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天长地久【龙泉解《道德经》7章】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4日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熊华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天地是长久存在的。为什么天地会长久存在呢?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活着,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所以才得到长久的生存。

  我们熟知的古希腊圣人苏格拉底,光脚行走于世,传播真理而分文不收;印度圣人释迦牟尼,放下王子地位,过着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生活而普度众生;中国圣人老子辞官弃利,布道天下。他们似乎都丢掉了自己,从没有考虑自己,但数千年为后人所敬仰,薪火不绝,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正是“不自生也,故能长生”的最好说明。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因此,得道的人总是效仿天地,把自己置身于他人之后,却偏偏可以受到推崇而领先;把自己置之度外,从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却偏偏可以保全自己。就是因为无私,所以反过来会让自己拥有了更多。

  老子的思想均是由自然而推及于人,推及于事,推及于修行的。

  人乃自然之子,人只需观察自然的运行,按照自然的本性去做事,就可以与自然耦合,与自然谐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老子赞美天道,同时以天道推及人道,希望人道效法天道。在老子的观念中,所谓人道,即以天道为依归,也就是天道在具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宋朝政治家范仲淹的名句,也是范仲淹学习老子思想的明显反映。历史验证了老子的处事原则,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先人后己,舍己忘私,最终赢得了他人的尊敬和爱戴。

  佛教追求不生,道教追求不死。那么怎么才能不死呢?老子这里就告诉我们,

  一个人越关注“我”,越凸显“我”,“我”就越容易消亡,就像一个人开始关心自己健康的时候,这时自己已经不再健康一样。

  “无我”就是天道,“无我”才能永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