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乐真寺:闽台佛教交融的历史见证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8日
来源:不详   作者:胡赛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乐真寺:闽台佛教交融的历史见证

  □胡赛标

  一、千年古寺:客家神祀信仰传奇

  乐真寺坐落在永定县下洋镇太平村乐真山上,四周层峦叠嶂,林木森森,幽雅静谧,恍惚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2010年 4月28日,台湾南投县中寮乡长安寺进香团一行53人,在长安寺管委会张锦川主任率领下第15次前来永定县下洋镇太平村乐真寺举行荫林祖师诞辰庆典,演出木偶戏。虔诚的长安寺进香团几乎都是南投中寮乡的村民,他们一来就在乐真山上安营扎寨一星期,诚心祭祀。据张主任介绍:现台湾南投县13个乡有供奉荫林祖师寺庙40多个,成为闽台民间信仰交流融合的独特文化现象。

  荫林祖师是谁?由于历史资料缺失,当时迁南投的先民多为文盲,现能够寻找的实证不多。有人说荫林祖师是中国明朝的潘达孔、潘达德、潘达明三兄弟,生于福建平和县荫林山上,父亲潘达,母亲葛民,造型为黑面无须,头戴王冠,身著文武装,赤脚跣足,右手持宝剑,左手掐道指,端坐于山头之上,其圣诞日为农历三月十六日。我个人认为:荫林祖师实际就是唐代大德高僧潘了拳。据《三明市志》等载:潘了拳,沙县夏茂镇洋元村粉干曲自然村人,生于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幼年父母双亡,婶母不容,12岁时到洋元村崇圣庵出家,16岁到沙县淘金山佛光洞苦修悟道,17岁离闽赴粤弘法,是广东梅县和大埔县交界处的阴那山万福寺、灵光寺的开山祖师,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农历九月二十五日圆寂,神迹众多,名播闽粤。潘了拳在阴那山中住了三十年,每当讲经说法,大家都听不明白,了拳叹气吟诗道:“行脚腰包廿载游,一天花坠雨成秋。指禅未觉羞拳了,顽石因何不点头。”他想到从前佛祖都能弘演法经,自度度人,我无法度人,心中实为惭愧。一天,他召集徒众说:“我今天圆寂归西,你们要恪守清规戒律,七日后,将吾骸骨葬于塔中,并号为惭愧。”说完端坐而逝。圆寂后,人们以檀香木雕其法像,作为纪念,称“惭愧”祖师。明朝梅县人熊端蒙在灵光寺题了一副楹联,总结了惭愧祖师一生功绩,联云:“生闽地,化粤地,金身从万劫中,离色色空,入慧慧定,惭愧实不惭愧;溯唐朝,迄明朝,佛法经千载后,禳灾灾息,祈福福临,祖师真是祖师。”文化大革命中,万福寺受到严重冲击,惟宋代木刻的惭愧祖师像保存下来,余皆化为灰烬。其木刻雕像有个显著特征:黑脸。

  据我个人考证,所谓荫林祖师就是沙县人潘了拳。荫林祖师是潘氏三兄弟是讹传附会,我的理由如下:一、说潘氏三兄弟生于平和县荫林山却没有确切的祖籍地,不可信。二、潘氏三兄弟三人都黑脸,可能性不大,明显是受唐代潘了拳雕像影响;三、潘了拳有确切的生日记载,而潘氏三兄弟却以传说中的潘达明“坐轿飞回灵凤庙”的神迹日作为生日,显然是杜撰。四、潘氏三兄弟的姓名与生父潘达竟然没避讳,显然有背明代理学。但是,我们看到本是客家保护神的惭愧祖师在向台湾南投地区传播过程中,也发生了以讹传讹、将错就错的情形。这留待学者去研究考证。那么客家保护神是怎样渡海过台的呢?

  二、惭愧祖师:渡海来台护佑南投

  据永定县下洋镇太平村《曾氏族谱》记载:“曾衍崇,字崇,讳上贞,号愧三,又曰宗传,生于康熙甲申年(1704年)十月二十五日子时,往台南投县中寮村,卒葬台湾。配谢氏,勤俭持家……生子四:名文仰、文义、文芳、文福。公往台后又配XX氏,生子五:名永廷、安廷、昌廷、盛廷、广廷。兄弟均居台湾。”清雍正年间(约在1732年),太平村十四世祖曾衍崇(愧三公)与乡亲团队从乐真寺迎请、携带惭愧祖师神像一起渡海,来到台湾南投县竹山、鹿谷乡新寮一带从事开荒垦殖,他们搭建简单的茅草寮,形成大大小小的草寮聚落。于是,形成以“寮”命名的地方特点,如中寮、乡亲寮、后寮、分水寮、十八股寮、田寮等,而中寮就是聚落中心转运点。后愧三公因故返回福建永定故里。等到愧三公第二次返台,与同乡从彰化越过八卦山,沿樟平溪、平林溪,辗转迁到中寮村垦拓立基,先将神像安奉于草寮之中。此时,全境隶属彰化县南北投管辖。据台湾南投县中寮村史料载:二百多年前的中寮村四周野兽出没,瘟疫时起,特别是“生蕃出草”杀人抢劫不断。他们共同开垦荒地,搭寮轮值,看守作物。而每当有不祥之兆时,惭愧祖师必先示显神迹,或托梦救人,禁止信众入山垦作以保平安,降福桑梓,村民同沾。基于殊胜法缘,信众遂诚心筹建一座庙宇安奉惭愧祖师,名为长安寺,因显灵显圣,护佑百姓,香火鼎盛,成为中寮村宗教信仰中心。

  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福建漳州南靖人邱国顺先生分香在鹿谷新寮建灵凤庙,供奉惭愧祖师。乾隆二十四年,设南投县丞(今南投市南投国小)。嘉庆年间,南北投辖下有65个村庄,范围广及今天的草屯、国姓、南投、中寮等地。光绪年间,沈葆祯首倡开山抚番,许多移民从南投溯平林溪经色尾公埔、倒樟、八杞仙、哮猫,越过集集大山到水里埔里。而当时中统领吴光亮派兵沿途保护垦民,间接促进了中寮的全面开发。日治时期,八杞仙、乡亲寮、龙眼林三大区域几经变化为中寮、龙眼林二大区域。民国39年,政府调整行政区域,实施小县制,龙眼林、中寮合并为中寮乡,隶属新设立的南投县。据村中耄耋回忆:当年放眼眺望,中寮村周边大地,都是曾氏宗亲所有。地方文史载:曾氏十八世曾泰山,曾率村民回大陆参加曾国藩湘军讨伐太平天国,回台后受清册封为都尉,人称泰山大老。曾泰山为曾氏修筑大宅院“中寮大厝底”,人丁兴旺,家业腾达。日本大正九年(1920年),中寮村役场(乡公所)即设于“中寮大厝底”,风光一时。而客家先民信奉的守护神,逐渐成为南投县各姓氏百姓顶礼膜拜的特有神祗。

  三、寻觅故寺:百年谜团一朝破解

  尘封的时光,岁月的沧桑,模糊的石碑,历史的谜团,让乐真寺这座千年古刹一直默默无闻、默默无言。一座看上去普普通通、朴朴素素的古寺,在几乎村村都有寺庙宫观的著名侨乡实在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可是,有一天,走遍龙岩、梅州古寺的台湾南投县中寮乡长安寺的信徒,却惊喜地发现了乐真寺一个惊人的密码。于是虔诚的信徒一下激动地眼睛模糊了。

  相传,唐代高僧惭愧祖师潘了拳的徒孙(姓名失考)就在这里筑建简朴的“禅圣寺”,青灯研经,晨钟暮鼓,普渡众生,过着清寂而宁静的生活。香火虽然寥落,却也淡泊优游。曾宏鼎,讳奇,字鼎真,号子真,生于嘉靖乙丑年(1565年),没于天启甲年,配杨氏,生子四:伯、翠、裔、燕。《曾氏族谱》有诗赞曾宏鼎曰:“生平乐善,行爱清净;好修佛性,默颂真经”。明代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曾氏十世祖曾宏鼎与堂叔名元、僧人福从、佩真人各出家财,在破败崩圮的“禅圣寺”原址上兴建佛寺,更名为“乐真寺”,两扇寺大门仍留刻“禅关圣域”四字,从此终身茹素。寺内安奉惭愧祖师雕像。因祖师有灵,万民敬仰,名誉一方。

  岁月叠叠,时光漫漫。也许是思乡切切,也许是亲情缱绻,至1991年离开故寺260年的惭愧祖师托梦显圣:欲驾返故寺会香。中寮村长安寺管委会查阅极少的文字资料,发现对祖寺有“禅圣”的文字记载,可是原址不明。中寮村长安寺管委会黄万进主任及曾祈祥等委员,遵祖师之命回大陆寻根,先后走访梅州阴那山万福寺、灵光寺,广州六榕寺等古寺,历时几载,踏破铁鞋无觅处,怅然而返。1993年,管委会通过查勘曾氏族谱,并且根据祖辈记忆:我们的祖先牌位或墓碑上冠有“永定”二字,而长安寺原立有石碑“永定”(现已毁),开始向福建省永定县故寺方向寻找,他们先在永定湖坑曾屋寨寻找未果。后转向永定县下洋镇太平村乐真寺寻找,终于发现两扇大门刻有“禅关圣域”文字,而《曾氏族谱》也明确记载了曾愧三来到南投中寮村的事实,最终确认乐真寺就是长安寺分香的故寺。“禅关圣域”四字成为破解百年谜团的神奇密码。虔诚的长安寺信众还举行扶乩仪式,神示文字曰:“故寺位于金丰里太平寨往东行十里,寺坐东向西,寺大门书有“禅圣”二字即是。”百年相思,两岸情缘,一朝相牵。长安寺信徒激动得哭了。他们于1994年至1996年农历三月十六日,三度组团护驾祖师回乐真寺会香,两岸共庆大典,信众如缕,络绎不绝,热闹空前。

  台湾南投县中寮村长安寺台胞为表虔诚深情,赠送祖师金身一尊、铜铸玉皇炉、大神炉、不锈钢烧纸炉及匾额锦旗等。据太平村曾清华先生介绍:长安寺护驾惭愧祖师回故寺时,扶乩神示:将红布条幅书字“曾高峰进榜堂”悬挂于曾愧三祖居龙兴楼厅堂之上。1999年,由台胞三度返寺捐赠的50多万元善款修筑的太平村至乐真寺可行摩托车的水泥路顺利竣工。从此,千年古刹更是驰名遐迩,游客如织。

  四、乐真长安:佛教渊源再续佳话

  “佛法经声唤回世间名利客,晨钟暮鼓惊醒苦海梦中人”“乐意念弥陀不徒在口,真心朝南海何须求远”……乐真寺石柱上一幅幅隽永蕴藉的禅联轻盈地流入我信众的灵魂。回眸间,吟咏时,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生命中的高僧。

  乐真寺还是那样古朴,清新,别致,恬淡,安详,从容……满山坡的梨花悠闲自在地开了。一丛丛,一片片,赏心悦目,豁然开朗。洁白的花海,将乐真寺渲染在皎洁的花心里。阵阵清脆悦耳的梵音夹杂着淡雅的花香,顺着那蜿蜒的石道流下山去,溶进凡人的耳膜。潺潺的流水声,淡淡的山土味,还有偶尔的鸟鸣,更增添了山中静谧的意趣。袅袅香烟腾腾升起,在庙内盘旋缭绕。寺前是一口月牙似的鱼塘,水澈如气,水绿如玉,水平如镜,锦鳞有的在悠然自得地浮游,有的在三三两两地喁喁私语,全然不知还有纷繁的人世。水面上弥漫着雾气,升腾着,缥缈着。鱼塘边上摆满了花盆,有芳菲素雅的海棠,有翠如碧玉的笠竹……红绿相间,点缀映衬,煞是绮丽。右边那几张石板凳,凉沁沁的,小巧别致,坐上去舒适惬意! 庙后秀气挺拔的松树,高耸云天,偶然微风光临,哗哗啦啦,嘀嘀答答,令人陶然而醉。从庙前放眼眺望,四周的青山翠谷都披上了缥缥缈缈的轻雾,更增添了它的幽静,妩媚和神秘,让善男信女的灵魂恍恍惚惚走进一个岑寂而自在的世界。

  海峡两岸的乐真寺与长安寺,成为闽台佛教渊源的历史见证,并谱写了文化传承的美丽佳话。2010年4月28日,台湾南投县中寮乡长安寺进香团一行53人,在长安寺管委会张锦川主任率领下第15次前来永定县下洋镇太平村乐真寺举行荫林祖师诞辰庆典,演出木偶戏。进香团员已经不会讲客家话,他们也不是一个曾氏家族成员了。但他们千里迢迢、连续不断地来到乐真寺祭拜,说明惭愧祖师已经超越了时空与族群,成为闽台人民的共同神祀与宗教信仰,就像湄洲妈祖女神也成为客家山区的神灵一样,惭愧祖师慈悲济世的情怀成为闽台百姓的共同文化记忆,融入了我们的灵魂血脉,变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或许是历经磨难、流落他乡、至死心怀愧疚的惭愧祖师潘了拳无法想到的吧?

  2009年,太平村乐真寺理事会发起重修可行汽车的水泥路与建筑宿舍房倡议,善男信女纷纷响应。现在一条宽3.5米,长2.5公里的水泥路峻工,面积350平方米的二层砖混宿舍房也已矗立,总计收到捐款85万元,其中台胞捐款约20万元。有意思的是:据不全统计,捐款者中有柯、詹、田、蔡、周、王、汪、温、林、钟、吴、粘、郑、魏、廖、张、江、简、曾、李、陈、黄等二十多个姓氏。而台湾南投长安寺赠送的匾额“情怀师恩”“长安寺三度回乡”“千江水动道心”、锦旗“长安成真”“永怀隆谊”高高悬挂在乐真寺内,似乎在诉说着什么。二百六十年前,怀着美丽梦想,渡过茫茫海峡,来到南投中寮村拓荒的曾愧三,无意中将惭愧祖师的精魂播撒在这片蛮荒贫瘠的土地上,收获了闽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丰厚馈赠。这种历史的美丽回声,悠远动听,韵味深长。

  (后记:本文采写过程中,先后承蒙台湾长安寺张锦川主任,太平村曾清华先生、曾宪来站长、曾带纳文书、曾昭良主任、曾景星主席等接受采访,并提供族谱、文字材料,还得到乐真寺管理员阿娥叔大力帮助,一并致谢!)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