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修心养性>>正文内容

心灵导航(下)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9日
来源:佛学入门网   作者:海涛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第五,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尊敬人,尊敬众生的时候,我们便能感受到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各位,今天你愿意来护国寺,因为你对这地方的出家人内心有恭敬。如果你看不起人,看不起你的先生,那你就活在地狱里了。万法唯心造,千万不能有这样的观念,我们要从内心尊敬对方。佛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是未来佛呢,没有了他,我怎幺修行空性,忍辱,奉献,包容。当你的心改变了,世界就不一样了,这叫世界唯心造,一切法以心为根本。从对别人的尊敬所产生的关怀,意味着能转化我们与社会的互动沟通,进而采取积极的行为,懂得如何服务。虽然我们现在不是佛,但是大家要培养作佛的动力,每一间素食店我都去摆善书,每一个天公庙我也去摆放一些简单的佛教故事,每个路口我摆个佛的名号,佛的相片,乃至佛的种种表法,使大众有机会获得解脱,每天想这些。

  有一天我去一个中心,那边的联络人告诉我,师父,这里没什幺义工,没人呢!我说,你一个人不够吗?佛法不是这样的,不是开在这里等人家来的。要去开发,这一条街,这一条巷,这一个素食店,甚至一家西药房,主动去跟他们结缘。我们中国人有个特点,中国人不坏,不会害人,但也不会主动跟你打招呼,如果你主动给他三分,他就给你七分;如果漠不关心,大家相见就不讲话,冷漠了。

  菩萨不一样,过年过节到了,赶快煮一些东西,弄一些东西,主动表达对他人的关心,甚至到他家去扫地,让人家感受到邻居真好,那时候你才能把真理传递给他,所以菩萨忙得不得了,但是要人忙心不忙。身体再怎幺忙,内心很欢喜,丝毫没有抱怨。人闲心不闲,虽然一切空性,但众生明明在苦难中。要想办法与这个世界产生互动,因为体悟到空性是没有单独存在的个体,唯有互相依靠的存在。看见蚂蚁、蚊子那种锲而不舍,整夜追求喝你的血,那一种精进的精神也该值得学习。

  第六,慈悲激发我们行动,智能则保证我们的方法有效。我一直想要把佛法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免得很多人不会用,慈悲就是因为你真正对别人的苦乐产生连结跟关心,就像看到最爱的爸妈或子女,一定会有实际的行动。爱心不能讲在嘴巴,要化为实际的行动,看书看到天亮,打坐打到天亮,念佛念到天亮,为什幺?一切的作为都是为了众生。尤其我们有些和尚要去读佛学院,动机是什幺?这个世界苦难。如果忘了世界的苦难,那完了,没去读佛学院以前还会念阿弥陀佛,还会拜佛,读回来以后,佛不念了,大殿不扫了,为什幺?他觉得自己读得很高,不愿意作这些工作,跟人家合不来了,对人不再有爱,那就可怕了。所以要随时培养慈悲心,天天施食,天天放生,天天助念,把功德回向,这个悲心的动力一定要有。另一方面,具足智能则保证我们的方法有效,智能是什幺?空性,没有我执,不会爱面子,不想表现自己。如果没办法去除我执,即使善于说法,也只是表演口才而已,希望大家坐得乖乖地听我讲,希望得到尊敬的眼神,等一下还包红包给我,那我讲到天亮各位也听不进去。

  第七,倾听即是一门艺术。各位现在听我说法,那你要练习不管谁在讲话,你都要听。我发觉时间久了以后,在家菩萨还是喜欢听,出家人跑光光,这个世界有点颠倒。各位要这样想,这个人讲得再浅, 也是在表法,所以我师父如虚长老每次讲课,我都坐前面,不打瞌睡。那时候慧日讲堂,大航法师刚回来,他发心利用每个礼拜二下午,替几个老菩萨讲课,我都坐前面,大航法师跟我讲,你不要来好不好!你每次坐那边,我都有压力。我说不好意思,那我躲在后面听好了,因为我想学怎幺跟老菩萨讲话。当然,出家人看到出家人,好象不讲深一点就不能显得自己比较厉害,于是有压力产生,但这些压力都是必须超越的。所以,倾听最高的艺术是什幺,知道吗?听到阿弥陀佛跟你讲话,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声音。观世音菩萨不是用语言呢,他是用心的声音直接传达给你,让你知道哪里需要帮忙?让你知道苦难。

  当妈妈爱一个小孩,这小孩子受伤乃至命终,妈妈那种痛苦难以形容。如果你没有感觉,如何去感受诸佛菩萨对千百亿众生的悲心。只能用不可思议这句话来形容,没办法讲的,诸佛的悲心无法想象。所以各位要倾听观音菩萨在这个地方,观察世间苦难的声音,并设法以空性及大悲去利益众生。所以当我们用平静专注的心来倾听,才能真正回应别人所说的话。有时候灵感来自于无预期的剎那,各位如果经常有悲心想去劝化对方,智能从哪里来?就在一剎那间,讲出一句使对方有用的话,这就是诸佛菩萨的加持。因为你的悲心使你的潜能立即浮现,或许是来自诸佛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而契理契机地讲出对方喜欢听的话,受用的话。原理就像一个医生对病人作诊断,他不是你,他怎幺判断?如果医生有悲心呢,往往就很直觉地找到病源,不会误判。所以各位一定要抓到这个无预期的诀窍,是诸佛菩萨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要完全专注去倾听、去接受,这是倾听的艺术。

  第八、从禅定而生智能。各位,我们静坐要把心安定下来,不被外境影响,从集中注意力开始。入禅定的时候,感受到轻松与和平。什幺叫轻松?各位打坐个三十分钟,脚酸、背痛、如何如何,这时候没有轻安。要是不管身体病痛的这些现象,超越肉体及时间,那时候一片祥和,深化的见识和智能就从这样的禅定专心而来,这世界一切的美与丑,好与不好,我都能拥抱。各位,修行跟年龄没有关系,跟你读多少书也没关系。所谓转世的灵童,或是乘愿再来的人,一出生就有智能或悲心,你叫他杀蚊子,他不要,懂得判断事情。希望各位把自己训练好,从戒德开始,懂得守戒与布施,不伤害人乃至尊敬人,这样很容易入定,使你每天感受到轻松、和平、自在,用深化的智能观察,那时候你才知道生命是无限的。各位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美丑、高矮、贫富、贵贱看得太重。这些是幻化的,也是修行的助缘而已。修行是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管过去你怎幺糟糕,不期望未来会得到什幺,当下即是。你要看到一切幻化假有的存在。把这样的功德与世界合为一体,这世界就因为你而产生很大的净化,各位,念一部《地藏经》,一百公里方圆都能得到地藏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啊!心的力量不能用凡夫的思想来看,专心一句阿弥陀佛比得上百千句的散乱功德。

  第九,我们要培养什幺思想行为呢?慷慨、尊敬、服务、听闻佛法、静坐,都是好的行为。各位,要持续,小小的动作只要持续修行,可以成为自己及别人获得快乐的原因。请问当你们看到海涛法师时,快乐吗?你要说不快乐,那幺我要再检讨。像我每次去弘法院,这些沙弥如果不理我,不叫师公,这下坏了,我没有影响教化他们,乃至给他们一个好的印象,所以买一些糖果面包巴结他们。菩萨布施要有爱语,让别人接受你,自然你就成为一个团体的核心,这个很简单的道理。不要用心机,不要想成为谁的领导者,这是不必要的。长老不一定白胡须,也不见得修行比别人久。三十年前开始修行,可能三十年后还是这样。可怜,人家修三天都比你好,拜佛比你恭敬虔诚,所以不能用时间空间来衡量。

  生命要用于服务对方,你不好没关系,我还是服务你,让善良的行为成为我们给予这世界的礼物。佛法是对这世界报恩最好的礼物。各位早上十点半开始念经,记得念《仁王护国经》。整个世界因为我们护国寺的这一道光芒,多了一份大净化、大快乐。我每次不小心看到新闻,哦!又有暴力,又在对抗,要赶快受持八关斋戒,赶快念佛,希望这光明的力量超过它,不要被负面的力量带走,五浊恶世没有一天的安定。刚刚吃完午餐,心情不错出来看电视,埃及一艘船沉了,死亡可能将近一千人,你不能漠不关心,怎幺办?好吧,为这件事情守斋戒七天,念阿弥陀佛回向。新闻又报导,一个小孩子经过三十六个小时没有淹死。你看,因果就是因果,不会游泳的怎幺也沉不下去,会游泳的,该死就会死。所以不是说,你是大人就不会死,小孩子就一定要死,个人的业报不一样。佛陀说缘起法,一个念头,三千大千世界都被你影响,也因为如此,千万不要起不好的念头,或讲一句不好的话,因为这世界都将被你影响。这个世界像我们母亲一样,我们要送给母亲最好的礼物,随时要有清净的德行。

  第十、如果不在这里,那要到哪里去实行慈悲及解脱呢?有些人说,等我两年以后再来弘法利生。各位,当下即是,你现在所面对的人事物,就是要你去作的,电视上看到世界展望会,希望大家帮助小孩子,要开学啰,帮助这些贫穷的学生!一看到,赶快拿钱去寄,本来要去烫头发,省起来好了,当下就作。若说要离开家庭,道场在外面,那你错了,在你左右的人事物就是你实践慈悲及解脱的机会。不是说出家才修行,受了戒才修行,这只是助缘。不分在家出家,不分年纪,当下就是你实践慈悲与爱的世界。有个法师跟我说,他正在化缘、募款,我问他作什幺?盖道场,我说盖道场作什幺?讲经说法。何不现在就开始讲,等到那个时候你已经不会讲了,搞不好一辈子都盖不起来,等盖起来以后也只能养蚊子。佛教不是讲文字,我们看菩萨戒的修行有十个德行,如果要成为一个足以利益众生的法师,必须要相好庄严,声音好听,辩才无碍,这是自然的条件,如果没办法具足这些,那要利益众生很难的,因为众生是着相的。所以为了这个,你要修忍辱,要造桥铺路,多扫地,你要多供花,这一切都要去作。第十一、一旦我们认定人的基本天性是慈悲的而非攻击性的,我们与周遭世界的关系便会立刻改变。因为别人也将跟你一样有慈悲心,不具有敌意或自私的。所以各位,别人作坏事,你要觉得,他跟我们过去一样的,我们过去也是如此,那他未来因缘成熟了,也会跟我们一样,甚至比我们更虔诚。你要这样看待对方,因为你这个心态,世界就改变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