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我与古塔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6日
来源:不详   作者:袁少波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与古塔

  袁少波

  来到兴城的白塔乡塔沟村,看到一座古塔矗立在那里,心底蓦然涌起一种奇特的感觉——面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这座古塔,面对不远处村庄里袅娜升起的缕缕饮烟,面对夕阳映照下的山峦,真有种如梦幻般的伤感和不知身在何处的惶惑。

  第一次看到古塔是在二十年前,那时我大学刚刚毕业来到兴城。初见这座古塔,它虽巍然高矗,但却没有苍松翠柏相伴,也没有殿庑庙宇相衬。初冬的阳光用冷色涂抹在塔身上,略带寒意的朔风扬起沙尘在塔前徘徊低呤,忧郁而悲伤。塔园很静,没有游人,也不见僧众,显得有些悲壮,有些苍凉。

  这些年闲暇时我又多次来过古塔,真好像有缘似的,与古塔很亲近。我想,也该为它写点什么了。

  岁月的风雨剥蚀了塔上的飞檐,覆瓦早已经脱落,裸露出木制的檐橼,淡褪了塔身的白垩,只有拱形佛龛内莲花座上的佛像还依稀可见。看到这充满沧桑的外表,如遇一位白发老人,虽觉得他已龙钟百却,但无法知晓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遭际。历史就像一张巨大的筛子,把一些血肉鲜活的细节筛去,留下的只是一些粗线条的故事梗概。九百多年的寒来暑往,古塔周边的土地上活跃一群群游牧健儿。骏马、牧歌和烈酒伴随着这些民族生生不息,在广袤的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悲壮故事,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

  看塔下的碑文,才知到这座古塔建于辽大安八年(1092),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辽代是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一个王朝。关于契丹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有位英俊的少年,骑着白马沿土河东行。他来到与潢河相汇处的木山,遇到一位乘着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他们的后代,就是契丹族人。“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他们逐水放牧,随季节迁徒,以马背和帐篷为家。人人司骑射,个个性骠悍,其势力范围一直扩大到黄河以北至辽河流域,同时也把中原的佛教文化带入辽西。辽建国之前和初期,契丹人信仰的是原始宗教,辽太宗得燕云后,关内的僧尼陆续来到这里,使佛教广泛传播。辽圣宗以后,在所属地域建造了许多寺院和塔楼。我曾浏览过锦州的大广济寺塔,北宁的崇兴寺双塔,绥中的妙峰寺双塔。这些建于辽代的古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八角十三层密檐。其塔身下部束腰处各面均有壶门,门内皆雕有伎乐天群像,束腰座之上还有仰番莲座。塔身便建在莲座之上。塔身的八面转角处又雕一圆形角柱,正中间部分筑一佛龛,龛内的两侧各立一砖雕之佛。龛的两侧各立一胁待,八面各转角处倚柱上皆雕成砖枋,枋下为斗拱,斗拱上托檐枋。气势雄伟,玲珑华丽,兀立于崇山之颠或鹤立于寺院庙宇,在辽西大地上排列出一幅壮美的画卷。

  查阅《兴城县志》得知此塔称白塔峪塔,是一座墓塔,塔下藏着大德高僧的骨址(舍利),这些得到了验证。1972年7月,塔沟乡村民在塔东一口古井里挖出两快石碑,其中一快石碑记载了当年建塔时宫内埋藏的遗物。有“水晶塔”,“银菩提树”,石匣里装铁匣,铁匣里银匣,银匣装的金匣里藏有“舍利”。1978年兴城文物考古工作者于塔下12米深处,找到了这个用青砂岩砌成的地宫,只见到打破的石匣,可惜藏品早已被盗空。

  古塔的背后是逶迤跌宕的九龙山,冬日的山上一片萧疏景象,只有几株稀落的树木和一片片矮小枯黄的蒿草。着实让人很难想象到当年在这里选址建塔时的奇峰环列,泉水汇流,水草丰茂的仙山圣境景象。史料中记载的翠峰寺悟寂院早已荡然无存,更难见香烟燎绕,佛事繁忙的景象。只有这座古塔矗立在九龙山麓,年复一年,与山风、雨雪相伴。

  我曾到过许多寺院,见过一些古塔,但我不是佛教徒,更不懂深奥的佛典。我却常常地想:佛法无边,利益众生,可从古至今从未见过来自佛界的任何一位使者重返人间,现身说法,使天下生灵超度到彼岸。使人间少些争斗,少些铁马金戈,平息烽火狼烟……

  我凝视着古塔,古塔微笑看着我。

  默默无言!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