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月霞法师倡导僧伽教育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觉醒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月霞法师倡导僧伽教育
<<觉 醒>>
--------------------------------------------------------------------------------
  月霞法师是全国佛教界率先创办佛学院校,以普及佛教文化教育,培育僧才的高僧,因此,全国佛教界称上海地区是绍隆佛种的摇篮。
  说近代上海是绍隆佛种的摇篮,不是没根据的。因为月霞法师于一九一四年在上海所办的华严大学,是我国佛教界首创的第一所佛教大学,它开我国佛教界办学的风气之先,在中国近代佛教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近代上海所办的佛学院校有许多所,华严大学是第一所,故先行介绍。

(一)华严大学

1、创办缘起
  辛亥革命后,月霞法师就应上海佛教众居士之请,到沪主讲《大乘起信论》,听众甚多,影响较大。时有狄楚青(葆贤)居士在上海办《佛学丛报》,请月霞参与编辑。月霞允其所请,并经其介绍,到上海哈同花园(爱俪园)讲经,名声远播。哈同花园主人罗迦陵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见月霞讲经很有水平,乃萌发请月霞创办佛教大学之念。于是就和热衷于佛学研究的康有为等商议,共同发起建议月霞在哈同花园创办一所华严大学,培养弘扬华严的专门人才。这一建议,正好符合月霞弘扬华严的意愿。因为月霞初学天台,后来又是常州天宁寺住持冶开的法嗣,传禅宗临济一系法脉,后见华严一宗衰落,乃决心以弘扬华严为己任。今见有人建议他创办华严大学,乃慨然应允,当即邀请其法弟应慈法师共同策划,建设校舍,拟定计划,进行招生等等。当时拟定的简章共十四则。其中规定:“本校以提倡佛教,研究华严,兼学方等经论,自利利他为宗旨。”校址即上海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哈同花园内。学制分为预班一年,正班三年。课程分为读经、讲经、讲论、讲戒、修观、作文、习字等七科。学习内容有华严教义、《普贤行愿品》、《维摩经》、四分戒本等。预科还讲授《大乘起信论》、《八识规矩颂》等。简章还规定,学员所有学费、膳宿费、经书和纸墨费及医药费等,全由学校供给。学员僧俗兼收,其中出家人需“住过禅堂,品行端正,无诸嗜好者”;在家人需“具有居士资格者”。所有学员都要“文理通达,能阅经疏”。年龄需在“二十岁以上至三十五岁之间”。当时拟招学员八十余人。当招生简章一出,全国各地前来报告者甚众。后经过考试,录取数十人。是年九月,华严大学正式在哈同花园开学,由月霞亲自讲授华严教义。但是好景不常,办学仅仅几个月,就遭到异教徒的破坏。时值哈同六十寿辰,哈同亲信姬觉弥受人唆使,提出要华严大学师生向哈同行三跪九叩礼,理所当然地遭到月霞、应慈及全体师生的严正拒绝。因为佛教史上早有“沙门不敬王者”的传统,更何况对一个商人。当时月霞、应慈和全体师生都非常气愤,表示要解散华严大学,有些学员气愤得连夜离开了华严大学。其时华严大学遭到面临夭折的危险。幸有常州天宁寺住持冶开老和尚闻讯后,不忍此弘法大业受到摧残,乃邀集沪上热心办学、弘扬华严的居士,共商对策。后与杭州海潮寺应干法师共同协商,决定将华严大学迁往杭州海潮寺续办。于是一方面筹募办学经费,一方面月霞法师即率领全体师生到达杭州海潮寺华严大学新校址。从此月霣法师继续在新校址海潮寺主办《华严经》、《楞伽经》和《大乘起信论》等。海潮寺的华严大学,前后办理了两年多才结束,培养出了一大批专弘华严的佛学僧才,其中如持松、戒尘、常惺、慈舟、惠宗、了尘、霭亭、智光等,都是华严大学正科的毕业生。

2、深远影响
  华严大学在上海只办了几个月(迁至杭州海潮寺续办也只有二年多),可谓昙花一现。但从华严大学毕业出来的学僧,后来分灯四方,弘法传教,先后办起了各种各样的华严大学和清凉学院、法界学院等,推动了僧人办学在全国的发展,其影响十分深远。例如:
  持松,在华严大学毕业后,即随月霞到常熟兴福寺,协助月霞在兴福寺办华严大学(后改名法界学院)。不久,他又在兴福寺设立华严预备学校,讲授华严经论,并撰成《华严宗教义始末记》。
  慈舟,曾与持松一起在常熟兴福寺协办法界学院,一九二八年到镇江竹林寺筹建竹林佛学院,一九三三年又到福州法海寺创立法界学院,后迁往北京净莲寺续办。他除了在他所办的佛学院校讲授《华严经》外,还先后在杭州、上海、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开讲《华严经》等,为近代弘扬华严宗的重要人物之一。
  霭亭,在华严大学毕业后,曾于一九二八年在镇江竹林寺创办竹林佛学院,专弘华严、毗尼,禅教双修,人才辈出。后又于香港九龙及澳门等地创办佛教义学,开港澳佛教教育之风气。
  戒尘、了尘,于华严大学毕业后,曾和慈舟一起到汉口九莲寺设立华严大学,培植华严专门人才。
  常惺,在华严大学学习时间不是很长,但受到月霞办学的影响却很大。他初至月霞在常熟兴福寺所办法界学院讲经,后于一九二一年至安徽安庆迎江寺兴办佛学院,培植僧才。一九二五年辅佐太虚大师于厦门南普陀寺创办闽南佛学院,在院任教二年。一九二九年于杭州昭庆寺主办僧师范讲习所,为发展僧教育而培养师资。一九三○年在北京主持柏林教理院,时有学僧百余人。其时还协助太虚筹组“世界佛学苑”,任筹备委员。一九三一年,在江苏泰县光孝寺创设光孝佛学研究社,招收学僧,研究佛学。一九三三年,继太虚大师出任厦门南普陀寺住持,兼任闽南佛学院院长。其重要著作《贤首概论》,对华严教义有所阐述。综观其一生,对佛教教育贡献巨大,这与他出自上海华严大学有很大关系。
  智光,于华严大学毕业后,曾追随月霞到各地弘法讲经,由小座而代座,使他对华严教义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一九三三年他接任镇江焦山定慧寺住持,翌年即创设焦山佛学院,自任主讲,邀请雪烦、东初、玉泉三师为助教,对僧青年施以佛教教育。时有学僧七十余人,按程度分为甲、乙两班,分别施教。一九三七年抗战期间,佛学院被迫停办。一九三九年即行复课,智光曾扩充班次,增聘教师,改进教材,创造了在沦陷区办佛学院的最佳效果。先后在该院毕业而能分化四方的学僧,指不胜数。智光于一九四九年赴台湾,初寓十普寺,后创设华严莲社,由其弟子南亭主持。他任华严莲社开山导师,历讲大乘诸经。平日在莲社主持华严月会,领众共修。为鼓励社友子弟升学,又发起华严供会,集资建立奖学基金,对社友中清贫者或突遭变故者,亦多有救济。由于他努力弘扬华严,因而皈向者达数千人。智光一生办学、弘扬华严不遗余力,明显是在华严大学受到月霞法师的影响。
  不仅是华严大学的毕业生,后来于全国各地在办学及弘扬华严方面都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且协助月霞办学的应慈法师,在华严大学教学的三年时间里,受月霞的影响至巨且深,最后他遵守月霞法师“善弘华严”的临终嘱咐,毕生以弘扬华严为己任,成为三译华严座主。综观应慈一生,专弘华严,始终不懈,主要表现在办学、讲经和刻印华严经典等三方面。
  办学:应慈在办学方面,除了在上海哈同花园和杭州海潮寺协助月霞办理华严大学,继随月霞至常熟兴福寺续办华严大学(后改名法界学院)外,由他自己创办的华严院校有:
  清凉学院:一九二六年在常州清凉寺正式成立,有学僧三十余人,学制为预科二年,正科三年。一九二八年清凉学院华严预科学僧毕业后,一九二九年将清凉学院华严正科从常州迁到上海清凉寺下院续办,旋又以因缘未契,清凉学院华严正科又从上海迁回常州永庆寺。一九三○年夏季,复因永庆寺驻兵,不得已又于秋季再将清凉学院华严正科迁往无锡龙华庵续办,数年中清凉学院几易院址,终于在一九三一年春正科僧毕业。应慈随院开讲《华严悬谈》、八十《华严经》等,始终不懈。
  华严速成师范学院:一九四九年秋在南京正式成立。真禅法师和明如法师等,都是该院的学僧。应慈在院内开讲八十卷《华严经》全部。
  讲经:应慈一生讲经前后五十余年,讲经六十余次。每次讲经的时间长短不一,短则三天、五天,长则一年、二年。如他所讲六十《华严》和八十《华严》全部,都要一两年时间。因此可以说,他五十余年弘法活动的时间,约有一半是在讲演佛经中度过的。他所讲的六十余次经论中,绝大多数是《华严经》或华严经疏、钞。其中主要有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八十《华严》、《华严悬谈》、《华严纂要》、《华严经探玄记》、《普贤行愿品》、《三圣圆融观》、《华严经贤首品》和《华严十波罗蜜义》等。
  刻印华严类经典:应慈一生刻印了许多佛教经疏,以华严类经典为最多。如一九三三年募刻了《行愿品疏》贞元经文;一九三八年发起刊刻《增刊普贤行愿品别行本》和四十卷《华严经》;一九三九年刻印六十卷《华严经》;一九四四年嘱其弟子刘大照居士刊印贤首的《华严经探玄记》等。
  应慈一生所刻的华严类经典中,工程最巨、贡献最大的是他负责编印了唐代清凉国师所著的《大方广佛华经疏钞》。
  《大方广佛华经疏钞》是清凉国师所撰的关于八十卷《华严经》的注释书,为《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的会合本。起初两书各为单行本,明代的妙明和尚开始收经入疏,收疏入钞,成为《华严疏钞会本》。因会合时有欠精当,疏钞和经文的起止配合有许多牵强附会的地方。后世辗转传刻,又增加了许多错讹。其后又有人对妙明和尚的《会本》加以大段删节,以致前后文理不通,错误更多。清《龙藏》入藏时未加订正,流通本仍沿袭《龙藏》的错误,以致后世学者在诵读、研究时增加了不少困难。早年徐蔚如居士有志重编《华严经疏钞》,未能如愿而逝世。其后蒋维乔等本其遗志想继续加以重编,也因因缘未就而一直未能进行此项工作。一九三九年春应慈到上海筹办华严学院,听到沪上佛教界人士有重编《华严经疏钞》的论议,极表赞同。经有关人员五次商议,即于一九三九年五月十八日在上海成立《华严经疏钞》的编印会,应慈被推举为理事长。当时编印会组织了工作班子,汇集了中、日、藏本及其他流通本共计十多种版本,考订异同,补正缺失,进行了参校。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部于一九四一年冬校勘完毕,于一九四四年全书校印完成。重编的《华严经疏钞》,汇集古今中日《华严经疏钞》许多版本进行校订,恢复了清凉澄观原本面貌,对中国佛教古籍的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华严教义在近代的研究和传播起了推动作用。这是应慈对弘扬华严所作出的又一重要贡献。
  总起来说,应慈一生专弘华严,在办学、讲经、刻印华严类经典所作的一些贡献,都与当年在华严大学受到月霞的薰陶有关。
  近代上海所办的佛学院校,除了华严大学以外还有一些。其中一九二九年从常州清凉寺迁来的清凉学院,还有一九四○年正式成立的华严学院。这二所佛学院校都是应慈法师所办的,前面已略作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二)上海佛学院

  一九四二年由玉佛寺远尘发起,震华法师创办。院址设在玉佛寺内。远尘法师为发扬佛教文化,培养僧才,即聘请镇江竹林寺住持震华法师来沪主办其事。震华来到上海玉佛寺后,当即著手筹备上海佛学院。先订立章程,又聘请教师,并进行招生等。时远尘年迈体弱,早有退隐之意。一九四二年五月廿八日,上海佛学院举行开学典礼,同时远尘举行交接仪式,由震华继任玉佛寺住持。上海佛学院当时有学僧三十人,教师十余人,震华自任校长兼教务主任,守培法师被聘为特座教师。课程设置有佛学、佛史、国文、史地、算术、日语、梵呗等。为方便学僧深入经藏,震华还在佛学院设立图书馆,收集各类图书入馆,有《频伽藏》、《续藏》、《万有文库》等内外典籍数千册。一九四三年一月,又发行《妙法轮》月刊,由震华主编。至此,佛学院一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当时,震华拟将该学院办成一所高级的佛学院。无奈后来由于物价飞涨,佛事清淡,收入减少,佛学院经费不足,许多事情只得停办或缓办。当时震华曾求助于上海特别市佛教会,希望能给予资助,亦未能收效。这样,佛学院不仅未能扩大,连续办下去也困难重重。后经震华多方奔走,千方百计筹措经费,才使佛学院勉强维持,没有夭折。抗战胜利后,震华法师邀请福善法师来上海佛学院任教务主任,以加强领导力量和教学力量。一九四六年七月,太虚在佛学院创办《觉群周报》,自任社长,福善为编辑部主任。这时的上海佛学院渐现复兴的迹象。但是好景不常,一九四七年,福善、震华、太虚相继圆寂,办学乏人,仅勉强维持。一九四九年初,上海佛学院终于停办。在前后办学的五年中,上海佛学院造就了一批具有一定佛学知识的僧人,至今仍有一些在海外大力弘扬佛法。

  (三)法藏学院
  一九四四年(一说一九四五年)由兴慈法师创办,院址设在法藏寺,兴慈法师建造法藏寺后,就在寺内设立瞻风学社,聚众讲学,弘扬天台教义。当时他以天台教观为指南,以净土法门为归宿,教诲学人。一九四三年,一度改名为法藏学社。其后,亦幻法师等来寺主持佛学教育,乃将法藏学社改组为法藏学院。同时订立章程,规定:以培植弘法布教、住持佛法的僧才为宗旨。学习课程除依据天台教观教授佛学外,同时兼授他宗学说纲要及一般世间之实用学说。当时设有专修、讲习两班,两年毕业。学僧的膳宿费、书籍讲义费和医药费,概由学院供给,每月还另外酌予津贴。课程设置除佛学《摩诃止观》、《四教仪》等外,还设有语文、历史等课。学僧除学习专修班外,讲习班有二十人。除兴慈本人外,教职员尚有理权、墨禅、亦幻、雪亮等,夏丏尊和阮伯康居士亦分别在该院讲授语文等课。法藏学院办理时间不是很长,大约两年以后,兴慈中学开办,在中学内附设育僧会,法藏学院也就停止招生了。
  (四)楞严专宗学院
  一九四五年由圆瑛法师创办。院址设在中正西路(今延安西路)圆明讲堂内。圆瑛精研《楞严经》数十载,先后讲演此经十三遍,最后撰成《楞严经讲义》二十四卷,时人称之谓《楞严》独步。为了培养精于《楞严经》的佛学人才,特于一九四五年在圆明讲堂创立楞严专宗学院。他亲自撰写缘起,订立简章,招收学僧三十二人(一说三十六人),自任院长。他在《圆明楞严专宗学院缘起文》中说:“夫首楞严经者,诸佛之心宗,群经之秘藏,众生之大本,万法之根源。教理行果,次第分明,信解修证,了义究竟。悟之者弹指可超无学,迷之者历劫枉受轮回。”又说:“深思此经,为无上法宝,不仅裨益于禅宗,亦足显扬乎教乘”,故“拟就圆明讲堂,创办楞严专宗学院,定期三载,造就品学双优之佛子,养成解行相应之讲师,弘扬此经,荷担大法”。这就是他所以要办楞严专宗学院的原因和宗旨。该学院的主要学习课程是,以《楞严经》为正课,以《圆觉经》、《大乘起信论》、贤台教义、唯识、汉学为助课。同时规定,所有学僧的膳宿、经文、笔墨费用,概由学院供给。开学以后。圆瑛亲自讲授《楞严经》。此外,还邀请应慈法师讲《华严经》和《发菩提心章》等,请兴慈法师讲《天台教观》,请萧指今和梁孝志居士分别讲授国文和历史。雪相、密显、无碍、定持等都是这个学院的学僧,毕业后分灯四方,在弘法传教中作出一定的贡献。一九四七年毕业学僧二十余人后,楞严专宗学院即于一九四八年宣告结束。后来改办圆明佛学院,招收学僧三十余人,聘守培、觉澄等为教师,讲授《圆觉经》和《大乘起信论》等。建国前夕停办。
  (五)静安寺佛教学院
  一九四六年五月正式成立。院址设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的静安寺内。当时静安寺住持德悟和监院密迦,全力整顿寺院。先建新山门一座,继造阿育王式梵幢一座,同时筹办佛教学院。当阿育王式梵幢竣工后,即于一九四六年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举行揭幕典礼,太虚大师亲临主持。同时宣布佛教学院正式开学,由太虚任院长。时有学僧五六十人。一九四七年三月,持松法师被推举为静安寺住持,立志使静安寺成为佛教文化事业的中心,兼任了佛教学院院长,并聘该寺监院白圣法师为副院长,以加强领导力量。同时健全学制,延聘教师,续招新僧,一时佛学院办得颇有生气。一九四八年又创办《学僧天地》,作为学僧的学习园地,由白圣任社长,持松任名誉社长。一九四八年四月举行毕业典礼,有四十余名学僧毕业。建国前夕停办。
  (六)兴慈中学
  一九四七年正式成立,校址设在兴慈的“一心兰若”。一九四六年秋,法藏寺住持兴慈法师,鉴于当时社会民生凋敝,失学青年众多,乃有办学育才之议。后即命其弟子创办一所中学,并决定将其“一心兰若”献出,改为兴慈中学。秋末冬初,开始修建。并于一九四七年一月组织校董会,聘请章士钊、屈映光、范梅僧、陆渊雷、惟云等十八人为校董。推举屈映光为董事长,聘定范梅僧为校长,惟云为校董会秘书。随后即著手招生,正式开学上课。同时校内附设育僧会,担负起法藏学院停办后的育僧任务。时招收学僧三十余人,聘请慧三法师为育僧会主任,授以佛、佛史等课。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兴慈中学又扩充名额,续招新生,计招收初中一年级生八十名,初二插班生三十名,另招免费生(膳宿费、学杂费全免)三十名。兴慈中学组织较为健全,有自己的校徽、校训和校歌。其训育原则是(1)发扬兴慈法师济世济人之精神。(2)陶融美德。(3)信仰自由,但不得毁损佛道。(4)培养优良学风,严禁参加外界活动。(5)发展个性,奖掖天才。(6)提倡素食,励行节约。建国前夕停办。
  除此以外,上海有些寺庙还办有一些义务小学和补习学校,如静安寺在南翔下院办有佛教南翔乡村小学,后改名静安乡村小学、嘉定县私立静安小学;法藏寺设有慈光补习学校等。限于篇幅,不作具体介绍。■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