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徐文长的房山情结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4日
来源:不详   作者:赵思敬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徐文长的房山情结

  赵思敬

  徐文长是明代文学家,名渭,号天池。晚号青藤。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才能兴趣极广,诗文书画,音乐戏曲,无不擅长。在他72年的生涯中,曾4次来到北京,或作幕僚或来旅行,房山的山水在他内心深处留下了很深的情结。

  万历八年(1580),60岁的徐文长应辽东抗倭名将李成良长子李如松的邀请,带着19岁的二儿徐枳从老家第四次北上。几个月后,即万历九年赶到北京时,李如松已由游击将军升任长城马水口关参将。查《畿辅通志》:“马水口在(涞水)县西北二百三十里,……其地山势雄壮,岩岫相连,旧称京师右辅。”李如松在武将中颇为儒雅,喜交文友,且富收藏,所藏书画,曾请徐文长鉴赏题跋,两人交情深厚。不久,李如松约其前往,徐文长马上写了《答李参戎书》,要求他派人骑来接,说自己“裹足可至”。

  很快,李如松派来军士,接徐文长父子前行。他们走的山前古路,这条路自古以来多用于军事行动。路线是从京城往西到今天门头沟的大寒岭,向南经房山的河北、坨里、周口店一带,然后直奔涞水。走这条路,必然经过名胜上方山。徐文长是闲云野鹤式的人物,对这座“幽燕奥室”早有耳闻。这次,父子同游,又有军士带路,焉有不游之理。今天,我们可以从他留下的《上方山记》中读到游览的兴奋之情:

  “自欢喜台拾级而升,凡九折,尽三百余级,始登毗庐顶。顶上为寺一百二十,丹碧错落,嵌入岩际,庵寺复精绝,莳花种竹,如江南人家别墅。时牡丹正开,院院红馥,沾薰游裙。寺僧设供,山肴野菜,新摘便煮,芳香脆美。独不解饮茶,点黄苓芽代,气韵亦佳。”

  从简练的文字叙述中得知,徐文长父子来上方山应在五月,否则不会看到“牡丹正开”,毗卢顶是毗卢舍那佛的省称。这里以佛名代山名,让人感到对上方山的推崇,也是“庵寺精绝”的最好注脚。“丹碧”,形容山寺雕梁画栋,各种色彩交错缤纷。建筑是这样精美,自然环境呢,移栽的花草与翠竹点缀其间,使这位浙江人感觉如在“江南人家别墅”,这说明在徐文长的眼里,上方山这座佛教名山,佛教的色彩已经淹没在平凡的生活之中,山寺与南方的村舍一般无二。游人至此,香熏衣袖,大有“赏花归去马蹄香”之感。山中野餐,都是时令蔬菜,感觉芳香脆美。徐文长最不理解的是山僧为何以“黄苓芽”为茶待客。殊不知这件事说来话长,始于五代刘仁恭,当年他占据大安山,自立为王。又因南北贸易中断,便采黄苓芽代茶。黄苓芽是草本植物,为上方山盛产,作为中药,有性寒去热的功能。饮过茶,感觉“气韵亦佳”,应在情理之中。徐文长没有料到,采黄苓芽代茶这个风俗延续至今。

  在奔赴马水口的途中,虽然山路崎岖,亦不乏名山秀水,在徐文长的脑海中仍然回荡在上方山的峰峦中,住在马水口附近的名胜烟麓陀寺,他又写了《往马水口宿烟麓陀寺》一诗,记述游览上方山的情景:

  昔从良涿行,兹山在云际,昨夕宿兹山,云乃出衣袂。

  四徒夹一舆,两膝拳至鼻,一里转百盘,锯牙不得直。

  结苇以为庐,削木冒金髻,夜钟但超悬,晨鸡聊一嘒。

  巉岩既高骞,巑岏复孤厉,回想燕赵时,筑城遏胡骑。

  安得尽如斯,脱甲开户寐。

  开篇两句,可知徐文长前三次从涿州、良乡往返于京城时,对上方山慕名已久。住在山上,行走在小路上,衣袖间都飘着一缕缕白云。前面读《上方山记》时,使人不免发生疑问,这就是61岁的徐文长是怎样游览上方山的,读到“四徒夹一舆”,才恍然大悟。原来,先生是坐在四人抬的轿子上,省却了许多力气,不仅得以从容观看山景,当然更能看见轿夫低头前行,膝盖都碰到鼻子的情景了。山路盘旋狭窄,一里百转,景随步移。触目眼帘的有山僧结苇成屋,以削木支撑。这些当是临时建筑,或者供游人休憩之用。诺大的上方山,徐文长一天是游不完的,看过夜钟晨鸡两句,可知他们在山上至少住了一宿。看到孤傲的山岩,不免想起当年燕赵筑城拒敌的历史往事,想到这时的边关,不是一样吃紧吗。如果没有战争,哪还用得上跑这么远的路来见面。如果国家能赢得这样的环境,把守长城的士兵们就可以脱掉铠甲开门大睡了。身在边关,想到上方山,两相对比,环境反差之大,怎不让人对上方山流连忘返。

  从《徐渭集》收入的诗文内容看,这是徐文长关于上方山仅有的两篇记载。但在此之前,徐文长还写有一篇《万佛寺记》,这可以追溯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秋,那时他受礼部尚书李春芳年奉六十两白银之聘,人京为其门客。工作任务是长期关在宅中代笔起草文稿或写青词,为保密起见,工作往往在夜间进行,为此,徐文长心中十分苦闷、孤独。于是他写了《入燕三首》,我们看第一首,从唐代的董邵南怀抱大志,有翅不能伸展的结局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两人隔代,境遇却十分相似。他慷慨长吟:“董生抱利器,郁郁走燕赵。贱子亦何能,飘然来远道。行止本无常,譬比云中鸟,朝饮西园池,暮宿北林杪。感事复怀人,生年苦不早,欲吊望诸君,迹陈知者少,垂首默无言,春风秀芳草。”从这首诗可知徐文长是读了韩愈的名篇《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才打听起战国名将乐毅坟墓在良乡的所在。可惜知者甚少,未能吊祭。当年董邵南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来到河北。自己呢,六岁读书,九岁为文,也是屡考不中,徐文长与董邵南的心是相通的。

  为了多挣些银两,徐文长还代写各种文章。有位姓朱的内监同乡,当时在内廷武英殿负责文事,需要文长代笔为文,派人送来银子。文长答书有“纸裹朱提,重不胜举”之语(《答朱少鉴》)。朱提,即白银之代称。为权贵者代写礼书、聘书,为某庵代写募文,成为徐文长生活的一部分。文长所得稿酬较高。昔日作《镇海楼记》一文即得二百二十两,在京代人作文虽然没有这么大的数目,但也足以维持温饱。据知,文长写过《刑部题名记》,刑部要他作文想必是好友沈襄的推荐,因为沈在刑部供职;为寺庙作《万佛寺记》,可能是朋友的介绍。京师太监们于嘉靖三十年(1551)至万历七年(1579)在房山大南峪建成万佛寺,请徐文长为记。这篇文章使我们了解了清代奕绘修建佳城的最初原貌。《万佛寺记》如下:

  去京师六十里所,邑曰房山,山曰大南峪。有地一倾,初结庵一区以居僧能贵。其后中人某某辈以南地颇广且胜,又邑界也,署雨冰霜,往来者众,背偻肩頳,而无憩止,思有以扩之。乃稍醵金其党,旁及募者,以属贵。起嘉靖辛亥,迄万历已卯而寺成。寺有殿三楹,东西翼倍之,厨沐之楹,视其殿。计将以声众也,置巨钟一。以饮众也,为井一。以表众也,为浮屠一。而佛之数则盈万,遂名曰万佛。至是工竣矣,乃来请记。今夫主人之召客也,无弗敬者也。然客三数则暇,十则警,百则惶惶然惟恐其或失矣。夫敬一也,而有暇与惕之分,则以客多少之故也。此何以异於合刍泥金碧以成佛,而以纳之其庐,其人之骤而望之也,一则寥寥然,十百则总总然,至千且万,则奕奕然,接之且不暇,况得而易之乎?然此犹以敬言也,至其畏也,亦靡不然。设幽都狱具而以怖夫不类,其始观夫一署也,矍然,至三五则愀然,至十则毛竖而却走矣。夫上智者,不待敬且畏而自善,下愚者畏之而后善,若夫敬而成善者,多中以上之人也。人之禀,上与下者少,而中者多,则设起敬之具以成其善者,多者胜而少者不胜。佛而至万,敬之居多矣。吾故以是某某辈喜,而辄为之记。然吾闻贵有戒行,是庶几於敬者。以故今得从万佛迁主御建慈寿寺中。

  这篇文章透露的信息翔实。首先,我们知道了最初在大南峪结庵的僧人叫能贵,庵较小,后来“中人”,即宦官见山场广阔,往来者甚多,便募集资金,历经28年时间,能贵才建成万佛寺。寺正殿三间,左右六间。同时,铸一钟,凿一井,建一塔。对于寺中待客,塑万佛以供之,徐文长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利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说有觉悟的人,并不是因为敬重佛祖惧怕地狱才做好事,只有觉悟低的人才是对佛祖和地狱产生敬畏之后才与善良结缘。大多数人是敬佛的善良人。说起人的禀性,优秀的和愚笨的较少,平常的人是大多数。从这一点来说,建造佛寺还是越多越好。这样从善的人就会多起来。因为这个缘故,我为他们建造万佛寺而高兴,应他们的要求写了这篇碑记。我还听说能贵和尚戒行严谨,希望大家尊重他。碑文的最后一句尤为重要,说万佛附近有慈寿寺,是万历皇帝为其母慈圣李太后所建,为此将所造佛像尽数移进寺中。这座寺在清代还曾叫天台寺。清人奕绘有《游南峪天台寺二首》其一说:“大南峪里天台寺,楼阁参差云雾重。野鸟山峰皆法象,苍松古柏宛游龙。大圆宝镜舒千手,尺五青天压乱峰。立马东冈新雨后,西南高插紫芙蓉。”诗后有注说:寺为明慈圣李太后所建。还说寺有大圆镜,铸千眼观音像。这些可为我们了解寺庙增添了新内容。徐文长写的这通碑,在《房山县志》失记。

  徐文长的著述,散失的很多。在清代乾隆皇帝编修《四库全书》时,还被列为禁书,他与房山的文字情结,竟然完好地保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令我们惊喜的事情。

  参考书目:

  《徐渭集》 中华书局

  《徐文长》 上海人民出版社

  《顾太清奕绘诗词合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房山游记汇编》 民国王毓霖 编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