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历史传记>>正文内容

宋元明清时期佛教在荆楚地区的发展与流变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宋元明清时期佛教在荆楚地区的发展与流变

  当后汉魏晋南北朝之时,玄学大行,帝王学士,高谈名理;又以社会纷乱,智识敏感之人多忧生之嗟叹;而“胡族”入主,诸色人种融会同化,则佛教因之而传入并大张。至隋唐二代,国家安定,文化大同,而高僧之艰苦努力,不减于六朝,且教理昌明,组织渐完,玄奘、智

  、吉藏、弘忍、慧能、神会诸师人物伟巨,故佛法之盛过于六朝,此则因其本身之真价值,非仅凭借统治者之支持也。隋唐以后,佛法废弛,思想不进,罕有大师,虽有宋初之奖励,元代之尊崇,然精神非旧,佛教仅存躯壳而已。

  五代后周世宗灭佛,僧纪荡然,典籍散失,佛法趋衰。至宋初而中兴。北宋诸帝,多承祖宗(太祖、太宗)成规,保护佛法;然道学渐盛,佛教受其影响。徽宗奉道抑佛,为佛法之又一厄。南渡以后,孝、宁诸帝事佛甚谨,至遣散道民,为佛子张目,然终不敌道学之盛,佛教在学术界之势力日薄。元代则有喇嘛教之代兴,其势力强大,几同国教,卒致弊害百出,促元朝之灭亡。当喇嘛教盛时,汉地其他诸宗派备受压迫。明代诸帝大都尊崇佛教,而加以保护,同时又监督僧侣,以谋其兴隆。惟世宗崇道排佛,由是佛教渐衰。入清以后,康熙、乾隆二帝盛奖儒学,佛教则除保护喇嘛教外,曾未尝有所尽力,释教益式微。临济、曹洞、华严、净土及律宗五大宗派,萎靡保守,全乏朝气。寺院之大者则衣食于原有之庄田,小者则多赁租余屋,或以募化为生。僧人既乏学力,且多坏规戒,故宗风渐颓。然清代士人研究佛学者渐多,清初王船山治法相学;乾隆时彭绍升、罗有高笃信佛法;后龚自珍学于彭绍升,晚受菩萨戒;魏源亦兼修佛典。此等风气,至晚清更甚,予近代之学术发展以大影响。

  此为宋元明清时期佛教发展之大概。荆楚地区本时期佛教发展之基本轨迹与此相类。而本时期内在荆楚地区有影响的佛教宗派、大师(居士)有如下两端:

  (1)杨岐派。临济义玄后,中经五世,传至石霜楚圆,楚圆有弟子方会(992~1049年),俗姓冷,袁州宜春人。得法后先后于袁州杨岐山(在今江西宜春)和潭州(今湖南长沙)云盖山“开堂说法”。因他首住杨岐,所以禅宗史上称他为“杨岐方会”;实际上他住在潭州云盖山的时间更长些。杨岐方会的思想,在《古尊宿语录》卷19《袁州杨岐山普通禅院会和尚语录》中有集中的反映:

  杨岐一要,千圣同妙;布施大众,果然失照。杨岐一言,随方就圆;若也拟议,十万八十。杨岐一语,呵佛叱祖;明眼人前,不得错举。杨岐一句,急著眼觑;长连床上,拈匙把箸。“十万八千”正是禅宗“一念三千”的另一种表达,而“呵佛骂祖”则是佛性无物的体现。

  方会的再传弟子法演,俗姓邓,绵州巴西(今四川绵阳)人,游方十五年,得法于方会弟子白云守端。因他较长时间在蕲州(今湖北蕲春)五祖山开堂说法,所以禅宗史上称他为“五祖法演”。史称法演能“中兴临济法道”,凡“住世四十余年”,“于舒、蕲二郡,四坐巨刹”。[1]但实际上,临济传至法演,已成就为“俗和尚”。《古尊宿语录》卷20《舒州白云山海会演和尚初住四面山语录》记其拈香祝愿云:

  升座拈香云:“此一瓣香,先为今上皇帝。伏愿常居凤扆,永镇龙楼”。次拈香云:“此一瓣香,奉为州县官僚。伏愿乃忠乃孝,惟清惟白,永作生民父母,长为外护纪刚。”又拈香云:“此一瓣香,却为我现住白云守端和尚……”

  释迦拈花微笑的义旨,早已抛弃。在他的语录中,还有这样的诗作:

  丫环女子画娥眉,鸾镜台前语似痴。

  自说玉颜难比并,却来架上著罗衣。

  鸳鸯绣了从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和尚风流,风流和尚,“美女怀中抱,佛祖心中留”,原是顿教演变的必然。

  法演弟子克勤(1063~1153年)曾长住湘西道林。所著《碧岩录》10卷是禅宗史的一部重要著作,以注释“公案”机锋为主。克勤弟子宗杲(1083~1163年)是一位爱国僧人,初住杭州径山,因反对秦桧的投降路线,受到迫害,发配衡州,在南岳居住了十年。克勤、宗杲对于临济宗在荆楚地区的影响都有很大作用。

  (2)净土宗。净土宗初创于北魏昙鸾,以修持而借他力以往生净土为主旨。初行于北方,渐播及南方。唐天宝间有承远者,初居庐山,后往至南岳,世称弥陀和尚。其弟子法照,大历中(766~779年)止衡山云峰寺,开五会念佛之说,谓五日为一会。代宗尊为国师,世称为五会法师。有唐一代,净土之教深入民间,且染及士大夫阶层。盖净土宗讲求往生净土,与各阶层人士营求“来生之计”的欲求相合,故多得信仰。白居易晚年患风痹,专志西方,画西方变相一轴,为之愿曰:

  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

  愿如我身病苦者,同生无量寿佛所。

  正道出了人们信仰净土宗的原因。故而至宋代,净土宗逐渐成为佛教各派的“共宗”。到了明代,更是如此。这原因,除了各宗传人对自宗的“解脱之道”丧失信心,觉得只有归心净土才较有把握之外,更因为普通的劳动大众,更容易为“往生净土”的来世欢欣所吸引。因此,宋代以后,无论何宗何派的寺院,都打出了“清净国土”之类的招牌。在荆楚地区,也是如此。净土的影响深入人心,在明代著名的“公安三袁”身上有突出的表现。“三袁”,即袁宏道及其兄宗道、弟中道。“三袁”都好佛,尤好净土。所谓“袁氏一门,向心净土”,[2]便是这一情况的写照。袁宏道所著《西方合论》(10卷)是一部宣扬净土思想的重要著作,在当时佛教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注解:

  [1] 《古尊宿语录》卷27,《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

  [2] [明]甘翼尔语,见《西方合论》卷首。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