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的供养理趣
密宗的供养理趣
佛教一开始,就教众生如何供养,以求福报功德。佛陀在世时,人们即以衣服、卧具、饮食、医药四事行供养,依此表达对佛陀之诚心及敬意。甚至严扫家门,别具庄严香室洒水涂香泥治道,罗列种种延请佛陀至家里供养。佛灭后不能亲承佛之音容,遂运“诚”供养。为安慰自心,于安奉舍利之塔庙前,供养种种物质,以表达对佛陀至诚之追思,这种方式遂蔚成风气,大为流行起来。但在大乘经典提到,欲供养诸佛世尊当修三种法:1、发菩提心、2、护持正法、3、如教修行,如此方名真供养。由此可知法供养的思想,逐渐兴起。此正如侍奉双亲,虽奉之以甘脂,若未能顺其心意,则食之无味,非为真孝顺。对佛陀人格信仰,最佳表现方式即顺其心意而行,接受其思想并如法奉行终生不渝。而发菩提心、护持正法、如教修行,正是佛陀伟大的遗教。 真言密教之供养,是绝一全体的供养。在基本教理上,大日佛为宇宙唯一绝对之主体,喻为真如本性。而山河大地,一草一木一瓦一石乃至诸佛、菩萨、天龙八部,皆为大日如来之等流分身。皆包含大日佛性,虽为等流分身却未能灭其全一之体性。有如天下诸水,无论江水、海水、河水、井水……皆等同一味--水味,此水味即全一之真我。又如:花令人心生喜悦、美感、希望、光明、安祥……等诸多觉受,此与大日佛本具之德并无两样。是故虽是一瓣花一滴水之供养,均是绝一体性之供养。而一切即大日,大日即一切。绝其能所运心供养绝一之体性,故能遍及十方法界,成就大曼荼罗供养。因此供养非仅限于物质上,心理上之供养尤为重要。遍法界之实相的一花、一香,当体即无量无数之香花供养故,即成无量无数之香、花供具,供养遍法界一切如来。
正如五供养偈云
我今所献诸供具,一一诸尘皆实相;
实相普遍诸法界,法界即此诸妙供;
供养自他四法身,三世常恒普供养;
不受而受哀愍受,自他安住秘密藏。
又如:摩尼供文
净心为涂香,万行为妙花
功德为焚香,果德为饮食
智慧为灯明,供养自心中
心王大日尊,心数曼荼罗
三界为一心,心外无别法
自心自供养,色心不二故
五供养诸麈,六大所和合
大曼荼罗身,显形等诸色
手印标帜等,三摩耶法身
真言色声中,文字句义等
法身曼荼罗,供养自身佛
四处威仪等,羯磨之法身
我今四法身,诸佛同一体
此处由摩尼供文可知,吾人全一的体性与诸佛无异。由自性全一真我展现,投入于每一事物上,去展现内在秘密无尽庄严之境界。“心王大日尊,心数曼荼罗,三界为一心,心外无别法,自心自供养,色心不二故。”正是密教供养之精髓,以自我全一真如之无限,与法界中全一之体性,相互涉入融合为一去体悟当相即道智,辗转相互供养自证理趣,将一切活跃于无限。
密教之供养,是出自内心清净的供养。供养之先行者必须净除三业,令佛性三密现前,次结界辟除障缘,再深入供养理趣,成就真如平等广大无碍供养。故有普礼、净三业,三部披甲护身,持咒辟除,洒净薰
香,文字观烧净……等程序。
而供佛之物,依经轨之不同而有异。但大都用,阏珈、涂香、华鬘、烧香、饭食、灯明等六种,此六种供具俗谛之意义:阏珈是用来洗佛足的水;涂香:天竺国气侯炎热,身容易发臭,故以香涂身。因此相沿成袭,以涂香供养。花鬘、烧香或饭食等是令人视觉、嗅觉或味觉感觉
怡适。然以密教精神来看,阏珈是洗净烦恼罪垢;涂香是磨莹五分法身;花鬘是以万行之花庄严其身;烧香是遍至法界不能阻挠;饭食是极无比味之禅悦食,法喜食;灯明是取如来智光能照遍世间幽暗之深意。以此精神化之六种供具,虔敬供养遍法界之一切如来,由于此种虔敬供养的观智之凝聚,而超越了个我心中之迷界,存在于天地间之一事 一物,悉以全宇宙为背景,互相地交涉关联于遍一切处活现全一。
密教不祇以此等供物供养而已,还有摄取印度外道之以供物投入火中烧,由火神之媒介传达于圣者之烧供法,将之净化,精神化为护摩法,此亦即是密教独特之法,从外相看来,以物投入火中燃烧,似乎同于外道之护摩。然此虽和外道形式相同,但予以密教化的护摩之火,即是如来之智火;炉之全体即如来之身;炉口是如来之口。如来之身、口、意,即行者之身、口、意,以此三平等观之实修,而充实密教精神之处,即是密教护摩特质的发挥。
此外日常生活中,洒扫佛堂,擦拭佛像,一切之修行亦是般若自性佛之供养,希望此文能对同道修业密教行者,有所帮助,同入毗卢一真性海,大供养曼茶罗会中。本文转贴自《真言宗清净慈门》宝海阿奢黎文集。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