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的所缘境
禅定的所缘境
作者 生根活佛
在禅定经书里经常提倡所缘境,因为禅定必须要有“所缘境”。所谓“所缘境”就是在心里模拟、想像一样东西,然后用心钉住这个影像,不让它晃动、消失,这个影像就叫作“所缘境”。
关于修定所缘的境,据增巴兰堪大士的归纳,有属胜义谛方面的,如无我、空性、法界等等;有属世俗谛方面的,如不净观、持息念、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也有属于自身以外的,观清净坛城、诸佛、菩萨等依正庄严等等;观不清净骷髅、尸陀林、罗刹国等六种不净;有属自身以内的,如观自身三十六种不净物、出息入息,及修密法所观之本尊身语意、种子、咒轮、三昧耶相,乃至圆满次第的安乐智等。对修密的行者而言,应当以佛身作为所缘境。选定了之后,在一定阶段内就不要换来换去了。不同的法门有不同讲法,不同教派也有不同的说法,所以,所谓有关所缘境界的说法这里解释不完的。下面我就讲重要的几个所缘境。
禅定的所缘境可分有相和无相两种,初禅者最好应用有相的所缘境比较合适,因为,他们的精神不是那么稳定,也不是那么坚强,很弱,所以容易出现意外的故障。老禅者可以应用无相的所缘境。
一、有相的所缘境可分物质观和慈悲观。修“物质观”时,先在你的心里模拟想像水晶球、莲花、佛像、图片等自己欢喜的东西,但不能应用另人爱不释手的物品,或者亲近爱人的照片等。1、我们“物质观”时,就看着它们,完全把我们的思想定住在这上面,不让它走开,不让它胡思乱想。想像以后扣住它、钉住它,不再想其他念头,这就是我们修物质观的所缘境。
2、修“慈悲观”时,先在你的心里模拟想像自己母亲的脸相,不使它忽大忽小、忽上忽下。把这个影像想得很清晰,然后观想给她欢喜,她有病痛时要给她医疗。用这种观想力量来加持,使她病痛消除,为她拔苦与乐。你心中模拟想像的这种母亲的影像,就是修慈悲观的所缘境。
如果你要减轻罪障,可以观想阿弥陀佛。把你曾经看过的不管是雕塑的、或是绘画的阿弥陀佛像模拟想像出来。然后扣住它,一直到影像清晰明显为止,那么这尊佛像就是所缘境。
二、无相的所缘境可分不净观和法空观。所缘境当中,对治散乱心最有力量的就是“法空观”,“不净观”则对治五欲、情欲最有力。佛陀称这两种法门为两种不死的甘露药。大家以后修定要选择所缘境时,要看你自己那一方面的烦恼比较强,就用那一方面的所缘境去对治、降伏烦恼。
1、“不净观”:比如说觉得自己的男女情欲比较不容易降伏、妄念比较多的,佛陀就教我们修“不净观”。观想一个尸体死了以后开始肿胀、腐烂、生虫、流出血水,或是想像一根骨头的模样。依你所看过的,不论是图片或是动物的骨头,你就在脑海里头模拟想像那一节骨头,或者不净观的那个尸体。想像以后扣住它、钉住它,不再想其他念头,这就是我们修不净观的所缘境。
2、“法空观”:不管是人我空观,法我空观,缘起空性观、我空观都属于法空观,这些都是顺入佛法的正理。若要以“观察空性”来作所缘境,必须先得到正见,也就是说先对“闻所成慧”这方面有深刻的理解。然后从义理来分析缘起、法空性,而得到了“空”的概念。对这个概念来加以观察、思考,紧扣不放,那么这个“空”就是所缘境。这对一般初学者来说是比较不容易的。
有些经典里“提起正念”,就是一心一意在所缘境上,这时候的心念叫做“正念”。就像用一条绳子把东西绑在一根桩上一样,用所缘境把心绑住,让心不再飞驰出去、散乱掉了。一旦离开所缘境,想东想西,过了一阵子知道自己心不在焉、心散乱了、心飞出去了,这时“警觉”到自己在修禅定,重新把心拉回所缘境上,这种心理功能就称为“正知”。
大家要修禅定,首先要清楚认识这些名相的意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修行人如果没有好好利用“正知”这种高度的警觉性的话,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可以修到入定的。对于“解脱生死”,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