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印度佛教>>正文内容

现身说法谈印度佛教复兴运动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世友居士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现身说法谈印度佛教复兴运动

  主讲:世友居士

  翻译:游祥洲教授

  整理:郑翠华

  时间:2002/1/21

  地点:佛教弘誓学院

  l 92年3月30日上午,在第四届印顺导师九八嵩寿的“人间佛教薪火相传”研讨会上,有幸邀请世友居士莅临大会作专题演说,其因缘是根植于一年前(91年1月21日),在游祥洲教授的安排之下,世友居士来到本院的一番感人演说。由于在研讨会中,世友居士已发表了英文论文,可供读者参阅,本刊乃将前次在本院的演说内容刊布如下,以飨读者。

  l 世友居士系英国伦敦人,却以传教士的坚毅与热情,长期留在印度,从事佛教复兴运动。

  殊胜的因缘(昭慧法师)

  我们今天很荣幸,请到世友居士及游祥洲老师莅临弘誓学院。游祥洲老师,大家应该不陌生,他是佛学界的前辈,当我们还刚起步学佛时,游老师已经在教授佛法。这些年除了任职中央通讯社研考室担任主管之外,犹且不舍众生地在教界弘扬佛法,是一位让我们敬佩的居士界前辈。

  而他也相当护持本院,很难得世友居士来到台湾参加中华佛研所的学术研讨会,游老师就请他拨出一个下午的时间给同学。很早以前,透过游老师的介绍,我便听过世友居士的大名。我们都知道,印度是佛教的祖国,但早在十二世纪时,佛教却在印度衰亡。长久以来,摩诃菩提会在印度从事佛教复兴的工作,把佛法的种子重新播撒回印度的土壤上。这样一位重要的人物,今天现身说法,来谈复兴印度佛教及当代印度佛教史,这是相当殊胜的因缘!我们以热烈掌声来欢迎世友居士与游祥洲老师。

  种姓制度的产物——贱民(世友居士)

  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有婆罗门、刹帝利、商人、劳工、及最低阶的贱民。表面上印度已经独立五十年,法律也不允许对贱民有所歧视,但整个社会依然被种姓制度所控制着,最低阶的贱民依然是最贫穷的一群,活在最落后的地区,且受到严重的歧视。例如,今年印度大地震,贱民也因种姓制度的关系,受到极不平等的待遇,印度政府从外国所接收到的救济物资,大部份送到城镇里,而住在郊区的贱民,都得不到任何的救济。

  到印度除了朝圣之外,不妨注意印度社会内部的文化。在印度,只有一种人可以从事清洁扫街的工作,那就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贱民。一位在扫街的妇女,她的父母、祖父母,上溯到世世代代的祖先及后代子孙,都是从事这样的工作,而且只被允许做这样的工作,而她自己也没有觉悟到,除了扫街之外,她还可以从事别的职业;相同的,一个在街上擦皮鞋的人,他的父母、祖父母,追溯到世世代代都是擦皮鞋的,而且只被允许从事擦皮鞋的工作。在印度,所有比较肮脏、比较粗重的工作,都是由贱民来担任的。在孟买风化区的女子,绝大多数也是来自于贱民,而贱民孩子也受到严重的童工剥削。

  印度佛教复兴的创始者——安贝卡博士(世友居士)

  四十五年前(1956年)佛教在印度复兴起来了,推动印度佛教复兴运动的原动力,来自贱民。而带领他们从事佛教复兴运动的领导者,则是本身就出自贱民的安贝卡博士。他是印度独立宪法的起草人,也是印度独立后第一任司法部长,虽是贱民出生,但在英国人的帮助下,到英国、美国得到博士学位,然后回到印度从事社会平等运动。他制定法律来消除对贱民的歧视,但他发现这是不够的,因为真正问题来自于人民的心态。

  印度有一口水池,大部份的人都可以到这里喝水,猪、狗、牛等动物都可以饮用这池水,唯独贱民不允许,因为当地居民认为,只要有贱民碰到这口池,这池水便被污染了。当印度是英国殖民地时,便已经宣布: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禁止贱民进出;但当地居民还是不能接受,所以安贝卡博士发动了一个示威活动,亲自带领一群贱民,来喝这口池的水。就在活动当中,有好几位贱民被打死了,事后当地居民还拿了很多消毒的物品来清洁池塘。在印度教信仰里,他们认为,贱民的灵魂是被污染的,永远不可能到大梵天去,甚至在太阳底下踩到贱民的影子,他们也会认为被污染。

  安贝卡博士在皈依佛教前,研究过很多宗教,最后他认为,只有透过佛法,才能彻底改变人民对贱民不平等的心态,也才能救现今的印度。为了要摆脱让他们变成贱民的印度教,于是他们成为佛教徒,投入佛教复兴运动。1956年十月,也就是阿育王改信佛教的纪念日,安贝卡博士带领了50万人,在龙城一起皈依佛教,然后一个月内,许多大型的皈依活动,不断地在进行着,约有三百万人皈依佛教。但这些贱民皈依了佛教之后,生活依然相当困苦,最可悲的是,佛教界很少人知道这样的事情,所以他们很少得到外界的帮助,在印度,没有人会教导他们佛法,除非国外的佛教人士发心去教他们。

  现在每年十月的佛教复兴纪念日,约四十万印度佛教徒,便会赶到龙城,来庆祝佛教复兴,并纪念安贝卡博士;在印度国会广场前,也竖立了安贝卡博士的塑像。印度佛教徒之所以如此敬重感恩安贝卡博士,主要是他指出一条希望之路,让大家可以透过佛法的修习而自我转化,即使别人已把你定位为贱民。

  印度佛教复兴的传承者——摩诃菩提会(世友居士)

  我不是台湾人,也不是印度人,我是英国人,但我在印度住了二十六年,是我师父僧护大师叫我到印度去帮助那些贱民的。我师父告诉我说:全世界的佛教徒,都欠印度一份情。因为佛教是源自印度的,不论日本、西藏、蒙古、韩国、缅甸、泰国、中国,所有国家的佛教都是来自印度的,但我们要认知到,现今佛教在印度,是完全的死亡了。大约在十三世纪左右,佛教在印度被灭掉了。现在到印度,不太容易碰到佛教徒,我师父在印度闭关很多年,他在印度尽其所能去教导那些初发心学佛的人,但他在1964年回到英国推动佛教。1978年,我师父几乎用命令的口气,叫我到印度发心,所以我就这样一直留在印度了。

  我们面对的是很贫穷的众生,所以除了弘扬佛法外,我们也做了很多社会福利的工作,学习佛法是不能忽略周遭人群的。关怀周遭人所面临的困难,以及给予他们协助,这是必须的,所以我们在印度做的,包括社会救济。

  1993年印度大地震,在麻省东部,我们立刻在灾区成立孤儿院,收容地震孤儿。除了提供衣食住的基本物资外,我们辅导他们到一定阶段后,便送他们回到学校。目前我们在印度有二十一所孤儿院,其中有三所便是在1993年地震灾区设立的。去年印度的大地震,有二万多人丧生,我们的普济会马上到灾区救灾,紧急搭了一仟五百顶的帐篷,并提供基本物资所需,为了长期的救护工作,我们建立了男众与女众的孤儿院,除了物资上的救助,灾民们心灵创伤的复健才是需要更大心力的投入。有一件很荒唐的事,就是许多国外救济团体要在灾区建孤儿院,但当地的地价被拉抬得很高。

  因为我们过去在弘扬佛法及慈善救济的经验,使我们到地震灾区的救援比较有效率;四十五年来我们在印度推动复兴佛教运动,主要的动力是源自于贱民阶层,所以地震发生后,我们马上派干部,对那些得不到任何物资的贱民进行救济的工作,而台湾也适时给予我们经济上的支援,让我们可以紧急采购物资送往灾区,在今年印度大地震中,我们可说是唯一代表佛教去救济贱民的团体,而能够实践这次救灾工作,则来自于台湾佛教朋友的支持。

  面对苦难的众生,我们在印度弘法的第一个工作便是解决他们贫苦的生活。生活虽然贫苦,但他们有强烈的向上意志;我们用相当克难的方式办幼稚园,大约花了六千元台币,在这幼稚园里我们可以办很多活动,早上办幼稚园,下午是贫民妇女缝纫、卫生常识的教室,傍晚帮小学生课后辅导,晚上则是佛堂。在印度升学压力很大,只要功课跟不上,便会被社会淘汰,我们的基本理念便是要从教育上来帮助这些贫民,这也是我们办幼稚园的原因。很幸运的,现在我们工作了二十几年,在麻省的每一个村庄都有佛教徒。在印度所组成的印度佛教普济会,约有二十多个弘法中心。

  不论我们在印度做了多少赈灾的工作,我们最终的核心工作还是弘扬佛法,我们训练的干部都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他们都有固定禅坐及共修的课程;无论这些老百姓生活多贫穷,他们心中最渴望的还是法的需求,所以只要有人到当地弘法,他们便会饥渴似的聚集来听法,并以最隆重的点烛火及供花来欢迎弘法者;因为经济上不是很宽裕,所以我们是以相当克难的方式来弘法,通常是在两栋建筑物中间的走道上搭起临时佛堂,在那种地方弘法是相当鼓舞人的,你可以感受到老百姓求法的渴望,他们迫切想透过佛法来改变自己成为更有用的人,而即使在贫民窟,也会设有很小很小的佛堂。

  他们没有外界的朋友,所以很希望其他佛教徒能视他们为兄弟姊妹并鼓励他们,达赖喇嘛也曾经到此地来看望他们,现阶段我们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有能力弘法而又能推动社会工作的干部;我们在佛教复兴的发源地龙城建立龙树学院,并成立女性平等协会及女众学院培训领导干部,以上所为是透过安贝卡博士的启发,而在印度推动复兴工作的情形,希望让印度贫民窟的下一代能在我们的努力下有更美好的未来。

  印顺导师对印度佛教复兴的关怀(游祥洲教授)

  几年前,我带世友居士去拜访印顺导师,当时我跟导师开玩笑的说:“师父,我读您的书,其中对《印度之佛教》这本书很不满意,因为这本书最后一章是‘印度佛教之灭亡’,这让人看了很泄气。师父您应继续再写下一章,叫‘印度佛教之复兴’。”平时老人家话不多,但那次拜访,导师一连谈了五十分钟,不时问世友居士在印度工作的情形及是否有吸收英国传教师的优点等等,这可看出他老人家对印度佛教的关怀。太虚大师曾说过一句话“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而世友居士就是站在第一线上且拥有如此情操的菩萨。

  问答讨论

  昭慧法师问:据说现在印度佛教徒约有六千万人,而目前基督教也是以贱民为基础在印度传教,特别是德雷沙修女,在加尔各达也投入相当大的心力,当地人民对基督教的接受程度如何?对社会产生多大的效用?

  世友居士答:基督教在印度已有二、三百年传教的历史,陆续已有印度人信仰基督教,特别是贱民阶层。但近五十年来,信仰基督教的人反而减少,原因在于,安贝卡博士曾公开宣布:基督教并不适合印度,但他对基督教博爱的精神是认同的。德雷沙修女在印度也是受到人民广大的尊敬,但有人质疑他们常在人们临命终,生命最脆弱时,鼓励人信教;基本上印度人对德雷沙修女的尊敬是不容置疑的,但我个人不认为,她会引领印度人信仰基督教的风潮。印度有许多基督徒,是为了传教而去做社会救济的工作;一般来说,印度人不太喜欢如此。我们在印度推动佛法时,不是用这样的思考模式在运作,我们在贫民窟服务的对象,不分是否为佛教徒,所以接受我们救助的人,没有是否要皈依为佛教徒的压力。

  昭慧法师问:前一阵子在基督教杂志上的报导说,在印度,基督教与印度教之间关系紧张,甚至有一位基督教牧师与他的儿子在车上被印度教徒烧死,为何他们之间的对立如此之严重?而相对于此,佛教与印度教是否也有些微妙的关系存在?

  世友居士答:基督教与印度教紧张的关系,有两种背景因素。首先因为有些基督徒在印度传教时,带有很强烈的侵略性格,这种性格印度人不太接受。我认为这些在印度的传教师的作为,如果被在西方支持他们的宗教师知道,他们也一定不会认同的。当然很多在印度的基督徒,他们是相当优秀的,我本身也常与他们往来。另一因素是印度教本身似乎有愈来愈右倾、极端化的倾向,不太能容忍其他的宗教。

  佛教与印度教的关系并不如此紧张,但紧张度还是有的,主要是印度教徒并不认为皈依佛教的贱民可以改变他们贱民的地位,在贫民区及乡村常会有冲突发生。整体而言,印度还是存着某种程度的紧张,而在印度,佛教徒是以降低冲突的成熟态度,来处理这种关系,所以印度教比较会将注意力放在回教及基督教,而不太会注意到佛教。

  性广法师问:在印度,除了贱民以外的人民,他们信仰佛教的情况如何?佛教是拯救苦难众生的,但以贱民为基础的情况,是否会形成“佛教就是低下阶层人的宗教信仰”的刻板印象?

  世友居士答:的确,在麻省有些人根本认为佛教便是贱民的宗教;再者,许多除了贱民以外阶层的人士,对佛教也很有兴趣。从印度的历史文化来说,佛陀对印度有很大的影响,而让上阶层的人来接触佛教,则是佛教复兴运动第二阶的使命。去年我师父僧护大师便指示我说:“贱民的工作已到了一个阶段,现在应跨出去接触印度其他阶层的人,因为如果在印度,佛教只有贱民才信仰,那根本就没有打破印度的种姓制度。”而我也正在思考如何去开展情势。

  郑 翠 华问:贱民占印度人口比例为多少?

  世友居士答:印度共有十亿人口,贱民大约占六分之一,所以现在我们是在谈二亿人的事情。我们现在没有确切的数字去得知到底有几千万人信仰佛教,但我们确知,学佛的人是有愈来愈多的趋势。

  常磬法师问:辅导贱民教育知识及工作技能之后,在强大种姓制度下,要如何让他们进入社会谋职?

  世友居士答:法律上贱民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已经在改善了,例如在政府机构及私人企业,都有工作保障名额。不过要谋职还是有相当的困难。但可确定的是,有受过教育的贱民,比没有受过教育的贱民求职机会更多,且较有机会去争取平等的待遇。因为佛法的自觉,那些皈依佛教的贱民,拒绝去做像擦鞋那样的卑微工作,而那些还没有受教育或皈依佛教的贱民则还没有这份自觉。

  ○○法师问:在印度是否有中上阶层的人信仰佛教,而且愿意放下优越的身份,来替贱民争取平等?

  世友居士答:这种情形是非常非常少,但我们正在努力扩大这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严重的是,印度各阶层彼此缺乏互信的基础。例如贱民长期以来受婆罗门的剥削,所以他们不相信婆罗门的人;而高阶层的人则完全不了解低阶层的人所受的苦难情形。很幸运的,在我们的教团里,有二位是婆罗门出身的;虽然很少,但至少是好的开始。坦白地说,佛教在印度面对两个重大的问题:其一、如何让各阶层的人可以一起共事?印度的社会结构分化性很强,不同阶层的人要一起工作的确非常困难,因此在弘法时,我非常注意佛法是否真的能帮助各种不同阶层背景的人,让他们能一起共事;其二、已经皈依的佛教徒是否真能透过佛法来自我转化,以消弭阶级之间的隔阂与仇恨。如果这两件事没有解决,佛教在印度将面临二度的死亡。

  昭慧法师问:在印度像甘地、泰戈尔这些婆罗门出身的伟人,是否有对贱民施以任何同情及协助?

  世友居士答:甘地曾经做过相当多的努力。但安贝卡博士认为,甘地的政策有其盲点;因为甘地认为:“种姓制度是没有办法废除,但贱民阶层的存在是应该废除的。”问题出在废除贱民阶层之后,他们要归属在那一个阶层之中?其他四个阶层,没有人会愿意吸纳贱民的。所以甘地所提出的政策,并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泰戈尔对贱民的处境有非常深刻的同情与了解,但他是位文学家,不是社会改革家,所以他的影响性是有限的。其实在印度有相当多的善心人士,关心贱民的处境,但这是个社会结构性的问题,安贝卡博士曾说,只要印度教一天不废除,种姓制度及对贱民的歧视,就永远不会消除,这就是安贝卡博士主张“只有佛教才能救印度”的原因。

  性广法师问:在印度,高阶层的女性是否比低阶层的男性社会地位还高?如果佛教把种姓阶层消除了,那是否还遗留着男尊女卑的情况?

  世友居士答:在印度,高阶层的女性是比低阶层的男性更具社会优越性,也就是阶层高于性别;但在印度每个阶层内,男尊女卑的存在是相当普遍的。佛陀给我们的教导就是,我们要对自己的身口意负责,无论男性女性,都要尽其本份。而印度的文化、历史及种姓制度,强化了某些原来有弹性的既存事实。所以在印度带领佛教团体时,我基本的思考放在:如何消除那些可能阻碍某些人去承担更大社会责任及生命责任的障碍。例如:刚开始我会先指导女性干部如何去做,但后续工作我便会尽量阻止男性去控制她们,因为在印度,男性总是有掌控女性的习惯。所以我师父总是告诉我们说,你们让那些女性自己去忙吧!她们会有办法的。而我们在英国的僧团里,女众有她们自己运作的方式,而英国也有许多资深的女众干部,到印度去指导女性的活动,而我自己的姊姊,也在印度推动女众学院的工作。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