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丹霞碑文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丹霞碑文

  续曹洞正宗传法沙门耀成功德记

  嗣法门人古荣

  善与人同

  南召县城西四十余里许有山曰留山,又号丹霞山,山势重重环绕,水流,曲曲潆洄,实南阳之古迹,南召之胜地也。松竹丛茂,佛殿高耸,揭曰丹霞古寺,原寺初始于唐,盛于宋,兵焚毁元,迄明中兴。

  朝衍盛其中禅师董理谭越募化,其功其德碑碣立意功德之不泯,碑碣之寿世也,但数百年来,雷雨几经,字暗行消,倾者危者残者缺者嘻甚矣惫,昔为颂德坚贞,今作碍薪镇石,可惜也,大禅师可兴旧城人也髻龄出家器宇非凡,言语不苟,饱佛法笃信念,欲修最上乘,解第一义嗣法初,不忍断碑残碣,经泯前善锐意持危扶颠,拾残补缺,行见董理禅师,唐之天然宋之德淳明之觉福我。

  兄荣公和尚同谈纪纲整理,洪规内外以清肃俾远近而感仰德恶,并施财法双行,先年当去田地尽数,归回仍复旧业,殿堂廊庑焕然一新后,荣公和尚化缘,随院事学者辐辏四方,云集随根受法不失其,将己囊中所积钱文三千余串置买小庄,田地一分入于常住永远,以供香火养道之资十方衲子,或钵恩光四来学者俱霑利益,所谓星飞翠,乍新磬之磬斗拱留霞常护云山之气,禅宗又振大法,重兴皆系,显公和尚道德之气运萃于一时,故能此盛举,余愧不能文,因其以序本末云尔。

  古随太白顶,无用庵人德静撰文,并丹书

  本山当代住持洪法沙门寿灿率两序

  大清同治八年岁次己已二月穀旦

  续曹洞正宗丹霞寺亮善显公和尚

  功德记 嗣门法人永静

  盖闻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祖师西来直指,人心是佛,显密二利,指迷途而登觉岸,宗教又陈化亿愚,以远上乘设,虽有多门人,理归元无二矣自从,世尊拈花迦荣微笑正法眼涅磐妙心分付摩诃迦,以后灯灯相续,祖祖相传,迄至今时,绵绵不坠,兴而复衰,暗而复明,天道循环,四时凋奕,盖其然矣,恭维,丹霞堂上传曹洞正宗第四十七代亮善显公和尚鲁邑王氏之子也,少入法门,早慕空宗,博览群书而登解脱之道,洞明五教,以达最上一乘,悟宗不念灵山嘱咐,扬禅宗豈失宗纲要,真乃为苦海之慈航,作歧路之善导也,驻锡丹霞受法衣拾。

  显公门下接待往来布慈云拾中州界内始拾,法之教之也,佛以法派之衍在所而盛上人之于,先启拾红椿盛复有加焉,其以不慨为佛弟子哉,乃吾人之拾吾儒则何如矣,若终无于世,教非夫也,因新续法派云,正法湛无觉,妙义悟本空,静证坚持修,一了超顿宗

  万历乙未岁五月望日

  南阳进士及第南京吏部侍郎前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

  侍读学士

  国史副总裁

  经筵讲官国子监祭证衡郡 曾朝節撰

  尤明万历旃协洽年无射月望日立 明

  清乾隆十一年县志记载

  丹霞上人退隐清风方丈

  瑞云相公大禅师德行碑

  风去聚会

  大清宣统二年菊月中旬穀旦恭颂

  自古佛之传慈悲而已慈爱悲怜也,受怜居心而慈悲蓄焉幸有,清风老和尚宛南桐柏人也,出家泌阳参游诸方,受戒于会善,接法于丹霞,海公因衰思旧由俭成半,以此观之,不惟丹霞千载之气运,清风丈,瑞云监院襄之一振即百年之管,香火从此犹新更堪慕者因兴,海公长老和尚瑞云大方丈声应气求志同道合人,虽方外行在笛,中共承慈悲之道均发慈悲之心,解难排纷则讼端无由起远迩怜友祸遭不测,几乎流离要必从中,力为周旋百方,调停以致转祸为福,尔后安 其余荒崴,蕴粟保护诸方,济贫救苦,性命有所依舆寺至厚者,分忧爱怜所及掉发难数,此三人者真苦海慈航也,四方善友不忍湮没其德因,列贞珉以志远弗忘云。

  邑增广生员李巽撰文

  太学生子昭书丹

  留山镇四乡众怜友敬立

  贾有相铁笔

  丹霞寺清风老和尚广业功德碑

  功垂千古

  盖天下有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志,有非常之志,易见有非常之功,故丹霞有清风禅师者舒才,也而能广十方丛林而才,斡冠群出从,乃所积金,勤俭苦置买庄田数其功德浩大实为敬,佛者也维,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日买到柴,基堂地一费大钱六百串整,押钱五十串整,粮银一钱四分,同人王德馨文理明张魁杨范柴光聚。清光绪二十九年十月二十九日买到文理亮山地一费文银四百三十五两,粮银一钱,同中人汤文耀艾光合文理明明安福、李之星、李振河族人文光三。光绪二十九年十月二十九日买到任化周水旱地一费钱九十串整,粮银叁分,同人杨清、董庆云、任化营、晁元林、任化、任化羽、任化风,光绪三十年初二日买到双庙赵远致水旱宅基地七,费钱千串整,又费银子一百五十两整,粮银七钱八分整,同人柴基堂、靳国尔、杨清范、汤文耀、王德馨、李化文、武天梓、文理明,以此观之,有能勤劳上进恐久传不朽云尔,

  本寺当代主持禅师黄廷恩捐五百文

  宋全声捐五百文

  合院大师共捐资十八串文

  南阳府南召县增广生员李巽撰文

  南阳府南召县太学生文理明篆额

  南阳府裕州师范毕业附生朱金波书丹

  本寺知客大师宝藏率众敬立

  贾有相铁笔

  大清宣统二年三月上浣穀旦

  以上所开续贾庄田文契当日俱系两家情愿,并无和债折,勒成交等日倘有惜端启,妄生争兢者,据此,以为证方丈碧贾到增益丛林监院新弘启懿辅弼常住俱为供给十方众之计非为子孙,目前荣之祗许子孙永远居住,不许子孙出卖典当,谨遵方丈碧公之教诫,不避其方之反复而以告也。

  书记本宅民撰文并书丹

  记录直象手敬腾

  大清乾隆三十年岁在乙西五月十二日 吉旦 立石

  重修丹霞寺记 进士齐贤 邑令 浙江人

  丹霞寺之建立始于唐长庆四年,天然禅师创为道场之所。至宋宁熙四年,会禅僧德淳崇而新之。元季兵焚毁为煨烬。明永乐甲午,有僧谭宽惟建一宇,正绕丙辰,僧自然以兴修为己任,由是殿宇巍峨。嘉靖二年,僧性寿重修。迨明之季世,土寇云扰,佛象山田毁佔。欣逢国朝定鼎,海宇昇平,而星散之僧徒稍稍复聚。有和尚砥终者,披荆棘辟草莱,清理侵地,阡陌分明,实为寺之中兴法祖。而静庵冕珠两和尚,相续焚修,竭力赞襄,因而前绪辉光,丹霞寺之气象焕然改观。

  乾隆二年间,一清始为住持;而砥中者,乃一清之法祖,静安其传,衣钵师也。一清自入寺后,誓愿坚深前人之有待于后者,罔不一身肩荷。非独朝经暮典恭悟元机,即山前后之寸沙尺土,在率众躬耕,渐次成熟。

  辛酉春,予滋官兹土,因公过此,见其三山环绕,二水潆洄,古木参差,孤云聚散,诚道场之福基也。徘徊久之,乃为一清曰:“寺之大观粗备矣,寺之成功则未也。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言成功之难也,可不惕哉?”一清曰:“是固僧之志也,敢不勉旃!”于是壬戊,癸丑二年内,新建法堂,又重建“释迦”、“昆卢”两殿,向之所称未备者,至此而金碧辉煌。洵可为“有志者事竟成”也!所更难者,鸠工尼材,丝毫不仰赖于檀越〔1〕,山之所有者则取之于山,山之所未有者,则取给于历年子粒之所积余,恢恢乎用之若有余裕焉。甚矣哉!率众躬耕之明验也。古云“聚沙成塔”,即一清之谓欤!当日之稽核工材者,则一清之法嗣鼎瑞也。至一清之戒律精严,敷宣大乘,别有所书,兹不复赘。是为记。

  注释:

  〔1〕檀越:梵语,指施主。

  重修丹霞寺记(译文)进士褚齐贤本县知县浙江人

  丹霞寺最早修建在唐代元和十五年(公元八二○年),天然禅师把它作为修道诵经的场所。到宋代熙宁四年(公元一○七二年),禅僧德淳又加以翻新增高。元朝末年遭过兵乱被烧为灰烬。明代永乐甲午年(永乐十一年,公元一四一四年),有一僧人谭宽,在这里只建造了一间庙宇。到了明代正统丙辰年(正统元年,一四三六年),自然僧把兴修庙宇看成自己的责任,以此殿宇巍峨矗立。嘉靖二年(公元一五二三年),僧人性寿又加修建。等到明代末年,土寇纷乱如云,毁坏了佛像,占领了山田。欣喜迁到清朝建国,四海之内进入太平时期,而那些分散的僧人也渐渐都回来了。寺中有一砥钟和尚,披荆斩棘,清理被侵占的土地,使边界分明,实在是丹霞寺中兴的祖师。接着静庵、冕珠两和尚又相继焚香修道,竭力赞助,因而使先前的事业更加辉煌,丹霞寺的气象焕然改观。

  乾隆二年时(丁已年,公元一七三七年),一清和尚开始作寺内的主持,而寺中和尚乃是一清的法祖,静庵和尚是一清的传衣钵师。一清和尚自入寺后,发誓要坚决完成前人对后人的期望,凡事皆身体力行。一清和尚不但早晚诵读经典,恭敬地领悟深奥的真言,就是对于山前山后的一寸沙一尺土,也要处处亲身率领大家去耕作,这样以来,实现前人期望的时期已经渐次成熟了。

  辛酉年(乾隆六年,公元一七四一年)春天,我来南召作知县,因为公事路过此地,见这里三山环绕,二水洄旋,古木参差,孤云时聚时散,真是诵经修道的好所在啊。我徘徊很久,就对一清说:寺的大观已经大略具备了,但寺的最后修成还没有啊。书经上说:“修一座很高的山,缺一筐土就不算建成。”这是说事情成功是不容易的,能不警惕吗?一清说:“这本来是我的志愿,怎敢不勉励呢!”于是在壬戊年(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癸亥(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二年内新建了法堂,又重修了“释迦”和“昆卢”两殿,过去一向没有具备的,到现在算是金碧辉煌了。这真可以说是“有志者事竟成”!而更可贵的是招募工匠,备置器材,丝毫都不依赖施主的布施,山上有的便就地取材,山上没有的就用历年地里出产的积余的粮食,各项费用都用它还有富余。真是好啊!率领大家亲手耕种的远见,在这里得到验证。古人说“聚沙成塔”,就是一清和尚这样的做法吧!当日管理计划工匠材料的是一清的徒弟鼎瑞和尚。至于一清戒律精严宣讲佛法,另外还有记载,这里就不赘述了。所以作了这篇记。

  三、碑 文

  1995年南召县志记载

  重修留山仙霞禅寺记

  赐进士承直郎刑部尚书兼干主事郡人张用瀚撰

  续曹洞正宗传沙门慧静书丹

  南阳郡城北百里许,有山曰留山,又曰丹霞山。势接西岳太华而来,峰峦秀丽,盘旋状若凤翅形;清泉环绕其麓,无急湍声,松柏桧竹口口壑美且茂,实南阳佳地也。唐长庆四年,天然禅师因究生死大事,遍游诸山之末,钟爱兹山之盛,辟创为道场之所,揭名曰仙霞禅寺,肆口口口示寂焉。至宋崇宁四年,会禅僧德淳住山,复崇而新之,益宏规范。元季兵燹,毁为煨烬,荒基断础,四顾寂寥。

  我国朝永乐甲午,有僧谭宽,惟建一宇,然而规模狭陋,弗克永年。自是诸方禅衲慕兹名山,至者举欣览,惜其仍为荆榛瓦砾之地,结口隹锡者口口依旧恒病之。正统丙辰岁,郡之僧司僧觉福号自然者,汴人也,授司檄往住持焉。既至之日,愍古刹废隳久巨,发菩心以兴修为己任。口口众咸口然而从。檀越远迩,闻者喜佥,皆施金帛,捐粟麦,为土木费。福用是锄棘剪草,理财鸠工,始治庖厨为烹饪之所,对草庐为妻众之口,口朝夕董工不辍。缭筑墙垣,整顿基址,补底夷高焉。是岁八月,南北营殿,东本构堂,中则巍然一阁,耸出山巅。其间架均按五九之数,口栋口口重呆深拱,下至门牅廊庑,盖瓦级砖,咸合矩度。后二年,雕三大佛之像于殿内,梵王帝释则参随之;塑罗汉侍从通二十八尊于万岁碑之左右,其余圣像咸俱焉。至若方丈耆宿之有室,钟楼贝叶之有楼,丹垩金碧之色绚彩耀乎,凡法之所宜有者悉备。四方缁流争先口口云集于斯者,常满百。暇则登高殿可以望丰山,开大门可以瞰白水。午夜钟鸣,六时梵唱,灯烛之供,念诵之声 无虚日。宗风大振于昔年口口重开于今日矣。余恒慕口游,奈口官于朝,愿莫之遂。壬戊厦,适于内艰归,偕僧友照堂、奇峰等,诣余告厥成功。拜而且曰,大檀越唐贤王殿下崇儒乐善,喜兹寺复兴,恐无以传后,赐一大理石,磨砻光润,愿口大人先生作记,用垂久。余让非名能文者,弗允。

  呜呼!仙霞口口之佳寺也,始于唐,盛于宋,毁于元,道之兴废,物之盛衰一理,势之必然耳。自元季以来,七八十年竟为废坠。福幸际明庭明盛之,一旦笃厥诚一,劳厥心力,不五六载而落成。昔之漫延荆榛,则巍峨殿宇,临之者悚敬,游之者畅怀,非福口心之勤劝善口口克规画如是之盛耶。是虽理势之口然,抑亦兹寺口人而后中兴也。噫!福可谓释教中之君子人哉。余当以语以大意,口佛法与王法相通,王法所以惩恶,佛法所以劝善,使人人好善恶恶,趋仁向爱,则刑可措,俗可化矣。矧福妙龄出家,器宇口识超迈夷等老师,真空口口开禅学继从。月印长老已诀,口印其饱谙佛法可知矣。由兹以上果能如柳子所云,上人修最上乘,解第一义同,无体空折色之迹,而造口口道。假有借无口口而入于实相,境与知合,事与理并。如是则兹寺之兴,不图击磬鼓钟口一时之美观,将以严大道,开后学,以福为禅,口口俾法流通,以阴翊皇度,以祝延圣寿于永永。而王法中化民,俗之一端,宁不有所资欤!若夫徒尚空寂,大非余之期望地。书毕命刻贞石。

  时大明正统七年岁次壬戊冬十一月吉日

  当代住持续曹洞正宗传法沙门觉福 同门觉行

  耆旧行德 耆旧觉嘉 都寺智源 监寺金明

  重修留山仙霞禅寺记

  赐进士承直郎刑部尚书兼干主事郡人张用瀚撰

  续曹洞正宗传沙门慧静书丹

  南阳郡城北百里许,有山曰留山,又曰丹霞山。势接西岳太华而来,峰峦秀丽,盘旋状若凤翅形;清泉环绕其麓,无急湍声,松柏桧竹口口壑美且茂,实南阳佳地也。唐长庆四年,天然禅师因究生死大事,遍游诸山之末,钟爱兹山之盛,辟创为道场之所,揭名曰仙霞禅寺,肆口口口示寂焉。至宋崇宁四年,会禅僧德淳住山,复崇而新之,益宏规范。元季兵燹,毁为煨烬,荒基断础,四顾寂寥。

  我国朝永乐甲午,有僧谭宽,惟建一宇,然而规模狭陋,弗克永年。自是诸方禅衲慕兹名山,至者举欣览,惜其仍为荆榛瓦砾之地,结口住锡者口口依旧恒病之。正统丙辰岁,郡之僧司僧觉福号自然者,汴人也,明透旨等以及募化檀越唐贤 等汲汲乎性氏待泯今则善念复炳,抢日月椅欤休哉,要非禅师以己之善及人之善,何克臻此余非能,文者愿禅师以实心行实善,勿徒尚空寂不事夫假有借无致,拈暮鼓晨钟则大道可期佛法不远,禅师乎豈第为沙门师也,与哉,是故笔而记之,用彰善善之诚,并无懈好善之志是又余之厚望也夫。

  南召县增广生员,任锡麟撰文并丹书

  南召县生员,汤化愚题额铁笔 王俭

  大清道光十三年岁次癸已夏四月穀旦立石

  林巩固碑碑言文:

  林巩固

  传曹洞正宗四十七代宏法沙门古荣同弟古显立规序

  丹霞原名仙霞,历唐宗元明曹传源流供众之十方,丛林也窃,见宇内丛林弊生,祸随若无,敬书林,不林者矣维

  禅师者名古荣字富春,少入法门,赋性刚睿,悉心经卷,历参海内林盛衰弊端所熟睹当法,初鉴后不前车后车之感,但尔时钟板设众养维艰,不暇计也,兄弟心同力协能劳,年久庶务渐理一日携法弟亮集众忱然曰创事楚守成谁去宗览林仰思院弊事端蜂起厥因传法无规,用人不当,耳今因众说学习后传法宜单不宜双,盖双则起争,单性轮转接法而已,接法现明而用人尤所,经卷佛事非贤能不堪任,但人有亲疏心,因之,公私贤者未必是亲,亲者未不皆贤,学习浚用人宜贤能勿暱亲近佇见争端息事用成林巩固,汝尚其勉旃,勿违美哉,禅师嘱众师称时在因众讬按望意即望言序而书之贞珉,以昭法守永久庶,不负禅师之美意也夫,学习法偈云堂堂正丹霞法宗源流口弊口口口赋形食+神诛惩

  增广生员 任锡麟序书

  清道光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仝立

  清

  丹霞禅寺方丈碧公和尚续置庄田碑记

  千秋记事

  粤稽古昔祖师开荆棘辟草莱俭衣食畜钱财,非为己,身衣食之谋实为诸,佛菩萨众僧之计,大清乾隆二年碧峰禅师驻锡丹霞以至于今历年来,积粟贮赀续置四方庄田,俱入丹霞十方丛林上,供诸佛万年之香烟,下给诸僧千载之衣食,乃天然固是古昔之祖师而碧峰亦,是令日之祖师兹遵原胜一一刻勤于石监立丹霞,以传后徒之驻锡丹霞者亦宜效法碧公之所为更加罪勉可也。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碧公禅师出银一百三十两,整买到汤实地一分,其地座落土地庙南,东至汤瑚以界石为界,西至乾河沟,南至沟北,北至买主,四至分明,内有行粮地千亩,当日同人张士京、朱久魁、王馥、靳云、汤玮、汤琚、汤湖、汤珍、汤济民同众成永无葛藤立约为证,乾隆十五年,碧公禅师出银八十七两整,买到汤瑚地一分,其地座落红石崖,东至汤瑚界树为界,西至买主,南至水沟,北至买主,四至分明,内有行粮地八亩,当日同人张士京、汤玮、汤瑞、汤珍、汤琚同众成交永无葛藤,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碧公禅师出银十五两整,买到汤瑞、汤济民叔侄二人地一分,其地座落竹园之周围,东至汤珍杨树林河沟为界,西至买主,南至大路,以小柿园为界,北至大河分两节,南至古车路为界,北即应买主契栗子树为界,四至分明,内有行粮地一亩,当日同人张锡爵、张际昌、汤玮、汤珍同众成交,永无葛藤,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碧公禅师出银六两五钱整,买到汤琚地一分,其地座落红石崖北,东至买主,西至河口,南至沟,北至买主,四至分明,内有行粮地五分,当日同人张士京、汤玮同众成交,永无葛藤。乾隆十七年三月初二日,碧峰禅师出银三十三两整,买到汤琚、汤瑚兄弟二人地一亩,其地座落山子石,东至大河,西至八即,上至小沟,下至界石树为界,南至张姓为界,北至河口,四至分明,内有行粮地一亩,当日同人张士京、韩宗有、柴荣、汤瑞、汤珍、汤思聪同众成交,永无葛藤。

  退隐清风和尚重修后立

  裕州朱松林书丹

  贾有相铁笔重刻

  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九日穀旦

  重修留山仙霞禅寺记

  赐进士承直郎刑部尚书兼干主事郡人张用瀚撰

  续曹洞正宗传沙门慧静书丹

  南阳郡城北百里许,有山曰留山,又曰丹霞山。势接西岳太华而来,峰峦秀丽,盘旋状若凤翅形;清泉环绕其麓,无急湍声,松柏桧竹壑美且茂,实南阳佳地也。唐长庆四年,天然禅师因究生死大事,遍游诸山之末,钟爱兹山之盛,辟创为道场之所,揭名曰仙霞禅寺,肆阐法以示寂焉。至宋崇宁四年,会禅僧德淳住山,复崇而新之,益宏规范。元季兵燹,毁为煨烬,荒基断础,四顾寂寥我。

  国朝永乐甲午,有僧谭宽,惟建一宇,然而规模狭陋,弗克永年。自是诸方禅衲慕兹名山,至者举欣览,惜其仍为荆榛瓦砾之地,结茅住锡者失所,依旧恒病之。正统丙辰岁,郡之僧司僧觉福号自然者,汴人也,授司檄往住持焉。既至之日,愍古刹废隳久巨,发菩心以兴修为己任。议于众咸翕然而从。檀越远迩,闻者喜佥,皆施金帛,捐粟麦,为土木费。福用是锄棘剪草,理财鸠工,始治庖厨为烹饪之所,结草庐为棲众之居,即朝夕董工不辍。缭筑墙垣,整顿基址,补底夷高焉。是岁八月,南北营殿,东本构堂,中则巍然一阁,耸出山巅。其间架均按五九之数,厚栋高梁,重呆深拱,下至门牗廊庑,盖瓦级砖,咸合矩度。后二年,雕三大佛之像于殿内,梵王帝释则参随之;塑罗汉侍从通二十八尊于万岁碑之左右,其余圣像咸俱焉。至若方丈耆宿之有室,钟鼓贝叶之有楼,丹垩金碧之色绚彩耀乎,凡法之所宜有者悉备。四方缁流争先怯观,云集于斯者,常满百。暇则登高殿可以望丰山,开大门可以瞰白水。午夜钟鸣,六时梵唱,灯烛之供,念诵之声 无虚日。宗风大振于昔年像运重开于今日矣。余恒慕往游,奈官于朝,愿莫之遂。壬戊夏,适于内艰归,福偕僧友照堂、奇峰等,诣余告厥成功。拜而且曰,大檀越唐贤王殿下崇儒乐善,喜兹寺复兴,恐无以传后,赐一大理石,磨砻光润,愿大人先生作记,用垂久。余让非名能文者,弗允。呜呼!仙霞南阳之佳寺也,始于唐,盛于宋,毁于元,道之兴废,物之盛衰一理,势之必然耳。自元季以来,七八十年竟为废坠。福幸际明庭明盛之,一旦笃厥诚一,劳厥心力,不五六载而落成。昔之漫延荆榛,则巍峨殿宇,临之者悚敬,游之者畅怀,非福口心之勤劝善之笃酬克规画如是之盛耶。是虽理势之自然,抑亦兹寺待人而后中兴也。噫!福可谓释教中之君子人哉。余当以语以大意,盖佛法与王法相通,王法所以惩恶,佛法所以劝善,使人人好善恶恶,趋仁向爱,则刑可措,俗可化矣。矧福妙龄出家,器宇才识超迈夷等老师,真空都纫已开禅学继从。月印长老已诀,心印其饱谙佛法可知矣。由兹以上果能如柳子所云,上人修最上乘,解第一义同,无体空折色之迹,而造真源通。假有借无之名而入于实相,境与知合,事与理并。如是则兹寺之兴,不图击磬鼓钟为一时之美观,将以严大道,开后学,以福为禅者师要,俾法流通,以阴翌皇度,以祝延圣寿于永。而王法中化民,成俗之一端,宁不有所资所不忮不欤!若夫徒尚空寂,大非余之期望也。书毕命刻诸贞石。

  旹大明正统七年岁次壬戊冬十一月吉日

  当代住持续曹洞正宗传法沙门觉福 同门觉行 立石

  创建留山茅蓬碑序

  从来世间好话,惟佛说尽天下名山,惟僧占多,是以雉城西五十里,山名曰仙霞寺,名曰丹霞,崇山峻岭,五星结聚,清流红泉,九曲生成,乃华山之灵脉,接伏牛之秀气,诚哉!真名之胜地也!于是一天然禅师,爱慕此山之威,驻锡其间,创为十方之所,普集其中,大振宗风,屈指而筹,亦有千百余年矣,盖寺,西二十里有一名山,峰峦非常即常突山是也,世时一庚寅年一月公间曰,此山地势向阳,谊属修行之处,意欲建立茅蓬,留云游之,便否耶,一海公答曰,夫佛门之最,童者虽密二利福慧双修,并非目前之新路昭然古处之道也,一月公帝时择选良辰创一朝阳庵,一定心庵,一慈悲庵,一无生寺,一庵不数月,而工程告竣,堂主一慧普禅师嘱予为文予学识浅尝意诸粗率勒诸贞珉以序本末不朽云尔。

  一 议住茅蓬章程,无论法门,他方发心,住者先在常住辛苦三年方许讨单设贰,初到常住发心者,常住如剩,有人同处住过,宋知真参宋学亦,准讨单,每人每月净粮一斗,油半斤,盐一斤,嗣后行职,在常住辛苦十年者,或在常住圆寂,或归于小庙,常住理有公诣客堂和有功于寺者,皆亦将住,即送公德祠,住山师随心领单,迄今规三章,丑年十月十五日权职结荆府,单元论法力也,方讨单均归客堂管理,其余不准私借,方丈望众谅之,自今以后,接续常住者,不许带亲族人等佃种寺地。

  重修古丹霞寺“释迦”、“昆卢”两殿并新建法堂碑记

  赐进士第 授文林郎河南南阳府南召县辛酉科河南乡同考官加三级纪禄四次诸齐贤撰文

  河南开封府有川县儒学增光生员曾成童者丹并缘额

  丹霞寺之建立,历有年所相传,唐宋元明皆有碑记,迄今记载无闻遵所考据明之季世,土寇云护,佛像山田毁占。欣逢大清定鼎,海宇昇平,而星散之僧徒稍稍复聚。有和尚砥中者,披荆棘辟草莱,清理侵地,阡陌分明,实为寺之中兴法祖。而静庵、冕珠两和尚,相继焚修,竭力赞襄,因而前绪光辉,丹霞寺之气象焕然改观。乾隆二年间,一清始为住持,而砥中者,乃一清之法祖,静庵其传,衣钵师也。一清自入寺后,誓愿坚深前人之有待于后者,罔不一身肩荷。非独朝经暮典恭悟玄机,即山前后之寸沙尺土,在率众躬耕,渐次成熟。辛酉春,予莅官兹土,因公过此,见其三山环绕,二水潆洄,古木参差,孤云起灭此,诚天作地地成为千百年丛林持戒之基地也。徘徊久之,乃谓一清曰:“寺之大观粗备矣,寺之成功则未也。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言成功之难也,可不惕哉?”一清曰:“是固僧之志也敢不勉旃!”于是壬戊、癸丑二年之间,新建法堂,又重建“释迦”、“昆卢”两殿,向之所称未备者,至此而金碧辉煌。真可谓“有志者事竟成”也!所更难者,鸠工尼材,丝毫不仰赖于檀越,山之所有者则取之于山,山之所未有者,则取给于历年籽粒之所积,恢恢乎用之若有余裕焉。甚矣哉!率众躬耕之明验也。古云“聚沙成塔”,即一清之谓欤!当日之稽核工材者,则一清之法嗣鼎瑞也。至一清之戒律精严,敷宣大乘,别有所书,兹不复赘。是为记。

  现今当代住持方丈大尚传曹洞正宗三十八代请清字碧峰号松隐

  法嗣门人瑞亮 监院慧通 铁笔赵克义

  龙飞乾隆年岁次已丑孟夏

  丹霞古寺置买田地功德记

  道光二十九年,古荣和尚名下置买文姓田地一分,坐落五路西,银壹百五十二两,随代粮银三分

  道光三十年,古荣和尚名置买李姓田地一分,坐落五路西,银壹百九十千,随代粮银壹钱一分。

  道光三十年,古荣和尚名置买李姓田地一分,坐落五路西,银壹百七十串,随代粮银九分。

  道光三十年,古荣和尚名置买文姓田地一分,坐落五路西,银七百六十千,随代粮银四钱五分。

  咸丰元年,古荣和尚名下买李姓田地一分,坐落五路西,银贰百六十串,随代粮银壹钱二分。

  同治三年,古显和尚名下置买任姓田地一分,坐落王柚西,银七百七十串,随代粮银三钱三分。

  同治六年,古显和尚名下买到刘姓田地一分,坐落王柚西,银五千四百八十串,随代粮银壹两八钱,内有己钱三千二百五十串。

  同治八年,寿灿和尚名下置买柴姓田地一分,坐落王柚西,银三百五十千,随代粮银三分。

  同治七年,寿灿和尚名下买任姓田地一分,坐落王柚北西,银贰百一十串,随代粮银壹钱三分。

  同治八年,寿灿和尚名下置买柴姓田地一分,坐落王柚北西,银壹百四十串,随代粮银三分。

  曹洞正宗法派曰 慧无道大兴 法界一鼎新 通 天并彻地 古及腾今 又续曰 妙静真如义 觉海邱本因 园明寂照性 宽月含玉心

  铁笔 田忠义

  皇清光绪二十一年仲和节 阁院大众 仝玉

  夫碑铭曰

  赐进士第文林郎沈瑞鹤撰

  丹霞寺者讲誌云山自盘古寺建时,唐宋元明清以来,皆有来赐咎,明末清初寇乱,僧殿宇佛像尽遭。

  贼毁田地被占余山居寺及至大清定鼎太平盛世,僧复居,殿像狼藉,香火水灰占主势力,僧若迍建朝昏揭借忽至和尚玄机者,开荒数年,见虎逢狼,忘恐脱,懼夜卧把茅书尘漏苍饮水餐根何虑不足。佛天而率性赖禅定,以修继不易圣听遂感神明护应,见凤吹火火辉空,破暗除邪,光赫赫占主至退地不僧复居,丹霞成寺也,总是玄公不朽,真心复更虚者有法嗣慈修经、西竺法二位禅师及法孙大师中者并力中兴以改如此复次有感禅师静庵者,数年以来,昔辛竭力,钁锻砖弄瓦,伐木磊大开荒,整毁建屋培夯,尽属浑新焕然,可观前后山门,琳宫梵宇,左右精舍静室、禅堂、楼阁精,西圣象威仪,建造大钟重法皷,忆昔观今合古复旧皆赖静翁道德所感,十方仁人咸悦施资给会庙观以成胜事,理宜译石同登道岸,功垂不朽,福又量矣谨铭。

  夫丹霞古寺原十方丛林徹誓不许子孙为业,必延有德者居诚满界彻心饮足矣惟告同志记嘱

  皇清雍正五年岁次厂未姑洗穀旦,当代住持曹洞正宗三十七代沙门界砌立

  大清宣统二年菊月中旬 穀旦恭颂

  自古佛之传慈悲而已,慈爱、悲怜也居心而慈悲焉著幸有,清风老和尚宛南桐柏人也,出家泌阳,众游诸方,受戒于会善,接法于丹霞,海公因衰思奋由俭成丰,以此观之,不惟丹霞千载之气运,清风方丈,瑞云监院襄之一振即百年之香火从此尤新更堪,慕者因与,海公长老和尚,瑞云大方丈声应气求志同道合人虽方外行在箇中共承慈悲之道,均发慈悲之心,解难排纷,则讼端原由起远迩聆友祸遭不测,几乎流离,要必从中力为周旋百方调停,以致转祸为福,而后安其余荒,岯蕴粟保护诸方,济贫救苦性命有所依与寺至厚者释分忧爱怜所及掉发难数,此三人者真苦海之慈航,四方善友不湮没其德,因列贞珉以誌,永远弗忘云

  丹霞上人退隐清风绪方丈瑞云相公大禅师德行碑 贾友相铁笔

  道光十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刘太爷

  讯谕马中立耀林等因向丹霞寺僧富春讹索不遂辄混,行掍控殊属不合将欲林责惩示长长敬。马中立身列笔序,逞学究治地保王元等既自知情,虚外著即革除断令富春仍归丹霞接坐方丈照理,寺事立逐林出寺嗣后该寺凡遇接坐方丈准其在寺众僧公议母评绅民人等擅行阻扰,滋事致于重究取具各遵结有案此判

  遵断立石

  天然禅师灵塔碑文 塔内抄出

  自唐长庆四年,天然爱慕兹山之威,于是董工落成,创为道场之所,名曰仙霞,诚南阳之佳寺也,以及天然圆寂后修灵塔时至咸通十年刀人无学,禅师再重修建,迄今宋崇宁四年,德淳方禀府命入山伏观禅师,灵塔倾侧几不可待,因议重修,至于十月朔日兴工启塔独瞻禅师灵骨俨然如新,莹白如玉叩有金三石之音,齿牙顶骨殊多,異相拜不可俱述启塔之后,密有虎狼潜来巡护殊不惊于守者因具考禅师行録,始信果非常人也,遂于十二日迎归寺供养及以香汤洗塔,虔诚者皆获五色舍利,至明年二月囗日,復迁归塔,三月望日大匠工畢噫禅师灵骨逮数百年矣,今获瞻奉豈非天身这幸乎,彼时勤石垂久于今。皇清寿灿禅师遐进丹霞始于唐,盛于宋,毁于元,兴明及清千百余年,败又兴而废又举,庙宇神像涣然一新天然。

  留山乡上关庄杨聚才曾在丹霞寺招呼过,文化馆刘刚、赵广生、李广恩三人于1984年11月间去调查过杨表才和其长子杨振江情况,据说杨表才谈到丹霞破败历史津津有味:谈到明新和尚的被害(被罗家所杀)、玉普和尚如何替他鸣不平,以及后来玉普和尚被捕入狱,还有善章和尚中间产生的排斥和瓜葛琐事,他又讲起了如何指掌。又了解到他跟善章和尚有过交情,善章和尚临走前把丹霞法卷(即丹霞宗普)托附给他,要他妥善保存(这五十四代宗谱在他长子杨振江家保存。)

  重修留山仙霞禅寺记

  赐进士承直郎刑部尚书兼干主事郡人张用瀚撰

  续曹洞正宗传法沙门慧静书丹

  南阳郡城北百里许,有山曰留山,又曰丹霞山。势接西岳太华而来,峰峦秀丽,盘旋状若凤翅形;清泉环绕其麓,无急湍声,松柏桧竹口口壑美且茂,实南阳佳地也。唐长庆四年,天然禅师因究生死大事,遍游诸山之末,钟爱兹山之盛,辟创为道场之所,揭名曰仙霞禅寺,肆口口口示寂焉。至宋崇宁四年,会禅僧德淳住山,复崇而新之,益宏规范。元季兵燹,毁为煨烬,荒基断础,四顾寂寥。

  我国朝永乐甲午,有僧谭宽,惟建一宇,然而规模狭陋,弗克永年。自是诸方禅衲慕兹名山,至者举欣览,惜其仍为荆榛瓦砾之地,结口住锡者口口依旧恒病之。正统丙辰岁,郡之僧司僧觉福号自然者,汴人也,明透旨等以及募化檀越唐贤 等汲汲乎姓氏待泯今则善念复炳,抢日月猗欤休哉,要非禅师以己之善及人之善,何克臻此余非能文者愿禅师以实心行实善,勿徒尚空寂不事夫假有借无致,拈暮鼓晨钟则大道可期佛法不远,禅师乎豈第为沙门师也与哉,是故笔而记之,用彰善善之诚,并无懈好善之志是又余之厚望也夫。

  南召县增广生员,任锡麟撰文并丹书

  南召县生员,汤化愚题额铁笔 王俭

  大清道光十三年岁次癸巳夏四月穀旦 立石

  续曹洞正宗传法沙门耀成功德记

  嗣法门人古荣

  善与人同

  南召县城西四十余里许有山曰留山,又号丹霞山,山势重重环绕,水流,曲曲潆洄,实南阳之古迹,南召之胜地也。松竹丛茂,佛殿高耸,揭曰丹霞古寺,原寺初始于唐,盛于宋,兵焚毁元,迄明中兴。

  朝衍盛其中禅师董理谭越募化,其功其德碑碣立意功德之不泯,碑碣之寿世也,但数百年来,雷雨几经,字暗行消,倾者危者残者缺者嘻甚矣惫,昔为颂德坚贞,今作碍薪镇石,可惜也,大禅师可兴旧城人也髻龄出家器宇非凡,言语不苟,饱佛法笃信念,欲修最上乘,解第一义嗣法初,不忍断碑残碣,经泯前善锐意持危扶颠,拾残补缺,行见董理禅师,唐之天然宋之德淳明之觉福我。

  兄荣公和尚同谈纪纲整理,洪规内外以清肃俾远近而感仰德恶,并施财法双行,先年当去田地尽数,归回仍复旧业,殿堂廊庑焕然一新后,荣公和尚化缘,随院事学者辐辏四方,云集随根受法不失其,将己囊中所积钱文三千余串置买小庄,田地一分入于常住永远,以供香火养道之资十方衲子,或钵恩光四来学者俱霑利益,所谓星飞翠,乍新磬之磬斗拱留霞常护云山之气,禅宗又振大法,重兴皆系,显公和尚道德之气运萃于一时,故能此盛举,余愧不能文,因其以序本末云尔。

  古随太白顶,无用庵人德静撰文,并丹书

  本山当代住持洪法沙门寿灿率两序

  大清同治八年岁次己已二月穀旦

  续曹洞正宗丹霞寺亮善显公和尚

  功德记 嗣门法人永静

  盖闻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祖师西来直指,人心是佛,显密二利,指迷途而登觉岸,宗教又陈化亿愚,以远上乘设,虽有多门人,理归元无二矣自从,世尊拈花迦荣微笑正法眼涅磐妙心分付摩诃迦,以后灯灯相续,祖祖相传,迄至今时,绵绵不坠,兴而复衰,暗而复明,天道循环,四时凋奕,盖其然矣,恭维,丹霞堂上传曹洞正宗第四十七代亮善显公和尚鲁邑王氏之子也,少入法门,早慕空宗,博览群书而登解脱之道,洞明五教,以达最上一乘,悟宗不念灵山嘱咐,扬禅宗豈失宗纲要,真乃为苦海之慈航,作歧路之善导也,驻锡丹霞受法衣拾。

  显公门下接待往来布慈云拾中州界内始拾,法之教之也,佛以法派之衍在所而盛上人之于,先启拾红椿盛复有加焉,其以不慨为佛弟子哉,乃吾人之拾吾儒则何如矣,若终无于世,教非夫也,因新续法派云,正法湛无觉,妙义悟本空,静证坚持修,一了超仁向爱,则刑可措,俗可化矣。矧福妙龄出家,器宇口识超迈夷等老师,真空口口开禅学继从。月印长老已诀,口印其饱谙佛法可知矣。由兹以上果能如柳子所云,上人修最上乘,解第一义同,无体空折色之迹,而造口口道。假有借无口口而入于实相,境与知合,事与理并。如是则兹寺之兴,不图击磬鼓钟口一时之美观,将以严大道,开后学,以福为禅,口口俾法流通,以阴翊皇度,以祝延圣寿于永永。而王法中化民,俗之一端,宁不有所资欤!若夫徒尚空寂,大非余之期望地。书毕命刻贞石。

  时大明正统七年岁次壬戊冬十一月吉日

  当代住持续曹洞正宗传法沙门觉福 同门觉行

  耆旧行德 耆旧觉嘉 都寺智源 监寺金明

  重修留山仙霞禅寺记

  赐进士承直郎刑部尚书兼干主事郡人张用瀚撰

  续曹洞正宗传沙门慧静书丹

  南阳郡城北百里许,有山曰留山,又曰丹霞山。势接西岳太华而来,峰峦秀丽,盘旋状若凤翅形;清泉环绕其麓,无急湍声,松柏桧竹口口壑美且茂,实南阳佳地也。唐长庆四年,天然禅师因究生死大事,遍游诸山之末,钟爱兹山之盛,辟创为道场之所,揭名曰仙霞禅寺,肆口口口示寂焉。至宋崇宁四年,会禅僧德淳住山,复崇而新之,益宏规范。元季兵燹,毁为煨烬,荒基断础,四顾寂寥。

  我国朝永乐甲午,有僧谭宽,惟建一宇,然而规模狭陋,弗克永年。自是诸方禅衲慕兹名山,至者举欣览,惜其仍为荆榛瓦砾之地,结口住锡者口口依旧恒病之。正统丙辰岁,郡之僧司僧觉福号自然者,汴人也,明透旨等以及募化檀越唐贤 等汲汲乎性氏待泯今则善念复炳,抢日月椅欤休哉,要非禅师以己之善及人之善,何克臻此余非能,文者愿禅师以实心行实善,勿徒尚空寂不事夫假有借无致,拈暮鼓晨钟则大道可期佛法不远,禅师乎豈第为沙门师也,与哉,是故笔而记之,用彰善善之诚,并无懈好善之志是又余之厚望也夫。

  南召县增广生员,任锡麟撰文并丹书

  南召县生员,汤化愚题额铁笔 王俭

  大清道光十三年岁次癸已夏四月穀旦立石

  林巩固碑碑言文:

  林巩固

  传曹洞正宗四十七代宏法沙门古荣同弟古显立规序

  丹霞原名仙霞,历唐宗元明曹传源流供众之十方,丛林也窃,见宇内丛林弊生,祸随若无,敬书林,不林者矣维

  禅师者名古荣字富春,少入法门,赋性刚睿,悉心经卷,历参海内林盛衰弊端所熟睹当法,初鉴后不前车后车之感,但尔时钟板设众养维艰,不暇计也,兄弟心同力协能劳,年久庶务渐理一日携法弟亮集众忱然曰创事楚守成谁去宗览林仰思院弊事端蜂起厥因传法无规,用人不当,耳今因众说学习后传法宜单不宜双,盖双则起争,单性轮转接法而已,接法现明而用人尤所,经卷佛事非贤能不堪任,但人有亲疏心,因之,公私贤者未必是亲,亲者未不皆贤,学习浚用人宜贤能勿暱亲近佇见争端息事用成林巩固,汝尚其勉旃,勿违美哉,禅师嘱众师称时在因众讬按望意即望言序而书之贞珉,以昭法守永久庶,不负禅师之美意也夫,学习法偈云堂堂正丹霞法宗源流口弊口口口赋形食+神诛惩

  增广生员 任锡麟序书

  清道光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仝立

  清

  丹霞禅寺方丈碧公和尚续置庄田碑记

  千秋记事

  粤稽古昔祖师开荆棘辟草莱俭衣食畜钱财,非为己,身衣食之谋实为诸,佛菩萨众僧之计,大清乾隆二年碧峰禅师驻锡丹霞以至于今历年来,积粟贮赀续置四方庄田,俱入丹霞十方丛林上,供诸佛万年之香烟,下给诸僧千载之衣食,乃天然固是古昔之祖师而碧峰亦,是令日之祖师兹遵原胜一一刻勤于石监立丹霞,以传后徒之驻锡丹霞者亦宜效法碧公之所为更加罪勉可也。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碧公禅师出银一百三十两,整买到汤实地一分,其地座落土地庙南,东至汤瑚以界石为界,西至乾河沟,南至沟北,北至买主,四至分明,内有行粮地千亩,当日同人张士京、朱久魁、王馥、靳云、汤玮、汤琚、汤湖、汤珍、汤济民同众成永无葛藤立约为证,乾隆十五年,碧公禅师出银八十七两整,买到汤瑚地一分,其地座落红石崖,东至汤瑚界树为界,西至买主,南至水沟,北至买主,四至分明,内有行粮地八亩,当日同人张士京、汤玮、汤瑞、汤珍、汤琚同众成交永无葛藤,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碧公禅师出银十五两整,买到汤瑞、汤济民叔侄二人地一分,其地座落竹园之周围,东至汤珍杨树林河沟为界,西至买主,南至大路,以小柿园为界,北至大河分两节,南至古车路为界,北即应买主契栗子树为界,四至分明,内有行粮地一亩,当日同人张锡爵、张际昌、汤玮、汤珍同众成交,永无葛藤,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碧公禅师出银六两五钱整,买到汤琚地一分,其地座落红石崖北,东至买主,西至河口,南至沟,北至买主,四至分明,内有行粮地五分,当日同人张士京、汤玮同众成交,永无葛藤。乾隆十七年三月初二日,碧峰禅师出银三十三两整,买到汤琚、汤瑚兄弟二人地一亩,其地座落山子石,东至大河,西至八即,上至小沟,下至界石树为界,南至张姓为界,北至河口,四至分明,内有行粮地一亩,当日同人张士京、韩宗有、柴荣、汤瑞、汤珍、汤思聪同众成交,永无葛藤。

  退隐清风和尚重修后立

  裕州朱松林书丹

  贾有相铁笔重刻

  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九日穀旦

  重修留山仙霞禅寺记

  赐进士承直郎刑部尚书兼干主事郡人张用瀚撰

  续曹洞正宗传沙门慧静书丹

  南阳郡城北百里许,有山曰留山,又曰丹霞山。势接西岳太华而来,峰峦秀丽,盘旋状若凤翅形;清泉环绕其麓,无急湍声,松柏桧竹壑美且茂,实南阳佳地也。唐长庆四年,天然禅师因究生死大事,遍游诸山之末,钟爱兹山之盛,辟创为道场之所,揭名曰仙霞禅寺,肆阐法以示寂焉。至宋崇宁四年,会禅僧德淳住山,复崇而新之,益宏规范。元季兵燹,毁为煨烬,荒基断础,四顾寂寥我。

  国朝永乐甲午,有僧谭宽,惟建一宇,然而规模狭陋,弗克永年。自是诸方禅衲慕兹名山,至者举欣览,惜其仍为荆榛瓦砾之地,结茅住锡者失所,依旧恒病之。正统丙辰岁,郡之僧司僧觉福号自然者,汴人也,授司檄往住持焉。既至之日,愍古刹废隳久巨,发菩心以兴修为己任。议于众咸翕然而从。檀越远迩,闻者喜佥,皆施金帛,捐粟麦,为土木费。福用是锄棘剪草,理财鸠工,始治庖厨为烹饪之所,结草庐为棲众之居,即朝夕董工不辍。缭筑墙垣,整顿基址,补底夷高焉。是岁八月,南北营殿,东本构堂,中则巍然一阁,耸出山巅。其间架均按五九之数,厚栋高梁,重呆深拱,下至门牗廊庑,盖瓦级砖,咸合矩度。后二年,雕三大佛之像于殿内,梵王帝释则参随之;塑罗汉侍从通二十八尊于万岁碑之左右,其余圣像咸俱焉。至若方丈耆宿之有室,钟鼓贝叶之有楼,丹垩金碧之色绚彩耀乎,凡法之所宜有者悉备。四方缁流争先怯观,云集于斯者,常满百。暇则登高殿可以望丰山,开大门可以瞰白水。午夜钟鸣,六时梵唱,灯烛之供,念诵之声 无虚日。宗风大振于昔年像运重开于今日矣。余恒慕往游,奈官于朝,愿莫之遂。壬戊夏,适于内艰归,福偕僧友照堂、奇峰等,诣余告厥成功。拜而且曰,大檀越唐贤王殿下崇儒乐善,喜兹寺复兴,恐无以传后,赐一大理石,磨砻光润,愿大人先生作记,用垂久。余让非名能文者,弗允。呜呼!仙霞南阳之佳寺也,始于唐,盛于宋,毁于元,道之兴废,物之盛衰一理,势之必然耳。自元季以来,七八十年竟为废坠。福幸际明庭明盛之,一旦笃厥诚一,劳厥心力,不五六载而落成。昔之漫延荆榛,则巍峨殿宇,临之者悚敬,游之者畅怀,非福口心之勤劝善之笃酬克规画如是之盛耶。是虽理势之自然,抑亦兹寺待人而后中兴也。噫!福可谓释教中之君子人哉。余当以语以大意,盖佛法与王法相通,王法所以惩恶,佛法所以劝善,使人人好善恶恶,趋仁向爱,则刑可措,俗可化矣。矧福妙龄出家,器宇才识超迈夷等老师,真空都纫已开禅学继从。月印长老已诀,心印其饱谙佛法可知矣。由兹以上果能如柳子所云,上人修最上乘,解第一义同,无体空折色之迹,而造真源通。假有借无之名而入于实相,境与知合,事与理并。如是则兹寺之兴,不图击磬鼓钟为一时之美观,将以严大道,开后学,以福为禅者师要,俾法流通,以阴翌皇度,以祝延圣寿于永。而王法中化民,成俗之一端,宁不有所资所不忮不欤!若夫徒尚空寂,大非余之期望也。书毕命刻诸贞石。

  旹大明正统七年岁次壬戊冬十一月吉日

  当代住持续曹洞正宗传法沙门觉福 同门觉行 立石

  创建留山茅蓬碑序

  从来世间好话,惟佛说尽天下名山,惟僧占多,是以雉城西五十里,山名曰仙霞寺,名曰丹霞,崇山峻岭,五星结聚,清流红泉,九曲生成,乃华山之灵脉,接伏牛之秀气,诚哉!真名之胜地也!于是一天然禅师,爱慕此山之威,驻锡其间,创为十方之所,普集其中,大振宗风,屈指而筹,亦有千百余年矣,盖寺,西二十里有一名山,峰峦非常即常突山是也,世时一庚寅年一月公间曰,此山地势向阳,谊属修行之处,意欲建立茅蓬,留云游之,便否耶,一海公答曰,夫佛门之最,童者虽密二利福慧双修,并非目前之新路昭然古处之道也,一月公帝时择选良辰创一朝阳庵,一定心庵,一慈悲庵,一无生寺,一庵不数月,而工程告竣,堂主一慧普禅师嘱予为文予学识浅尝意诸粗率勒诸贞珉以序本末不朽云尔。

  一 议住茅蓬章程,无论法门,他方发心,住者先在常住辛苦三年方许讨单设贰,初到常住发心者,常住如剩,有人同处住过,宋知真参宋学亦,准讨单,每人每月净粮一斗,油半斤,盐一斤,嗣后行职,在常住辛苦十年者,或在常住圆寂,或归于小庙,常住理有公诣客堂和有功于寺者,皆亦将住,即送公德祠,住山师随心领单,迄今规三章,丑年十月十五日权职结荆府,单元论法力也,方讨单均归客堂管理,其余不准私借,方丈望众谅之,自今以后,接续常住者,不许带亲族人等佃种寺地。

  重修古丹霞寺“释迦”、“昆卢”两殿并新建法堂碑记

  赐进士第 授文林郎河南南阳府南召县辛酉科河南乡同考官加三级纪禄四次诸齐贤撰文

  河南开封府有川县儒学增光生员曾成童者丹并缘额

  丹霞寺之建立,历有年所相传,唐宋元明皆有碑记,迄今记载无闻遵所考据明之季世,土寇云护,佛像山田毁占。欣逢大清定鼎,海宇昇平,而星散之僧徒稍稍复聚。有和尚砥中者,披荆棘辟草莱,清理侵地,阡陌分明,实为寺之中兴法祖。而静庵、冕珠两和尚,相继焚修,竭力赞襄,因而前绪光辉,丹霞寺之气象焕然改观。乾隆二年间,一清始为住持,而砥中者,乃一清之法祖,静庵其传,衣钵师也。一清自入寺后,誓愿坚深前人之有待于后者,罔不一身肩荷。非独朝经暮典恭悟玄机,即山前后之寸沙尺土,在率众躬耕,渐次成熟。辛酉春,予莅官兹土,因公过此,见其三山环绕,二水潆洄,古木参差,孤云起灭此,诚天作地地成为千百年丛林持戒之基地也。徘徊久之,乃谓一清曰:“寺之大观粗备矣,寺之成功则未也。书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言成功之难也,可不惕哉?”一清曰:“是固僧之志也敢不勉旃!”于是壬戊、癸丑二年之间,新建法堂,又重建“释迦”、“昆卢”两殿,向之所称未备者,至此而金碧辉煌。真可谓“有志者事竟成”也!所更难者,鸠工尼材,丝毫不仰赖于檀越,山之所有者则取之于山,山之所未有者,则取给于历年籽粒之所积,恢恢乎用之若有余裕焉。甚矣哉!率众躬耕之明验也。古云“聚沙成塔”,即一清之谓欤!当日之稽核工材者,则一清之法嗣鼎瑞也。至一清之戒律精严,敷宣大乘,别有所书,兹不复赘。是为记。

  现今当代住持方丈大尚传曹洞正宗三十八代请清字碧峰号松隐

  法嗣门人瑞亮 监院慧通 铁笔赵克义

  龙飞乾隆年岁次已丑孟夏

  丹霞古寺置买田地功德记

  道光二十九年,古荣和尚名下置买文姓田地一分,坐落五路西,银壹百五十二两,随代粮银三分

  道光三十年,古荣和尚名置买李姓田地一分,坐落五路西,银壹百九十千,随代粮银壹钱一分。

  道光三十年,古荣和尚名置买李姓田地一分,坐落五路西,银壹百七十串,随代粮银九分。

  道光三十年,古荣和尚名置买文姓田地一分,坐落五路西,银七百六十千,随代粮银四钱五分。

  咸丰元年,古荣和尚名下买李姓田地一分,坐落五路西,银贰百六十串,随代粮银壹钱二分。

  同治三年,古显和尚名下置买任姓田地一分,坐落王柚西,银七百七十串,随代粮银三钱三分。

  同治六年,古显和尚名下买到刘姓田地一分,坐落王柚西,银五千四百八十串,随代粮银壹两八钱,内有己钱三千二百五十串。

  同治八年,寿灿和尚名下置买柴姓田地一分,坐落王柚西,银三百五十千,随代粮银三分。

  同治七年,寿灿和尚名下买任姓田地一分,坐落王柚北西,银贰百一十串,随代粮银壹钱三分。

  同治八年,寿灿和尚名下置买柴姓田地一分,坐落王柚北西,银壹百四十串,随代粮银三分。

  曹洞正宗法派曰 慧无道大兴 法界一鼎新 通 天并彻地 古及腾今 又续曰 妙静真如义 觉海邱本因 园明寂照性 宽月含玉心

  铁笔 田忠义

  皇清光绪二十一年仲和节 阁院大众 仝玉

  夫碑铭曰

  赐进士第文林郎沈瑞鹤撰

  丹霞寺者讲誌云山自盘古寺建时,唐宋元明清以来,皆有来赐咎,明末清初寇乱,僧殿宇佛像尽遭。

  贼毁田地被占余山居寺及至大清定鼎太平盛世,僧复居,殿像狼藉,香火水灰占主势力,僧若迍建朝昏揭借忽至和尚玄机者,开荒数年,见虎逢狼,忘恐脱,懼夜卧把茅书尘漏苍饮水餐根何虑不足。佛天而率性赖禅定,以修继不易圣听遂感神明护应,见凤吹火火辉空,破暗除邪,光赫赫占主至退地不僧复居,丹霞成寺也,总是玄公不朽,真心复更虚者有法嗣慈修经、西竺法二位禅师及法孙大师中者并力中兴以改如此复次有感禅师静庵者,数年以来,昔辛竭力,钁锻砖弄瓦,伐木磊大开荒,整毁建屋培夯,尽属浑新焕然,可观前后山门,琳宫梵宇,左右精舍静室、禅堂、楼阁精,西圣象威仪,建造大钟重法皷,忆昔观今合古复旧皆赖静翁道德所感,十方仁人咸悦施资给会庙观以成胜事,理宜译石同登道岸,功垂不朽,福又量矣谨铭。

  夫丹霞古寺原十方丛林徹誓不许子孙为业,必延有德者居诚满界彻心饮足矣惟告同志记嘱

  皇清雍正五年岁次厂未姑洗穀旦,当代住持曹洞正宗三十七代沙门界砌立

  大清宣统二年菊月中旬 穀旦恭颂

  自古佛之传慈悲而已,慈爱、悲怜也居心而慈悲焉著幸有,清风老和尚宛南桐柏人也,出家泌阳,众游诸方,受戒于会善,接法于丹霞,海公因衰思奋由俭成丰,以此观之,不惟丹霞千载之气运,清风方丈,瑞云监院襄之一振即百年之香火从此尤新更堪,慕者因与,海公长老和尚,瑞云大方丈声应气求志同道合人虽方外行在箇中共承慈悲之道,均发慈悲之心,解难排纷,则讼端原由起远迩聆友祸遭不测,几乎流离,要必从中力为周旋百方调停,以致转祸为福,而后安其余荒,岯蕴粟保护诸方,济贫救苦性命有所依与寺至厚者释分忧爱怜所及掉发难数,此三人者真苦海之慈航,四方善友不湮没其德,因列贞珉以誌,永远弗忘云

  丹霞上人退隐清风绪方丈瑞云相公大禅师德行碑 贾友相铁笔

  道光十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刘太爷

  讯谕马中立耀林等因向丹霞寺僧富春讹索不遂辄混,行掍控殊属不合将欲林责惩示长长敬。马中立身列笔序,逞学究治地保王元等既自知情,虚外著即革除断令富春仍归丹霞接坐方丈照理,寺事立逐林出寺嗣后该寺凡遇接坐方丈准其在寺众僧公议母评绅民人等擅行阻扰,滋事致于重究取具各遵结有案此判

  遵断立石

  天然禅师灵塔碑文 塔内抄出

  自唐长庆四年,天然爱慕兹山之威,于是董工落成,创为道场之所,名曰仙霞,诚南阳之佳寺也,以及天然圆寂后修灵塔时至咸通十年刀人无学,禅师再重修建,迄今宋崇宁四年,德淳方禀府命入山伏观禅师,灵塔倾侧几不可待,因议重修,至于十月朔日兴工启塔独瞻禅师灵骨俨然如新,莹白如玉叩有金三石之音,齿牙顶骨殊多,異相拜不可俱述启塔之后,密有虎狼潜来巡护殊不惊于守者因具考禅师行録,始信果非常人也,遂于十二日迎归寺供养及以香汤洗塔,虔诚者皆获五色舍利,至明年二月囗日,復迁归塔,三月望日大匠工畢噫禅师灵骨逮数百年矣,今获瞻奉豈非天身这幸乎,彼时勤石垂久于今。皇清寿灿禅师遐进丹霞始于唐,盛于宋,毁于元,兴明及清千百余年,败又兴而废又举,庙宇神像涣然一新天然。

  留山乡上关庄杨聚才曾在丹霞寺招呼过,文化馆刘刚、赵广生、李广恩三人于1984年11月间去调查过杨表才和其长子杨振江情况,据说杨表才谈到丹霞破败历史津津有味:谈到明新和尚的被害(被罗家所杀)、玉普和尚如何替他鸣不平,以及后来玉普和尚被捕入狱,还有善章和尚中间产生的排斥和瓜葛琐事,他又讲起了如何指掌。又了解到他跟善章和尚有过交情,善章和尚临走前把丹霞法卷(即丹霞宗普)托附给他,要他妥善保存(这五十四代宗谱在他长子杨振江家保存。)

  重修留山仙霞禅寺记

  赐进士承直郎刑部尚书兼干主事郡人张用瀚撰

  续曹洞正宗传法沙门慧静书丹

  南阳郡城北百里许,有山曰留山,又曰丹霞山。势接西岳太华而来,峰峦秀丽,盘旋状若凤翅形;清泉环绕其麓,无急湍声,松柏桧竹口口壑美且茂,实南阳佳地也。唐长庆四年,天然禅师因究生死大事,遍游诸山之末,钟爱兹山之盛,辟创为道场之所,揭名曰仙霞禅寺,肆口口口示寂焉。至宋崇宁四年,会禅僧德淳住山,复崇而新之,益宏规范。元季兵燹,毁为煨烬,荒基断础,四顾寂寥。

  我国朝永乐甲午,有僧谭宽,惟建一宇,然而规模狭陋,弗克永年。自是诸方禅衲慕兹名山,至者举欣览,惜其仍为荆榛瓦砾之地,结口住锡者口口依旧恒病之。正统丙辰岁,郡之僧司僧觉福号自然者,汴人也,明透旨等以及募化檀越唐贤 等汲汲乎姓氏待泯今则善念复炳,抢日月猗欤休哉,要非禅师以己之善及人之善,何克臻此余非能文者愿禅师以实心行实善,勿徒尚空寂不事夫假有借无致,拈暮鼓晨钟则大道可期佛法不远,禅师乎豈第为沙门师也与哉,是故笔而记之,用彰善善之诚,并无懈好善之志是又余之厚望也夫。

  南召县增广生员,任锡麟撰文并丹书

  南召县生员,汤化愚题额铁笔 王俭

  大清道光十三年岁次癸巳夏四月穀旦 立石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