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8日
来源:不详   作者:程德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

  程德美

  丹斗寺位于青海省东部的丹霞如火的小积石山中,背靠湟水南山,面朝黄河,经过九曲九峡的黄河在丹斗寺的凝视中奔下青藏高原。这座深山古寺,规模不大,却在藏传佛教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丹斗寺的历史渊源

  佛教从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那时称为佛教从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那时称为吐蕃)后,一直与当地的原始苯教有着激烈的斗争,经过200 多年的发展,到了第八代藏王时期,吐蕃社会经济繁荣,佛教也在王族的扶持下得到很大发展。除了修建寺庙以外,藏王规定每家要有一个人出家,七户平民供养一个僧人。僧侣势力的扩张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引起了贵族集团的不满,也遭到了苯教势力的猛烈抵抗。

  公元838 年,藏王的弟弟朗达玛篡位上台后,颁布了灭法废佛的命令,关闭西藏境内大小寺院,迫使僧人还俗,烧毁佛经,命人将大昭寺和小昭寺的佛像抛入水中。在此种情况下,一些藏传佛教僧人逃往印度和吐蕃最偏远的阿里地区以及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和云南北部地区。西藏佛教的前宏期结束。

  当时拉萨附近的三位佛教僧人藏饶赛、约格琼、玛尔释迦牟尼听到朗达玛灭佛的事情后,就用骡子驮上佛教经典的戒律和论书,逃往阿里。后来又从阿里逃往南疆、内蒙和甘肃。在流离了几十年后,最后终于逃到了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流落到尖扎、化隆和循化的丹霞山岩中。在这里研习佛经,传播教义。

  在丹斗山南面的黄河边,有一个叫加吾的小村子,大约在1000 多年前,那里还是一片牧场。当地的藏人大多信奉苯教。15 岁的牧羊人穆苏萨巴听放羊的伙伴说,山上的岩洞里有几个隐居读经的僧人。于是牧羊人爬上高山,找到了藏饶赛、约格琼、玛尔释迦牟尼这三位来自西藏的僧人,并拜他们为师。公元907 年,已经熟悉佛教经典的穆苏萨巴坚定地表示愿意接受《律部仪轨》,剃度受了沙弥戒,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改名为“贡巴饶赛”,意思是通达佛教教义。

  在他年满20 岁的时候,贡巴饶赛授了比丘戒,授比丘戒需要五位老师才符合戒律,碰巧的是那位曾经射杀藏王朗达玛的拉隆.贝吉多杰也逃亡到黄河边的深山里,最后贡巴饶赛在三位老师和贝吉多杰等人的面前授了比丘戒。藏传佛教史上把这一年称为佛教后弘期的开端。

  贡巴饶赛受戒后,一直隐居在丹斗山的岩洞里学经,他很聪明,学识过人,名气越来越大,被山前山后村庄里的人们尊称为“喇钦”,意为“大师”,从此人们称他为“喇钦.贡巴饶赛”。后来他在当地藏族部落头人的帮助下,在丹斗山的岩洞边和峭壁上修建寺院,弘扬佛教。

  卢梅.崔臣喜饶等卫藏十弟子来丹斗学习并受戒,他们拜贡巴饶赛为师,贡巴饶赛为他们授戒,指导他们学习佛教的律藏,并把藏饶赛等三人逃离吐蕃时带来的佛教经典传授给他们。学成后卢梅等人学成返回西藏弘法,在西藏山南桑耶地方的部落首领的支持下弘扬佛教。他们在山南修复了桑耶寺,并建立了一批新的寺院。贡巴饶赛的几批学生陆续在整个西藏弘扬佛教,佛教很快就得到了恢复。不久就超过了朗达玛灭佛之前的规模。佛教从青海地区重新传入西藏,并复兴起来,藏传佛教史上称之为“下路弘传”。而佛教在西部的阿里地区得到振兴,被称为“上路弘传”。

  在此期间,贡巴饶赛和他的3 位老师一直住在丹斗寺。藏饶赛和玛尔释迦牟尼年迈时迁到平安驿湟水北岸的玛藏崖白马寺,凿崖为洞,居住修行。晚年的约格琼也在离玛藏崖不远的约格沟中居住。最后,约格琼到西宁圆寂。贡巴饶赛在玛藏崖圆寂,享年84 岁。他的学生们将他的遗体涂上药泥,塑成神像,供奉在岩洞中,当地的藏族人把这地方叫做“玛藏喇钦”。 到元代,信徒们为三位贤哲在西宁西大街修建了大佛寺,在佛殿内塑有三贤哲巨大塑像,取名大佛寺。现在大佛寺被看做藏传佛教“后弘期”的祖寺。公元1390 年,明洪武二十三年,青海的大土司李南哥重建了西宁大佛寺。

  由于西藏佛教复兴得力于喇钦弘传佛法,延续律仪,传递衣钵,后人尊他为后弘鼻祖,他所在的丹斗寺被称为西藏佛教后弘的发祥地,在整个藏传佛教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探访丹斗寺

  丹斗寺所在地属于青海省化隆地方,是藏族人生活的最东部地域,无论是从黄河南岸的循化积石镇过黄河上山,还是从北方的化隆巴燕镇翻山越岭,到丹斗寺都不容易。即便现在青海已经乡乡通了公路,但仍旧到不了丹斗寺,因为丹斗寺坐落在大山深处的悬崖峭壁之间。从实际距离来说,丹斗寺距离北面的下科巴村仅8 公里,距离南面的黄河仅15 公里,但都需要攀登大山才能到达丹斗寺。

  我们驱车从青海省省会西宁到化隆回族自治县的扎巴镇,全线是高速公路,过去盘山艰难的青沙山也有了隧道。从扎巴镇到县城巴燕镇也是宽阔平整的二级公路了。出了巴燕,一路上翻过了4 座高山,不断上山下谷,路上车很少,极其清静。沿途都是藏族村庄,雪山、绿田中,散落着经幡、白塔,十分秀丽。这条道路是近年才铺设的,它是从甘肃大河家黄河古渡进青海的又一条便捷的通道,其实这条路,早在1400 多年前,隋炀帝率兵40 万到这里围猎时就有了,到了宋朝才变成了正式的道路。这条盘旋在群山中的古道,经过了千年的变迁,才发展成如今的坦途。

  车开到科巴村后再无公路前往丹斗寺。科巴村与丹斗寺相对高度不到千米,但在高原上,一千米已经不是小数目了。尤其是要翻越两座山。丹斗大山的一翼如旋梯一样陡峭地落在了科巴村的中央,村子被山分成了南北两簇,所以进山的路也分成了两条,北路较缓,南路陡峭。

  第一座山并不很高,抬头就可以望见山口的箭镞和经幡,当我爬上山巅,坐在山口喘息的时候,回头望科巴村,山脚下一片屋顶,一片葱绿。

  起身下山,下到几百米深的山谷石滩,再重新向上攀登。路越来越陡峭,也越来越窄小。整个大山里,万籁俱寂,苍鹰在蓝天深处无声地滑翔。山口的经幡在烈日和山风中,显得格外震撼,我爬过山口,前方的群山扑面而来。一条绿色的幽静峡谷出现在我脚下。回头望科巴,只见远方缥缈的小山口,而科巴早已经消失在蓝天白云和群山中。

  沿着山石堆砌的小路下到了峡谷的底部,只见在一个相同的高度上,几乎每一座山上都有许多深陷的洞窟,就像人的眼睛。

  走到干涸的河滩,转进一个更大的峡谷,一片寺院突然出现在眼前。这就是丹斗了,一座洒落在深山峡谷中的丹斗寺。

  走进丹斗峡谷,干涸的沙滩两侧是高耸的岩壁,丹霞地貌鬼斧神工,经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砾石、砂石胶结形成了坚硬的岩壁,又经过千万年的水流侵蚀,岩壁中形成了条条水平的蚀痕,深浅不一的蚀痕中,隐藏着无数神秘莫测的洞窟。我想,1000 多年前,藏传佛教的先哲们走过这里,也许正是丹霞的雄浑、灿烂和难以抗拒的阳刚之气,使他们留在了丹斗的山崖中。

  坡地的最高处是一座整齐的院落,除了风铃叮当外,没有一丝音响。门檐下,一张手绘的“名片”代替了门牌号码。我敲动门环,许久门开,出来一位精干的阿卡,我说明来意后,他把我引入院子内。

  他叫格藏,他给我倒茶,请我吃镆镆,他打开手机给正在西宁的丹斗寺活佛才旦堪布打电话。

  丹斗寺主持是第14 世才旦堪布.阿旺洛桑丹贝坚赞。活佛1965 年农历4 月1 日出生在丹斗山南面黄河边的加入村,1993 年成为才旦寺寺主,那年他已经28 岁。因为丹斗寺是才旦寺的属寺,所以信众也称呼他为丹斗堪布或丹斗活佛。

  1995 年到1997 年他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学习,2000 年到2002 年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学习。那时,他正在编写丹斗寺志,碰巧在雍和宫遇上,后来我还为他整理过丹斗寺志,于是就有了一面之交。

  山崖上的寺院

  休息片刻后,格藏带我走进正殿。丹斗寺各个佛殿有个共同的地方,几乎所有的殿都是建在山岩洞窟的外面,所以正殿相当于洞窟的大门,殿的深处就是洞窟。宽阔的洞窟中还有若干小窟。

  格藏管理的殿是阿尼鲁加殿,也就是龙王殿,殿内供有释迦牟尼佛、持金刚、无量寿等佛像,正殿背后,又一小窟大约2米多高,里面供着龙王。也许山里最重要的生活依靠是水,所以龙王成了地神的象征,只有在藏历四月十一日那天才让人朝拜。

  离开阿尼鲁加殿,格藏把我引见给丹斗寺的寺管会主任索巴,因为才旦堪布要管理许多寺院,同时又是塔尔寺的活佛,大多数时间驻在塔尔寺,所以索巴就成了丹斗寺的负责人。

  索巴非常热情,他对所有的殿堂和菩萨的典故了如指掌,并且能流畅准确地用汉语表达出来。索巴告诉我,丹斗寺是民和县杏儿沟才旦寺的属寺。才旦堪布和才旦夏茸共同管理着才旦寺和其他6 个属寺。

  索巴带我沿着石壁下的转经路向东走去,石壁上的阿吉达修行殿边是一排转经筒,大殿如钟鼓楼式样,里面供有三世佛、妙音天女、米拉日巴上师和阿吉达修士等像。

  山崖上有三世达赖修行殿,明万历年间,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曾来该寺朝拜,并一度闭关修持,后来人们在达赖修行处建成此殿,殿内供释迦牟尼、持金刚、无量寿、弥勒、四臂观音、绿白度母以及三世达赖像。

  “三贤哲”及喇勤殿,建在山崖上,极为险峻,内供有藏饶赛等3人和喇勤的塑像。

  丹斗寺建筑规模最大的是大经堂,那里是全寺僧众集体诵经的地方,经堂内有许多精美的壁画,供桌上摆放着才旦堪布的照片。

  寺院东侧,险峰林立,循崎岖山径,东行1公里许,有著名的丹斗静房,于明万历年间,由第三世达赖喇嘛开辟,历史上一直是僧人的闭关静修地。

  才旦活佛的经堂和居室是一座汉式院落,下午阳光已经倾斜,把院子里的菩提树叶照射得灿烂夺目。

  热杂帕殿是丹斗山崖中最幽静,最美丽的地方。热杂帕殿建在一片巨大的岩石下,两层殿顶金碧辉煌,院内大树参天。热杂帕就是传说中的释迦牟尼的前世须达那太子,传说在许久以前须达那和妻子在这里居住了12 年,后来人们在太子住过的地方建成此殿。寺内的墙壁上还画着须达那太子的传奇故事。如今,陡崖下的院子里,菩提树茂盛,牡丹花盛开。

  金殿南侧才旦夏茸行宫,是寺主来寺后的驻锡地,在热扎帕殿左侧,为一四合院,内有才旦夏茸灵塔,灵塔建于1985 年。门廊中高悬着香客弟子们赠送的大匾,匾上是四个大字“宏法渊教”。人们以此怀念着才旦夏茸老师。

  格鲁派高僧才旦夏茸

  第六世才旦夏茸全名才旦夏茸.久美柔贝洛珠。他是当代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高僧,更是著名学者和藏学家。他于1910 年出生在黄河边的积石镇,和喇钦的故乡加入村一水之隔。他在3 岁时被认定为才旦寺五世才旦夏茸活佛的转世灵童。5 岁时,在加入村拜谒了尊师晋美丹曲嘉错大师,6 岁的时候就被迎到才旦寺坐床。

  才旦夏茸10 岁时在丹斗寺修习佛法,从此长期跟随晋美丹曲嘉错大师学习。1936 年开始到各地弘法讲经。同年与才旦堪布一起出资维修和扩建了丹斗寺。1937 年到丹斗寺讲经,主持当地许多寺院的维修和扩建。

  新中国成立后,才旦夏茸开始从事民族事务及发展藏族文化的工作。1954年夏天,才旦夏茸赴北京参加宪法、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毛泽东著作哲学部分的藏译和审定工作。1957 年,与桑热嘉措一道整理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后来到民族出版社和青海民族学院工作。

  1979 年后,受聘为西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教授。历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西藏天文历算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等职。

  1985 年才旦夏茸在甘肃拉卜楞寺圆寂,享年75 岁。十世班禅大师曾说过:“我国藏族中,在藏学方面有这么高造诣的人不多。他的著作是多方面的,在培养人才方面也作出了贡献,我非常尊敬他。他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如今,无论是藏传佛教界还是藏学界,都深深地怀念这位佛教和藏学大师。

  走完丹斗的转经山道,瞻仰完丹斗的经堂、佛塔和僧舍,索巴引领着我又返回最高处的阿尼鲁加殿。太阳开始西斜,索巴和格藏热情地挽留我,但现在已经4 点多钟,我实在没有时间了,因为下山还需两个小时。

  格藏给我端来了方便面和馍馍,我把自己带来的面包跟格藏交换了巨大的馍馍,一起喝茶吃馍。走出阿尼鲁加殿,索巴和格藏一直站在那里挥手送别。

  出自: 《中国西藏 》 2008年1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