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台湾佛教>>正文内容

台湾佛教巡礼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03日
来源:不详   作者:叶皓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台湾佛教巡礼

  叶皓

  2010年6月底,我率南京市文化产业团赴台招商。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我们开展了拜访客商、洽谈项目、论坛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同时为答谢星云、证严等诸山长老为南京佛顶骨盛世重光庆典活动给予的支持,以及为重建南京大报恩寺,我们专程考察了台湾诸山名刹,拜访了一些高僧太德,与一些学者和居士就佛教文化作了交流。台湾佛教的兴旺与发达,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四大山头”

  台湾佛教兴旺,庙宇林立。2000多万人口的台湾拥有佛寺2227座。而在这些寺庙中,最著名的就是“四大山头”:佛光山、法鼓山、中台禅寺和慈济会。

  佛光山寺是台湾第一大佛寺,位于台湾南部高雄县,1967年由星云大师创办,历时40余年,已成为集宗教、文化、教育、慈善、观光于一体的世界知名佛教寺庙。目前在岛内外已创建佛光分会403多个,会员信众达百万以上,在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分院。其中西来寺、南天寺、南华寺已分别成为北美、澳洲、非洲的第一大佛寺。佛光山的四大宗旨是“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特别强调以教育及服务来弘法,在台湾创办了佛光大学、南华大学,在美国创办了西来大学。

  法鼓山是北台湾最大的佛教道场,位于台北县附近,由圣严法师于1989年创建。法鼓一名来源取自佛典《妙法莲华经》和所在山头的地形神似纵卧的大鼓。法鼓山以理性精神和时代潮流为切合点,倡导佛法教育,提出“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先后推动“四环运动”(自然环保、生活环保、心灵环保、礼仪环保)和“四安运动”(安身、安心、安家、安业),在台湾独树一帜,影响巨大。法鼓山崇尚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宗教建筑上体现与时代同步的理念,其庙宇一改宗教寺庙屋檐黄瓦的传统风格,在自然中追求信仰。

  中台禅寺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大最现代化的禅寺,位于台湾中部,又称为中台山,由惟觉法师创办。中台禅寺由李祖原(台北“101大厦”的设计师)设计,2001年宣告竣工,占地约1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108米,以石材为主,象征修行的坚固和永恒不变。远看像是一位在群山中静心禅坐的修行者,诉说着禅宗“顿悟自心,直了成佛”的无上心法。建筑融合了中西方的风格,兼具时代新意与禅宗古意,成为众多佛教信众的信仰中心,慕名而来的游客和信众络绎不绝。中台禅寺现有出家弟子1000多人,皈依弟子数十万人,在岛内的道场有50多个。

  慈济会地处台湾东部,由证严法师1966年在花莲县创办,是台湾最大最具公信力的佛教组织。慈济会创办之初只有35人,从发愿兴办医院、济贫起步,如今发展为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国际赈灾与尊重生命“六大志业”,是兼具宗教性与社会福利性慈善团体,在岛内外设立有许多分会,有数千名慈济委员与荣誉董事、400多万会员。

  慈济会坐落于花莲慈济文化园区里,园区里包含了慈济医学中心、静思堂、静思竹轩及慈济大学,紧邻着周围绿野、田园风光,烘托出静谧安详的气息,也凝聚出慈济人致力“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四大济业精神。

  “四大山头”的影响遍及全岛,还延伸到世界各地。台湾佛教团体大多加入了世界佛教友谊会,世界佛教僧伽会等国际佛教组织。台湾的独立居士团体与佛教外围组织也纷纷涌现,在俗信徒大幅增加,台湾的佛教热绵延不断,长盛不衰。

  高僧大德

  台湾佛教传播广泛,信众如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高僧大德潜心研究佛法,见识高卓,具有突出的人世间格魅力和社会影响力。

  印顺法师(1906~2005)对台湾佛教界、学术界的影响和贡献巨大。20世纪下半叶被称为台湾佛教史上的“印顺时代”。印顺法师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大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他在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还多次前往国外弘法。

  由于他在介绍和弘扬印度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并深刻影响了汉语佛教学术研究的走向。印顺法师和吕澄,被学界普遍誉为“二十世纪汉语佛学研究的双璧”。印顺法师一生倡导和阐发“人间佛教”思想,对当代汉传佛教界尤其是台湾佛教界的思想和实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星云法师是台湾佛教界的一位重量级人物。2005年我到台湾时曾参拜过佛光山,后在南京几次接待过大师。这次到台湾,又去佛光山,大师专门接待了我们,佛光山建设又有了新的发展,对大师有了进一步了解,深深感到:他是一位政治家,他心系祖国,旗帜鲜明地反对“台独”,主张两岸和平统一,与海峡两岸的政界都保持了良好关系和沟通交流。

  他还是一位企业家,用发展连锁商店的方法在世界各地发展自己的寺庙,佛光山在海外现有一级机构百余座。游客香客到佛光山来食宿都是免费的,但是捐赠的款项源源不断,成为佛光山向世界发展的经济不竭来源。

  星云法师也是一位教育家,在海内外开设了“僧伽教育研究委员会”、“中国佛教研究院”、“佛光山丛林学院”、“国际学帮’等专门教育机构,开设了16所佛学院和都市佛学院、胜粑书院、电视佛学院、佛光人间大学、台湾各县市社区大学、天眼网络佛学院等等。社会教育从幼儿园至研究所涉各个层面,著名的有宜兰慈爱幼儿园、高雄普门高级中学、美国西来大学、宜兰佛光大学等。

  他是一位传播家,佛光山创办了佛教第一份日报《人间福报》,还创立了佛教电视台人间卫视和中心网站,印行了《我们的报告一佛光山做了些什么?》等多种精美的宣传品,无偿散发。星云大师还定期在电台、电视台演讲,利用现代传播工具弘法,扩大佛教的影响。

  星云法师是一位理论家,著作等身,撰有《释迦牟尼传》等数十种,并翻译成10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星云大师还从平常所撰文章、日记、口语、法语、偈语及演讲稿中选择出有代表性、有利于当代台湾社会人士修身养性的文字汇编成多集的《佛光菜根谭》、《迷悟之间》,在台湾社会广为流传。

  弘法大师

  法鼓山的圣严法师(1930~2009)也是一位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曾被台湾《天下》杂志遴选为“400年来台湾最具影响力的50位人士”之一。

  圣严法师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宗教家,他以中、日、英三种语文在亚、竞欧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种。除了于1989年创建法鼓山文教禅修体系之外,他还相继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僧伽大学、法鼓佛教学院、法鼓社会大学。

  他一直以深厚的禅修经验和正确的禅修观念、方法,指导东、西方人士修行,每年在亚、美、欧洲等地主持“禅七”、“佛七”,为国际知名禅师,尤其着重以现代人的语言和观点普传佛法,为现代人提供具体可行的人生观念与方法。

  遍布全球的慈善组织慈济会创始人证严法师出自印顺法师门下。这次去台湾,我们与法师见面、并与法师共进早餐,感受良多。在吃完食物后,餐桌上的人都会学法师用白开水漂洗净餐盘上的油,然后饮下,就是让大家从这点滴中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惜福”。

  证严法师告诉我们,慈济会在汶川援建了13所希望学校。当慈济的义工在工地上辛苦奔忙时,当地的孩子们自发地从家里拿来饮料和食物给他们,这就已经达到了慈济会援建小学的目的——让孩子们从小养成感恩的心,长大之后就会心存善念,报答社会了。

  惟觉法师也是一位杰出爱国高僧。1987年,惟觉法师在台北县创建了灵泉寺,开始只有4位僧人,第一次“禅七”约20多人。惟觉法师应机施教,禅法活泼圆融,普传心法,深受弟子欢迎,他在海内外先后亲主“禅七”近700次,由于法师法缘殊胜,各界众多显达皈依门下,仰法师之智慧德行。惟觉法师热忱爱国,多次回大陆参访,还为山东省运回4件流失国外多年佛宝文物。

  人间佛教

  佛法中提到三世六道,本义是说不能局限于现时现地,当知时间上有三时相续,空间上有六道轮转,生命是如此地复杂,因果却又是丝毫的不爽。但是传统佛教历经两千年的流传,出现“神化”“渡自己”、“修来生”、“临时抱佛脚”的趋向。事实上,佛陀出生、修行、成佛、说法、人灭都是在人间,佛法从古以来都是以人为本来展开的,即所谓的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发端于民国著名高僧太虚的“人生佛教”,他针对当时佛教衰败的现状,提出佛教必须要进行全面的革命,其中包括教理、教产、教制三个方面的革命。印顺法师将“人生佛教”进一步发展为“人间佛教”,特别强调“此时此地之需要”。印顺法师到台湾后,弘扬和实践“人间佛教”的理念,台湾佛教界受他的影响很深,佛教“四大山头’’都高举“人间佛教”的大旗,将佛教的传扬深入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佛光山的创立目标就是“弘扬人间佛教,开创佛光净土;建设四众教团,促进普世和慈。”星云大师积极推动了佛教“现代化”和“世俗化”的根本性变革。

  在佛教现代化方面,他主张在技术层面要佛法现代语文化、传播现代科技化、修行现代生活化、寺院现代学校化;在目标上,要建设佛教成为生活乐趣的人间佛教、财富丰足的人间佛教、现世净土的人间佛教。佛教世俗化方面,星云法师除了以歌咏队、提灯夜游、电台布教等动态的弘法方式之外,积极涉足佛教文化界,以几乎不见容于传统而又保守的佛教界的独特布教方式。通过这些方式,佛光山解除了封建宗法影响下传统佛教对人本能感情的压抑,激发出人们开拓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力量。“人间佛教”的理念在台湾赢得了最广泛的社会认同。

  证严法师25岁时自行落发,后在台北市临济寺准备受戒,却因没有剃度师父而无法报名,被印顺法师收为弟子。印顺法师当时给她讲的六个字“为佛教,为众生”,成为她一生的圭臬。

  1966年证严在花莲乡下一家诊所,看到一个原住民妇女难产,因为交不出钱,又被抬回了家。证严当时便下定决心,要设法筹募善款来救人,由此成立了慈济会。慈济会的“慈济”二字取自“慈悲为怀,济世救人”,主要工作是“慈善、医疗、教育与文化四大单元”。慈济会现已是台湾募集资金最大的社会组织,但她把资金全部用于慈善,自己仍住在原来的陋室里,过着简朴的生活。证严法师因此被台湾评选为最值得信任的第一人,被誉为台湾最美的人。

  圣严法师也是人间佛教的有力推动者。法鼓山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精神是“奉献我们自己,成就社会大众”,方法是“提倡全面教育,落实整体关怀”。法鼓山创办后,提倡全面教育——大学院教育、大普化教育、大关怀教育。

  中台山惟觉法师提出“佛法五化”——学术化、教育化、艺术化、科学化、生活化,将佛法全面融入现代社会。因此,中台禅寺积极推动社会教育,成立佛教学院、精合,开办中小学,从僧众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方面推动拯救人的本心本性工作,达到以教育安定社会、净化人心的目的。

  “四大山头”带动台湾社会“人间佛教”理念的流行,除了依靠高僧大德的人格魅力,还源于佛教进入寻常百姓生活。

  造福社会

  台湾地区的佛教徒600多万,约占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佛教在台湾之所以兴旺,一方面是因台湾“解严’后,社会急剧变动,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需要重新确立和整合,佛教在这个时候的契入,为人们提供了精神依托和生活准则的依据。特别是推行“人间佛教”的众多举措,让人们在修身养性中提高素养,也帮助社会逐步树立诚信、谦让、互助的风气。

  另一方面,台湾佛教本着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人世原则,积极融入社会,造福普通百姓。“四大山头”的创力者根据台湾现状和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提出明确的理念和口号,有着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有着崇高的宗旨,而这些理念、目标、宗旨与社会发展相契合,正是社会所需要所期盼的,因而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佛光山的宗旨之一就是“以慈善福利社会”,因此佛光山热心从事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相继成立急难救助会、观音放生会、大慈育幼院等慈善组织。2008年四川地震发生后,佛光山与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第一时间捐出1000万元新台币给当地佛教团体救灾;国际佛光会于台北道场成立“佛光救援指挥中心”,发起“全球同步念佛回向,佛光50所学校同步祝祷’’活动,对灾区进行人道救援关怀及医疗,同时联络佛教徒在当地进行关怀民众与祈福的行动。

  40多年来,慈济会致力于社会服务、医疗建设、教育建设和社会文化,“哪里有需要到哪里”。从四川地震、缅甸、印度尼西亚的自然灾难,再到泰国、车臣、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的战争灾难,人们都可见到慈济人“蓝天白云”的制服穿梭其间,提供粮食、衣被、药品的紧急援助外,建造房屋、开发水源、提供义诊,落实“大爱无国界”的理念,被誉为“台湾的良心”。

  圣严法师提出法鼓山的方针是“回归佛陀本怀,推动世界净化”。法鼓山通过日常的人文关怀和造福社会之举,追求“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最终目的。2008年大陆南方遭遇灾害性天气,法鼓山慈基会为广西桂林龙胜、柳州融水等边远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援助义举。共有2500多受灾户受惠,超过一万多人接受到来自台湾法鼓山温暖的赈济。

  中台禅寺同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台湾“9·21”大地震发生后,中台山佛教基金会组织急难救助专款,在第一时间赈灾救难,捐赠救护车、登山救难装备,提供弱势学童营养午餐;甚至购买20万斤柳丁,帮助南投农民解决滞销问题。四川大地震,中台禅寺也迅速筹募1100万元新台币的赈灾款送往四川灾区,备受各界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佛教界参与社 会慈善的各项活动中,其主要力量不是僧人,而是为数众多的义工、居士。他们凭着自己的虔诚信仰,自愿无偿地听从寺庙的安排,投入佛教和慈善活动。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台湾的佛教场所,并没有像宾馆酒店一样的职业服务员,服务的人员基本都是义工、居士,但他们的服务却是一流的,其敬业、精业精神令人感动,他们认为能有机会为佛服务是一种福分,把自己对佛教的信仰和热忱融入到对社会的服务中,提供的服务自然是高标准、人性化的。

  一脉相传

  台湾佛教与大陆佛教血肉相连,是大陆佛教在台湾的延伸和发展。

  台湾佛教的兴起,以郑成功收复台湾为起点,1662年前后,随着福建向台湾移民增多,大陆佛教自闽南传人台湾。1895年日本侵台后,日本佛教团体纷纷派僧侣到台湾“布教”,强制台湾佛教归属日本佛教系统。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陆的一些著名佛教人士陆续到台湾弘法,掀起了一场“佛教复兴”运动,成立了台湾省佛教会。1947年,中国佛教会召开首届全国代表大会,台湾省佛教会派代表参加大会,成为中国佛教会下属分会,确立了台湾佛教的正统地位。1949年国民党迁台时带去大量佛教典籍和佛教僧侣,为台湾佛教发展奠定了基础。

  两岸众多高僧同出一门,实为一家。台湾佛教界的领袖人物无一不是大陆赴台高僧或其弟子,诸山长老莫不如此。印顺法师是浙江海宁人,在20世纪40年代末赴台湾。

  星云法师生于江苏江都,在南京栖霞山剃度并受具足戒,曾经就读于栖霞律学院和焦山佛学院,担任过南京华藏寺住持。1949年到台湾后,先后在圆光寺、宜兰雷音寺弘扬佛法,1967年开创佛光山。

  圣严法师出生于江苏南通县,在狼山广教寺出家,后来到上海的静安寺佛学院当插班学僧,1949年从戎,随部队来到台湾。1959年,他再度出家。1969年,他留学日本立正大学,成为台湾佛教史上第—位取得博士学位的学问僧。

  惟觉法师出生于四川省营山县。1963年,他在台湾省基隆市十方大觉寺,从灵源法师剃度出家。先后到过宜兰吉祥寺、新竹圆明寺、香港大屿山等地闭关,后来在台湾创建了灵泉寺、中台禅寺,接引学人,济度众生。证严法师虽然是台湾本地人,但她师从印顺法师。

  两岸关系解冻后,佛教交流也在不断加强。“四大山头”都与祖国大陆保持密切联系,三位开山者多次到过大陆。

  惟觉法师领海峡两岸宗教交流风气之先。他率先提出:三通未通,宗教先行。上世纪80年代末他就率弟子赴大陆交流,2001年还曾率领400人宗教参访团到大陆参访名刹古迹。星云法师于1989年带领佛光山200余人到大陆参访考察,行程达一个月之久,圣严法师1996年带领法鼓山299人赴大陆作“佛教圣迹巡礼”,2002年又带领500余人来大陆参访考察。

  除了参访之外,两岸佛教学术交流也很密切。佛光山出版的许多丛书,如中国佛教经典宝藏精选白话版丛书、概论丛书、史传丛书、文选丛书等,都有许多大陆学者参加。法鼓山编纂的在学术界影响甚大的“中华佛学研究所文化论丛”,也有大陆学者加盟,两岸如有学术活动,—般都会互相邀请。

  2002年2月,陕西法门寺佛指台利被迎请到台湾,在台北、台中、南投和高雄等地供奉了37天之久,前往瞻礼的信众达到400多万人次。

  特别是“2009年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江苏无锡开幕、台北闭幕,这是两岸首次以民间形式共同举办的大型国际性宗教多边论坛,对促进两岸佛教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顾这次考察中接触到的台湾佛教文化现象,“爱”字贯穿佛教活动始终。

  正是站在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关爱的基础上,台湾佛教积极人世、热心公益、造福社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了进步作用。应该从台湾佛教发展经历中吸收其积极因素,推动整个中国佛教的健康发展,使佛教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

  出自: 《瞭望东方周刊 》 2010年36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