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长沟峪庙会与天开庙会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赵润东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长沟峪庙会与天开庙会

  赵润东

  北京的“庙会”由来已久,它深深地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而北京郊区农村的庙会,作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更为人们所重视。各种庙会繁荣活跃,不仅反映出人们对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文化娱乐生活的渴望,而且更主要的表现了人们对商贸市场的需求。因而庙会与商贸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所以每隔几日甚至十几日,十里八村便有一处、庙会出现。据调查,房山区域西南各地庙会时间的情况大致为:三月初八为五侯庙;三月十五为无极屯庙(该庙位于今涿州市蓝家营村东南,观仙营村西,因地处房、涿接壤之处,故房山西南乡村民,每年多赶此庙会);四月初四为琉璃河庙;四月十五为鞍子口庙;四月十八为天开庙;四月二十为房山药王庙;四月二十八为西营庙;五月初一为长沟药王庙;五月初五为仙坡庙;五月十三为码头庙:五月初一为房山城隍庙;八月初一为长沟峪庙……这种固定的庙会给商贾贸易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物质消费与交流的需求。这真是“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流而退,各得其所”。鉴于本文旨在民俗,对其源考不作记述。因而仅就房山西南地区较为突出的两处庙会作一概略介绍。

  长沟峪庙会

  解放以前,龙骨山西北的长沟峪东沟的南坡上有一座娘娘庙。庙的四周筑有高高的院墙。当中有一层建筑宏伟的大殿,殿内供奉着娘娘塑像。塑像身着黄绫袍子,粉装玉带,凤冠霞帔,煞是好看。

  每年八月初一这天,附近村庄的人们都要来此赶庙会。其约定俗成的次序是,七月三十日人们就开始准备香烛彩绘之类,同时给“娘娘”穿好行装。然后抬着轿子,将“娘娘”老驾护送到东天宫老爷庙里供奉。家家焚香磕头,户户迎接老驾。礼仪之后,“娘娘”便留宿于老爷庙内。夜里有一群披红挂绿、擦脂抹粉的老妇人打着小黄旗侍候两旁。这一举动亦称为娘娘出巡(所谓“出巡”,又称“参驾”。指的是金刚会抬着娘娘神像驾龛由手花会随同到附近村庄演出。参驾时,用红色拜帖放在红拜匣内,老会二人套持门旗两面在村外迎接,花会香头来后递上拜帖,双方跪拜,并说些客各话。各地“娘娘”出巡也不相同如长沟峪“娘娘”出巡就在本村。而涿州的骡驼轿驮着的“娘娘”于五月三十(有的为五只初一)出巡到百花山。每七十里地为一站。一站住在黄山店;二店住地南窑;三站到达百花山。避暑后到八月初一回銮)。

  翌日,即八月初一迎“老驾”又要回銮。于是又有众人焚香跪拜,送迎皆有。临行前给“娘娘”梳妆打扮,穿袍换履。按村里习俗才开始走会。其程序是,长沟峪出会,捐兵湾出人抬轿。轿前摆满鲜花供品,走一段路程便放下轿子。高跷会、大鼓会耍上一通。每到之处,窑主就在窑台上摆出八仙供桌,沏上香茶,放上果品,俗称摆膳桌子。为的是招待走会众人。当时,会里纪律严明,每到一处,只许饮茶解渴,不得随意拿吃果品。

  东沟有大鼓会,西沟有高跷会。耍起来翩翩起舞,边说边唱,亦文亦武。有时不慎脑袋撞在一起甚至磕出血来也不退场。长沟峪以高跷会闻名。他们走起高跷翻起斤斗,一蹦能翻过几张八仙桌。有一年,房山城里走高跷,县官姨太太等出来观赏,结果长沟峪的高跷会与梨园店的离跷会叫起号儿来。双方僵持不下。后有人提议,比跳供桌,比耍武功,以至后来比跳城墙。由于双方互不相让,房山城墙下面摔伤许多人。这时,长沟峪会中高手韩林出场应战。他走到城墙上一个翻毛斤斗翻下去,稳稳地站在地上面不改色气不喘。赢了对方,争了荣誉。县官姨太太为此赏了一千现大洋。从此,房山人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舍命韩,而长沟峪的高跷会也名声大作,传遍十里八乡。

  那时,走会地点为各个窑台。北沟有东煤坑、西煤坑。大小煤窑一百五十余座。走会队伍能走上十天半个月,(正月走会过了十五才肯停止)。当时赶庙会如同过新年。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逛庙会,做买卖其乐无穷。长沟峪山道弯弯,峰峦耸峙。从捐兵湾往里走,小铺一个挨着一个。不用说吃饭,就是一个小铺里捏上三两颗花生米,走到长沟峪里边就得吃个大饱肚子,胃口小的还真承受不起。可见当年的繁荣程度。

  再说庙会以后,人们将“娘娘”的轿子抬回庙里,轿杆卸了,放在娘娘庙外。“娘娘”塑像端放于院中曝晒三天,然后安放在殿中宝座之上。后来,娘娘庙外又建了一座。坐北朝南的三间学堂。学生读书不守纪律,先生就令其在“娘娘”面前罚跪。

  因连年窑洞挖煤不止,娘娘庙不断下沉,直至坍塌。娘娘塑像于是便放进学堂。长沟峪庙会延续多年。庙会所有开支,均由窑台供给(自段祺瑞时开窑直至日本进中国“事变”之后)。后来煤窑崩水关张了,庙会没了开销,也就组织不起来了。再后来,闹土匪,土匪将会里的铜鼓乐器变卖了,剩下的部分大鼓铜锣现在仍然存在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每当谈起当年庙会,滔滔不绝,说得有声有色,颇有情趣。

  天开庙会

  旧历四月初八这天,上方山下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地来到天开娘娘庙赶庙会。

  天开娘娘庙位于天开村南,东临有名的黑龙潭,北倚壮观的灵修禅院天开寺,旁边环绕着日夜不息的牤牛河水。夏季,绿草如茵,松柏繁茂,再有周围起伏连绵的六聘山的映衬,景致显待格外幽静。

  娘娘庙占地八亩。高高的院墙内座落着三座规模较大的殿宇,正面大殿内有娘娘的神像端坐在宝座之上。前面有哼哈二将,两旁是四大天王。甬道两旁的配殿内塑着虫王、药王、吕祖、老爷等神像。如此设置,均为显示平安吉祥,风调雨顺。

  金章宗年间,天开村内居住着皇丈伊阁老。阁老府中伊娘娘有姊妹九人。分别嫁于孤山口、甘池、浃河、胡同口、曹章、小邵村、涿州、支楼等村。每逢节日便回阁老府省亲叙旧。当年那气派,真是威风凛凛,前呼后拥,十分显赫。伊娘娘死后,章宗皇帝便钦旨在黑龙潭西岸建造了这座规模壮观的娘娘庙。

  之后,各处皇亲国戚便在四月十八这天来娘娘庙进香祈祷(“娘娘”即俗传“王母娘娘”,一般娘娘庙所祀之神应称“碧霞元君”。是人们为崇拜能保佑自己吉祥幸福的女神而塑造的形像),祈求神灵保佑。再之后便成了人们赶庙进香祈祷的香火重地。

  赶庙的顺序是:灵官打道,扛旗;炮会飞铜锣会紧随其后;狮子会舞动雄姿驾旁护卫;中间抬着老驾:随后就是幡会、扛箱会,所抬箱子意为老驾衣装服饰;走在最后的是少林会,人们舞拳弄棒,护驾保镖。进香队伍披红挂绿,刀枪剑戟,金光闪耀。

  队伍未曾进村,天开村内的理佛会便早早地等侯于村头准备接迎号佛(礼佛会:又称“号佛会”。一般在有老驾附近的村庄。礼佛去为老驾的总管,负责迎接朝顶进香的各道会组织。该会逢庙便烧香、念佛号,根据每尊神像的专号,作有韵的朗颂。当庙会发生纠纷时,礼佛会也作调解)。所谓号佛,即为一种礼仪。理佛会长老,必大德大智者担任。长老能说会唱,根据来者而话条子。其内容如同对诗对歌。那道会先到就先给那道号佛。来者是??着拜匣夕互相换帖,请安之后,号佛、排佛。

  这时,长老开始亮开嗓子唱道:“阿魔西牛赫哲,降主国王。前华公主,三五七岁,才知人事,想感体行,不贪皇宫内院,弃舍家园,在此庇性不由行,来上泰山。在此必苦修行三十余载,成正角,正宝山,才得正果园朝。感动朝诸神将。护法诸神,张戈四散,四大真人……”唱过好长好长的词句以后,再行一连串的礼仪,各会方能入内玩耍。

  据统计,最盛时期,这样大大小小的香会队队相接,竟达一百四十余道。每逢此日赶庙会的队伍,有出有进能走上四天四夜。

  观看庙会内的场景,更加丰富多彩:货摊小贩,排列两旁。

  进香的男男女女,摩肩接踵自由地穿行于人流之中。渴了饿了,路旁有各种风味小吃,花消不多使可使人心满意足;累了困了,就躺在山道坡边呼呼地睡上一觉。那境况也叫人坦然自在。走高跷,耍棍棒,有娱乐,有买买。来此逛庙,谁人不乐?悠闲自得,又何乐而不为?

  热闹非凡的天开庙会相传了很多年,它成了当地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可是到了后来,这里的情形越来越不景气。到了解放前,兵荒马乱,百姓不得安宁。赶庙会的习俗也就渐渐消逝了。到了“文革”时间,破四旧,立四新,娘娘庙残存的断壁残垣也连根“革”掉,拆下的砖石盖了房子,垒了猪圈。从此,娘娘庙与赶庙会便消声匿迹。

  (《房山文史资料》第4辑)

  作者系区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四届区政协常委,区政协文教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