
夫佛为一大事因缘,而示现於世;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馀会,而万法归一法,曰断
惑而已。盖心丶佛丶众生三无差别,而佛与众生受用所以天渊悬殊者,惑之有尽无尽而已;
佛以惑尽(业尽情空),故得安住寂光;众生则以惑满,是以枉受轮回;苟众生亦尽去其惑
,则与佛无二,而同其受用矣。而惑细分有三,曰见思惑,根本无明。去见思,则证罗汉;
去尘沙,乃证菩萨;去根本无明,则登佛无上觉位矣。虽然,凡夫了生死,必先求去见思,
而见思复分见惑丶思惑。见惑百十二品(小乘经八十八品)丶思惑八十一品,依四谛而分十
六行相。其间错综繁颐。祖师曰:解之尚难,况断证者乎?良以断一品惑,即如断四十里瀑
流;而一品未断,仍受生死;此众生了生死之难之所以也。可不哀哉!
阿弥陀佛悯念末法众生断惑之更难,乃兴大悲运大慈,而於因地发大愿,历尽千劫万苦
,行诸菩萨大行;将此功德造就西方极乐世界,让诸後来众生不必断惑,而可了生死。大集
经云:「末法众生,亿亿人学佛,罕一得道,唯依念佛,而度生死。」乌乎!设无弥陀,而
欲了生死吾人自问诚毫无此气分也。而其法异诸普通法门,其理固奥;古德曰:唯佛与佛,
乃能究尽。释迦世尊本师无问而自说,始畅其本怀,此亦其大慈大悲者欤!而末法众生贡高
我慢,不察经藏,谓为小乘,以为执着於有,非究竟法;乃舍易而求难,造谤佛谤法之罪,
误己误人,致千万劫後,仍受轮回,可不痛哉!
论者比而较之曰:八万四千法门,都属自力法门,唯净土兼仗佛力,其间难易急缓,诚
不可同日而语。夫研教者,必得大开圆解,而後再依次而修;即最顿之禅,所谓「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亦得先求个大澈大悟,破本关而明本来,然此尚属见道地位,必须历事锻炼
,以修以证;若但见悟,而未修未证,或已修证,而惑未尽,如百九十三品,而犹存一品未
断,命终仍得再入轮回,夫以思惑未断,而有隔迷,再得修证,以至成佛,又不知何年何日
矣。况有多生,仍未悟者耶?此修禅修教以及修净者,不可不知也。若净则不然,纵使见思
半品皆未断,但得往生,则生死已了;以往生西方,不过数日,见思即任运而断也。古德曰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此修净者,尤不可不知也。
夫佛法四纲宗曰:信丶解丶行丶证。而净土曰三资粮信丶愿丶行。非净土无「解证」丶
「愿」中自具「解证」也。盖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赅果海丶果彻因源;因地之发愿,亦即
其所证也;而既登安乐,见佛开悟,乃大开圆解矣。而此「信愿行」如鼎之三足,缺一则不
备。明犍益大师以为:「往生与否,视其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依其念佛之多寡。」诚言
也。又者:净土不言断惑,但言伏惑,非不必断也,为三根普被也。良以弥陀悯末法众生断
惑之难,使伏之即能往生也。夫伏之者尚能往生,岂有断之者,而不能往生乎?噫!此亦
其法门之殊胜者耶!
而念佛之法,有「内念」者,即心念意转也;有「外念」者,即口念也。前者易昏沉,
後者易散乱;故又有所谓「内外兼念」也。论者曰:为求净念之相继,以得一心,宜采内外
兼念,或内外换班念,要求其契时机而已;至若,须办用心事时,则一心一意於事,亦一心
之方便也。
至言,念佛之功夫;深则得一心不乱,证念佛三昧,生前即断见思惑。浅则伏惑,而「
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临终弥陀接引。若伏之犹难,则求「熟」之一字。先求口熟,而
渐薰习焉,意亦可熟矣。处俗世上,不论所遇,是喜丶是怒丶是哀乐丶或爱恶欲等七情;是
利衰,是毁誉或称讥,或苦乐等八风;心一起烦恼,即紧紧以一阿弥陀佛丶阿弥陀佛…」四
字洪名治之,至其没失而後已。古德曰:「不怕念起,但恐觉迟」诸子可以有行矣。
更切言之曰:深信因果,时念堕落,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古德曰:诚能深信因果,
则成佛而有馀。夫苟能时念堕落,自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矣。乌乎!修净,要在往生而已
;欲往生,则必具三资粮;苟无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具深信,发切愿,力行念佛,则往生
难难难,了生死难难难!
第17期 公元1973年1月20日发行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