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纪家塔
我心中的纪家塔
一提起利辛的名胜古迹,我首先想到的不是“省宝”伍奢冢,而是“县宝”纪家塔。
第一次知道纪家塔是在《安徽大辞典》上,那是1995年。《安徽大辞典》在旅游部分名胜古迹目中介绍了纪家塔。记得书上说纪家塔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高约10米。当时我就想,这么小的塔,建造年代又不很久远,怎么能和全国有名的蒙城万佛塔等量齐观,一并收入《安徽大辞典》呢?有人告诉我,它是亚洲最小的古塔。后来翻看《利辛县志》,又了解到纪家塔是墓葬塔。于是又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塔是何人所建,纪念何人?不久,我在《利辛县文史资料》第一辑中找到了答案。据介绍,清朝一度灾荒连年,民不聊生。当地巨富纪九公、纪九图兄弟二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借出钱粮,帮助灾民渡过难关。涡阳以南西淝河以北的饥民得知后,纷纷前来纪家告借,纪家有求必应。三年期限到了,天灾仍没结束,纪家就缓收债务。一晃十年过去了,纪家借出去的钱一分未要,粮一粒未收。看到乡亲们依然还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纪家兄弟俩就当众烧毁所有的七本账,以示永不索要。乡亲们万分感激,纪九公、纪九图去世后,就集资在他俩墓前修建了这座塔。获知这些以后,我有了游览纪家塔的愿望。
2005年春天,我终于如愿以偿,走近了纪家塔。那天上午,风和日丽,我和一位文友各自带着一辆自行车乘班车从利辛县城出发,走17公里,在孙集下车,然后骑自行车前往。我们沿着田间小路行进,满眼葱绿麦苗一望无际,偶有金黄的油菜花儿点缀,到处芳香扑鼻,时而见到蝴蝶翩翩起舞,时而听到蜜蜂嗡嗡唱歌。我们不停地蹬着自行车,心旷神怡,兴高采烈。大约走了三四里路,过了一个村庄,就望见了纪家塔,灰黑色,矗立在麦海里,不是太醒眼。我们加快了速度,恨不得一下子飞到跟前。在离塔不远的地方,我们停下了自行车,顺着羊肠小道走过去。这是一座砖塔,面向东南,塔前竖立着利辛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牌。我们先绕塔转了一周,周围有六七尺远没种庄稼,野草已生出很高。塔七层六面,无门窗,塔基边长四尺有余,全以厚厚水泥涂抹修复的底层高六尺许,往上一层比一层矮小,下面两层的飞檐飞角均已毁坏,塔体出现几道裂缝已用水泥填补。这些让我读出了它的饱经沧桑。
我站在塔正面,见底层镶嵌一块青石碑,碑文已毁,落款处 “嘉庆五年”“蒙城举人李××撰”字样依稀可辨;仰视,第二层横嵌长方形青石匾额,上面镌刻“芳名永垂”四个隶书大字,雄劲有力,字四周雕着精美花纹,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第三层至顶层每层都砌有拱形佛龛,这也许是古人崇尚“吃斋行善”的缘故吧。记得县文物部门负责人说过,顶端原为绿红彩釉陶葫芦,“文革”中陶葫芦被砸烂。纪家塔小巧玲珑,秀丽挺拔,它代表了淮北地区清代古塔的建筑风格,为全省清塔中的佼佼者。观瞻之后,我在想,既然是墓葬塔,就该有坟墓啊。环顾四周,近处却没有一座坟。这时,来了一位纪姓老者,我就问起此事。老者说:“过去有坟,就在塔后,埋的是一位老太太,活了九十多岁。她有几十顷地,守寡多年,没儿没女,一辈子乐善好施。庄里人都很敬重她,在她死后,给她建了这座塔。过去她的坟很大,每年清明节都会有人往上添土。打从三十年前起,就再没人给坟添土了,坟也就渐渐平了。”我又问:“不是听说,这塔是纪念纪九公和纪九图兄弟俩的吗?怎么是女的呢?”老者答:“这都是传说呗,俺也弄不清楚,反正这塔是纪念好人的。好人咱老百姓是永远不会忘记他(她)的!”老者最后一句话说得多好哇!它道出了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心声。
临走前,我打开照相机,取景纪家塔。纪家塔留在了我的相机里,也留在了我的心中!
来源: 亳州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